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减振论文_曾威嶂,郑水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减振,主动,阻尼,干涉仪,磁路,陶瓷,风洞。

主动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曾威嶂,郑水英[1](2019)在《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作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中动磁式直线电机的减振效果,课题组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作动器的设计思路。以等效磁路法为基础,得到了作动器的电磁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nsoft Maxwell模拟仿真得出相关参数,并与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设计具有合理性。应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性能参数的作动器。(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陈斌,龙金宝,谢宏泰,陈泺侃,陈帅[2](2019)在《可移动叁维主动减振系统及其在原子干涉重力仪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极大地影响着许多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对于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尤其如此.针对可移动的原子干涉仪建立了一套易于搬运的叁维主动减振系统用来有效隔除地面的振动,从而提高可移动原子干涉仪的测量灵敏度,并能做到迅速部署迅速恢复工作.通过实施我们设计的综合反馈算法,本装置在叁个维度的宽频带范围上实现了非常好的振动压制效果.本系统取得了对地面竖直方向振动3个数量级,对地面水平方向振动1个数量级的振动隔除效果.在原子干涉仪敏感的10 Hz以下频段,竖直方向的振动噪声被压制到了4.8×10~(–9)m/s~2/Hz~(1/2),水平方向的振动噪声被压制到了2.3×10~(–7) m/s~2/Hz~(1/2).振动噪声对干涉仪灵敏度的影响降至2μGal/Hz~(1/2)以下,比未放置减振系统的结果降低了2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张怀亮,陈婷,潘文龙[3](2019)在《基础振动下液压管道主动减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硬岩掘进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强振动影响液压管道工作性能的问题,应用双向流固耦合的原理,建立了基础振动下液压管道主动减振仿真模型,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以管道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为判据条件研究了主动激励参数对管道减振的影响,并得到了对管道减振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发现当主动减振激励与工作振动频率相等,幅值大小相等,相位角差为π,作用位置在管道中间时,管道最大应力减小22.2%,最大位移减小53.1%,此时的减振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能为强振动环境下液压管道的减振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余立,杨兴华,寇西平,曾开春,吕彬彬[4](2019)在《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吉英,李朝晖[5](2019)在《应用长度极化压电陶瓷33模态的半主动减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利用长度方向极化的压电材料的33模态来实现半主动减振。论文以横梁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对比研究了当压电材料分别连接31、33两种模态对应的最佳分流电路时,压电材料两种模态在横梁的共振频率附近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33模态比31模态具有更高的减振效率。此外,鉴于33模态存在极化长度有限的问题,仿真分析了压电材料的尺寸和位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利用压电材料33模态的多模态减振的组合设计,对横梁的前叁个模态起到了很好的减振作用。相对31模态而言,横梁的每个振动模态均有约6 d B的减振提升。(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4期)

田野[6](2019)在《高速电梯残留振动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及主动减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电梯相比于普通电梯运行速度更快,提升力更大,由此也引发了更加强烈的振动。这些振动具有频谱广,振幅大,振动能量密度高的特点。相比于低速条件下的振动更容易引发有害共振,对乘客乘梯安全性和仪器仪表等相关设备可靠性造成的不利影响。高速电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电系统,其振动在空间上可以分为横纵侧叁个维度的振动,其中纵向振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柔性残留振动,横向和侧向振动主要表现为随机激励作用下的耦合随机振动。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和侧向振动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特性,而纵向与横侧向之间耦合特性则很弱。所以,高速电梯在叁维空间内的振动可以视为横侧向振动与纵向振动两大类振动的迭加,其主动控制方法也应针对两类振动分别规划设计。因为耦合性弱的原因,根据纵向振动和横侧向振动分别得到的控制方法耦合性也很弱,两种控制方法可以直接迭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纵向维度振动问题,从振动机理出发分析了高速电梯曳引系统的时变与柔性残留振动的特点,建立了适合高速电梯的含有柔性耗散因子的时变动力学方程。为了求解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从边界条件出发,分析了上端固定下端带有载荷与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两种模型所对应试函数的时变特性与频率特性,由分析结果选择前者作为高速电梯振动方程的试函数。通过数值计算方法预先求得了试函数中超越方程的解,从而降低了试函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难度。以阶跃信号表示冲击载荷并以此作为外激励,通过杜哈梅积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最终求解获得了广义坐标下曳引系统在加减速阶段柔性残留振动的解析解。(2)在所获得柔性残留振动解析解数学表达式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柔性残留振动是纵振动的主要形式。针对残留振动柔性大,阻尼小的特点,类比航天器太阳能板等其他柔性系统,采用输入整形控制方法作为高速电梯纵向振动的控制策略。叙述了输入整形方法的基本控制原理,同时由二阶系统的纵振动模型推导并获得了适合使用在高速电梯上的时变系统输入整形控制算法。按照所求得算法将曳引电机原控制信号与整形信号通过卷积运算获得新的控制信号。新控制信号与原控制信号相比具有相同的提升效果,却不会引发强烈的残留振动。(3)高速电梯横向和侧向振动具有较高的耦合性,需要一起定位在水平面内来分析。针对由随机激励引起的具有耦合性质的横侧向随机振动,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高速电梯轿厢系统振动动力学方程。在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中,质心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参数。考虑到高速电梯相比于普通电梯其轿厢系统采用轿厢架与轿厢体分离的设计,因此在纵向振动的影响下其质心位置参数是时刻变化并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鉴于此,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方法与数学物理方法共同分析了质心位置波动不确定性的数值特性,得到了质心位置波动对外激励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以主动导靴主动控制力为输入,以导轨变形为扰动激励,得到高速电梯轿厢系统高维耦合横侧向随机振动动力学方程。(4)在所求得横侧向随机振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类比于其他机械系统的随机振动,采用鲁棒方差控制作为控制策略。比对分析了鲁棒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简述了方差控制的思想,论述了鲁棒方差控制方法施用于高速电梯横侧向随机振动的合理性。将质心位置波动不确定性通过小增益定理以乘积摄动模型表示,得到了二十四维振动控制方程。针对所得振动控制方程,选择状态方差矩阵对角线元素期望值作为控制参数,由经典鲁棒控制模型出发推导了适合高速电梯的鲁棒参数不确定性控制算法,通过LMI工具箱求解获得了控制器数学模型。(5)采用输入整形控制方法对高速电梯纵振动模型进行主动控制仿真,利用离散的方法编写控制程序模拟系统的时变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输入整形控制方法对高速电梯柔性残留纵振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以大幅度消除高速电梯纵向残留振动;采用鲁棒方差控制方法对高速电梯横侧向随机振动模型进行主动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得鲁棒控制算法对高速电梯横侧向随机振动具有一定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7-01)

李建华[7](2019)在《贵重易碎品运输用主动减振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输贵重易碎物品时,为了防止物品被破坏,一般会采取包裹/填充泡沫等措施,当运送的物品有较多时,厚重的包装加大了被运输物品体积,在相同空间内可运送件数减少,提高了单件运输成本。此外航天、工业、军事等领域使用的高精度器件运输过程中有振动要求,普通的包裹/填充等被动减振方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主动减振方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主动减振平台主要是通过消除运输过程中带来的一定频率的振动以达到保护贵重易碎品的目的。本设计采用主/被动减振结合的方式将一定频率的振动信号进行削弱和消除。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减振系统结构设计与仿真、硬件电路设计、减振控制软件等部分。设计中还加入一些被动减振元件,以减去高频振动信号,使最终的减振平台有着较宽的频带减振特性。针对不同频段的振动,本文设计了对应的减振模组,通过振动分析软件对各个模组进行振动仿真,最终将各个模组通过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组成了有着主/被动减振功能的平台。其中在低频段的减振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是运动补偿模组,低频段的振动一般而言振动幅度较大,所以采用电机作为执行器。该模组有着四个运动自由度,包括一个平移自由度,叁个旋转自由度,通过运动解算,可以实现六个自由度上的振动补偿。针对高频振动信号,本设计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执行器,高频减振模组可以实现叁个平移自由度上的主动减振。平台电控硬件部分以STM32F103RE作为控制器件,针对不同结构的控制需求分别加入叁维旋转平台电机驱动模组、步进电机光耦隔离控制模组、压电陶瓷驱动模组。软件部分的控制算法采用PID控制算法,在低频振动控制阶段,通过MPU6050姿态传感器采样获得易碎物品的姿态,控制电机旋转使其姿态稳定在一定区间内。另外对加速度传感器所采样的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得到物品竖直方向的位移,通过控制一维丝杆滑台的运动,使物品在竖直方向上稳定在一定范围。当有高频振动信号时,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执行元件,控制其产生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振动信号,与要消除的振动信号相互抵消,达到主动减振的目的。压电陶瓷的控制方式是0-100V模拟电压控制,通过外部升压电路对主控DAC输出0-3.3V的电压放大30倍来控制压电陶瓷的作动距离。最终搭建了整体的主动减振实物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平台的减振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3)

贾瑞匣[8](2018)在《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舰船机械设备采用常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工作时,存在主动减振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设计。对主动减振系统的执行机构硬件与控制机构硬件进行设计,完成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的硬件设计;依托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算法对软件控制过程进行设计,实现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软件设计,实现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设计。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主动减振系统较常规主动减振系统,主动减振控制精度提高26.54%,适合复杂舰船机械设备的主动减振。(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许兰兰,余云燕[9](2018)在《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降低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应激振动为目标,考虑量测噪声、数字量化及执行器饱和等制约因素,提出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首先,在建筑物层间和楼顶布置主动减振控制器,提出具有鲁棒性的观测器以估计建筑物应激状态信息;然后,借助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闭环系统稳定条件,给出了减振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仿真算例以验证本文方法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不仅可以保证闭环系统均方稳定性,而且可指定闭环系统收敛率并满足预先指定的H_2/H_∞减振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胡纪滨,陈凯,彭增雄,徐震宇[10](2018)在《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主动减振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模型(Park模型),建立了考虑电机控制器注入谐波电流的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模型,以及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与机械转子耦合的扭转振动模型,求解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激励扭转振动系统在外界激励下的扭转振动响应,分析了注入谐波电流的频率特征对扭转振动的影响,获得了主动减振条件,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时间内对电机控制器注入满足减振条件的谐波电流可降低由于发动机激励带来的扭转振动.(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主动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振动极大地影响着许多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对于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尤其如此.针对可移动的原子干涉仪建立了一套易于搬运的叁维主动减振系统用来有效隔除地面的振动,从而提高可移动原子干涉仪的测量灵敏度,并能做到迅速部署迅速恢复工作.通过实施我们设计的综合反馈算法,本装置在叁个维度的宽频带范围上实现了非常好的振动压制效果.本系统取得了对地面竖直方向振动3个数量级,对地面水平方向振动1个数量级的振动隔除效果.在原子干涉仪敏感的10 Hz以下频段,竖直方向的振动噪声被压制到了4.8×10~(–9)m/s~2/Hz~(1/2),水平方向的振动噪声被压制到了2.3×10~(–7) m/s~2/Hz~(1/2).振动噪声对干涉仪灵敏度的影响降至2μGal/Hz~(1/2)以下,比未放置减振系统的结果降低了2个数量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曾威嶂,郑水英.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作动器设计[J].轻工机械.2019

[2].陈斌,龙金宝,谢宏泰,陈泺侃,陈帅.可移动叁维主动减振系统及其在原子干涉重力仪上的应用[J].物理学报.2019

[3].张怀亮,陈婷,潘文龙.基础振动下液压管道主动减振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4].余立,杨兴华,寇西平,曾开春,吕彬彬.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5].胡吉英,李朝晖.应用长度极化压电陶瓷33模态的半主动减振技术研究[J].应用声学.2019

[6].田野.高速电梯残留振动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及主动减振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7].李建华.贵重易碎品运输用主动减振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贾瑞匣.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J].舰船科学技术.2018

[9].许兰兰,余云燕.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动减振控制方法[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

[10].胡纪滨,陈凯,彭增雄,徐震宇.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主动减振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宁波杉工研制的SG-MRD60阻尼器及宁波...路面输入冲击式减振器减振原理图半主动悬架示意图训练康复机上的磁流变液旋转式阻尼器悬架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主动减振论文_曾威嶂,郑水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