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部混合癌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谭雅文[1](2020)在《同时性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双原发肝癌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在同一肝脏内同时存在,被称为双原发肝癌(DPHC),迄今鲜有报道。分析双原发肝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改进手术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供12例双原发肝癌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诊疗现状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09-2018年收治的12例双原发肝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比较双原发肝癌与单纯HCC和单纯ICC的临床特点,在同期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中,按照与双原发肝癌组5:1的比例随机抽取单纯HCC病例和单纯ICC病例各60例,作为单纯HCC组和单纯ICC组。对获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数据应用SPSS 17.0和Excel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离散变量进行比较。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生存过程,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DFS和OS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双原发肝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1.1(±6.1)岁,均为男性,发病率在原发性肝癌中为0.26%。双原发肝癌组的乙肝病毒感染率(83.3%)与单纯HCC组(83.3%)相当,高于单纯ICC组(38.3%)。淋巴结转移(16.7%)与单纯ICC组(23.3%)相近,高于单纯HCC组(1.7%)。术前诊断以HCC相关(83.3%)为主。AFP和CA19-9二者同时升高者为25.0%,显着高于单纯HCC组(5.0%)和单纯ICC组(8.3%)。12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术前辅助性TACE对HCC肿瘤破坏效果明显,对ICC效果有限。中位DFS为6.0(±2.6)月,中位OS为15.0(±1.7)月。与DFS相关的因素包括ICC大小、CA19-9水平和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其中ICC大小和CA19-9水平为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为保护性因素。与OS相关的因素包括HCC大小、ICC大小和术后TACE(含预防性和复发后治疗),其中HCC大小和ICC大小为危险因素,术后TACE(含预防性和复发后治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双原发肝癌发病率低,在原发性肝癌中为0.26%,以男性多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双原发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发的肝脏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CA19-9同时升高,提示双原发肝癌。治疗原则: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关于术前TACE:对HCC肿瘤体积较大,考虑肝切除手术困难或预后较差的DPHC,可考虑术前行TACE治疗以争取手术机会;对ICC肿瘤体积较大的DPHC病例,仍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预后:与DFS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ICC大小、CA19-9水平和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与OS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HCC大小、ICC大小和术后TACE(含预防性和复发后治疗)。
王利群,王昀,晋薇,丁效蕙,曹晨,马亚琪,刘爱军[2](2020)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并比较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诊治的9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复习临床资料,复阅全部病理切片,观察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电话随诊其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二者均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发病年龄43~74岁)。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以体检时宫颈涂片异常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无肿块。而腺样囊性癌患者多以阴道异常出血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有肿块。组织学上两种病变的共同特点为肿瘤呈巢状生长,由基底样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巢周围常有栅栏状结构。两种病变可以共存,也可与鳞状细胞癌或鳞状上皮内病变混合存在。不同点为腺样基底细胞癌多位于宫颈鳞柱交界区及上皮下,巢团中央伴鳞状分化,或呈双层腺样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偶见,间质反应不明显;而腺样囊性癌细胞巢内肿瘤细胞多呈筛状排列,筛孔内见均质红染及蓝染分泌物,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有显着的间质反应,其中1例癌巢周围为肉瘤区域。二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多呈阳性,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3例行HPV检测,5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3例腺样囊性癌中2例行HPV检测,3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电话随访截至2019年6月,随访时间2~37个月,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7例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出现肺部毛玻璃样结节,1例术后32个月出现阴道残端复发。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8个月出现肺部转移,并于术后2年死亡;另1例随诊6个月无复发、转移;1例失访。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均是来源于宫颈储备细胞的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因二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和预后不同,应对二者进行仔细的组织学评估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鲍利[3](2020)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119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块的部位,肿块的大小(最大直径),肿块的性质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参考Clavei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系统将PD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分为一般并发症(Ⅰ-Ⅱ级)和严重并发症(Ⅲ-Ⅴ级)。以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为结局,对可能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98例PD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7.60%,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9%。胰瘘(P<0.001),腹腔感染(P<0.001),胆瘘(P<0.001),术后出血(P<0.00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0.001),肺部感染(P<0.001)与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P=0.022),术前总胆红素水平(P=0.001),手术持续时间(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13)是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207.5μmol/L(P=0.003,OR,2.126;95%CI,1.287-3.513),CA19-9>1198.6U/m L(P=0.042,OR,1.768;95%CI,1.021-3.062),手术持续时间>510.5min(P=0.003,OR,2.009;95%CI,1.259-3.204)是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合并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501.5min、CA19-9>1198.6U/L、术前总胆红素水平>207.5μmol/L是PD术后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琳[4](2019)在《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国内期刊发表的明确诊断的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结果1603例患者中,男性1070例,女性533例,比例约为2:1;年龄范围15~84岁,平均年龄(47±9)岁。有明确或可疑鸽、鸟类、土壤等接触史的有150例(9.4%)。无基础疾病1061例(66.2%),有基础疾病542例(33.8%)。496例(30.9%)无任何临床症状,1107例(69.1%)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n=879,79.4%),咳痰(n=589,53.2%),发热(n=368,33.2%),胸、背痛(n=324,29.3%),痰中带血、咯血(n=211,19.1%),胸闷、气喘(n=151,13.6%),乏力、盗汗(n=89,8.0%),呼吸困难(n=9,0.8%),体重减轻(n=24,2.2%),咽部不适(n=2,0.2%)。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n=1134,70.7%),单发或多发斑片浸润影(n=190,11.9%),结节、斑片混合病灶(n=143,9.0%),实变病灶(n=98,6.1%),结节或肿块、斑片、实变、空洞同时存在的混合病灶(n=23,1.4%),单纯空洞性病变(n=12,0.7%),弥漫粟粒样结节病灶(n=3,0.2%)。1602例(99.9%)患者HIV阴性;195例(12.2%)患者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95.4%。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03例(43.9%),经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666例(41.5%),经支气管镜活检明确诊断196例(12.2%),经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明确诊断31例(2.0%),经组织培养明确诊断5例(0.3%),尸检确诊2例(0.1%);行PAS染色701例(44.0%),阳性率98.4%;行GMS染色443例(27.8%),阳性率96.2%;单纯药物治疗(n=971,60.7%),单纯手术治疗(n=239,14.9%),手术联合药物治疗(n=391,24.4%);1326例(82.7%)痊愈或显效,39例(2.5%)无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好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青年多见;多数患者无鸽或其他禽鸟类、霉变环境等接触史。我国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通常见于HIV阴性患者,绝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无特异性;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中叶;病灶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病程长,极易误诊;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活检病理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LAT可作为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建议术后抗真菌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王林萍[5](2019)在《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绒癌(Choriocarcinoma,CC),及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并分析出CC尤其是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的特点,以便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1980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CC的66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近期疗效及随访等资料。第二部分:检索发表年份为198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录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绝经后子宫CC的56例病例报道。另外加入1980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例绝经后子宫CC患者病例资料,共59例。分析讨论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第一部分:66例CC患者中,其中1例为卵巢CC,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范畴,将该例患者剔除。剩余65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5.0岁,仅有3例为绝经后子宫CC,且有2例患者通过基因多态性分析确诊为非妊娠性绒癌(Non-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NGC)。除去2例NGC,剩余63例患者前次妊娠的性质包括流产(38.1%),葡萄胎(28.6%),足月产(23.8%),异位妊娠(7.9%),另有1例同时合并宫内妊娠。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范围为0-192月,CC是否在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以后发病与是否是葡萄胎妊娠无显着性差异(P=0.262)。CC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出血(73.8%)。除去合并有宫内妊娠的患者,血β-hCG的范围为840-5410000mIU/ml,不同分期的CC血β-hCG的水平有显着性差异。本组中存在转移的患者占80.0%,其中肺转移所占比例最高63.1%。本组中高危患者占78.5%,低危患者占21.5%,低危患者中评分为0-4分的患者有6例,评分为5-6分的患者有8例。本组初诊误诊率达20.0%,其中异位妊娠最为常见。CC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化疗方案的选择上,低危患者有一半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绝大部分为20年前的患者,其中有2例首次化疗为单药化疗,化疗1个疗程后出现新的转移灶而改用多药联合化疗;高危患者绝大部分(86.0%)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以5-FU为主联合化疗较为多见。经治疗有64.6%的患者出院时达到CR,预后因素分析发现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2月,分期为III、IV,存在除外肺及阴道以外的转移,及未行盆腔手术治疗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第二部分:纳入了59例绝经后子宫CC的患者,其中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的患者有5例,确诊为妊娠性绒癌的患者仅1例,确诊为NGC的患者有4例。该部分患者年龄范围为47-73岁,平均56.8岁,50-65岁患者占77.9%。绝经年限范围为0.5-23年,平均7.7年。孕次范围2-13次,平均5.4次,产次1-11次,平均4.0次。前次妊娠的性质中除去NGC患者,葡萄胎15.1%,流产30.2%,足月产54.7%。间隔时间范围3-30年,平均11.3年,前次妊娠的性质为葡萄胎、流产、足月产之间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妊娠为足月产的间隔时间最长。治疗前血β-hCG的范围在4-2704040mIU/ml,存在转移的患者有50.9%。不同分期的绝经后子宫CC在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上有差异(P=0.048<0.05),III、IV期的治疗前血β-hCG水平较高。绝经后子宫CC的预后评分较高,高危者占88.1%,低危者占11.9%,且低危患者评分均≥6分。本组中误诊的患者占39.0%,误诊疾病谱中前四位者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肉瘤。在首次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40.9%的患者选择EMA-CO方案。本组患者有75.9%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63.3%患者经治疗后达到CR,达CR患者的化疗总疗程数在患者是否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方面有差异(P=0.004),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化疗疗程数较少。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 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CC根据病因可分为GC和NGC,育龄期妇女绝大部分子宫CC与妊娠相关,对于绝经后子宫CC,仍有GC与NGC之分,以NGC更为多见。2、绝经后子宫CC的特点:以50-65岁妇女较常见,患者一般有较高的孕产次,基本无生育需求,前次妊娠的性质足月产更为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较为多见,需与妇科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患者多合并其他内科基础疾病,体质较差。3、对任何疑似CC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查体。绝经后出血亦应考虑CC的可能,常规行血清β-hCG的检测,以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减少漏诊和误诊。4、血β-hCG作为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治疗前血β-hCG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CC的FIGO分期及预后。5、对于绝经后子宫CC的诊断中,需注意排除是否合并有生殖细胞肿瘤或其他未分化的上皮性肿瘤成分。应用基因多态性分析区分GC和NGC仍是有必要的。6、绝经后子宫CC的化疗原则基本参照育龄期CC。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为EMA-CO方案。手术切除子宫可以缩短化疗的疗程。但对于手术治疗能否改善绝经后子宫CC患者的预后,仍需进一步评估。7、在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
周翔,陈中元,任健,杭钧彪,车嘉铭,邱维诚,杨孝清,项捷[6](2014)在《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检查,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回顾16例确诊的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有典型柯兴综合征的症状,均存在胸腔内肿瘤;按肿瘤手术原则予以根治切除肿瘤;术后血糖升高、低血钾均得以纠正,血ACTH、血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均显着下降;术后出现病情反复多为肿瘤远处转移或复发。结论对存在柯兴综合征症状的病人应注意检查胸腔内有无异位分泌的肿瘤灶,根治手术的近期效果十分显着,对纵隔肿瘤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二、肺部混合癌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部混合癌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同时性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双原发肝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收集 |
2.3 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介绍 |
2.4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3.2 患者手术及病理资料 |
3.3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
3.4 PD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对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
3.5 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
3.6 PD术后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7 PD术后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脏肉瘤样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Ⅹ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绒癌的临床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
1.1.4 疗效评价标准 |
1.1.5 随访 |
1.1.6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年龄 |
1.2.2 孕产史 |
1.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
1.2.4 临床表现 |
1.2.5 辅助检查 |
1.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
1.2.7 误诊情况 |
1.2.8 治疗 |
1.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
1.3 小结 |
二、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文献来源 |
2.1.2 病例资料分析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发病年龄及绝经年限 |
2.2.2 孕产次 |
2.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
2.2.4 主诉 |
2.2.5 血β-hCG的水平及转移部位 |
2.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
2.2.7 误诊情况 |
2.2.8 治疗 |
2.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
2.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和诊断特点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因病理学 |
2.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
2.3 预后 |
3 讨论 |
四、肺部混合癌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同时性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双原发肝癌的临床分析[D]. 谭雅文. 山东大学, 2020(02)
- [2]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J]. 王利群,王昀,晋薇,丁效蕙,曹晨,马亚琪,刘爱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08)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鲍利. 浙江大学, 2020(02)
-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D]. 朱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5]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D]. 王林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胸腔内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J]. 周翔,陈中元,任健,杭钧彪,车嘉铭,邱维诚,杨孝清,项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