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肝血流阻断论文_张能平,张雄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入肝血流阻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癌,原发性,切除术,因子,肝硬化,静脉,损伤。

入肝血流阻断论文文献综述

张能平,张雄杰[1](2019)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83例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每组61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及前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0.68±15.46)min、(143.27±10.42)min、(95.27±1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8.173,P <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27±28.49)ml、(680.32±25.39)ml、(428.09±17.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7.174,P <0.001);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14.29±2.12)min、(14.07±2.55)min、(7.06±1.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404,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14.26±1.23)d、(14.36±1.15)d、(8.56±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814,P <0.001)。肝静脉控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Pringle组和半肝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出院时,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ALT分别为(329.28±25.43)U/L、(331.05±26.30)U/L、(256.17±30.64)U/L,AST分别为(362.75±37.18)U/L、(331.05±26.30)U/L、(272.86±25.17)U/L,TBil分别为(40.26±5.07)μmol/L、(41.37±5.22)μmol/L、(49.86±7.64)μmol/L,前白蛋白分别为(175.89±21.37)mg/L、(176.92±23.55)mg/L、(208.94±26.37)mg/L,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64.250、4356.289、3748.044、6547.088,均P <0.001)。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9.67%(12/61)、18.03%(11/61)、3.28%(2/6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48%(7/61)、14.75(9/61)、1.6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60、10.968,均P <0.001)。结论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肝静脉控制阻断法,相比于Pringle法和半肝阻断法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磊,王志明,欧阳锡武,王栋,邓广通[2](2019)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与半入肝血流阻断法(HHO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41例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组),70例采用HHO法阻断入肝血流(HH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HO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ringle组(P=0.001),但其他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输血比率、肝实质切除范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病理方面,两组除脉管癌栓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外(P=0.02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实质大范围切除患者的分层分析中,HHO组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Pringle组(均P<0.05);HHO组术后多数肝功能指标优于Pringle组,但仅在肝炎患者中术后第7天白蛋白(ALB)水平及肝实质大范围切除患者中术后第7天ALB、术后第5天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肝功能指标及其他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CC肝切除术中,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但合并肝炎、肝硬化或肝实质大范围切除的患者,推荐采用HHO法行入肝血流阻断。(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雪华,冯家林,吴俊余[3](2019)在《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浦北县人民医院2015—2018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阻断前手术时间、阻断总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手术前后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阻断前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阻断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ALT、AL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朱宝林[4](2019)在《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效果的差异,探讨最适宜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4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并计划实施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1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分为叁组:A组(86例,采用Pringle法);B组(64例,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C组(45例,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将成功实施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患者分成相应的A_1、B_1、C_1叁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及大小)、术中情况(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情况(肝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腹腔出血率、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A、B、C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及大小等无明显差异。195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患者中有12例行中转开腹肝切除治疗,其中A组5例(5.8%)、B组4例(6.3%)、C组3例(6.7%),其余18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叁组间中转开腹率无明显差异,P>0.05。A_1、B_1、C_1叁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97±45 min、203±51 min、210±56 min,无明显差异,P>0.05。C_1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_1、B_1组(156±41 vs 238±51,207±46)ml,P~(ac)<0.05,P~(bc)<0.05;C_1组术中输血率最低(4.8%vs 11.8%、10.0%;P~(ac)<0.05,P~(bc)<0.05)。比较术后第1、4、7天A_1、B_1、C_1叁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A_1组均明显高于B_1、C_1组,P~(ab)<0.05,P~(ac)<0.05。A_1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_1、C_1组,P~(ab)<0.05,P~(ac)<0.05。A_1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_1、C_1组(23.7%vs 11.7%,7.1%,P~(ab)<0.05,P~(ac)<0.05)。其中A_1组有3例(3.7%)、B_1组有1例(1.7%)患者发生术后肝衰竭,C_1组无术后肝衰竭发生,A_1组中1例患者因术后肝衰竭死亡。A_1患者发生术后膈下脓肿、胆漏、中等量及以上腹水均高于B_1、C_1组(P~(ab)<0.05,P~(ac)<0.05),其中A_1分别为3例、5例和4例(3.7%、6.2%、4.9%),B_1组分别为1例、3例和1例(1.7%、5%、1.7%),C_1组分别为0例、2例和1例(0%、4.8%、2.4%)。A_1、B_1、C_1叁组分别有2例(2.6%)、1例(1.7%)、1例(2.4%)出现中等量及以上胸水,叁组间术后胸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C_1组在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A_1、B_1组。结论:1、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中采用Pringle法、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均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2、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对术后患者肝功能保护效果最好、术后并发症最少、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恢复最快,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围术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翀,盛冠男,徐敏,杨涛,孟珂伟[5](2019)在《Fractalkine在大鼠肝硬化中全肝血流阻断致肺损伤中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L1)在大鼠肝硬化模型中全肝血流阻断致肺损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鼠龄2.0~2.5个月,体质量160~200 g。随机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A组),阻断肝门、肝上下腔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15 min(B组)、30min(C组)、45 min(D组);制作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模型。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留取肺及肝组织检测Fkn的表达,并切取肺组织及血浆检测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成功建模后,D组肺损伤病理评分[(12.25±1.52)分]明显高于A组[(2.05±1.00)分]、B组[(7.90±1.62)分]及C组[(8.25±1.55)分](P<0.001),A组无明显病理改变。在各组肝、肺组织中Fkn的表达测定中,D组Fkn表达明显高于B组、C组及A组(P<0.05)。血清中NF-κB、IL-21表达在A组[(11.67±2.11) ng/L,(633.30±42.03) ng/L]最低(P<0.05),D组[(18.13±1.83) ng/L,(801.96±54.38) ng/L]明显高于B组[(14.72±2.56) ng/L,(712.67±53.63) ng/L]及C组[(15.23±2.26) ng/L,(713.59±61.60) ng/L](P<0.05)。肺组织中NF-κB、IL-21表达A组[(14.48±2.07) ng/L,(590.89±55.38) ng/L]最低(P<0.05),D组[(19.66±1.53) ng/L,(910.85±87.63) ng/L]明显高于B组[(16.65±1.75) ng/L,(696.23±51.91) ng/L]及C组[(17.02±1.47) ng/L,(697.22±41.24)ng/L](P<0.05)。结论 Fkn在肝硬化大鼠全肝血流阻断致肺组织损伤时表达增加,且阻断时间超过30 min后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江宗泽[6](2019)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与不阻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入肝血流阻断与不阻断对围手术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5例接受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局限于半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间歇性Pringle法者19例为A组,半肝血流阻断者10例为B组,不阻断入肝血流者16例为C组。比较叁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损伤水平[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B组与C组比较,其术中失血量[(795.0±463.4)ml vs(343.8±361.3)ml]明显增多,而A组、B组较C组手术时间[(230.5±52.7)min vs(241.5±64.1)min vs(190.6±52.6)min]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A组、B组和C组的Alb[(33.8±3.7)g/L vs(32.6±4.1)g/L vs(36.8±3.1)g/L]水平比较,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而Tbil[(28.1±10.2)μmol/L vs(28.6±12.8)μmol/L vs(17.2±6.7)μmol/L]、AST[(454.1±256.7)U/L vs(421.4±265.3)U/L vs(229.5±152.1)U/L]水平比较,A组、B组显着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A组和C组的Tbil[(28.3±13.8)μmol/L vs(19.7±8.2)μmol/L]、ALT[(278.7±198.8)U/L vs(145.0±98.6)U/L]、AST[(196.7±135.2)U/L vs(89.2±83.2)U/L]、PT[(15.9±1.4)s vs(14.6±1.1)s]水平比较,A组明显高于C组,而B组的Alb为(31.5±3.5)g/L,明显低于C组的(34.7±3.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A组和C组的AST[(57.7±16.4)U/L vs(39.6±15.8)U/L]、PT[(14.9±0.9)s vs(14.2±0.6)s]水平比较,A组明显高于C组,而B组和C组的Alb[(29.6±10.4)g/L vs(35.5±3.5)g/L]水平比较,B组显着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4.9±0.9)d,明显长于C组的(12.2±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流阻断组比较,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癌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更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和改善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罗燕青[7](2019)在《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入肝血流阻断后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靶向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和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的基因沉默(RNA interference,RNAi)大鼠入肝血流阻断模型,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romot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PHGF)在RNAi大鼠肝细胞内是否有保护作用,初步研究PHGF是否通过调控TFAM和/或NRF-1影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合成,进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方法:第一步建立靶向NRF-1和TFAM的RNAi大鼠模型。设计RNAi模板序列,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利用lipofectamin2000转染siRNA至HSC-T6细胞,利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NAi效果,根据结果筛选出最佳干扰效果siRNA;将最佳抑制活性的RNAi序列进行慢病毒包装;将慢病毒颗粒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测定肝细胞内TFAM、NRF-1 mRNA的含量,并与正常大鼠对照,观察RNAi效果。第二步建立入肝血流阻断下的RNAi大鼠模型,观察外源性PHGF对NRF-1和TFAM的表达的影响。实验中使用SD大鼠,靶向TFAM的RNAi大鼠,靶向NRF-1的RNAi大鼠,各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术前30分钟及术后每日腹腔注射PHGF,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均进行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手法),阻断时间20min,术后大鼠各时相点(1d,3d,7d)肝功能、肝脏病理以及肝脏组织TFAM、NRF-1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各检测所得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做统计学处理。结果:(1)针对靶基因TFAM的叁条干扰序列中T2序列和靶向NRF-1的N3序列干扰效果最佳;(2)两个有效干扰序列进行慢病毒包装成功后,进行大鼠活体RNAi实验,两种病毒都有效感染大鼠肝脏,并下调了靶基因表达量;(3)术后1d肝功能明显损害(ALT、AST、TB显着升高),肝脏病理提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结构破坏、细胞变性,基因沉默组大鼠(B组、C组)较正常组大鼠(A组)ALT、AST、TB值更高,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随着术后恢复,各组大鼠肝功能ALT、AST、TB值均有下降,术后第7d,实验组较对照组ALT、AST、TB值下降更明显;(4)术后第1d靶向TFAM的RNAi大鼠肝脏组织TFAM mRNA较正常大鼠组下降更明显,靶向NRF-1的RNAi大鼠肝脏组织NRF-1 mRNA表达量较正常大鼠组下降更明显,叁种大鼠实验组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术后恢复,3d、7d后各组TFAM/NRF-1的mRNA表达量均有所回升,实验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在最末时间点,基因沉默组大鼠靶基因的表达量升高幅度较正常组大鼠减低。结论:PHGF对靶向TFAM/NRF-1的RNAi大鼠入肝血流阻断后肝脏具有保护、促恢复作用,促进TFAM及NRF-1的表达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辛大平,黄明[8](2019)在《半肝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入肝血流,观察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和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P、AST、PA、CHE和ALB)。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78.0±34.6)ml、(16.3±1.8)min、(21.5±2.3)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0.2±21.5)ml、(18.5±2.0)min、(18.9±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 d 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着升高,PA、CHE和ALB水平较手术前显着降低(P<0.05)。出院前1d,对照组患者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显着高于观察组[(327.9±31.2)U/L vs(254.7±16.0)U/L、(42.6±5.1)μmol/L vs(29.8±2.4)μmol/L、(324.7±21.3)U/L vs(268.5±17.2)U/L、(308.7±23.9)U/L vs(237.4±14.3)U/L],PA、CHE和ALB水平显着低于观察组[(182.3±15.4)mg/L vs(232.6±13.7)mg/L、(5.6±0.4)U/L vs(6.5±0.3)U/L、(32.6±2.1)g/L vs(37.9±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显着高于观察组的1.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中的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提高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汪俊州,王义刚,孙雅轩[9](2019)在《在肝切除术中应用肝门阻断术与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肝癌患者在进行肝切除术时采用肝门阻断术与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进行肝切除术的1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肝门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的出血量、血流阻断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不同时间其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的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持续的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丙氨酸转氨酶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与采用肝门阻断术相比,在进行肝切除术时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6期)

王亚运,王世垚,胡欢,王龙,张勇[10](2019)在《2种肝血流阻断方式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2种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患者92例。根据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分为A组(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n=49)和B组(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法,n=4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1年肿瘤累计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3、7天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及术后第1天的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的1、3年总生存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入肝血流阻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与半入肝血流阻断法(HHO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41例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组),70例采用HHO法阻断入肝血流(HH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HO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ringle组(P=0.001),但其他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输血比率、肝实质切除范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病理方面,两组除脉管癌栓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外(P=0.02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实质大范围切除患者的分层分析中,HHO组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Pringle组(均P<0.05);HHO组术后多数肝功能指标优于Pringle组,但仅在肝炎患者中术后第7天白蛋白(ALB)水平及肝实质大范围切除患者中术后第7天ALB、术后第5天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肝功能指标及其他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CC肝切除术中,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但合并肝炎、肝硬化或肝实质大范围切除的患者,推荐采用HHO法行入肝血流阻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肝血流阻断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能平,张雄杰.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2].姚磊,王志明,欧阳锡武,王栋,邓广通.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

[3].张雪华,冯家林,吴俊余.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4].朱宝林.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9

[5].王翀,盛冠男,徐敏,杨涛,孟珂伟.Fractalkine在大鼠肝硬化中全肝血流阻断致肺损伤中表达[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6].江宗泽.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与不阻断的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7].罗燕青.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入肝血流阻断后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8].辛大平,黄明.半肝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9].汪俊州,王义刚,孙雅轩.在肝切除术中应用肝门阻断术与半肝血流阻断术阻断肝脏血流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王亚运,王世垚,胡欢,王龙,张勇.2种肝血流阻断方式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示术中行Pringle’s法入肝血流阻断示术中行右二级Glisson蒂(前)入肝示术中行右二级Glisson蒂(后)入肝再灌注6h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示术中行右一级Glisson蒂入肝血流阻和2均来自KenTakasaki的《GlissoneanPe...

标签:;  ;  ;  ;  ;  ;  ;  

入肝血流阻断论文_张能平,张雄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