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设计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周期,位移,断层,系数,市政,基岩。
设计谱论文文献综述
刘洁[1](2019)在《七十载敢为人先铸市政品牌 新时代创新设计谱行业新篇》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十载栉风沐雨,广州市政与国同梦。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市政总院”)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与广州共成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广州市政设施和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一般,日(本文来源于《广东建设报》期刊2019-11-01)
梁建文,何颖[2](2019)在《工程场地基岩设计谱反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设计谱可以直接由抗震设计规范确定,而基岩设计谱主要通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会受到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等诸多环节的影响,且该方法未考虑基岩上覆场地的场地条件,由此获得的基岩设计谱与规范确定的地表设计谱常常并不协调。本文针对基岩设计谱确定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工程场地基岩设计谱反演的一个方法。基于一维层状场地波动理论,利用等效线性化法考虑场地土的非线性,通过地表设计谱反演得到基岩设计谱。土层等效剪应变取各样本等效剪应变的平均值。该方法得到的基岩设计谱符合上覆场地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3](2019)在《基于PSHA的核电厂近断层抗震设计谱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随着核电厂未来向内陆区的发展,其可能会遭遇到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核电厂抗震规范设计谱并未考虑近断层地震动。该文首先基于大量实际近断层脉冲型和相应无脉冲地震动记录,研究了脉冲对反应谱的放大效应,建立了修正的近断层脉冲放大系数模型;继而将地震动脉冲效应引入到近断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并基于设定断层模型,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通过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分解,分析了对场地最危险震级和距离,并将结果引入地震动衰减关系中得到设计谱,最后通过近断层脉冲放大系数对设计谱进行修正,得到考虑近断层脉冲效应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下,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工程场地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的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亚,杨维国,王萌,刘佩[4](2018)在《博物馆结构隔震前后楼层反应谱及设计谱》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博物馆隔震前后的楼层反应谱及设计谱以进行附属结构的防震设计,首先建立了非隔震、隔震两种博物馆结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环境振动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选取了7条罕遇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加速度峰值、频谱两参数进行隔震前后的楼层波及其与地震波的差异分析.进而将楼层波作为输入,通过MATLAB程序计算非隔震、隔震结构对应的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并根据地震抗震设计谱理论拟合用于附属结构设计的楼层设计谱.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与振动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隔震后楼层加速度峰值较非隔震峰值降低约75%,楼层波卓越频率均与两种结构对应的自振频率相吻合,结构起主控作用;楼层反应谱是地震波与主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二者的特性;最后得到了加速度标准化设计谱曲线及数学表达,隔震前、后设计谱划分区段不同,非隔震楼层设计谱有1个平台段,隔震楼层设计谱有2个平台段,设计谱研究成果可用于不同结构内部展陈等附属结构的防震设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国臣[5](2018)在《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害资料表明,采用位移参数衡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状态更为合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加速度设计谱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全球207次地震的2780个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以显着影响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性,并给出了确定位移设计谱的具体参数。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所给出的位移设计谱与加速度设计谱之间可互相转化。因此,在讨论位移谱的同时,对加速度谱一并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数据处理是有关地震动反应谱分析工作中需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滤波截止周期是地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关键参数,其值的确定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却非常显着。为获取准确、有效的地震动谱位移及统计结果,本文采用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地震动中的长周期噪声,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地震动高通滤波截止周期的方法,并与前人所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2)脉冲型地震动常具有高速度和高位移幅值,其谱位移显着大于普通类型地震动的谱位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在位移设计谱的标定中应单独考虑该类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此外,为消除此类地震动对非脉冲型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应将此类地震动挑选出来。为减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中的主观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并与前人方法进行了对比。(3)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基于欧洲规范中的设计谱形式提出了一种长周期段为曲线形式且能与加速度设计谱互相转化的位移设计谱形式。本文采用所提数据处理方法对所选记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所提脉冲识别方法将所选记录分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在计算所选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后系统讨论了震级、场地和距离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然后分别给出了非脉冲型和脉冲型地震动的设计谱参数。为讨论这一方法和所给参数的有效性,系统对比分析了本文设计谱与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的设计谱。(4)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显着异于非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采用传统的设计谱方法很难考虑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此外,传统的设计谱方法也很难考虑前人所给出的脉冲周期与震级之间的回归关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有必要单独考虑此类地震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小波分析中多尺度分析方法所获地震动分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谱形态和谱值能够基于地震动中的频率成分而作出相应调整的设计谱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1-01)
杨华平,宋松科,邵林[6](2018)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设计谱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以一座主跨144m的典型大跨度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TTN(Tg&Tp双周期规准)近断层设计谱和现行中国铁路规范设计谱的结构多模态反应谱分析结果与实际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激励下结构时程响应结果之间的差异。检验了TTN近断层脉冲型地震设计谱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铁路规范反应谱未能有效计入近断层脉冲效应,可能极大低估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在实际设防水准下的地震响应,导致结构破坏程度超出预期。基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设计谱的多模态反应谱分析结果与实际近断层脉冲地震动时程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可适用于近断层区域桥梁结构的抗震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7](2018)在《川滇甘陕地区设计谱的动力放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2 388条强震记录为基础资料,对每一条水平向强震记录采用差分进化算法确定了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在考虑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基础上,分别统计不同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的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并研究了它们对动力放大系数β_(max)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川滇甘陕地区放大系数谱平台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变化规律显着;随震中距没有明显变化;根据统计结果,本文建议川滇甘陕这一地区的Ⅰ类场地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取2.5,Ⅱ类场地取2.7,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合理确定动力放大系数β_(max)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3期)
张晓荣[8](2018)在《超高层结构基于不同抗震设计谱的地震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全球超过四成的超高层建筑都坐落于我国境内。长周期超高结构在富含长周期成分地震动作用下的表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研究成果写入了规范文件,而针对这些研究成果在应用上的差异对比是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长周期段反应谱对比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工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Etabs模型。研究选取了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中的长周期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并以中、日、美叁国规范反应谱和相关研究的建议设计谱进行反应谱法计算。通过对比反应谱算法间差异、算法自身稳定性、算法自身差异叁方面,研究6个结构宏观指标,从而评价长周期地震设计谱的可靠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指标对比:在中日两国规范谱的长周期段,位移谱随振动周期增大而显着增大,不符合位移反应谱的衰减统计特征和物理意义。采用中日两国规范谱计算的长周期结构顶点最大位移反应显着大于时程分析法结果,按美国规范谱或建议设计谱计算的结果与时程分析法计算的结果相对差异减小,比较合理,并且建议设计谱更能体现长周期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对超长周期结构,按中国规范谱计算的最大位移反应随阻尼比增大反而增大,基底最大剪力变化幅度很小,表明中国规范设计谱的长周期段设置尚不合理。对超长周期结构,阻尼比的增大导致结构系统内力中的阻尼力不可忽略,需适当减小反应谱长周期段的阻尼力折减比例。(2)基于4个沿楼层分布的指标对比:包括最大层剪力、层转角、层倾覆力矩、层位移沿楼层分布情况。总体上满足时程分析法<建议设计谱≈美国规范谱<中国规范谱<日本规范谱,而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中国规范谱反超日本规范谱,尤其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时,现象更明显。建议设计谱的稳定性最佳,但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且阻尼比很大时,建议设计谱的稳定性出现下降,与中国规范谱相当。对于中日两国规范谱,双向输入激励的结果离散性会显着增大,而美国规范谱和建议设计谱单双向输入的离散性基本一致。对于算法自身在不同阻尼比下的表现,激励单向输入结果稍小于双向输入结果,且其差异会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少。日本规范谱对单双向的输入最为敏感,而美国规范谱和建议设计谱在单双向输入情况下的模拟较好。对于超长周期的结构,中国规范谱结果出现异常,即指标均随阻尼比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统计规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6)
刘平,李宁,马华,李振宝,谢礼立[9](2018)在《基于总输入能量谱与瞬时输入能量谱的设计谱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动中的长周期成分对长周期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现行的设计反应谱为了保证长周期结构抗震设计具备保守性,人为增大了特定频段和特定场地条件的谱值。针对目前设计谱的不足,依据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和瞬时输入能量谱,对规范反应谱5T_g~6s直线下降段提出调整方法。从具有速度脉冲特征的长周期地震记录中选出能量谱值最大的地震记录加以说明,得到修正后的加速度谱与相应的拟速度谱和位移谱。建议的反应谱修正方法综合体现了总输入能量与瞬时输入能量的特征,对于工程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周靖,方小丹,梁志豪[10](2018)在《基于振动台测试及数值模拟的长周期设计谱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层装配式多高层建筑结构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以及足尺数值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评估抗震设计谱长周期段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模型结构的实测振动周期和顶点加速度时程响应作为精度验证依据,构建并扩展模拟结构;剔除楼层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复合反应中二阶以上振型的分量,建立结构第一阶振型顶点和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高度处的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谱以评估抗震设计谱。结果表明:基于SRSS规则求出的第一阶振型相对于楼层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的比例系数在建议设计谱的长周期段随自振周期增大而衰减,而规范设计谱对应的比例系数衰减趋势出现异常;建议设计谱的动力放大系数与第一阶振型的动力放大系数吻合较好,且谱值基本大于第一阶振型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值;规范设计谱的动力放大系数在速度敏感周期前段出现小于第一阶振型动力放大系数的情况,这表明有必要适当增大场地特征周期。建议设计谱估算的楼层加速度谱大于由规范设计谱以及基于试验与数值分析确定的楼层加速度谱,表明建议设计谱安全、可靠,且能体现长周期结构的高阶振型反应。(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设计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表设计谱可以直接由抗震设计规范确定,而基岩设计谱主要通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会受到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等诸多环节的影响,且该方法未考虑基岩上覆场地的场地条件,由此获得的基岩设计谱与规范确定的地表设计谱常常并不协调。本文针对基岩设计谱确定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工程场地基岩设计谱反演的一个方法。基于一维层状场地波动理论,利用等效线性化法考虑场地土的非线性,通过地表设计谱反演得到基岩设计谱。土层等效剪应变取各样本等效剪应变的平均值。该方法得到的基岩设计谱符合上覆场地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计谱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洁.七十载敢为人先铸市政品牌新时代创新设计谱行业新篇[N].广东建设报.2019
[2].梁建文,何颖.工程场地基岩设计谱反演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19
[3].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基于PSHA的核电厂近断层抗震设计谱构建方法[J].工程力学.2019
[4].王亚,杨维国,王萌,刘佩.博物馆结构隔震前后楼层反应谱及设计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5].赵国臣.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杨华平,宋松科,邵林.近断层脉冲型地震设计谱应用研究[J].西南公路.2018
[7].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川滇甘陕地区设计谱的动力放大系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8].张晓荣.超高层结构基于不同抗震设计谱的地震反应比较[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刘平,李宁,马华,李振宝,谢礼立.基于总输入能量谱与瞬时输入能量谱的设计谱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18
[10].周靖,方小丹,梁志豪.基于振动台测试及数值模拟的长周期设计谱评估[J].建筑结构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