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机理论文_杨阳,黄会荣,宋小武,王欣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沥青,骨料,混凝土,道路,性能,抗压强度。

再生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黄会荣,宋小武,王欣林[1](2019)在《微珠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通过添加新型粉体材料来改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并不系统深入,为此,对不同掺量再生粗骨料和不同掺量微珠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早期自收缩性能、抗氯离子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入微珠对再生混凝土7 d抗压强度有显着影响,但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时,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性能和抗氯离子性能较普通混凝土均有所降低。当微珠掺量为75%时,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性能、抗氯离子性能。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表明微珠掺量为75%时的再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良好。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微珠掺量为75%时的再生骨料与水泥基界面粘结密实。研究成果对改善混凝土时确定合适的微珠掺量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1期)

刘超,刘化威,朱超,白国良[2](2019)在《基于粗骨料多孔界面的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响应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变化会对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再生粗骨料界面的多孔特性,对比研究100%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温度、距离表层不同深度及有、无荷载作用下的内部相对湿度的响应规律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快于普通混凝土,距离再生混凝土表层越近,相对湿度响应速率越快,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弯曲荷载作用对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更为显着;对于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现象,提出"再生粗骨料分区-界面热湿传递模型",分析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的机理;采用多元非线性曲线分段拟合的方法,建立再生混凝土内外环境相对湿度响应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单珂,李丹丹,李强,袁其华,范雪[3](2019)在《公路旧沥青路面材料热再生技术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再生剂,对公路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回收再生,制备了再生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等混合料指标;分析了不同掺杂量的再生剂对回收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的影响;并通过弯曲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回收沥青的力学性能及再生机理。结果表明,掺入3%(质量分数)再生剂时,再生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分别为44(0.1 mm)、14.9 cm和54.5℃,可达到盘锦50~#沥青的标准要求,满足路面用再生沥青指标要求;添加3%(质量分数)再生剂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为5.9%,稳定度为13.43 kN,流值为26(0.1 mm),满足高速和一级公路对沥青的使用要求;弯曲实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力学性能良好,其耐久性和普通沥青混合料没有明显区别;FT-IR分析显示,回收沥青再生前后组分大致相同,回收沥青的再生机理为再生剂中的饱和烃通过溶解和分散沥青质,改善了回收沥青的流变性能;再生剂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补充了回收沥青长时间老化过程中芳香族小分子物质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张威[4](2019)在《温拌剂作用机理及温拌再生沥青老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温拌剂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效果,文章采用温拌沥青与基质沥青黏度和摩擦试验分析温拌剂对沥青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温拌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评价温拌再生沥青的老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等温度条件下,温拌剂主要通过摩擦作用提高温拌沥青的压实性能;高温条件下,温拌剂主要通过控制黏度来改善温拌沥青的压实特性。(2)与热再生相比,温拌再生沥青针入度和软化点明显减少,延度增大,60℃和135℃黏度也较前者低;当旧料掺量达到50%时,沥青针入度比降至45.5%,旧沥青的脆性对再生后的沥青混合物影响较大,在135℃时的运动黏度增长较大,会造成混合料的和易性下降,影响压实度。(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郭汉丁,张印贤,王毅林[5](2019)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协同共担机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主体协同共担社会责任是推动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健康运行的关键。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合作关系分析入手,解析产业链运行社会责任体系架构,探讨其社会责任共担分析及特征。基于产业链整体增值收益共享理念,设计产业链收益共享与责任共担方案及主体合作条件,阐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收益共享与责任共担实施基础。以主体增值收益最大化为驱动,实现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整体社会责任协同共担、收益共享共赢,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欧阳楚才,李燕良,沈小俊[6](2019)在《再生骨料碳化强化的微观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再生骨料强化方法,对碳化强化改善再生骨料性能及其微观机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碳化强化再生骨料性能的机理主要是通过CO_2与再生骨料表面附着老砂浆中的Ca(OH)_2和C-S-H凝胶反应生成CaCO_3和硅胶填充孔隙,使得其内部的微观结构朝着有利于骨料性能提高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李琼,冯琼,曹辉[7](2019)在《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单一级配5.0~10.0,10.0~20.0,16.0~31.5 mm及连续级配5.0~31.5 mm,采用再生骨料的取代率为30%,50%和70%,配制再生混凝土,对不同龄期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粒径为5.0~10.0 mm,掺量选取较低时,112 d时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粒径为10.0~20.0 mm时,无论选取多少掺量,各龄期抗压强度均较低;粒径取16.0~31.5 mm及5.0~31.5 mm时,选取合理掺量,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海涛[8](2019)在《消声器膨胀腔气流再生噪声产生机理及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大涡模拟和声比拟方法,对膨胀腔消声单元内部的流场及气流再生噪声进行了分析。建立流场数值仿真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膨胀腔内部非稳态流动进行计算。建立声场仿真模型,通过提取流场信息计算气流再生噪声的声源分布。结合声比拟方法,将气流噪声源导入声场网格中计算远场响应点的气流噪声声压值,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在声压级及共振频率上都吻合良好。根据腔内气流再生噪声产生的机理,选用穿孔管对气流再生噪声进行抑制。搭建气流再生噪声实验台,并加工实验样件,对不同气流速度下的穿孔管膨胀腔的噪声抑制效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穿孔管膨胀腔通过阻断强剪切层的形成可以有效抑制腔内低频气流再生噪声,并且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向中高频范围扩展;穿孔管膨胀腔对气流再生噪声声压级的抑制效果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吕政桦,申爱琴,李悦,郭寅川,喻沐阳[9](2019)在《基于遗传优化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及优化设计的精准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应力比下水泥掺量、乳化沥青掺量及RAP掺量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材料组成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材料掺量与应力水平的相关关系。基于微观形貌测试及元素分析,揭示了冷再生混合料的耐疲劳抗裂机理。研究表明:不同应力比下各材料掺量对疲劳性能影响的显着性存在差异,高应力比下随各材料掺量的增大,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均存在峰值;根据遗传优化结果推荐1.53%水泥掺量、3.56%乳化沥青掺量及78.31%RAP掺量作为最佳配比;在矿料-沥青界面开裂处,Ca/Si比高达78.84%,存在大量C_3S、C_2S等水化产物,界面强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崔鹏[10](2019)在《生物质重油再生沥青的性能及其再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老化沥青的循环利用,寻求切实可行的老化沥青再生技术,本研究基于生物沥青再生方法,通过向老化沥青中填加生物质重油,从而实现老化沥青的再生利用。采用布氏粘度、动态剪切流变仪DSR、BBR等对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红外光谱(FTIR)的微观表征手段对其再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重油可显着改善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使老化后的沥青恢复至初始未老化状态,生物质重油的加入降低了老化沥青中的大分子(LMS)含量,老化沥青的再生过程主要以物理反应为主。(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7期)

再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再生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变化会对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再生粗骨料界面的多孔特性,对比研究100%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温度、距离表层不同深度及有、无荷载作用下的内部相对湿度的响应规律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快于普通混凝土,距离再生混凝土表层越近,相对湿度响应速率越快,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弯曲荷载作用对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更为显着;对于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现象,提出"再生粗骨料分区-界面热湿传递模型",分析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的机理;采用多元非线性曲线分段拟合的方法,建立再生混凝土内外环境相对湿度响应计算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阳,黄会荣,宋小武,王欣林.微珠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J].人民长江.2019

[2].刘超,刘化威,朱超,白国良.基于粗骨料多孔界面的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响应机理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单珂,李丹丹,李强,袁其华,范雪.公路旧沥青路面材料热再生技术及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9

[4].张威.温拌剂作用机理及温拌再生沥青老化特征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5].郭汉丁,张印贤,王毅林.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协同共担机理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9

[6].欧阳楚才,李燕良,沈小俊.再生骨料碳化强化的微观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9

[7].李琼,冯琼,曹辉.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刘海涛.消声器膨胀腔气流再生噪声产生机理及抑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9].吕政桦,申爱琴,李悦,郭寅川,喻沐阳.基于遗传优化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机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9

[10].崔鹏.生物质重油再生沥青的性能及其再生机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世界线”示意图沥青老化前后FTIR的试验结果比较红外谱图中含有水吸收干扰峰通过干...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羰基含量的方法五种沥青的红外光谱个沥青样本的主成分(PC1×PC2×...

标签:;  ;  ;  ;  ;  ;  ;  

再生机理论文_杨阳,黄会荣,宋小武,王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