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理性思维;直觉思维
作者简介:秦培珍,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实验中学。
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创造性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枝。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它与理性思维、情感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形式密切相关,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各种思维形式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思维创新问题首先就是它的动力问题,这里笔者将对思维的三种形态之动力问题作一肤浅探讨:
一、理性思维
它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强调思维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思维的选择性,二是主体思维的创造性。不少哲学家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列宁就曾经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假说——演绎思维方法就体现了理性思维的这一特点。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章节给出平行四边形一个角的度数,求其它各角的度数,在此,笔者让学生独立思考。他们推出两种不同的求解方法:有的同学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特征来解决;而有的同学利用平行线的特征来解决。这种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的自由选择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同节教材中,学习了“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特征后,笔者就指导学生对平面图形进行等积变形的探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思维十分活跃,学生自主探索的成功充分体会到思维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台,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二、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是人们通过语言、行为、动作或面部表情等表达的某种心理意愿或思维动向的思维活动。情感思维反映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或体验,因而它是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显然,人们的认识活动不能不受情感的影响,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而数学的学科表现的是一个蕴涵着丰富情感世界的科学,是认知与情感的天然结合体。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趣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趣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
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四个要素:一是师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验;二是教师发出的信息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响;三是教与学双方都能输出有效信息;四是师生间的情感能互相促进。
创新,既学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因此,在数学数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努力营造氛围,激励成功方面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师与生的不平等,阻碍了师生交流,学生有话不敢讲,有感不敢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严重压抑。要想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地交流意见,探讨问题。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并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应该鼓励赞赏每一位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放松,大胆思考、探讨、创新。
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做到三个自由,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各种信息。
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巩固性参与、变式性参与、发展性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学到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一节时,对正方体的展开,可以呈现很多不同的方法,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收集不同的图案展示,这就给了全班同学参与的机会,也得到肯定的机会。
同样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学习了认识图案后,笔者开展了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和制作电子小报评比活动,这也给了更多同学一展所长的机会,激起更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在研究中探索,实践中的尝试,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不是单纯的认知课堂,而是具有认知和情感两种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学生也在探索中获得了成功,建立起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是发明创造的先导,它是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所谓直觉,就是人们在研究新事物或新问题时,根据某些事实,或已知的理论,凭借类比、外推、猜测等不严密的或非逻辑的方法,对新事物或新问题形成的启发性的领悟。
许多数学结论的新发现,都是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加以证明的,可见直觉思维具有创造功能。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猜测可能是什么,可能不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结果,然后经过探索实践,证实自己的猜测,久而久之,就能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即数学思想中的“数学猜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直觉欲望,引起学生直觉想象,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依据某些线索做出直觉判断,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力求进行整体观察和整体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从而培养学生精思、巧思、捷思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导入教材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特征时,笔者一改课本中第一段的文字叙述(原文是从教室里能看到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导入,这样不好),让学生观察大量实物,如银行营业部的铁拉门,自己学校校门口的电动门,家里常用的可伸缩的凉衣架等等。让学生凭自己的观察并认识到这些物体构成的基本图形及其特征,导入自然,收效很好。
又如教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笔者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测量、重叠、画图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小组探索、讨论,最后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我学习的信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直觉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创新表明:一方面直觉跳过了逻辑证明的细节,宏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直觉是以往知识的积累和新事物之间的跳跃式的联系,因此,对所获得的新知识人们还须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才能最终确立其为真理。所以,直觉是情感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统一,是情感思维与理性思维对立运动的发展和协调的结果。
当然,思维创新如果只有动力,而无运行模式,创新也无从谈起。如果把思维创新看作是一个过程,那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是思维创新过程的运行模式。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待于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艰苦的探索,但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将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文卫星.论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04(10).
[2]叶良军.数学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若干方法浅议[J].数学月刊,20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215200
BetterCreativeThinkingin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
QinPeizhen
Abstract:Creativethinkingisakindofthinkingactivityintheinnovativeprocess.Itisnotanindependentthinkingformanditislinkedwithrationalthinking,sentimentalthinkingandintuitivethinking,andisthecombinationofvariousformsofthinking.
Keywords:creativethinking;rationalthinking;intuitive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