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邻居发现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邻居,发现,协议,移动性,网络,检测系统,组织网络。
邻居发现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苗慧宇[1](2018)在《基于6lowpan的移动节点邻居发现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物联网的发展正在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TCP/IP标准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事实标准,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6lowpan)技术从2012年提出至今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本文通过构建活跃-休眠节点交替的网格状的骨干网,对基于6lowpan的移动节点邻居发现协议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构建基本的6lowpan网络模型,并对其上传输的IPv6地址结构进行设计。随后分别针对网络初始化过程、初始化后节点移动过程两方面对移动节点的邻居发现进行研究,最后对移动过程中的节点与互联网节点通信进行设计与实现,完成了可靠的数据通信。为了实现6lowpan网络的初始化过程,本文先针对由固定节点(SN)和6lowpan边界路由器(6LBR)构成的骨干网进行初始化操作,该初始化过程参照RFC 6775的内容进行。在骨干网初始化结束后,骨干网上所有节点的链路地址固定,不再发生变化。随后提出了一种安全的移动节点(MN)地址注册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修改的地址注册选项(ARO)帧,在节点进行地址注册过程中,利用邻居请求(NS)和邻居广播(NA)帧的轮询答问的方式来实现。本文从概率角度证明了在提出的方法下MN节点被攻破的可能性几乎为0。为了实现MN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性切换,即其邻居发现过程,本文利用提出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MN节点移动过程中邻居关联节点发现机制。并利用该机制,对6lowpan域内移动性和6lowpan域间移动性进行设计。本文还对移动过程中产生的IEEE802.15.4信令帧进行了帧格式设计。本文利用NS-2通信仿真工具对该过程中切换延迟及丢包率2个方面在移动速度和网络规模两个变量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同时将该移动性方案与现有移动性方案进行对比,对比结果也反应了本文提出的方案在上述性能指标情况下更优。最后,本文给出了在移动节点移动过程中与互联网上任一节点通信的通信设计,并利用搭载了Contiki的硬件节点进行通信实现。在通信过程中,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网络通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报进行抓取与分析,从而得到在移动情况下的节点仍然可以正常通信。(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裘莹,李士宁,徐相森,李志刚[2](2016)在《传感器网络邻居发现协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邻居发现协议是传感器网络协议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快速高效地发现通信范围内的邻居节点,为其他协议和应用提供邻居信息.文中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传感器网络邻居发现的问题定义,提出了形式化的问题模型以及简化的时隙模型,并指出了协议设计面临的挑战:(1)在电池供电的前提下保证能量有效性;(2)保证实时性以满足应用的延迟约束;(3)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性,尤其是近年来基于位置移动应用的出现对邻居发现协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根据各类邻居发现协议的对称性、确定性、协作性、是否使用多信道和按需发现等特点分类,选定了发现延迟、能耗和最优近似比作为协议的性能评价标准,并针对各类具有代表性邻居发现协议分析研究其主要设计思想,剖析了相似协议间存在的关联性和演进过程,论述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归纳协议设计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比较协议性能.最后,通过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比较了各类协议的实际性能,并总结和展望了邻居发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尹星,吴国新,董永强,张叁峰[3](2015)在《基于扩展邻居发现协议的嵌套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套移动网络在扩大通信范围的同时会带来严重的路由优化问题。针对已有优化方案在可部署性和性能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嵌套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方案(NMNRO),通过扩展邻居发现协议,在嵌套移动网络内通告相同的外地前缀,并更新接入路由器的邻居缓存和移动路由器的路由表,然后通过向对端发送绑定更新来实现路由优化。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为嵌套移动网络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路由优化方案,在降低优化开销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可部署性和兼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低的切换时延和较高的有效吞吐量,且这些性能优势会随嵌套层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彦冰[4](2015)在《紫外光无线网络邻居发现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光通信是利用紫外光在大气中的散射来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模式。随着近些年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开始考虑利用紫外光通信组建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在无线Ad Hoc网络的初始化过程中,邻居发现是很重要的一步。它能够帮助网络中的节点获取能与自己直接通信的所有邻居节点的信息,是上层分布式算法、路由协议、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和其他一些控制协议的实现基础。由于紫外光通信存在非视距传输的特点,传统射频无线网络中的邻居发现协议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紫外光网络场景中。所以,设计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无线网络的、高效的邻居发现协议势在必行。本文以紫外光无线网络中的邻居发现协议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对紫外光通信的特点和传统射频无线Ad Hoc网络中的邻居发现协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紫外光无线网络场景下设计邻居发现协议所需要注意的问题。2.研究了紫外光无线网络中现有的两种邻居发现协议,综合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无线网络的、更高效的改进型邻居发现协议。此协议基于信用收集的方法,利用高效的反馈机制实现了更快速的邻居发现。3.利用OPNET软件搭建了紫外光无线网络仿真平台,实现了邻居发现协议,并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协议,本文所提出的协议能够大幅提高网络的邻居发现速率。此外,论文还详细分析了协议中各个参数对协议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1-15)
缪剑峰,管有庆[5](2014)在《轻量级IPv6邻居发现协议及在网关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量级IPv6邻居发现协议是6LoWPAN(IPv6 over Low 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轻量级IPv6协议)的重要补充,旨在解决6LoWPAN无线传感网络初始化和网络维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节点高消耗问题。文中归纳并总结了邻居发现轻量化的必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轻量级IPv6邻居发现协议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边界网关中的实现方案。通过在内核中邻居发现模块添加新特性,边界网关将负责处理大量原本需要传感节点分担的组网任务和网络维护任务,大大降低了域内节点开销。通过对原型系统的功能测试,方案完全符合协议标准,简单高效,并做到了与标准IPv6邻居发现协议的兼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4年10期)
申普兵,冯业提,张瑞瑞,李小林[6](2014)在《邻居发现协议的NDP-ESP安全增强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信网络提出的NDP协议在现实中受到多种安全威胁,为了保护NDP协议的安全,提出了一种NDP-ESP模型安全增强方案,不仅可有效保护NDP协议的安全,还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保密通信,增强了下一代网络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陈守宁,郑宝玉,李璟,赵玉娟[7](2013)在《IPv6邻居发现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8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下一代互联网标准规范以来,IPv6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有越来越多的IPv6产品被投入到了开发与应用中。而如何提高不同产品间的互通性和可靠性则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是提高IPv6实现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就重点针对IPv6邻居发现协议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分析。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IPv6邻居发现协议的主要功能及实现原理,并据此抽象出其有限状态机(FSM)模型。进而结合一种现有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一致性测试序列改进算法生成了该协议的抽象测试序列。本文在最后对得到的测试序列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分析表明,使用该算法得到的测试序列不仅在序列长度上较传统UIO序列法有了明显的缩短,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出错误及末状态转换错误也具备良好的检测能力。本文获得的抽象测试序列可对相关IPv6协议开发者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3年12期)
王相林,朱晨,孙冬梅,李明月,沈清姿[8](2013)在《IPv6网络协议中邻居发现安全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Pv6自身暴露出来的安全缺陷,以开源Snort平台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研究。依据IPv6的特征,采用IPv6分析技术,针对当前开源入侵检测系统Snort中无法检测IPv6网络中邻居发现协议攻击行为的问题,研究与设计了能对IPv6中邻居发现协议攻击进行检测的HDU_IPv6_IDS入侵检测系统。(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沈清姿[9](2012)在《IPv6网络入侵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v6协议本身包含了IPSec(IP安全性),随着IPv6网络部署进程的加快,IPv6协议自身的安全缺陷也逐渐暴漏出来,IPv6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也越加凸显,一些针对IPv6协议的网络攻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IPv6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开源Snort平台为基础,根据IPv6协议的特征,采用IPv6协议分析技术,针对当前开源入侵检测系统Snort中无法检测IPv6网络中邻居发现协议以及分片的攻击行为,设计了改进后能对IPv6中邻居发现协议及分片数据包攻击进行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HDU_IPv6_IDS_v2,并给出了HDU_IPv6_IDS_v2入侵检测系统中关键模块的具体实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着重研究了邻居发现协议本身的安全漏洞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攻击行为,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邻居发现协议中的参数欺骗问题、邻居请求和邻居通告欺骗攻击、路由通告和多播欺骗攻击以及路由重定向问题。针对这些类型的攻击,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基于Snort实现了相对应规则的编写及攻击防御措施的设计。2、深入研究了IPv6数据包的分片机制,对利用IPv6分段数据包对网络进行攻击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IPv6过小数据包分段、重迭分段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设计支持IPv6分段扩展首部的解析模块,对利用IPv6分段数据包的攻击行为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报警。3、设计编写了针对IPv6数据包进行检测的预处理插件。在Snort中实现了IPv6规则选项扩展字段以及邻居发现安全问题的检测功能,该插件能够实现对IPv6网络中邻居发现协议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检测。4、使用QT语言设计实现针对预处理插件的服务配置管理软件,目标是对预处理插件(包括分片预处理插件及IPv6预处理插件)的服务管理配置实现界面化的配置。通过该软件可以将预处理插件的启动状况、规则文件等的配置情况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来。IPv6IDS正处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开源软件方面对IPv6攻击检测的支持非常有限。本文以开源IDS Snort为基础,展开针对邻居发现协议的相关攻击的原理、利用IPv6分片数据包进行的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和研究,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功能基本完善的HDU_IPv6_IDS_v2。本文的研究结果和设计实现的HDU_IPv6_IDS_v2可以有效应用于现阶段的IPv4/IPv6过渡网络环境中,也可以用于纯IPv6网络环境中,对今后IPv6网络环境下IDS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12-01)
欧阳卫明[10](2012)在《分布式路由器中邻居发现协议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IPv4已经显露出诸多弊端,如地址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低、缺乏移动性、自动配置能力较弱和安全性差等,IPv4向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过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邻居发现协议是IPv6协议簇中的基础协议,为网络节点提供路由器发现、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重复地址检测、链路层地址解析、邻居不可达检测等功能。分布式路由器采用分布式处理结构,具有良好的负载均衡效果。因此,在分布式路由器中实现邻居发现协议可提高数据包转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从邻居发现协议标准出发,对邻居发现协议的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在分布式路由器上设计实现了邻居发现协议,主要工作如下:①根据邻居发现协议的原理、机制,分析研究邻居发现模块与其他周边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接口管理、地址管理、转发信息库、报文转发和命令行等模块,明确了邻居发现模块在报文转发系统中的作用。②根据邻居发现模块在报文转发系统中的作用,设计邻居表项的数据结构和链表组织方式,确定查询邻居表项的键值Key、表项哈希桶的深度以及表项学习的规格,划分功能子模块。③设计实现分布式转发过程中主控板与接口板间表项同步机制,通过在主控板与接口板之间建立实时单播通道和批量组播通道进行表项同步。④分布式路由器需要实时同步邻居表项,而表项同步与表项学习存在时序的关系,可能导致在转发第一个报文时缓存的时间过长。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添加临时表项的方法给出了一种解决的方式。综上所述,本文分析研究了在分布式路由器上实现邻居发现协议过程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包括板间通信、主备倒换、首包缓存时间过长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最终通过组网测试、捕获报文及分析调试信息验证出本文较好的实现了邻居发现协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4-01)
邻居发现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邻居发现协议是传感器网络协议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快速高效地发现通信范围内的邻居节点,为其他协议和应用提供邻居信息.文中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传感器网络邻居发现的问题定义,提出了形式化的问题模型以及简化的时隙模型,并指出了协议设计面临的挑战:(1)在电池供电的前提下保证能量有效性;(2)保证实时性以满足应用的延迟约束;(3)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性,尤其是近年来基于位置移动应用的出现对邻居发现协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根据各类邻居发现协议的对称性、确定性、协作性、是否使用多信道和按需发现等特点分类,选定了发现延迟、能耗和最优近似比作为协议的性能评价标准,并针对各类具有代表性邻居发现协议分析研究其主要设计思想,剖析了相似协议间存在的关联性和演进过程,论述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归纳协议设计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比较协议性能.最后,通过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比较了各类协议的实际性能,并总结和展望了邻居发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邻居发现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苗慧宇.基于6lowpan的移动节点邻居发现协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2].裘莹,李士宁,徐相森,李志刚.传感器网络邻居发现协议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6
[3].尹星,吴国新,董永强,张叁峰.基于扩展邻居发现协议的嵌套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方案[J].通信学报.2015
[4].赵彦冰.紫外光无线网络邻居发现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5].缪剑峰,管有庆.轻量级IPv6邻居发现协议及在网关中的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
[6].申普兵,冯业提,张瑞瑞,李小林.邻居发现协议的NDP-ESP安全增强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4
[7].陈守宁,郑宝玉,李璟,赵玉娟.IPv6邻居发现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J].信号处理.2013
[8].王相林,朱晨,孙冬梅,李明月,沈清姿.IPv6网络协议中邻居发现安全问题的研究[J].电信科学.2013
[9].沈清姿.IPv6网络入侵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10].欧阳卫明.分布式路由器中邻居发现协议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