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净月潭旅游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长春净月潭旅游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包清华[1]2004年在《长春净月潭旅游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上主要行业之一,旅游业在创造繁荣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我国现行传统、粗放的观光旅游,缺乏全面、科学的总体开发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资源盲目、过度开发;环境监督与执法不力、管理不严、旅游开发者、管理者及游人环境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大部分旅游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是长春市委、市政府1995年决定,并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为:把净月潭建成国内一流、并具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多功能、高品味的生态旅游、冰雪旅游和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其他相关新型产业部门为辅助产业的集约化新兴经济区,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平衡、设施配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春市山水型新城区。开发区管委会本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定位,寻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切入点,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适当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尽管如此,开发区旅游业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区域内过多过滥采石开矿,造成山体破坏,恢复工程巨大;林相较单一,观赏性不强,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景区内沿流下来的耕地较多,施用化肥农药造成潭水污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上述环境问题对净月潭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并提出完善的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对策和生态环境重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净月潭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中有沙滩、洞穴、山体等地文景观;水库、河湾等水域风光;森林、草原、苗圃、动物等生物资源;塔楼、广场、寺庙、人类文化遗址等古迹建筑景观;还有具有东北特色的购物类资源及最具特色的林海雪原、滑冰场、滑雪场等冰雪资源。 森林资源、冰雪资源、水体资源是净月潭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其中以森林资源特色最为鲜明。规划综合考虑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内资源特性、区位条件、地形地势及土地利用现状,保护程度高低和开发强度大小,《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分为五大功能区:综合服务区、游憩观光区、别墅区、农业观光区、生态控制区。各区又根据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亚区。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内涵、组成及特征、影响因素、计算模式以及净月潭景区现状和未来状况预测,计算的日旅游环境承载力:近期(2005年)为25500人/日,中期(1010年)为43300人/日,远期(2020年)52300人/日。净月谭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区内兴建新的旅游项目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区内人工景点与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布局、高度、造型及色彩等应与自然景观应相协调。拟建的旅游设施应采用清洁能源或集中供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不得排入净月潭水库。景区内旅游服务中心应为游客提供不产生污水的快餐服务。真正实现游玩在园内,吃住在园外的规划原则。通过林相改造、退耕还林、造林绿化,增加林地面积,调整林木组成结构,使平面上点、线、面、带、网、片联成一体;立体上乔、灌、花、藤、草组成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和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植物景观和群落环境质量,形成具有明显地带性植被特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和采石矿山区景观恢复。应进行排水管网与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完成开发区排污管网进入市政系统工程,完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内的排水管网,确保净月潭开发区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成净月潭水体生物、生态治理工程和水库上游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其所排污水不能进入污水管网,则必须进行单独治理。采用清洁能源,避免空气污染。冬季采暖用热和工业企业生产用汽必须实行集中供热,修建集中供热锅炉房。不能集中供热的区域,现有和新建旅游服务设施冬季采暖采用无污染的电锅炉。控制汽车尾气污染,限制燃油的游客车辆进入景区内。园内旅游观光车一律使用燃气的绿色环保车辆。风景名胜区各主要景区设立清洁队,游人丢弃的垃圾随时被收集。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在风景区内建立多功能垃圾箱和水冲公共厕所。不宜在开发区内内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站,由长春市区垃圾场统一进行填埋处理。

闫万山[2]2004年在《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宝贵的财富,为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在旅游业大发展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本篇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研究揭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论文从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可持续性原则、美学原则、旅游感知和行为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采用 “资源—市场—产品”综合评价法对风景资源进行详细的总体评价,首先对风景资源个体进行质量和吸引度的评价,其次是进行区位条件评价,再次对可开发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专家咨询,采用赋分值法制定风景区资源综合评分标准,将风景名胜区资源划分为四个等级。对风景资源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是开展风景资源保护的基础条件,也是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走向高速度、高效益、高品位的有利保障。在下面的建设研究中首先进行旅游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是指旅游区于一定时段内,在既能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又不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或旅游活动量。对风景名胜区制定一个理想而又经济合理的环境容量,便于把握风景资源的真正潜力,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风景区提供科学的依据。风景区的规模预测,其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及管理部门对食宿、交通、导游、管理、安全、景点配置、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做到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秩序、有重点的发展风景区,维护原有景点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充分发挥风景区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本文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通过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进行游客总量预测。其次,以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分析与预测为依据,进行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研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以净月潭风景区为对象,根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及地域组合状况,本着内部功能一致性原则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连续性原则,采用核心——外围发展模式,形成“一环五区十八景”的风景区整体框架:一环——环潭路,此景观是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的精华和核心所在;五大功能区——户外游憩区、自然景观区、人文景观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控制区;十八景——月谷寻芳、曲峪翠松、白桦婷婷、踏雪寻梅、丹枫凝霜、钟楼塔楼、白莲溢渚、月潭揽胜、梨花伴月奇木珍林、百味药苑、莺啭青林、朝雾漫壑、杏花春雨、古冢探幽、郡王丰碑、高山别趣、丽人月湾。根据总体布局,为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进行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与保育研究。建立动态的保护管理模式,反映的历史动态的、完整的、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保存、保全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生存环境的真实性、历史信息的清晰可读性。伪皇宫主体保存较好的部分,以维持现状,逐步调整,局部环境复原为主。鉴于伪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建筑分布相对集中,风格比较统一,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类型的历史风貌地段。其保护着重建筑外观的维护及环境的整治改善。妥善处理伪皇宫、伪国务院及下属各部、净月潭叁者之间的关系,求得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利用的良性互动。通过对伪皇宫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及局部复原,不断充实、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对伪满洲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建筑以维持现状为主,创造条件争取局部对外开放,完善相应服务、配套设施,使之成为长春市、吉林省独具特色的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基地。将风景名胜区进行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八大部”风景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控制区和景观协调区,并对各分区内的建设活动进行了明确要求;净月潭风景区划分为核心区及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等其他分区,提出各分区的保护与保育措施。为保障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对支撑体系进行了相应研究,重点包括风景名胜区的供水排水系统、供热燃气系统、供电通信系统、安全系统及环卫系统,以总体布局为依据,确定各类设施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成为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最后,本文还对政策与措施进行研究,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提出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法制保障体系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

童颖[3]2007年在《长春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规划产生于19世纪末叶,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现代生态规划叁个阶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中,涉及生态环境规划的内涵、方法和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我国生态环境规划起步晚、发展快,研究尺度主要是城市,内容多集中于景观生态规划。论文以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并以长春市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实证研究。从而丰富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内容,为净月潭生态示范区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1)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与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如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生态学理论、自然保护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2)探讨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建立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规划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指标体系,并对建设目标的可达性进行分析。(3)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区内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生态功能区划,将净月潭生态示范区划分为生态控制区、水源涵养区、新城建设区、现代农业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区。(4)对净月潭生态示范区五方面建设内容进行规划,包括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并设立法制、组织、资金、技术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生态环境规划科学、有效的开展。

王羽[4]2005年在《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发展具有生产健康食品、提供旅游观光功能的生态农业是一种先进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了加快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的建设,促进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净月潭国家级生态扩展区总体规划》和《净月潭旅游发展规划》,分析了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找出了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为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孙道玮, 牛延章, 俞穆清, 田卫[5]2001年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王雪峦[6]2008年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及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文中提出目前国内森林公园的建设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除去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就生态因素来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过多的游客涌入景区,超出了景区的承受能力,破坏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很差。另外由于车辆的进入、农药化肥的施用、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公园的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通过研究公园的环境及旅游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是目前公园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公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从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森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年龄结构特征几方面分析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区块分时段的方式,以面积、线路、游乐设施为限制因子,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得出如下结论: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优势树种阔叶树和柞树的3项指标(面积、株数、蓄积量)中近熟林和中龄林占主体,系统较为稳定。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以黑松为优势树种的群落3项指标(面积、株数、蓄积量)均以成熟林和过熟林为主,稳定性一般;以落叶松为优势种的群落以成熟林和近熟林为主,稳定性相对较高;而以樟子松为优势种的群落面积和蓄积量均是成熟林占首位,株数却以中龄林为主,系统非常稳定。分区块稳定性分析:所分六个区块中,鹿苑和滑雪场一冰雪运动乐园两个区块稳定性较差,其余区块稳定性都非常强。核心景区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优势树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态特征上大都表现为耐养分缺乏、耐旱等特征,生长要求不高,且群落以成熟林、近熟林和中龄林为主,系统稳定性很好。二、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通过计算得出了各个时段、各区块的R旅游承载力和时段旅游承载力;并考虑到春季公园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绘制了春季(4月20同—5月20日)敏感区块承载力警示图。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措施的建议。

高群[7]1995年在《长春旅游业应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应发挥旅游业的多种功能,重点搞好“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旅游业要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本文阐述长春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介绍“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长春电影城和第二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成就。分析长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状况,论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把长春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为把吉林省建成发达的边疆近海省,从而为拓展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耿进娜[8]2014年在《吉林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多样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绿色产业,其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崛起的旅游类型,因其具有的养生性、保健性、绿色生态性而日益受到旅游者欢迎。养生旅游发展蓬勃,但是在吉林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观吉林省养生旅游发展现况,存在着“先天优势、后天不足”的问题,吉林省养生旅游资源丰富,但到目前为止,养生旅游产品还不是很成熟,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将吉林省的养生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养生旅游产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综述,介绍了当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吉林省养生旅游发展现状,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关注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对养生旅游基本问题进行了辨析,其中包括“养生”“养生旅游”的概念以及养生旅游与保健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养生旅游特征及产品分类、市场细分进行了论述。第叁部分是对吉林省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养生旅游产品分析和市场分析,对吉林省养生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可以开发的养生旅游产品。第四部分是吉林省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利用吴必虎先生的RMP模式对吉林省的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开发对策研究,在分析吉林省养生旅游资源和市场现存问题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能促进吉林省养生旅游的发展。第六部分是以长春市净月潭为例,进行养生旅游开发实证分析,分析净月潭现存养生旅游资源,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现实情况,进行养生旅游开发探讨,以对吉林省养生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孙道玮, 俞穆清, 陈田, 田卫, 王宏[9]2002年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并揭示了其内涵 .在深入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性质、分类、计算程序及计算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并提出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优化策略 .

杨柏楠[10]2011年在《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它不仅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叁大效益的和谐发展而且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发展生态旅游,原有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改造,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自然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符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净月潭景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净月潭景区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开发区。净月潭景区已被列为与长白山、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齐名的生态旅游基地。净月潭风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目前长春市民首选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长春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本论文依据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消费者行为学基本原理,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归纳总结、深入研究长春市区内消费者对于净月潭生态旅游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净月潭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界定了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通过对理论的梳理,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提供理论落脚点。第二,分析了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包括自然、社会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系统考察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第叁,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消费者的调查资料,统计描述分析影响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问卷,采用Logit模型分析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景区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考察影响消费者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及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长春市净月潭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长春净月潭旅游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D]. 包清华. 吉林大学. 2004

[2]. 长春“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研究[D]. 闫万山. 吉林大学. 2004

[3]. 长春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 童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王羽. 吉林大学. 2005

[5].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J]. 孙道玮, 牛延章, 俞穆清, 田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6].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及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D]. 王雪峦.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 长春旅游业应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J]. 高群. 东北亚论坛. 1995

[8]. 吉林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耿进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9].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孙道玮, 俞穆清, 陈田, 田卫, 王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0]. 消费者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杨柏楠. 吉林财经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长春净月潭旅游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