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这不利于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自上而下的改进和地方自下而上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明确规定了入市的地类和途径。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根据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探索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在今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管理中,应拓宽入市主体和客体,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布局,将可以入市的土地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扩大到新增建设用地,从仅限于经营性用地扩大到所有集体建设用地。
论文目录
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障碍与现实探索 (一)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经历了从“宽”到“紧”的变化 (二) 地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自发探索 (三) 地方探索中面临的制度与法律障碍 (四) 文件依据和研究目标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顶层设计与调整 (一) 顶层设计为本轮入市改革放松了基础制度的约束 (二) 试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 顶层设计的应对调整 (四) 小结:兼顾效率与公平三、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创新的地方多样化探索 (一) 和林格尔:允许新增建设用地直接入市, 为缩小征地范围后新增集体建设用地提供必要的入市渠道 (二) 湄潭:创新设立综合类用地, 允许分割登记, 旨在适应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单一的现实约束 (三) 德清:探索异地调整入市, 旨在消除区位影响, 更为了满足规模经济和收益分配的诉求 (四) 南海:全域型土地整备入市和地券制度, 解决“先行者”的新问题 (五) 泸县:农民与社会资本合作, 创新宅基地分割登记, 允许转为有形经营性用地和无形地票两类方式入市 (六) 义乌:政府保价型“集地券”制度, 既规避了指标市场供给过剩, 又保障了公共利益或重大项目落地 (七)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地方性做法总结及规律探寻:因地制宜、相机抉择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总结和启示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唐健,谭荣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改革方向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农业经济
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创新,示范与评估研究”(14AD0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新型城乡建设用地制度体系构建研究”(16ZDA020)
分类号: F321.1
页码: 13-22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53K
下载量: 189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集体建设用地论文; 入市路径论文; 改革方向论文;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基于几个试点地区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