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600
【摘要】目的探究HLA抗原检查方法。方法采集血液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分析检验,对其结果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意义。结论白细胞抗体还与组织抗体有着相同的特异性,故白细胞抗体免疫学在临床输血与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检测;Rh血型系统;抗原抗体
0引言
HLA抗原是淋巴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现已能检出120多种特异性抗原。根据它们受控的遗传座位不同,可以分为A、B、C、D、DR、DQ、DP等多个系列;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血清学检测出的抗原(简称SD抗原),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出的抗原LD抗原)。当输入不同型的白细胞或通过胎儿免疫,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抗体。具有白细胞抗体的受血者于接受具有相应抗原的血液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致白细胞破坏而释放出类似致热原物质,使受血者出现发热、体温升高、寒战等反应,严重者威胁受血者生命。下面介绍检查HLA抗原的基本方法:
1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1.1实验原理
该试验最为简便,HLA-A、HLA-B、HLA-C抗原常使用该方法,也称血清学方法。根据检测抗原的多少,一般采用受检者静脉血5~40ml。检查A、B、C抗原可以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或T、B混合的淋巴细胞,而检查DR和DQ抗原必须用B淋巴细胞。因为通常制备的淋巴细胞,经进一步处理后成为富含B细胞的产物,Ⅱ类抗原不分布在T淋巴细胞表面,故必须去除T淋巴细胞以防干扰。细胞毒试验的基本原理是:淋巴细胞膜上的HLA抗原,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1],破坏细胞膜,经过染色,使染料进入细胞而着色;如果抗原和抗体未结合,则细胞膜完整,染料无法进入。在显微镜下估计着色细胞的百分数,如死亡细胞(即着色细胞)比例高于20%,认为是阳性反应,即存在相应的抗原。
HLA分型血清主要是从产妇中筛选获得。由于胎儿母亲HLA不配合,可使母亲产生HLA抗体。一般情况下有5%~20%的产妇血清中有HLA抗体。在分娩后2~3周抗体效价达高峰,随后渐渐下降。但也有极少数产妇HLA抗体长期存在,甚至维持几十年。再则,通过输血、计划免疫及使用纯化的HLA抗原免疫动物,均可产生HLA抗体。
将已知特异性HLA抗血清置于微量分型板的孔内,将浓缩淋巴细胞悬液(1×106~2×106/m1)加入这些小孔内。如果淋巴细胞有与抗血清中抗体相应的抗原,此时抗体即可结合到细胞上。然后向分型板孔内加兔补体[2]。如淋巴细胞膜上结合了足量的抗体,补体可被激活,使细胞膜受损,增加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当加入伊红-Y或锥虫蓝时,染料可透过受损细胞膜,使细胞着色;而没有受损的细胞可排斥染料,在镜下呈无色折光。
1.2材料准备
从新鲜肝素化血液(20U无钠肝素/m1)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调节细胞浓度。先向分型板加入已知特异性的HLA抗血清。适合于HLA-A、HLA-B、HLA-C分型用的新鲜或干燥冰冻兔血清。37%甲醛溶液,pH值7.2。5%伊红溶液,分型板盖,多联加样器,吸管,相差显微镜。
将淋巴细胞悬液浓度调为1.O×106~2.0×lO6/ml混匀。用前将血清板从-70℃冰箱中取出,置室温15分钟。检查血清板,以防未加入抗血清。加样时,将加样器针头用去离子水洗8~10次,在加入不同细胞间,须重复冲洗加样器。用加样器向血清反应孔内加入1μl混匀的细胞,加样针头勿接触血清,以免被遗留血清污染,用振荡器快速混匀。在加补体前30分钟,将补体从-70℃冰箱中取出,室温下融化后,立即混匀并置于4℃下保存。血清板室温(20~25℃)孵育l小时;每孔加补体5μ1。
1.3结果判断
用一般相差显微镜观察各孔,目镜用16倍或12.5倍,物镜用10倍,小而亮、排斥染料的为活细胞,较大、颜色较深则为死亡细胞[3]。参考阴性、阳性对照,计算死亡细胞相对阴性对照的增加百分率。注意每个HLA-A、HLA-B、HLA-C抗原定型要用三个以上抗血清,单特异性血清要用两个。
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20世纪60年代初,有人发现毫无关系的两个淋巴细胞在体外适宜环境中混合培养,可以相互刺激使细胞活化并向母细胞转化,出现分裂增殖现象。这一试验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该试验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即将供体与受体进行预期的配合。使遗传学上毫无关系的两个个体的细胞混合培养,辨认完全不同的“D”抗原在刺激DNA合成上的差异,借助对3H-胸腺嘧啶核苷的摄取进行定量。并与三个不相关对照比较,反应越低,移植存活率越高。本试验是测定供体与受体之间组织配型抗原相容程度的主要试验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黎添华,龙雪芳.稀有血型RH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制备与质量检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21:137-138.
[2]王文杰.血型抗体、血型血清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15-16.
[3]孙禾,谢作听.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鉴定新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4.04:287-289.
[4]于立新;张新科;罗敏;肖露露;徐健;杜传福;刘如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2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罗敏;于立新;肖露露;;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评估临床肾移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的几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贾保祥;田野;;亲属肾移植中供者年龄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1期
[7]贾保祥;马威然;田野;;再次肾移植患者HLA与PRA的关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7期
[8]丁小明;焦凤梅;王晓红;薛武军;田普训;李杨;田晓辉;;MICA抗体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9]付绍杰;刘如敏;罗敏;杜传福;王亦斌;徐健;肖露露;于立新;;肾移植术后供受者MICA抗体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王绪雷;PRA、HLA抗体及MICA监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1]陈辉;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对MICA调控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2]郭娟;刘旭华;谢辉;曲青山;苗书斋;;丈夫对妻子活体供肾移植嵌合体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