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阐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迅文学,《〈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鲁迅译文全集,王家平
文本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丽[1](2019)在《阐释与对话:鲁迅文学翻译文本研究——评王家平《〈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学术界围绕晚清翻译作品的研究视域不断拓宽,在纯粹语言层面的探究外,国民性重塑、审美现代性、民族意识建构等被逐步纳入对这一股文化思潮的考量当中。比较而言,学界关于鲁迅文学翻译遗产的研究在这一大的研究态势中总体相对滞后。"重翻译而轻文学""重局部而轻整体"等"厚此薄彼"现象是当前鲁迅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显着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王家平教授的新着《〈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社会科学文(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朱海坤[2](2019)在《隐微写作的文本艺术结构与功能论析——以列奥·施特劳斯的经典阐释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微写作通过精心结撰文本来实现双重教诲的目标,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列奥·施特劳斯以对隐微文本艺术结构的细致剖析来阐发古典作者的微言大义,其阐释始终关注文本体裁和文学修辞,将诗的艺术与哲学教育相结合。但是,诗与哲学的异质性从逻辑上质问隐微表达的正当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毛睿[3](2019)在《跨文化视野下的通俗文本阐释——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野美代子作为日文《西游记》的译者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起她便在翻译《西游记》的同时,着手进行《西游记》的研究。她的相关研究专着和文章多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中野美代子采用的是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西游记》,因此拟从跨文化的文本阐释角度来审视她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以期对中野美代子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合理评价。(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刚,马鹤林[4](2019)在《马克思社会发展“叁形式论”的科学阐释——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形式的着作中,马克思依据人的发展这一基本标准,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的"叁形式论",即"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并对这叁大社会形式的形成、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马克思社会发展"叁形式论"是其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段江丽[5](2019)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红楼梦》文本阐释——李希凡先生红学研究学理分析(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通过叁条不同途径传入中国,其理论内涵多有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泛马克思主义观"的现象。李希凡所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典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此前提下观照,李希凡早年红学观在深化了对《红楼梦》社会-历史内容的认识的同时,也将文学研究的政治化色彩和阶级斗争意识发挥到了比较极端的地步。新时期之后,李希凡红学研究在反思中有所坚持、有所修正,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整体来看,李希凡红学观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核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新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曲折轨迹。(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袁海锋[6](2019)在《以阐释学理论对《春》进行教学解读——兼谈从文本意义的滋生到教学内容的扩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阐释学理论,聚焦朱自清《春》个别语句意义的多种可能,并以此为基点,在教材选文的赏析中,有意识地推进语文学科知识的扩容、学生细读文本能力的升级以及学生论证分析能力的思维训练。《春》的此种教学解读尝试,为文本意义的滋生与教学内容的扩容建设,提供了可期的愿景。(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26期)
刘兴利[7](2019)在《广灵秧歌剧目类型与文本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广灵秧歌剧目就其表现内容可分为家庭生活剧、自由恋爱剧、丈夫休妻剧、崇尚孝道剧、神怪剧、贞妇烈女剧、公案剧、历史剧等八种类型。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分析,广灵秧歌作为一种区域性较强的民间小戏,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意象设定都与当地民众心理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段吉方[8](2019)在《走向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公共阐释论与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丹[9](2019)在《报纸停刊告白的表达及意义阐释——基于对95份停刊告白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停刊发之表际停,刊不告少白报,纸即会编在辑最部后正一式期向读者传达停刊消息的文章,它们主要以公告、信、诗歌、散文为表现形式,语篇长度从几百字到几千字不等。媒体变革的特殊语境下,停刊告白所传递的不仅是离别信息,也是报纸报人的自我总结与反思。本研究收集了2014-2018年这5年间停刊报纸所发表的95篇停刊告白,通过解读停刊告白的内容分类、情绪表达与叙事结构叁方面,阐释停刊告白背后的深刻意义。这95篇样本中,(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6期)
陈楠[10](2019)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观及实践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詹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中,“总体性”、“历史化”和“辩证批评”占据着重要的结构地位,并为他的整个理论构成奠定了基础。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有义务解读现实状况,并引导世人追求更加完美的社会形式,他的研究目标可以概括为: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素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找到蕴含其中的乌托邦内涵,将辩证法贯穿于整个批评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来说,他的辩证批评可以从历史化、总体性和元评论叁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此同时,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需要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不同的理论方法。一方面,他完善补充了利奥塔的总体化思想,发展了保罗·利科的否定阐释概念,提取了圣经阐释的四重意义系统,改造了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从精神分析学中借用了欲望的概念,在尼采批判的善恶二元对立中发现了新的解读方式;另一方面,也时刻保持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关注,他研究了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以及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并创造性地作用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阐释理论。总的来说,詹姆逊的文本阐释是在辩证批评的指导之下,用历史化的手段,站在总体化的高度上探求文本的阐释范畴和符码路径的一种理论。(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文本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微写作通过精心结撰文本来实现双重教诲的目标,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列奥·施特劳斯以对隐微文本艺术结构的细致剖析来阐发古典作者的微言大义,其阐释始终关注文本体裁和文学修辞,将诗的艺术与哲学教育相结合。但是,诗与哲学的异质性从逻辑上质问隐微表达的正当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1].张素丽.阐释与对话:鲁迅文学翻译文本研究——评王家平《〈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J].上海鲁迅研究.2019
[2].朱海坤.隐微写作的文本艺术结构与功能论析——以列奥·施特劳斯的经典阐释为中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毛睿.跨文化视野下的通俗文本阐释——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研究评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王建刚,马鹤林.马克思社会发展“叁形式论”的科学阐释——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依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段江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红楼梦》文本阐释——李希凡先生红学研究学理分析(下)[J].红楼梦学刊.2019
[6].袁海锋.以阐释学理论对《春》进行教学解读——兼谈从文本意义的滋生到教学内容的扩容[J].语文教学通讯.2019
[7].刘兴利.广灵秧歌剧目类型与文本阐释[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段吉方.走向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公共阐释论与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
[9].李丹.报纸停刊告白的表达及意义阐释——基于对95份停刊告白的文本分析[J].青年.2019
[10].陈楠.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观及实践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标签:鲁迅文学;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鲁迅译文全集; 王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