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选择性,刚果,吡唑,纤维,胺基,结构,化学。
选择性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兴,龚志军,靳凯,武文斐[1](2019)在《稀土精矿催化剂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及表面吸附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白云鄂博稀土尾矿富集得到的稀土精矿作为低温脱硝催化剂,借助XRD、SEM、BET、In-situ FT-IR手段,考察焙烧前后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表面结构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经过500℃焙烧的稀土精矿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增强,表面出现一定的孔缝隙,比表面积、孔体积明显增大,同时出现CeO_2衍射峰,Fe、Nd、La等金属元素在催化剂内部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表面晶型结构结果表明各元素之间以共生态结构存在。通过原位红外结果发现,NO_x和NH_3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NH_3的预吸附抑制了NO_x的吸附,焙烧后的催化剂出现了只吸附NO_x的高选择性活性位点,催化剂表面两种物质的共同吸附才促进催化脱硝,因此稀土精矿低温NH_3-SCR反应以L-H反应机理为主。(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6期)
乐垚,亓丽芳,刘亮君[2](2019)在《分等级NiO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选择性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种简单的溶液化学法可制备得到具有分等级结构的NiO薄膜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吸附实验通过批量实验来完成。我们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来研究样品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对阴离子染料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能。NiO薄膜对于类似刚果红这样的阴离子染料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3](2019)在《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在CO_2的吸附过程中表现出有趣的主客体化学现象,通过计算发现随着CO_2吸附量的增加,吸附焓逐渐增大。采用4种模型分别对其进行拟合,并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模拟预测ZnBTCA对二元混合气体的选择性,试图找到ZnBTCA反常吸附行为的合理解释:ZnBTCA带有氨基和N-活性位点,且孔道内含有大量的客体离子。虽然ZnBTCA孔径较大,但由于其本身的阴离子框架,孔道中的(CH3)2NH2+抗衡离子并未完全去除而降低了可接触的微孔体积,在吸附过程中存在分子筛效应,在二元混合气体中对CO_2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力,陈兆文,苗雷,刘大鑫[4](2019)在《聚丙烯腈基改性功能纤维选择性吸附饮用水中Cu~(2+)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聚丙烯腈(PAN)纤维上制备了氨基螯合纤维(PAN-PEI纤维),在初始pH值为7.2、铜离子(Cu~(2+))浓度为3.00 mg/L条件下,分别研究了PAN-PEI纤维吸附混合溶液及饮用水中Cu~(2+)时对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混合溶液中Cu~(2+)初始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a~(2+)和Mg~(2+)初始浓度的增加,PAN-PEI纤维吸附Cu~(2+)时对Ca~(2+)和Mg~(2+)的吸附选择系数降低,但仍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在饮用水中Cu~(2+),Ca~(2+),Mg~(2+)浓度分别为0.011,42.42,11.17 mg/L的情况下,将Cu~(2+)浓度加标至3.00 mg/L,采用PAN-PEI纤维处理饮用水,纤维吸附Cu~(2+)时对Ca~(2+)和Mg~(2+)的吸附选择系数分别为2 808和1 647,处理后饮用水中Cu~(2+)浓度为0.17 mg/L,Cu~(2+)去除率为94.33%,Ca~(2+)和Mg~(2+)仅分别损失了0.59%和0.98%;采用PAN-PEI纤维处理Cu~(2+)含量超标饮用水,吸附Cu~(2+)时对Ca~(2+)和Mg~(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裴志洋,黄泽义,孟卓,尤楠[5](2019)在《As(Ⅴ)离子印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As(Ⅴ)的选择性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辅助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氨基功能化As(V)离子印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形貌和表面官能团,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杂化材料对As(V)的吸附行为及机理,计算了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的参数。结果表明,水热辅助表面印迹法可以显着提高印迹杂化材料的吸附容量,在20℃时,吸附量达到47. 5mg/g,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在pH 4~9范围内,pH对吸附容量没有显着性影响;离子印迹杂化材料显示出优异的选择性,其再生5次后,As(V)的吸附容量没有大幅降低;As(V)离子在离子印迹杂化材料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何亚萍,汤亚飞,龚莉惠[6](2019)在《活性炭对双吡唑模拟废水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双吡唑模拟废水,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芬顿氧化法再生。结果表明,在投加1 g/L活性炭,调节pH=1.5,常温下反应60 min时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8.3%,双吡唑去除率为98.0%。活性炭对双吡唑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而乙醇和正丁醇对活性炭吸附双吡唑无影响。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在投加0.3 g FeSO_4·7H_2O,6 mL H_2O_2,调节pH=3,常温下反应30 min时,活性炭再生效率可达68.25%。通过SEM扫描电镜对再生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表明孔隙堵塞影响活性炭再生效率。活性炭能有效处理双吡唑模拟废水且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芬顿氧化法可再生活性炭,实现活性炭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铭,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7](2019)在《水铁矿吸附和共沉淀诱导细菌胞外聚合物的选择性固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胞外聚合物(EPS)是土壤细菌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度水合的聚合物,是微生物生命的基础,为化学反应发生、营养物质摄取和抗环境压力(如污染物、盐度和干旱)提供理想的环境。EPS本身作为一类微生物衍生的有机质,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其是土壤中稳定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哪些EPS组分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形式在铁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保留。[方法]基于固液相元素分析、复合体结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分析(2D-COS)等技术,本研究从多层面探讨水铁矿结合方式(吸附和共沉淀)对EPS的选择性固持。[结果] EPS加入不改变水铁矿作为复合体主要矿物相,但显着增加了复合体粒径。初始C/Fe摩尔比>1时,复合体产生明显分馏差异,共沉淀能固定更多EPS-C,吸附则会相对富集EPS-N,共沉淀更近乎完全固持EPS-PAXPS结果表明,吸附复合物表面优先富集蛋白质组分,而共沉淀物表面更易累积多糖组分。NEXAFS结果表明,含羧基组分在吸附过程中选择性结合,脂肪类和多糖组分却在共沉淀过程中相对保留。以浓度作为外部扰动条件,2D-FTIR-COS揭示了EPS在吸附过程中官能团结合顺序为酰胺IIC-N→酰胺IC=O→多糖C-O-C,而在共沉淀过程中则相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了水铁矿结合方式对EPS组分选择性固持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阐明细菌胞外聚合物在土壤稳定有机质中的贡献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胡震,严玉鹏,王小明,谭文峰,刘凡[8](2019)在《水铁矿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选择性吸附:聚集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水铁矿聚集结构在水稻土干湿交替中对植酸和无机磷吸附行为的影响,为水稻土中磷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批量实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和磷K边X射线吸附近边结构(XANES)研究了有机磷(植酸,IHP)和无机磷(正磷酸,Pi)在两种聚集状态水铁矿(松散聚集体,新鲜水铁矿,FHFO;紧密聚集体,HFO)上的吸附。[结果]IHP和Pi在FHFO上的吸附量高于HFO。在FHFO上,Pi与IHP-Pi吸附量的比值为0.60,倾向于吸附IHP;在HFO上的吸附量比为3.27,倾向于吸附Pi。这是由于HFO具有较密的聚集结构和相对较小的孔隙结构,IHP比Pi更难扩散到孔隙结构中。XRD谱图和磷K边XANES结果表明,IHP和Pi在FHFO上形成表面沉淀,沉淀的比例分别是79.5±4.4%和71.3±2.4%。对于HFO,IHP和Pi在其表面形成的沉淀比例分别是38.4±1.0%和0±1.3%。另外,水稻土模拟试验表明,与干土和再氧化土相比,在淹水条件下,短期有序氧化铁含量增加,Pi和IHP-Pi吸附量的比值减小,这与Pi和IHP在FHFO和HFO上的吸附行为相似。[结论]松散聚集结构的水铁矿对IHP和Pi的吸附容量高,且对IHP的固定作用强;紧密聚集结构的水铁矿,对IHP和Pi的吸附容量低,且对IHP的固定作用弱。可见,水稻土干湿交替过程会带来水铁矿聚集状态的变化,影响土壤对有机磷和无机磷选择吸附特性,进而造成有机无机磷具有不同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环境流失风险。(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顾士庆,王兰,王传义[9](2019)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选择性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蛭石(Verm)为原料,通过无机酸改性和有机改性制备出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APTES-Ver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分子层吸附模型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Verm、酸改性蛭石(a-Verm)和APTES-Verm这3种吸附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并研究了APTESVerm对环境水体中4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Cu(Ⅱ)、Pb(Ⅱ)、Cd(Ⅱ)、Hg(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无机酸处理后,得到了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富含反应性硅羟基(Si—OH)的a-Verm;a-Verm经过进一步的有机改性后,在Si—OH基团的桥梁作用下,接枝上APTES,相应引入了大量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作用的—NH2基团。制备的APTES-Verm对Pb(Ⅱ)离子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附量达到210.865mg/g。(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邹小平,王海北,王宏岩,黄凯,李平[10](2019)在《壳聚糖选择性吸附分离镍、钴新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成型壳聚糖为吸附剂进行溶液中Ni-Co的分离,通过Ni~(2+)和Co~(2+)与壳聚糖上氨基的络合能力差异达到Ni~(2+)、Co~(2+)分离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NaOH与壳聚糖醋酸溶液可制备出粒度约为60μm的层状成型壳聚糖;成型壳聚糖对Ni~(2+)、Co~(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经吸附焓变计算发现成型壳聚糖对Ni~(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而对Co~(2+)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吸附机理表明,壳聚糖上的氨基和羟基与Ni~(2+)、Co~(2+)发生结合反应。以萃取分离后得到的高Co~(2+)低Ni~(2+)溶液为原料,成型壳聚糖吸附后溶液中Ni~(2+)含量由73×10~(-6)降低至30×10~(-6),实现杂质的深度脱除。(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选择性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一种简单的溶液化学法可制备得到具有分等级结构的NiO薄膜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吸附实验通过批量实验来完成。我们利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来研究样品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对阴离子染料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能。NiO薄膜对于类似刚果红这样的阴离子染料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兴,龚志军,靳凯,武文斐.稀土精矿催化剂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及表面吸附特性的研究[J].稀土.2019
[2].乐垚,亓丽芳,刘亮君.分等级NiO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选择性吸附研究[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3].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王力,陈兆文,苗雷,刘大鑫.聚丙烯腈基改性功能纤维选择性吸附饮用水中Cu~(2+)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9
[5].裴志洋,黄泽义,孟卓,尤楠.As(Ⅴ)离子印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As(Ⅴ)的选择性吸附[J].化学通报.2019
[6].何亚萍,汤亚飞,龚莉惠.活性炭对双吡唑模拟废水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再生[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7].张铭,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水铁矿吸附和共沉淀诱导细菌胞外聚合物的选择性固持[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8].胡震,严玉鹏,王小明,谭文峰,刘凡.水铁矿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选择性吸附:聚集结构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9].顾士庆,王兰,王传义.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蛭石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选择性吸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10].邹小平,王海北,王宏岩,黄凯,李平.壳聚糖选择性吸附分离镍、钴新过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