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高级中学,广西梧州543003)
摘要: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显得愈发重要。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难题。本文主要从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意义、手段和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营造;艺术
一、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意义
(一)转变了学习态度
使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和维护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暗示,在心理稳定,心情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发扬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成功的喜悦之后,心理的需要的要求会不断提高,由此便培养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发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保证了教师乐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认识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面对着一群毫无情感反应、近乎麻木的学生,一位教师无论如何也难以兴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就丧失了“乐教”的心理状态。营造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面对众多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教师的情绪被感染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的包围下,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三)促进了教学合作
教学的良好过程表现为师生双方的合作与协调一致。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作用下,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活泼、愉快的氛围,起到消除隔阂与对立,形成一种团体协作的精神。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互相帮助、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轻松,愉悦中伴随着成功体验的教学完全打破了学生间的隔阂,缩短了学生的心理距离。
二、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手段
可采用如下的手段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发扬民主的作风
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是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贯彻课堂教学主导的教育思想。“专制型的教师容易培养出冷酷、自私的学生,只有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感情丰富、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品德高尚的学生。”②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之间架设好桥桥梁。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会在充分发扬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在承认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语文课堂往往这样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一改过去被动地等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以此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二)酝酿饱满的情感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教师培养的对象是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此,语文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把课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入情入文,进入教材,进入角色,然后使自己的内在体验外化,使学生披情入文。
1.语文教学注重对情感的渲染。普通话有音韵和谐、语调优美的特点适合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便于对课文的朗诵和处理,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语文的教学语言要富有磁性,在无限的想象中使学生受到感情的渲染,引起共鸣,教师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教师要充分利各种教学手段和载体,积极创设情景活跃的氛围。
2.教学内容注重对情感的挖掘。“文学”实际上就是“人学”。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挖掘出文章中极富感情的部分,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性情。文章无情,不可谓文。即使结构再完整,形式再优美,只要挖掘出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去感受,那怕一字一句,就会感动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样课堂就活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也就会油然而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过程注重对情感的教育。机械地死记硬背是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师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尝试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课堂讨论,教师给予点拨,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用教学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随着内容分析一步步推向高潮,使课堂教学感情氛围的创造一浪浪推向顶峰。引发学生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浪花。
三、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原则
(一)运用直观形象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形象性的优点,汉字结构也富有形象性,文学作品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参观、挂图、实物、模型、影视、表情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展开想象,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形象,并以此为契机产生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再认识的情趣。
(二)运用知情揉合的原则
知:知识,情:情感。根据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随着课堂教学气氛的层层深入激起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智能暗示性的原则
智:指思维;能:指阅读,写作,口语的能力;所谓暗示性就是指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性。“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得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与思维协同活动的过程。”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思辨,开展多向思维,组织热烈争论,是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有把握课文重点,研究作者思辨的能力。“教育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影响‘人’的艺术”④教师创造性思维的最生动之处在于以育人为本,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发奋进取的巨大影响力,在这种影响下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营造的艺术之精妙所在。
(四)运用课堂“休止”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要求教师有饱满的情绪,学生有热烈的学习热情,使大脑思维进入兴奋的状态;而且要求师生能在兴奋中经过课堂深思熟虑、冷静的思考,使课堂气氛张驰有道,确保学生的思维活动高度的持续性发展。所以,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艺术,不仅要有阐发义理的讲述,热烈活跃的思辨;还要有“休止”含蓄的氛围。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构成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完美的艺术。
每一节语文课都有自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休止”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消化、反馈的时机,有利于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梳理、归纳、融会贯通。
结束语:
“课”似看山不喜平,通过对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意义、手段和原则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艺术。民主的师生关系、讲授的生动启发,参与的积极活跃,必将使得语文课堂擦出智慧的火花,掀起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相长。
参考文献
[1]覃桂珍,《课堂气氛浅析》,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7.2.
[2]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钱梦龙,《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语文学习,1991.7.
作者简介:莫宁(1978.07-),男,广西梧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广西梧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