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盖度论文-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

植被盖度论文-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盖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阈值,后验分布,植被盖度

植被盖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1](2019)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红壤区森林植被盖度变化的阈值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与灌草层变化的阈值效应往往决定着生态恢复工程的成败,若忽视这一效应可能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建设,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研究了典型红壤区自然和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和灌草层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前沿的生态阈值评估框架,利用线性模型和叁种阈值模型(包括分段回归模型、阶跃函数模型以及通用模型)评估了不同恢复模式下两种盖度指标之间的阈值效应。模型评估结果的后验分布形式表明:在人工恢复乔木层与灌草层盖度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而在自然恢复模式下则不存在;通过比较各个模型评估结果的精度可知,分段回归模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利用分段回归模型得出,当前人工恢复样地中乔木层盖度的阈值为42.85%(95%的置信区间为41.57%~44.13%),此时灌草盖度为58.75%,若超过乔木层盖度阈值会使得灌草层盖度开始降低。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红壤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蕾,穆兴民,高鹏,赵广举,孙文义[2](2019)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到30篇相关文献158组有效数据,运用系统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盖度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室内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量都随着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植被的减流效益随盖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低盖度(0~40%)时植被的减流效益较低,高盖度时减流效益也有所降低,植被的减沙效益则随盖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且其减沙效益大于减流效益。(2)减流减沙效益随盖度增加呈对数变化,即符合y=alnx+b型,该图形具有开始增长快,当达到某一值后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的特点。(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有效盖度为40%~50%,临界盖度为70%~80%。因此,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建设时初始盖度应达到有效盖度,即40%~50%,在之后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维持植被盖度在70%~80%,使植被能发挥最大的蓄水保土作用。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区域科学布设植被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高黎明,张乐乐[3](2019)在《青海湖流域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近十几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增幅存在差异性,草地增幅最大,达到6.1%/10a,其它植被类型增幅在2%~3%/10a之间;②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植被退化现象,研究期植被退化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006-2011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青海湖东岸,2011-2017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流域的西北部,这些区域是青海湖流域荒漠分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是今后生态恢复需重点关注的区域;③气候变化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84.21%,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1.84%、87.47%和75.96%;④人类活动对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15.79%,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12.53%和24.04%,环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有促进效应,在青海湖流域北部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的破坏力度仍大于建设力度;⑤冻土退化对青海湖流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冻土退化造成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减小了1.2%/10a。(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闫夏娇[4](2019)在《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措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十分明显。以植被盖度为重点,综述了植物措施对初损雨量、截留降水、降雨能量、产流产沙、土壤入渗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水土保持功效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俞联平,李昀,李新媛,陈兴荣,俞慧云[5](2019)在《合作市山地草甸草场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养分含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以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山地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变化,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2017年6—8月合作市山地草甸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以7月增幅较大。盖度级别以Ⅰ级和Ⅱ级为主,8月盖度最高(77.10%),Ⅰ级盖度占比最大(64.12%)。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4 500 kg/hm2产量级为主,向7月的1 500~6 000 kg/hm2产量级、8月的1 500~4 500 kg/hm2产量级转变,平均鲜草产量7月达最高值4 097.03 kg/hm2。以7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山地草甸暖季草场承载力为0.76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为6.75万个羊单位,四季草场承载力为6.38万个羊单位。可食牧草粗蛋白和磷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增加。单位面积粗蛋白、粗脂肪和磷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71.55、39.63和0.028 kg/hm2,钙产量8月达最高值(0.073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琪[6](2019)在《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超57%》一文中研究指出从7月25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召开的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力争到2025年,全国草原退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7%以上,草原生态持续改善,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到2035年,退化草原基本得到治理,草原综合(本文来源于《国土绿化》期刊2019年08期)

姜田亮,张恒嘉,纪永福,王璐,周晨莉[7](2019)在《荒漠河岸带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化与土壤因子关系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植被分布状况的土壤环境,揭示荒漠河岸植被盖度空间变化规律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石羊河下游荒漠植被河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考察了距河岸500 m范围内的植被盖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与灌木、草本及总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石羊河下游河岸带荒漠植被中,河岸间距与植被总盖度、草本植被盖度呈负指数相关,与灌木呈二次函数相关;由于植被根系作用,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植被总盖度和草本盖度的主要因子,且与40 cm深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显着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灌木盖度和长势的主要因子,其含量随河岸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250 m处达到最大;土壤综合状况是影响植被丰富度的主要因子,250~300 m处土壤综合状况最佳,植被种类最多、长势最好.【结论】草本、木本植被盖度空间变化规律对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可为石羊河下游河岸带植被的重建和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蒲香琳,王成栋[8](2019)在《2025年我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要达90%》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蒲香琳 王成栋)预计到2025年,我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植被覆盖率)将在去年底基础上再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90%。以此为基础,在川西北草原打造草原生态旅游、特色牧草两大产业带。这是近日从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的。为实现目标,我省将主(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08-15)

张曦文[9](2019)在《到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达57%以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曦文报道 从近日召开的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力争到2025年,全国草原退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7%以上,草原生态持续改善,草原质量稳步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8-01)

杜笑村,李昀,俞慧云,李霞,王学良[10](2019)在《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植被盖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到30篇相关文献158组有效数据,运用系统整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盖度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室内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量都随着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植被的减流效益随盖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低盖度(0~40%)时植被的减流效益较低,高盖度时减流效益也有所降低,植被的减沙效益则随盖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加,且其减沙效益大于减流效益。(2)减流减沙效益随盖度增加呈对数变化,即符合y=alnx+b型,该图形具有开始增长快,当达到某一值后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的特点。(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有效盖度为40%~50%,临界盖度为70%~80%。因此,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建设时初始盖度应达到有效盖度,即40%~50%,在之后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维持植被盖度在70%~80%,使植被能发挥最大的蓄水保土作用。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区域科学布设植被措施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盖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不同恢复模式下红壤区森林植被盖度变化的阈值效应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

[2].吴蕾,穆兴民,高鹏,赵广举,孙文义.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高黎明,张乐乐.青海湖流域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4].闫夏娇.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的影响[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9

[5].俞联平,李昀,李新媛,陈兴荣,俞慧云.合作市山地草甸草场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养分含量动态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

[6].王琪.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超57%[J].国土绿化.2019

[7].姜田亮,张恒嘉,纪永福,王璐,周晨莉.荒漠河岸带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化与土壤因子关系的探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8].蒲香琳,王成栋.2025年我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要达90%[N].四川日报.2019

[9].张曦文.到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达57%以上[N].中国财经报.2019

[10].杜笑村,李昀,俞慧云,李霞,王学良.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动态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

标签:;  ;  ;  ;  

植被盖度论文-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