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徐伟竣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徐伟竣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立交桥,景观设计,桥下附属景观空间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徐伟竣[1](2019)在《城市立交桥下附属空间的景观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国内建设了许多立交桥,随着立交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桥下附属景观空间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桥下附属景观空间存在着巨大的景观价值和潜力,如何有效利用桥下空间,使越来越多人们逐渐的重视起来,也对整个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是以城市立交桥下附属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站在城市景观的整体视角,对桥下景观空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阐述了城市立交桥下附属景观空间的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其次,通过桥下附属景观空间的类型、社会价值、发展趋势叁部分,阐述了对桥下附属景观空间的认知与理解。再次,以城市立交桥下附属景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功能的多重性、角度的多元性和生态的多变性为基础,对国内外桥下附属景观空间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桥下景观空间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整体功能、构建艺术特色、保持生态环保这四项基本设计原则,认为桥下空间不是单纯为结构支撑的空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最后,以武汉竹叶山立交桥下附属景观空间为实际案例,将总结出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力求为今后城市立交桥下附属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31)

朱书敏,巴梦真,王慧[2](2018)在《西安半坡立交桥下附属空间景观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立交桥发展之初,从功能上极大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地段交通量成倍提升,然而随之近几年投入使用率加大,逐渐显现出其自身的弊端:不同于以往的城市道路类型,城市立交桥特有的空间形态致使城市空间被分割化。本文对西安市东叁环半坡立交桥下景观空间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城市绿色空间的理论,充分利用立交桥下附属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结合,探究提升立交桥下景观空间品质的方法,与城市空间充分融合,这也终将为绿色城市建设起着推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05期)

黎伟[3](2015)在《郑州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空间的飞速拓展和城市人口密度的激增,城市的交通状况也日益严峻。大量兴建的立交桥确实是在短时间内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但是随着立交桥而出现的立交桥桥下空间却在前期规划和后期使用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以解决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为出发点,分析了立交桥附属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提供高品质的、全方位的指导,以求对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5年11期)

刘巍,赵晓婷,单琪,王立峰[4](2013)在《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对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以交通优先、复合使用作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主旨,力求达到视觉艺术性、景观特色性、空间利用性、以人为本、生态持续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7期)

葛宁[5](2012)在《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特殊的形式大量存在着,从立交桥出现的那一天起,对于其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由于立交桥附属空间所处位置的特殊性,给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立交桥的附属空间,如何从以人为本、便利交通的原则出发,对于节约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系统入手,采用系统研究法、查阅文献法、历史考察法、实践探究法,对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基本类型、景观特性、景观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景观改造的基本观念,并以立交桥本身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形式的立交桥及其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不同理念;处于不同地段的立交桥及其附属空间景观的不同功能;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得立交桥附属空间的不同生态环境,并针对每种不同情况做出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实例论证,对全国代表性的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进行分析,得出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生态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以交通优先、复合使用为主旨,达到立交桥附属空间的景观规划具有景观特色性、视觉艺术性、空间利用性、以人为本性、生态持续性的目的,力求为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10-15)

李青[6](2012)在《郑州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迅猛发展的脚步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立交桥因其具备解决交通问题的某些优势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其数量在城市化加快的背景下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与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较少的矛盾日益尖锐,立交桥附属空间隶属于城市公共空间,故其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而对于这些空间的景观利用研究却少人问津。本文以郑州市建城区叁环内(含叁环)范围内的18座立交桥附属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交通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符号学、行为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出发,运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其分别从景观效果、空间利用、景观使用、绿化、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期对郑州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现状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针对郑州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现状,提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取得的成就与现存的问题。对附属空间景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后,认为其产生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其中主观原因包括产生方式、使用观念和前期分析缺乏;客观原因包括可达性差、环境质量差和景观雷同等。依据分析,提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艺术美感、有机统一、个性鲜明五大原则。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解决现状问题的具体景观设计策略以及措施,为同类型城市的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以及指导实践和编制规范条例的相应策略。论文从园林景观学及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多个学科,在满足立交桥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附属空间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以人性化设计和生态效益发挥为基础,探索出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30)

李青,芦晶晶,杨芳绒,徐勇[7](2011)在《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立交桥以其巨大的形体和优美的造型,对城市景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由于其丰富的附属空间在改善和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其空间的特殊性,在景观设计时应遵循功能优先、兼顾生态环保和塑造个性,保证有机统一等原则。通过对郑州市部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现状的调查,印证和诠释了这些原则。(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1年06期)

李晓霞[8](2010)在《重庆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空间的飞速拓展和城市人口密度的骤升,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状况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立交桥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捷径。客观来讲,立交桥的大量兴建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缓解了城市的交通状况,亦加速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立交桥的发展是这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的体现,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立交桥景观所带来的恢弘气势的同时,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占地面积庞大的立交桥附属空间的使用及其景观设计和相应维护管理却又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从而导致目前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以解决立交桥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其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植物造景学、设计中的符号学、设计中的视觉美学等相关知识为全文的理论依据,在详细阐述其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目的意义等的基础上,从城市系统这一高层次的角度分析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对于城市各系统的重要意义,从而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提供了整体上的、高角度的把控,以求对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解读,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对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特征、影响因素等的解析以及对重庆市自然地理条件解读、重庆市现有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现状分析和其与城市中其它各要素的矛盾解析,从而总结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通用原则。并在此基本通用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加以进一步的阐述和对比,从而提出强化其级别性的设计手法,并加以实例分析,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任何一座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都是其基本共性与其自身个性的复合体,在满足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基本共性要求的前提下,努力突显自身个性,并使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互相融合,使其整体统一协调,而又不千篇一律,方能成功塑造其景观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20)

赵杨[9](2008)在《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整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市谢家湾立交景观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整治的策略和理念,详细地阐述了景观整治的内容及措施,以唤起人们对这一特殊空间景观的关注程度,从而为相关整治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05期)

刘骏,刘琛[10](2007)在《城市立交桥下附属空间利用的景观营造原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立交桥下附属空间的特殊性,分析了立交桥下附属空间利用的景观营造对提高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综合有效地利用立交桥下附属空间有助于空间综合效益的发挥,同时总结了立交桥下附属空间利用景观营造中须遵循的整体性原则、交通性原则、人本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立交桥发展之初,从功能上极大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地段交通量成倍提升,然而随之近几年投入使用率加大,逐渐显现出其自身的弊端:不同于以往的城市道路类型,城市立交桥特有的空间形态致使城市空间被分割化。本文对西安市东叁环半坡立交桥下景观空间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城市绿色空间的理论,充分利用立交桥下附属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结合,探究提升立交桥下景观空间品质的方法,与城市空间充分融合,这也终将为绿色城市建设起着推动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徐伟竣.城市立交桥下附属空间的景观设计与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朱书敏,巴梦真,王慧.西安半坡立交桥下附属空间景观现状调查[J].建材与装饰.2018

[3].黎伟.郑州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改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

[4].刘巍,赵晓婷,单琪,王立峰.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5].葛宁.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2

[6].李青.郑州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7].李青,芦晶晶,杨芳绒,徐勇.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现状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1

[8].李晓霞.重庆市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

[9].赵杨.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整治研究[J].山西建筑.2008

[10].刘骏,刘琛.城市立交桥下附属空间利用的景观营造原则初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论文-徐伟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