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论文_郭宇,王树森,马迎梅,徐军,李国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丘陵沟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沟壑,丘陵,黄土,梯田,风险,流域,土壤。

黄土丘陵沟壑论文文献综述

郭宇,王树森,马迎梅,徐军,李国婧[1](2019)在《植被毯对内蒙古清水河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边坡产流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为缓解黄土丘陵沟壑区边坡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以内蒙古清水河县段兰窑流域黄土边坡为研究区,采用3种植被毯措施: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混播(以下简称豆禾混播)比例为1∶1+椰丝毯(L_1G_1)、豆禾混播比例为1∶2+椰丝毯(L_1G_2)和豆禾混播比例为2∶1+椰丝毯(L_2G_1)在30°,35°,40°和45°边坡设置径流小区,分析该区域不同自然降雨条件和坡度对边坡产流与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铺设植被毯可以有效的减少黄土边坡产流产沙量。(2)当降雨强度为1~5 mm/h时,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降雨强度为30~50 mm/h时,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坡度为40°时出现峰值。(3)3种植被毯措施的减流效益大小依次为L_1G_1(75.11%)>L_1G_2(49.3%)>L_2G_1(48.11%);3种植被毯措施减沙效益大小依次为L_1G_1(87.96%)>L_1G_2(60.96%)>L_2G_1(58.95%)。说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L_1G_1是一种有效的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敏,陈海,史琴琴,张行,刘迪[2](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地土壤表层Pb、As、Cu、Cr、Ni、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与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Cu、Cr、Ni含量超过黄绵土背景值的样本率分别为23%、100%、100%和100%,As和Cu元素为中等变异,Pb、Cr、Ni、Zn为弱变异。Ni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大(0.59),Pb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小(0.12),Pb和Zn元素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以结构性变异为主,As、Cu、Cr、Ni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六种重金属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局部有高值区和低值区出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和种植方式的共同影响,地形对各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且坡向与种植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高渠乡土壤耕层Ni含量普遍偏高,可能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且不同重金属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和种植方式的交互影响,空间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郝丽婷,吴发启[3](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特征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碾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荒坡地作为对照,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演变特征。[结果]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表现为梯田>坝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梯田,除土壤钾素处于中等变异水平,其他土壤养分均处于高等变异水平,其中磷素和全氮变异系数较大。在80 cm剖面内,坝地和梯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全钾和全磷剖面分布均匀。在水平位置上,坝尾和上坡梯田养分含量更高,供肥性能更好。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除全钾外,梯田养分表现为明显的先减后增的趋势;坝地速效磷、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速效钾、有机质和全钾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坝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分水岭年限(45~50 a)比梯田(30 a)滞后至少15 a。[结论]目前该区域除钾素外,土壤磷素、氮素和有机质均处于缺乏状态,亟待补充,应定期关注接近拐点年限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延长土地利用年限,促进农田土壤肥力可持续发展。相较于坝地和梯田,荒坡地土壤养分最高,供肥性能最好,变异系数最小,但其剖面分布不均匀,需翻地改善。(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燕,李晓宇,高云飞,党素珍[4](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入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域层面上的减沙机制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0条面积较小的流域作为样本,以场次降雨为分析对象,以场次降雨的面雨量、最大1 h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为降雨指标,以场次降雨的产沙强度≥500 t/km2为流域产沙的判断标准,探讨了林草梯田覆盖程度变化与可致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无论地貌类型如何,随着流域林草梯田覆盖程度的增大,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均明显增加,其中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与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之间呈正向的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下垫面下,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差别很小;或因植被主要分布在梁茆,或因河道产沙占比较大,因此,砒砂岩区、黄土残塬区和黄土丘陵第5副区更易产沙,其降雨阈值明显小于第1—3副区。本成果不仅为诠释林草梯田减沙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而且也可为黄河水沙情势的评价和入黄沙量预报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廷武,高建恩,龙韶博,窦少辉,张昊晨[5](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20年龄期梯田果园对不同标准极端降雨侵蚀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暴雨频发,严重威胁梯田果园安全生产,而梯田果园对不同标准的极端暴雨侵蚀调控研究薄弱这一科学问题,在延安方塔20年龄期的梯田果园上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对果树、坡面植被、坡面枯落物3种调控因子在降雨强度由百年一遇增大到万年一遇时的侵蚀调控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无调控措施,枯落物的减水率由44.11%增大到52.55%,坡面植被的减水率由22.81%增大到26.98%,而果树对产流的消减作用存在阈值,其对产流的消减量为4.49~5.81 L/m~2。(2)相较于无调控措施,果树、坡面植被和枯落物对侵蚀产沙的消减量都随雨强增大而增大,但坡面植被的减沙率随暴雨标准提升而减小,果树的减沙率随暴雨标准提升呈正相关,当降雨标准超过千年一遇时,果树对产沙调控效果超过坡面植被,枯落物在减少侵蚀产沙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减沙率在60%以上。(3)梯田果园在3个调控因子综合作用下,减水减沙效益超过80%,遭受万年一遇暴雨时,次降雨侵蚀模数仅为93.75 t/km~2,低于容许土壤侵蚀量,说明随梯田果园生产年限增加安全标准提高。本研究能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数百万亩梯田果园梯安全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蔡怀恩,张继文,郑建国,张瑞松,梁小龙[6](2019)在《浅析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文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市城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河谷区域,地势平坦而狭长的河谷地带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不得不向周边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扩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工程建设必然会进行"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而该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大规模的"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工程面临众多的因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通过对延安市区周边丘陵沟壑区的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及试验,总结分析了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类型、地层的渗透特征、各地貌特征下的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的含水系统及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构建了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其成果可为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及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乃君[7](2019)在《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应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侵蚀地貌为主,水力、重力侵蚀活跃,人口密度大,土地生产率低,但光照充足,水热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结合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率过低的实际,在一年一熟区开展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传统耕作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的对比试验,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方面的效果,探讨提出适合该区域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期为该区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普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5期)

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8](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转移与交换变化、建筑用地空间转移、社会响应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对区域乡村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在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作用下,碾庄流域生态覆被发生明显改观,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坡耕地及稀疏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其中,林地面积占比由32.34%(2009年)增加至50.88%(2018年);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延安新城"边缘效应"的影响下,碾庄建设用地呈现向流域的东南和西南方向拓展的趋势,10 a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75%;③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正在朝着生态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转型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深入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和优化提供新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刘迪,陈海,史琴琴,张行,耿甜伟[9](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其风险分区——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地理学与生态学应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研究区,构建"风险概率—敏感性—损失度"(PSI)的叁维评价框架,并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了米脂县2009-2015年准则层与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及其重心转移,并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给出米脂县风险防范分区及降险对策。结果如下:(1)2009-2015年风险概率分别为49.93%、52.92%,有上升趋势;生境敏感性分别为0.61、0.60,下降了1.6%,生境质量趋好;损失度分别为0.42、0.46,损失度增加。(2)生态风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值分别为0.14、0.15,风险有所升高;风险重心向西南转移跃入银州川道且风险演化主体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3)风险预警区、生态恢复区、预警恢复兼顾区、自然调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3%、6.57%、23.86%、62.04%。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的风险防范分区可有效进行风险消解,促进区域生境的可持续。(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雪,陈伟,王倩,王雅楠[10](2019)在《考虑耕地利用条件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利用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耕地对未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农业生产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选取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地貌特征的子长县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研究单元,基于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结合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耕地利用条件及两者的空间组合特征划分4种整理区域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对策。结果表明:集聚发展区应引导农户的集中居住,加强耕地的规模化利用;内部改造区应立足于自身的挖潜,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合并组建区应引导农村居民点跨界迁移和撤并,并引导耕地的集中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生态迁移区农村居民点应采取整体搬迁的形式进行整理,耕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区结果和差异化利用对策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和耕地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黄土丘陵沟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地土壤表层Pb、As、Cu、Cr、Ni、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与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Cu、Cr、Ni含量超过黄绵土背景值的样本率分别为23%、100%、100%和100%,As和Cu元素为中等变异,Pb、Cr、Ni、Zn为弱变异。Ni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大(0.59),Pb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小(0.12),Pb和Zn元素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以结构性变异为主,As、Cu、Cr、Ni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六种重金属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局部有高值区和低值区出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和种植方式的共同影响,地形对各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且坡向与种植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高渠乡土壤耕层Ni含量普遍偏高,可能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且不同重金属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和种植方式的交互影响,空间差异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丘陵沟壑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宇,王树森,马迎梅,徐军,李国婧.植被毯对内蒙古清水河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边坡产流产沙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张敏,陈海,史琴琴,张行,刘迪.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郝丽婷,吴发启.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特征与演变[J].水土保持通报.2019

[4].刘晓燕,李晓宇,高云飞,党素珍.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J].水利学报.2019

[5].林廷武,高建恩,龙韶博,窦少辉,张昊晨.黄土丘陵沟壑区20年龄期梯田果园对不同标准极端降雨侵蚀调控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蔡怀恩,张继文,郑建国,张瑞松,梁小龙.浅析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文地质特征[J].岩土工程技术.2019

[7].刘乃君.天水黄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应浅析[J].地下水.2019

[8].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9

[9].刘迪,陈海,史琴琴,张行,耿甜伟.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其风险分区——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

[10].周雪,陈伟,王倩,王雅楠.考虑耕地利用条件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利用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及选取小流域位置河龙区间位置及流域分布样地示意图韭园沟数字高程模型王茂沟快鸟影像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坝地最高水位留下的痕迹(a)和坝地...

标签:;  ;  ;  ;  ;  ;  ;  

黄土丘陵沟壑论文_郭宇,王树森,马迎梅,徐军,李国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