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论文_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黄春华,王水根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动脉栓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栓塞,动脉,肝癌,原发性,功能,疗效,微波。

肝动脉栓塞论文文献综述

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黄春华,王水根[1](2019)在《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微波消融(MWA)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寻求对免疫功能影响最小的联合治疗时间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每组各8例。甲组只应用TACE治疗,乙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于第1周联合MWA治疗,丙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于第2周联合MWA治疗,丁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于第4周联合MWA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1 d、联合治疗后1周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1 d,4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活性水平均较接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后1周,4组患者CD3+、CD4+、NK细胞活性对比情况为甲组<乙组<丁组<丙组,4组患者CD8+对比情况为甲组>乙组>丁组>丙组,各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活性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MWA联合应用于PHC治疗当中,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其中于TACE治疗后第2周联合MWA的治疗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杨怀龙[2](2019)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肝储备功能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射频消融(RFA)对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RFA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两组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肝脏硬度与吲哚菁绿试验15 min留滞率(ICGR-15)。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记录中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69.35%)总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51.61%)(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ST显着低于对照组,PA、Alb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脏硬度、ICGR-15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RFA治疗相比,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储备功能,提高中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1期)

魏秋良,魏朝宁,郭永坤[3](2019)在《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均显着增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8~+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NF)-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显着,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并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吴水平[4](2019)在《肝动脉栓塞联合化学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联合化学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巨大血管瘤(直径≥10 cm)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肝动脉栓塞联合化学消融序贯治疗,对照组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的疗效、血管瘤最大直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联合化学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疗效良好,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和缩小瘤体体积,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罗晓蓉,宋长龙,汪金锋,张军,李腾庆[5](2019)在《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18个月实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8个月实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任燕,刘思菊[6](2019)在《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本院治疗且符合临床肝癌指征的6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30例的干预组、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心理、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占6.7%,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及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21期)

石磊,郝建梅,李知强,杨震[7](2019)在《白莲化癖汤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杨震教授经验方白莲化癖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入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患者加用白莲化癖汤,1剂/d,均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肿瘤体积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积分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白莲化癖汤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明显,不但可以显着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还可以有效控制瘤体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王水根,周观林[8](2019)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微波消融联合治疗的时间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微波消融(MWA)联合治疗的时间节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不同时间点分A组(1周联合)、B组(4周联合),每组30例,患者均给予TACE联合MW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肝功能指标变化差异。结果:A组疾病控制率90.0%,显着高于B组的66.7%(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着高于B组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L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B组,ALB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4周联合相比,原发性肝癌TACE与MWA于1周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稍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宋寄春,韩束平[9](2019)在《聚乙烯醇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 100例晚期(ⅢB、Ⅳ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患者,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以及常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VA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动脉造影评价止血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及肝功能,随访两年记录两组患者两年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成功止血53例,止血率96. 36%,对照组成功止血39例,止血率8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R+PR) 44例,总有效率为80. 00%,对照组(CR+PR) 30例,总有效率为6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两年生存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VA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能显着提高化疗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晴[10](2019)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持续时间,恶心呕吐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持续时间均显着短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的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为96.55%,显着高于参照组的65.52%(P <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显着高于参照组的58.62%(P <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肝动脉栓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射频消融(RFA)对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RFA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两组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肝脏硬度与吲哚菁绿试验15 min留滞率(ICGR-15)。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记录中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69.35%)总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51.61%)(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ST显着低于对照组,PA、Alb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脏硬度、ICGR-15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RFA治疗相比,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储备功能,提高中期生存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动脉栓塞论文参考文献

[1].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黄春华,王水根.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微波消融(MWA)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2].杨怀龙.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肝储备功能观察[J].肝脏.2019

[3].魏秋良,魏朝宁,郭永坤.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吴水平.肝动脉栓塞联合化学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9

[5].罗晓蓉,宋长龙,汪金锋,张军,李腾庆.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广州医药.2019

[6].任燕,刘思菊.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7].石磊,郝建梅,李知强,杨震.白莲化癖汤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

[8].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王水根,周观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微波消融联合治疗的时间节点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宋寄春,韩束平.聚乙烯醇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9

[10].陈晴.中医护理干预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1例肝动脉栓塞患者门静脉血流频...肝动脉栓塞过程,a:超选择至肝...行肝动脉栓塞后CT平扫示碘油在病...兔肝动脉栓塞前(A)、后(B)DSA图...造影显示实验兔肝动脉栓塞区...肝动脉栓塞后肝缺血坏死的CT表...

标签:;  ;  ;  ;  ;  ;  ;  

肝动脉栓塞论文_赖小欢,叶建敏,曾敬科,黄春华,王水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