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承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振动测试,非线性参数识别
支承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稀,臧朝平,周标,张根辈,王平[1](2019)在《基于恒位移测试的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正弦扫频技术的恒位移测试方法来获取转子支承系统在一系列恒定位移幅值响应下的频响函数,并辨识转子支承的非线性刚度参数。首先对转子支承系统进行两端支承状态下的模态分析,得到转子系统在线性支承条件下的模态;然后采用正弦激励进行仿真测试,对转子支承进行不同水平的恒位移测试,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不同响应水平下的模态参数,建立等效非线性参数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等效线性化理论,识别非线性刚度参数。(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郑刚,郭知一,杨新煜,周海祚,于晓旋[2](2019)在《桩体刚度对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屈美娇,陈果[3](2019)在《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模型支承刚度的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模型支承刚度识别的方法。首先,建立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模型,将支承刚度和安装节刚度视为待优化的连接刚度,然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在不同连接刚度下各阶整机固有频率。以支持向量机构造从各支承刚度到各阶固有频率的回归函数。接下来,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目标优化,以整机真实固有频率(可通过模态试验获取)为基础,建立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利用实数编码,最终识别得到整机各处连接刚度。以带机匣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器为算例进行方法验证,根据整机模态试验结果,进行了支承刚度和安装节刚度识别,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冬郎[4](2019)在《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IC制造的超精密运动台面临着宽频域、微幅/超微幅振动控制带来的挑战,零刚度磁悬浮利用永磁体间作用力形成六自由度低刚度及重力补偿能力,配合电磁力主动控制而成为一种适合于超精密微动台的隔振支承新形式,然而其支承特性变化规律与调控方法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研究,分析了零刚度生成原理,进行了磁场建模与结构参数影响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刚度磁悬浮支承方案,设计开发了支承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该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动力学特性、联合仿真建模及振动抑制控制技术。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首先介绍了零刚度磁悬浮支承的结构,分析得出了工作区域内动子磁场径向分量沿轴向线性变化的规律。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椭圆积分方法和洛伦兹力方程建立了电磁场、电磁力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动子永磁阵列环厚度和定子永磁环尺寸的影响,得出了动子永磁阵列环不等厚、定子偏置的设计方案,计算了结构参数并研制了实验样机,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表明其轴向力保持不变而轴向刚度降低约4倍,达到10N/m,隔振性能、工作范围均有改善。针对磁悬浮支承轴向单自由度控制,建立了电流、速度、位置环伺服控制模型,计算了各环路的PID控制参数,仿真分析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基于NI系统和磁悬浮支承样机搭建了伺服控制实验台,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控制框图设计,通过磁悬浮支承的单自由度伺服控制验证了伺服控制效果。介绍了采用零刚度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磁悬浮微动台柔性振动抑制问题,建立了磁悬浮微动台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获得了具有柔性特性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四个磁浮支承的前馈输入整形结合模态力约束解耦的振动抑制方案,建立了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有效抑制了磁悬浮微动台一阶模态的柔性振动和运动残余振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3)
荀超,龙新华,华宏星[5](2019)在《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传动机构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各齿轮和行星架横向和扭转振动、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脱齿现象和齿轮偏心误差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新的模态分类方式,该分类方式同时考虑中心轮和行星轮的振动情况。借助多尺度法,依据该模态分类,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各模态固有频率、各模态不稳定边界、各不稳定区域内振幅的影响。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取得了一致的结论: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行星轮的振动类别,各模态不稳定振动的激励条件同样依据行星轮的振动类型而不同;分析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动态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为行星轮系统轴承的选择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时可可,张帅军,李凌霄,王明杰,张天立[6](2019)在《弹性支承轴承套圈径向刚度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比值计算法在鼠笼式弹性支承轴承套圈径向刚度检测上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套圈径向刚度检测方法,与比值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更好地体现了套圈所受载荷与相应变形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04期)
高晔,孙伟,朴玉华,马辉[7](2019)在《基于实测频响函数反推管路卡箍支承刚度与阻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创建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动力学模型,需要获得动载荷作用下管路卡箍支承刚度及阻尼。提出一种基于实测频响函数(FRF)反推卡箍支承刚度及阻尼的方法。确定了针对单管路双卡箍支撑系统的反推辨识流程;利用自编有限元创建了该管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频响函数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灵敏度的卡箍支承刚度和阻尼反推辨识算法;以典型管路卡箍为例,用所提出的方法辨识出了该卡箍的支承刚度和阻尼。将辨识值回带到理论模型中,发现仿真及实测固有频率及相对应的频响函数偏差均小于9%,从而证明了研发的辨识方法的合理性。另外,辨识结果也表明卡箍的刚度及阻尼具有频率依赖性,且水平及竖直方向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向玲,高楠,唐亮,郭鹏飞[8](2019)在《支承刚度变化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对降低其振动和噪声、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进一步探究其故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建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线性因素如各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综合啮合误差和齿侧间隙,结合时间历程图、FFT频谱图、相图、Poincaré截面图、分岔图及最大Lyapunov指数图分析了系统在随激励频率变化和随支承刚度变化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系统随着激励频率的不断增大会表现出单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混沌等多种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随着支承刚度的增加,系统由2周期运动经激变进入混沌运动,最终又回归至周期运动,且通过改变支承刚度观察激励频率变化下系统的影响,发现支承刚度的增加能够弱化混沌,增加周期窗口,并出现混沌运动延后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常光宝,陆嘉敏,陆星阳,鲁统利[9](2018)在《基于ADAMS整车动力学模型的中间支承刚度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款国产MPV车型在急加速工况下的车身及后桥处的异常振动,利用ADAMS建立了包括传动系、发动机、悬架、车身、轮胎等部件的整车综合动力学模型。运用ADAMS中的Insight模块对中间支承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中间支承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对整车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后对中间支承径向刚度与轴向刚度进行了优化以达到改善整车NVH表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程万年[10](2018)在《固定铰支承张弦拱单元水平刚度矩阵》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两端固定铰支承在下部结构上的张弦拱.撤消右端固定铰支承,使之成为自由滑动铰支,而下部结构对张弦拱的影响化为两端作用的水平力.不考虑下部结构的铅直位移影响,仅考虑水平位移.在小变形假定下,建立了张弦拱结构两端的水平力和水平位移间的关系,即得到了两端固定铰支承张弦拱单元的水平刚度矩阵.它和任何结构的组合就可以利用位移法进行力学分析.最后利用文献算例,使用本文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和相关文献的理论和试验结果符合很好.(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8年04期)
支承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承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稀,臧朝平,周标,张根辈,王平.基于恒位移测试的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辨识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郑刚,郭知一,杨新煜,周海祚,于晓旋.桩体刚度对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屈美娇,陈果.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模型支承刚度的辨识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9
[4].陈冬郎.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荀超,龙新华,华宏星.轴承支承刚度对行星轮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
[6].时可可,张帅军,李凌霄,王明杰,张天立.弹性支承轴承套圈径向刚度检测方法研究[J].轴承.2019
[7].高晔,孙伟,朴玉华,马辉.基于实测频响函数反推管路卡箍支承刚度与阻尼[J].航空动力学报.2019
[8].向玲,高楠,唐亮,郭鹏飞.支承刚度变化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9
[9].常光宝,陆嘉敏,陆星阳,鲁统利.基于ADAMS整车动力学模型的中间支承刚度优化研究[J].传动技术.2018
[10].程万年.固定铰支承张弦拱单元水平刚度矩阵[J].空间结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