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域,图像,瓦斯,信息,卷积,特征,神经网络。
区域块论文文献综述
蒋建国,杨宁,齐美彬,陈翠群[1](2019)在《区域块分割与融合的行人再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摄像机视角和成像质量的差异,造成行人姿态变化、图像分辨率变化和光照变化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同一行人在不同监控视频中的外观区别很大,给行人再识别带来很大挑战。为提高行人再识别的识别率,针对行人姿态变化问题,提出一种区域块分割和融合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方法首先根据人体结构分布,将行人图像划分为3个局部区域。然后根据各区域在识别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将GOG(Gaussian of Gaussian)特征、LOMO(local maximal occurrence)特征和KCCA(Kernel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特征的不同组合作为各区域特征。接着通过距离测度算法学习对应区域之间的相似度,并通过干扰块剔除算法消除图像中出现的无效干扰块,融合有效区域块的相似度。最后将行人图像对的全局相似度和各局部区域相似度进行融合,实现行人再识别。结果在4个基准数据集VIPeR、GRID、PRID450S和CUHK01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其中Rank1(排名第1的搜索结果即为待查询人的比例)分别为62. 85%、30. 56%、71. 82%和79. 03%,Rank5分别为86. 17%、51. 20%、91. 16%和93. 60%,识别率均有显着提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提出的区域块分割和融合方法,能够去除图像中的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同时保留行人的有效信息并高效利用。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行人姿态变化带来的外观差异问题,大幅度地提升识别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晓尚,吴薇,田雄[2](2019)在《区域块SFIT-MTLBP人脸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量样本情况下,为了解决传统LBP算法对人脸特征提取分类鲁棒性不强问题,提高人脸特征选取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在人脸面部区域基于SIFT特征点检测的MTLBP人脸识别算法。从人脸五官区域选取尺度不变的关键点,并在其邻域选取MTLBP纹理特征,结合SIFT描述算子和MTLBP特征直方图形成一系列特征,对该人脸特征空间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在相同的少量训练样本下,该算法与原始LBP算法及其它改进型LBP算法相比,识别率提高了20%左右。(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4期)
罗通[3](2018)在《复杂场景下基于区域块的图像匹配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匹配在目标检测、安全监控和运动估计等方面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同一目标在光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复杂场景下的图像匹配及应用是一个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区域块的目标识别方法是运动跟踪领域的典型方法,本文将之应用于静态图像匹配方面,尝试解决部分复杂场景下的图像匹配问题。考虑到复杂场景的光照变化、噪声等影响因素,本文从区域块的结构信息和局部性入手,结合最佳兄弟匹配对(BBS)算法思想,给出了一种对光照变化、噪声、图像的尺度变化、旋转、角度变化具有较好鲁棒性的算法。此外,由于人体可以看为由一系列区域块(即人体四肢、头部)组成,但这些区域块在复杂场景下由于角度、光照等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及相对位置,我们借鉴人体姿态估计的铰接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匹配这些区域块,并利用相对位置来识别人体目标。本论文所做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本文结合BBS算法和块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块预处理的图像点对匹配算法。该算法对感兴趣区域块利用滤波器进行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待匹配图像在光照变化、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下,仍具有较好的匹配精度。在匹配准则方面本文借鉴BBS算法思想,不需要提取区域块的特征点,而是引入距离函数对像素点直接进行匹配。这种方式由于仅考虑局部区域,仿真实验表明,在复杂场景下,基于区域块预处理的图像点对匹配算法相较于以前的匹配具有更高的匹配精度和鲁棒性。第二,本文借鉴YiYang等人提出的铰接部件模型思想,提出了一种复杂场景下多目标人体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传统的HOG算法提取区域块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识别这些部位并估计相对位置,再结合高斯模型分割算法,识别复杂场景下的人体目标。仿真实验表明,复杂场景下的多目标人体检测算法相较于以前的识别精准度更佳。(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马文婷,赵耀,韦世奎,张诗吟,廖理心[4](2017)在《基于多尺度区域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级联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形态学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算法复杂度较高,深度学习直接逐像素检测的方法虽然能够避免排除生理结构、手动设计特征的不足,但计算量大、分割速度较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级联检测框架.首先,分块检测眼底图像是否存在病变区域,然后对病变区域进行逐像素的分割,从而检测出微动脉瘤、出血点、硬渗出及软渗出4种病变.实验结果表明:在眼底图像公开数据库DIARETDB1中,4种病变的检测率分别为88.62%、94.91%、98.91%和92.91%.与形态学方法相比,微动脉瘤和出血点检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7.39%和15.18%;与直接逐像素检测方法相比,平均检测时间仅为原来的1/4.(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齐兴,苏本跃[5](2015)在《基于区域块LBP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脸表情识别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传统LBP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块LBP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先在人脸面部分割出与表情相关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关键区域;再从这些关键表情区域提取表情特征,避免了在整个面部提取特征耗时的缺陷,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特征维数;最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给出识别结果,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在识别性能和时间性能上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琦[6](2014)在《基于区域块密度的网页信息抽取技术在移动网站开发中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网站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人们迫切的需要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获取互联网资源。不过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硬件性能等与普通电脑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移动设备用户的使用场景与传统互联网用户间的差别也很大,传统意义上的网站设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移动场景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移动设备碎片化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对移动网站的设计和开发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基于内容转换策略的移动网站开发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块密度的网页信息抽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基于代理服务器策略的移动网站开发平台。该平台能够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网页类型的不同,选择对应规则实现网页信息的抽取,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移动端随时随地的特性,将原有业务系统与移动终端对接与融合,从而实现将PC端网站稳定快速的向移动终端扩展。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从研究移动网站开发的现状开始,通过对现有网页信息抽取技术的综合比较,建立了网页信息抽取过程的流程模型。2)通过对正文抽取技术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区域块密度的网页信息抽取算法。该算法不受HTML标签的限制,通过分析网页正文密度函数来确定网页正文区域,进而进行网页内容的抽取。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转换服务器策略的移动网站开发平台。该平台能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Web网站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本文最后通过一个移动网站设计与开发实例来验证本文提出的移动网站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原则的可行性。实例是青岛某管理学院官方网站移动版本,该移动网站的适配设备包括Android以及iOS的智能终端,能够较好的提高不同设备访问移动网站的用户体验,实现了较好的跨平台能力,有效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a)通过对现有网页信息抽取技术的研究分析,并根据移动网站开发平台的特点,建立了对应的网页信息抽取流程模型。b)提出了基于区域块密度的网页信息抽取算法,能够在不受HTML标签限制的情况下完成网页正文的抽取,实验测试表明抽取准确率、召回率均高于90%。最后经过实验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移动网站开发平台能够在较少人工干预下完成Web网站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迁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0)
陈飞,张文涛[7](2014)在《深部区域块段煤体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瓦斯综合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使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有效、可靠,需要对煤体的瓦斯基本参数经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测定。以基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抛物线方程关系,推导出的基于瓦斯含量的相对压力测定有效半径技术对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经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深部区域块段煤体瓦斯压力为1.5MPa,瓦斯含量为6.7m3/t,具有突出危险性;在钻孔直径为113mm,抽采负压为25KPa的条件下,预抽33天后,试验区域抽采有效半径为5m。(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姜荣[8](2012)在《明显区域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图像检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明显区域块检测方法,改进了环型分割算法,使对视觉有意义的区域特征提取更加快捷、方便。该算法不仅考虑到区域内的图像特征,而且还考虑到明显区域块的空间分布信息,把环型区域的颜色矩和在明显区域块附近的Gabor特点,作为索引图像的特征向量。使用Corel图像库测试了提出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12期)
刘志强,王丽芳,蒋泽军[9](2010)在《存储设备热区域块重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存储系统容量和性能问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存储设备的I/O性能,设计出一种存储设备的热区域块重组机制。根据存储设备的I/O请求特征,将存储设备中频繁访问的块确定为热区域块,并将热区域块移动到临近的区域。对热区域块的自动重新组织能够降低存储设备寻道时间,提高I/O性能。此外,机制还具有文件系统和应用透明的特点。与同类方法相比,还具有实现简单、节省存储空间的特点。通过仿真试验对该机制进行评测,实验结果表明热区域块重组机制显着提高了存储设备的I/O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0年01期)
赵文俊,任慧斌[10](2009)在《多任意形状感兴趣区域块覆盖灰度掩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JPEG2000图像中,采用灰度掩模方法对多个任意形状感兴趣区域进行标识时,由于其要求掩模的行数和列数和原图像相同,使得掩模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为减小掩模的数据量,提出了一种块覆盖灰度掩模方法。该方法在研究灰度掩模的基础上,采用由多个像素点组成的分块灰度掩模来代替原单个像素点组成的灰度掩模,以对多个任意形状感兴趣区域进行标识。在对标识要求精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可极大地减小掩模的数据量。针对掩模扩张带给掩模数据量影响的问题,利用一个实例进行了数学计算,计算表明,当感兴趣区域面积足够大时,掩模扩张不会对掩模的数据量带来太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09年04期)
区域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少量样本情况下,为了解决传统LBP算法对人脸特征提取分类鲁棒性不强问题,提高人脸特征选取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在人脸面部区域基于SIFT特征点检测的MTLBP人脸识别算法。从人脸五官区域选取尺度不变的关键点,并在其邻域选取MTLBP纹理特征,结合SIFT描述算子和MTLBP特征直方图形成一系列特征,对该人脸特征空间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在相同的少量训练样本下,该算法与原始LBP算法及其它改进型LBP算法相比,识别率提高了2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块论文参考文献
[1].蒋建国,杨宁,齐美彬,陈翠群.区域块分割与融合的行人再识别[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9
[2].刘晓尚,吴薇,田雄.区域块SFIT-MTLBP人脸识别研究[J].软件导刊.2019
[3].罗通.复杂场景下基于区域块的图像匹配研究及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8
[4].马文婷,赵耀,韦世奎,张诗吟,廖理心.基于多尺度区域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级联检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
[5].齐兴,苏本跃.基于区域块LBP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王琦.基于区域块密度的网页信息抽取技术在移动网站开发中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4
[7].陈飞,张文涛.深部区域块段煤体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4
[8].姜荣.明显区域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图像检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9].刘志强,王丽芳,蒋泽军.存储设备热区域块重组机制[J].计算机仿真.2010
[10].赵文俊,任慧斌.多任意形状感兴趣区域块覆盖灰度掩模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