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斗菜属论文_陈丽飞,孟缘,陈翠红,李雪滢,王克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耧斗菜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遗传学,叶绿体,雄蕊,柱头,杂交育种,电泳,药理。

耧斗菜属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飞,孟缘,陈翠红,李雪滢,王克凤[1](2019)在《耧斗菜属植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对耧斗菜属植物资源背景的探索还不够全面,繁殖体系的建成已有初步进展,创新育种工作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对耧斗菜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已较为完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耧斗菜属植物,可在引种驯化、药物开发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拓展,为耧斗菜属植物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2](2019)在《耧斗菜属植物杂交育种和性状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耧斗菜属(Aquilegia)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生境条件变化较大,实验可操作性强,是杂交育种及遗传学研究很好的试验材料。本研究结合中国耧斗菜属资源情况和园林绿化现状,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设计正反交试验和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配,以期对中国耧斗菜从花径、株高、花色等方面对现有种质进行遗传改良。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花径和株高具有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为耧斗菜的遗传改良创造了丰富的变异来源。通过对F2代进行遗传分析,得出耧斗菜花径遗传力为76.784%,株高遗传力为54.604%。经过比较发现,耧斗菜不同杂交组合间,均表现为花径的遗传力较高,株高的遗传力较低的趋势。花色中蓝色花遗传力最强,白色花的遗传力最低。(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1期)

孙莹莹[3](2017)在《中国东北地区耧斗菜属分子系统发育与遗传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耧斗菜属(Aquilegia)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为多年生草本。世界范围内共包括约70个物种,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欧亚大陆。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共有13个耧斗菜属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已有研究表明,耧斗菜属各物种之间在形态和生态上表现出很大差异,但在分子水平上的分辨率却很低,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广布的种群复合体(Geographically widespread species flock)。目前只有基于叶绿体基因构建的属内系统发育树,且国内缺乏耧斗菜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不仅采用了突变率较低的两个叶绿体基因(rps16和psbH-psbB),而且还运用了两个核基因(gA7和gAA4)对中国东北地区四个耧斗菜属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对于分类地位存在争议的阿穆尔耧斗菜(A.amurensis)进行了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叶绿体基因,各物种基于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与其他物种相比,长白耧斗菜(A.japonica)和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在两个核基因中的遗传多样性都相对较高。基于两个核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长白耧斗菜(A.japonica)均处于基部,小花耧斗菜(A.parviflora)、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和华北耧斗菜(A.yabeana)的所有个体均以较高的支持率(poster prior value=1.00)分别聚集在叁个分枝上,但长白耧斗菜(A.japonica)与阿穆尔耧斗菜(A.amurensis)却在一枝上呈现交叉分布。这与基于核基因构建的单倍型网络结果相一致,在基于两个核基因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中,长白耧斗菜(A.japonica)与阿穆尔耧斗菜(A.amurensis)均聚集在同一分支上。此外,基于核基因gAA4和gAA7的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长白耧斗菜与阿穆尔耧斗菜间的遗传距离都是最小的(FST=0.07919,0.32091)。因此根据本文的结果,建议将阿穆尔耧斗菜并入长白耧斗菜。(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孙明晓,赵婷,高昂,贾旭,巩江[4](2011)在《耧斗菜属药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耧斗菜属植物的种类、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总结,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5](2010)在《耧斗菜属AFLP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AFLP反应体系的主要的四个影响因素:Mg2+、dNTPs、Taq酶、引物进行四水平筛选试验,利用叁种耧斗菜Aquilegia parviflora、A.viridiflora、A.vulgaris优化了耧斗菜属的AFLP反应体系,采用64对引物组合对叁种耧斗菜进行了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其中9对引物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多态性。初步建立了耧斗菜的AFLP反应体系,得到质量比较好的AFLP胶图。从而为AFLP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耧斗菜属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6](2010)在《耧斗菜属的物种进化与遗传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耧斗菜因其表型的多样性、生境分布的广泛性、材料遗传操作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进化、分子遗传育种学研究。本文对耧斗菜属以下叁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本属植物和相关分子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物种进化和生殖生态:耧斗菜属的花距的变长是由于一系列可以预测的、针对不相关的授粉者的适应性变化,传粉者的转变可能是导致耧斗菜属距长进化的诱因。(2)杂交育种:耧斗菜属中最有价值的杂交种产生于A.coerulea和A.chrysantha之间,区分种类的性状有些由主基因控制,而有些由微基因控制。(3)花色的分子遗传学:耧斗菜属内存在丰富的花色变异,对耧斗菜属中开展的关于花青素苷合成的生化途径的分析、杂交实验和基因表达分析等为研究耧斗菜花色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宝贵信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0年04期)

陈菲,刘晓东,栗辉[7](2010)在《耧斗菜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开发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哈尔滨地区城市园林中宿根花卉应用品种单一、应用形式少的现状,分析耧斗菜属(Aquilegia Linn)植物应用的必要性。耧斗菜属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有着适应性强、抗性强、观赏性状好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彩化中。(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予茜,郭友好,黄双全[8](2005)在《叁种耧斗菜属植物柱头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植物捕获花粉的机制和生殖策略,我们对3种耧斗菜属AquilegiaL.植物华北耧斗菜A.yabeanaKitagawa、无距耧斗菜A.ecalcarataMaxim.和秦岭耧斗菜A.incurvataP.K.Hsiao的雌蕊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柱头发育的特殊式样。其柱头位于花柱的腹缝面,由花柱腹缝两侧细胞发育成柱头乳突,在花期中从顶端朝花柱基部渐次成熟。伴随花柱向外弯曲,成熟的柱头表面相继呈现,逐渐增加了花粉落置的空间。这种柱头发育的式样通过延长柱头的可授期,增加了植物在不可预测的传粉环境下的繁殖机会。(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陈四保[9](1999)在《耧斗菜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及耧斗菜族化学系统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毛莨科(Ranunculaceae)耧斗菜属(Aquilegia)药用植物无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和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 Trautv et Mey)进行了化学和药理研究,结合形态和现有的化学研究资料,对耧斗菜族(Tribe Isopyreae)的化学分类学、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本族药用植物的分布,民间疗效,化学成分及氧化阿朴菲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布,生理活性进行了归纳综述. 通过各种柱层析技术并借助现代波谱学手段(IR, UV,MS.~1HNMR,~(13)CNMR, DEPT, ~1H-~1HCOSY, ~1H-~(13)C COSY,HMQC,HMBC)和理化性质,首次从无距耧斗菜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叁十个天然化合物,其中六个(21,22,30,31,33,43)为新的生物碱,分别命名为Aquilediflavone Ⅰ(21),Aquilediflavone Ⅱ(22),Aquiletone (30),Aquilequinolone(31), Aquilegidine(33),Aquilegactam(43)。 首次对尖萼耧斗菜进行了化学研究,并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二十个化合物(1-20),其中五个为生物碱,八个为黄酮类化合物. 对无距耧斗菜中分离的部分化合物进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9,29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药理活性的筛选工作有待(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9-04-01)

冯,傅德志,梁汉兴,路安民[10](1995)在《耧斗菜属花部形态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无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 .)和北美耧斗菜(A. caeruleaJam es.)雄蕊群和雌蕊群的发生过程,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了同一雄蕊群不同轮雄蕊小孢子发育的顺序. 发现耧斗菜属雄蕊群的发生是向心发生,而小孢子发育和花药成熟顺序是离心的. 说明该属雄蕊群离心发育是次生现象;它在不同类群中出现,可能具有平行演化的性质,其系统学价值尚需重新评价(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1995年10期)

耧斗菜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耧斗菜属(Aquilegia)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生境条件变化较大,实验可操作性强,是杂交育种及遗传学研究很好的试验材料。本研究结合中国耧斗菜属资源情况和园林绿化现状,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设计正反交试验和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配,以期对中国耧斗菜从花径、株高、花色等方面对现有种质进行遗传改良。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花径和株高具有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为耧斗菜的遗传改良创造了丰富的变异来源。通过对F2代进行遗传分析,得出耧斗菜花径遗传力为76.784%,株高遗传力为54.604%。经过比较发现,耧斗菜不同杂交组合间,均表现为花径的遗传力较高,株高的遗传力较低的趋势。花色中蓝色花遗传力最强,白色花的遗传力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耧斗菜属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飞,孟缘,陈翠红,李雪滢,王克凤.耧斗菜属植物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9

[2].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耧斗菜属植物杂交育种和性状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孙莹莹.中国东北地区耧斗菜属分子系统发育与遗传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孙明晓,赵婷,高昂,贾旭,巩江.耧斗菜属药学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5].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耧斗菜属AFLP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华北农学报.2010

[6].朱蕊蕊,高亦珂,张启翔.耧斗菜属的物种进化与遗传学[J].分子植物育种.2010

[7].陈菲,刘晓东,栗辉.耧斗菜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开发应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

[8].予茜,郭友好,黄双全.叁种耧斗菜属植物柱头的特征[J].植物分类学报.2005

[9].陈四保.耧斗菜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及耧斗菜族化学系统学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10].冯,傅德志,梁汉兴,路安民.耧斗菜属花部形态发生[J].植物学报.1995

论文知识图

耧斗菜亚族内不同类群的地理分布耧斗菜-图5-177 黄花耧斗菜耧斗菜-图5-178 紫花耧斗菜耧斗菜-图5-179 粉花耧斗菜耧斗菜-图5-180 红花耧斗菜耧斗菜-图5-181 红黄花耧斗菜

标签:;  ;  ;  ;  ;  ;  ;  

耧斗菜属论文_陈丽飞,孟缘,陈翠红,李雪滢,王克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