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成因论文_吴庆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荒漠化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成因,草原,锡林郭勒盟,沙质,辽西,粒度。

荒漠化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吴庆福[1](2019)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荒漠化”的成因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堪忧。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重点解决农村学生有书读的问题,保证学生读好书,并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9期)

刘虎俊,刘淑娟,刘开琳,李菁菁,万翔[2](2018)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的荒漠化成因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蒙草地荒漠化防治是双方重要合作研究领域,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接壤,比较两地荒漠化成因,可为锡林郭勒盟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两地荒漠化分布具有区域性,受气候与地质影响;荒漠化严重时期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政策变化时期,国家政策导向加速人为荒漠化,加强草原管理制度研究,是减轻两地草地退化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24期)

王守华,王业伟,王业硕,王业锦,陈爱华[3](2018)在《浅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为普遍的环境问题,它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开发等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过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持续不断地开展荒漠化防治,取得了积(本文来源于《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0)

李瑞瑞[4](2018)在《草原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资源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其中,草原荒漠化就是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使草原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制约草原发展和畜牧业的进程。草原荒漠化的防治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植被保护是防治草原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本文对草原荒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8年07期)

吴昕[5](2018)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沙质荒漠化的沙源及其地质学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锡林郭勒草原是经济欠发达的“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依靠矿产资源开发来实现资金积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度,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天气渐趋干旱,这里的草原很快出现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状况,甚至引起了生态环境灾难——土地荒沙质荒漠化或沙化。为了查明锡林郭勒草原中、北部沙质荒漠化的潜在危险和沙源,提供其标本兼治的科学依据,本学位文结合国家专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借鉴了中国土地荒漠化和草原沙化大量研究的丰硕成果,针对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中确立了从地质视角出发,把野外宏观沉积学分析、沉积物颗粒粒度分析与盆地构造-充填演化历史分析结合起来的技术路线,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量:(1)分析、评述了国内外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特别是着重分析、评述了从地质学角度揭示土地荒漠化内在原因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2)建立了一种以“风蚀坑-沙丘组合”为标志的草原沙化程度可视化简易宏观评估方法,并对浑善达克沙地和锡林郭勒草原南部9.6万km~2范围的沙化程度进行了快速评估;(3)结合遥感信息,在典型凹陷中开展了草原退化状况的野外实地考察,并对32个点位的第四系全新统剖面、更新统剖面和下白垩统剖面,开展了露头宏观沉积学分析;(4)根据露天煤矿、第四系露头剖面和钻孔岩心资料,对吉尔嘎郎图凹陷赛汉塔拉组顶部沉积相进行分析和编图,研究赛汉塔拉组上段沙体的分布;(5)进行第四系全新统栗钙土微相的精准取样和粒度分析,以及微相的粒度参数模型构建,并开展了有初始点的动态聚类分析;(6)利用大量的煤炭地质勘探和油气地质勘探的钻孔岩心资料,以及地震勘探资料,进行赛汉塔拉组的构造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7)开展了研究区第四系更新统沙层(Qp_3)与下伏赛汉塔拉组上段沙体(K_1bs)的接触关系、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对草原沙化的约束与控制,以及草原沙化的内在根源和地质背景分析。所取得的基本成果可归纳为5点:(1)确认在吉尔嘎郎图凹陷内,草原极重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现象出现锡林河两岸河滩和平地草原,中度退化的区域是凹陷内的斜坡小草地;草原沙化的潜在沙源是草原之下第四系和赛汉塔拉组顶部的巨厚松散沙层。(2)提出了一种以“风蚀坑-沙丘组合”形态和空间结构为标志的草原沙化程度可视化简易宏观评估方法,并利用该评估模型和标准图谱,实现对浑善达克沙地和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沙化程度及沙化阶段的快速评估。(3)确认全新统栗钙土形成于现代河流环境中,并建立了栗钙土的6种微相的粒度参数模型(包括:河床滞留、河床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和洪泛洼地等),采用聚类法快速而高效地实现了未知微相归类。(4)查明赛汉塔拉组顶部巨厚松散沙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河流-叁角洲环境,是二连盆地基底减速沉降晚期的平原化阶段产物,之所以呈现未固结状态是因为区域构造反转和持续隆升,盆地各凹陷生命周期完整。(5)论证了二连盆地各凹陷表层的巨量松散沙层,是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的潜在沙源,进而指出草原沙漠化的本质是一种地质灾害,其内在原因是地质环境的脆弱性,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通过研究还获知,由于二连盆地演化的生命周期完整,导致湖退体系域的河流-叁角洲沙体在各凹陷中广泛分布,而随后的构造反转和缓慢隆升,则使这些沙体出露地表而未能固结成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草原退化进行有效遏制和合理治理,则二连盆地群的50多个凹陷所蕴藏的巨量松散砂质碎屑,足以使整个锡林郭勒大草原大规模沙漠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锡林郭勒草原的沙化是一种地质灾害。这种类型的沙化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具有具有普遍性。本项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入认识这种类型的草原沙化的地质成因,以及寻找标本兼治的途径提供参考科学依据显然,为了巩固现有草原沙化治理效果,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平地小草原,另一方面需要在坚持并强化各种治理行动的同时,从改善地质环境脆弱性的角度出发,把临时性治理与永久性治理结合起来,对症下药以求标本兼治。为了便于对比研究,本文把经历完整构造-沉积演化生命周期的盆地上发育的草原,即完整地经历过初始沉降、快速沉降、减慢沉降和反转沉降阶段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上发育的草原,称为“锡林格勒型草原”,而把这种类型的草原沙漠化称为“锡林格勒型沙漠化”。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归纳为:(1)以典型凹陷为例,从沉积地质学视角出发,把野外宏观沉积学分析、沉积物粒度分析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分析结合起来,论证了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的沙源,是下白垩统上部赛汉塔拉组的巨厚松散沙体。(2)在宏观沉积学研究基础上,进行第四系微相精准取样和粒度分析,建立了6种微相的粒度参数模型并实现动态聚类;利用“风蚀坑-沙丘组合”遥感形态及空间格局图谱,建立了沙漠化程度宏观标志评估模型。(3)提出了“锡林郭勒型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型沙漠化”的概念,论证了该类型沙漠化本质上是地质灾害,凹陷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而巨量沙源是盆地沉积作用对构造演化的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05-01)

黄诗晴[6](2017)在《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社会成因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辽西北地区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相接壤,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问题.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活动、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格局都是影响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从辽西北地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赵文琴[7](2017)在《关于“荒漠化”成因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荒漠化成因的自然原因的分析不完全合理,对于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中,笔者主要基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背景,分析了该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以及荒漠化根源的演变。(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7年16期)

胡静霞,杨新兵[8](2017)在《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发展动态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非常严重的国家。采用1994—2014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比较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由1999年的267.4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261.16万km~2,沙化土地由1999年的174.6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172.12万km~2;(2)荒漠化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内蒙古、新疆为主,荒漠化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沙化类型以戈壁为主。同时,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成因,提出了针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7年07期)

白蓉[9](2017)在《我国新疆地区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的国家之一。新疆占据我国1/6的国土面积,由于气候地理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沙漠面积,而土地荒漠化现象在不断的加剧,沙漠面积仍在不断扩充。通过分析新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经济》期刊2017年02期)

祁晓梅[10](2017)在《大沙鼠对肃南县山地荒漠化草原的危害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肃南县近年突发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危害草地。为了掌握大沙鼠危害状况及成因,本研究选择肃南县大沙鼠危害区域,采用了路线调查法和大沙鼠栖息地生境要素调查法。结果显示,大沙鼠在肃南部分山地荒漠化草原危害严重,有明显的爆发性特点。2008-2012年之间,洞群系数、单位面积洞口数和绝对鼠密度几乎从零分别猛增到0.33、3 994洞口/hm2和526只/hm2,使生草面积损失率达40%,造成牧草损失量1 239.15×104 kg。导致大沙鼠成灾的主要原因为干旱的气候、退化封育的草原、大沙鼠适宜的生存环境、小范围防治的局限性以及宽松的生存空间,使大沙鼠种群繁殖力提高、死亡率下降、数量激增,并快速蔓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荒漠化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蒙草地荒漠化防治是双方重要合作研究领域,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接壤,比较两地荒漠化成因,可为锡林郭勒盟草原管理提供参考。两地荒漠化分布具有区域性,受气候与地质影响;荒漠化严重时期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政策变化时期,国家政策导向加速人为荒漠化,加强草原管理制度研究,是减轻两地草地退化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荒漠化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吴庆福.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荒漠化”的成因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9

[2].刘虎俊,刘淑娟,刘开琳,李菁菁,万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的荒漠化成因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3].王守华,王业伟,王业硕,王业锦,陈爱华.浅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C].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李瑞瑞.草原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

[5].吴昕.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沙质荒漠化的沙源及其地质学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8

[6].黄诗晴.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社会成因及对策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赵文琴.关于“荒漠化”成因的思考[J].地理教学.2017

[8].胡静霞,杨新兵.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发展动态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7

[9].白蓉.我国新疆地区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7

[10].祁晓梅.大沙鼠对肃南县山地荒漠化草原的危害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概...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成因概念模...荒漠化的成因及措施分析一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成因概念...“荒漠化的成因”的思维速射图

标签:;  ;  ;  ;  ;  ;  ;  

荒漠化成因论文_吴庆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