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进(泌阳电视台,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37-01
在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的今天,青少节目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节目形式已不再是单一地说教,而是多层次、多侧面,以平视的角度服务于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那么作为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克服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节目内在质量,让孩子们从节目中汲取营养,从艺术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呢?笔者认为,选准载体,是提高青少节目的关键。
少年儿童作为倍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就像一株株长满枝杈和嫩叶的小树苗,有着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一面,也有着随性所欲、羁傲逆反的一面,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单单依靠家长和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当然更离不开从事青少年节目的广电人。
秋菊白杨各有所长,关键看你能否抓住它的特点。我们采写青少节目也是一样,要抓住所采写对象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喜乐爱好等不同特点,把质朴的人物、事件装入恰当的载体,寓教于乐。
一、以童话故事为载体
采写青少节目,童话故事应该是首选地载体。因为每个孩子对童话故事都不陌生,可以说好多孩子从不会说话起就开始听爸爸妈妈讲童话故事了。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因此,无论是从他们的天性来讲,还是从他们的潜意识来讲,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它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孩子们的喜爱。另外,童话故事内容来源于社会,但又可以超越现实生活,这就给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宽阔的创作空间,只要有利于表现节目主题,我们就能够在不违反常规的情况下,自由设置场景,合理构建情节,这一点在创作节目过程中要恰当把握。获2004年度驻马店市好新闻一等奖的《鞋子兄弟悄悄话》,就是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自理能力不强的问题,选择两双鞋子对话的单一形式,让六、七岁的孩子在听童话故事中受到教育。再如,获2006年度驻马店市好新闻二等奖的《贝贝和影子》,则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它通过贝贝和自己影子一起去逛公园的故事,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及危害,向孩子及家长敲响了警钟。
二、以同龄典型人物为载体
英雄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少年儿童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像邱少云、董存瑞等战斗英雄,他们都铭记在心,但又总觉得有些遥不可及。而草原英雄小姐妹、救火英雄赖宁的英勇事迹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他们所处时代的青少年。原因很简单,他们时同龄人,可比性强。当热典型人物并不一定非得是什么英雄人物、有什么英雄事迹。关键是“典型”二字,要能够在孩子们心里引起共鸣。因此,青少节目的采编员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发现一些学习好、品质优、才艺精的优秀儿童,以这样的人物为典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树起孩子们身边学习参照的榜样。2007年度采写的少儿节目《快乐双休日》,就是以典型人物冯文燕为载体,通过小故事、才艺展示及家贫志不穷的冯文燕的自述求学过程三个板块,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一位自立自强且多才多艺的小姑娘,真挚感人的故事抓住了小朋友的心。冯文燕成了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当年这篇作品被河南省评为好新闻一等奖。
三、以具体事例为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采编人员更要认真的面对这一大课题,常抓不懈。力避对孩子们的空泛地“讲道理”、“举例子”,而是要以具体事例为载体,把系统性教育与针对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主题要突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吸收力,要通过事件的发展过程,完完全全地把想要表达的主题展现出来,达到一种让孩子们随着节目的进展,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节目中去的境界。让孩子自己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分辨是非,接受教育。获2009年度驻马店市好新闻一等奖的,《东东的委屈》就是以“校足”东东没能参加足球比赛这一故事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对东东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了东东唯我独尊,没有集体观念的错误思想。
四、以特定的集体活动为载体
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青少年时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参加文艺活动、运动会、答辩会、春游等集体活动,当然也就会对以集体活动为载体的节目产生兴趣。抓住了受众的心理,节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下一步要求采编人员在采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药表现的节目主题中抽象的理论性问题融入到特定的集体活动中,集体活动的选择要有特定性,要符合当时青少年的心理要求,换句话说也是要时尚与现实合拍。以特定的集体活动为载体,联系现实的学习生活现实,增强青少年对理论性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8年,我曾经采访了泌水一中举办的《咱们国家富不富》答辩会,同学们辩论激烈,各持已见,观点新颖。为了提高节目的质量,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他们对我们国家的现状有更深的了解,结合当时正是阳春三月,同学们对较有兴趣正浓的实际,我和老师商议把答辩会的内容融入到一次郊游活动中,制作了一期青少节目《野炊路上一堂课》。通过同学们在路上的所见多闻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我们国家到底富不富有了正确的认识。这篇文章把乏味难懂的理论问题同实现生活结合了起来,给人质朴自然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