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器论文-袁小方,段吉海,徐卫林,韦保林

负反馈放大器论文-袁小方,段吉海,徐卫林,韦保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反馈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偏置,双反馈,UWB,低噪声

负反馈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

袁小方,段吉海,徐卫林,韦保林[1](2019)在《一种双负反馈自偏置CMOS UWB低噪声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超宽带(3.1~10.6GHz)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的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信噪比以抑制后级电路噪声对整个接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的自偏置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NMOS管形成双负反馈结构,在整个工作频段内实现良好的输入阻抗匹配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电路的输出噪声。利用NMOS管为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回路,避免了因多电源供电而引入的直流偏置噪声。仿真结果显示,在3.1~10.6GHz频段内,电路的增益为(15.5±1)dB,噪声系数NF小于2.2dB,输入匹配S11在整个频段内小于-10dB,输出匹配S22小于-9.5dB,输入叁阶交调点IIP3为-3.9dBm,在1.8V的供电电压下,电路的静态功耗为17.5mW。(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余辉晴[2](2019)在《深度负反馈放大器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反馈放大器分析既是模拟电路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文针对四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通过叁极管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两种电路对比,提出深度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近似估算法。(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2期)

姚若河,何晓檬[3](2019)在《基于耦合和负反馈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现有宽带低噪声放大器(LNA)拓扑结构电路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个交叉耦合和负反馈技术相结合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架构.该LNA基于复合NMOS/PMOS交叉耦合的无电感宽带差分并联反馈共源低噪声放大器(SFCS-LNA),进一步在输出端和输入端增加交叉连接的PMOS管,引入新的负反馈结构,通过对所引入PMOS管的跨导进行调节,增加了LNA输入匹配的自由度,以解决原复合NMOS/PMOS交叉耦合SFCS-LNA的反馈电阻受限于输入匹配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输入匹配的同时提高反馈电阻的阻值,改善LNA中的噪声、输入匹配和增益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结果表明,该LNA架构能有效降低LNA的噪声系数和提高LNA的电压增益.(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绍荣,陈柏良,何健,薛在阳[4](2019)在《一种导出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分析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导出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分析的方法。以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为例,基于替代定理将反馈电阻用理想电流源替代,并将理想电流源进行转移,然后将转移后的理想电流源并联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考虑到并联在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理想电流源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将其一分为二。经分别处理后,不仅得到了忽略直通效应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而且揭示了反馈网络对基本放大器的影响。最后,利用方框图法分析了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许石义[5](2017)在《GaAs pHEMT负反馈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信息传输量爆炸式的增长,无线通信宽带化技术成为通信技术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作为射频接收机前端的关键器件,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已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负反馈宽带拓扑,结合寄生电容抵消技术设计了两款不同波段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并成功流片。本文先介绍了串联反馈共源放大器模型和并联负反馈共源放大器模型。基于放大器设计指标,利用寄生电容抵消技术推导出串并联反馈放大器模型中各器件理论值计算公式,为宽带放大器仿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低噪放偏置电路采用改进型有源偏置电路,同时具备温度补偿和电压波动补偿作用,保证低噪放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工作。本文利用Agilent公司AD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优化设计、Momentum仿真和版图设计,完成UHF频段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和C波段宽带低噪声放大器MMIC芯片两款芯片设计,并成功流片。同时自行设计测试基板、测试评估板和测试干扰屏蔽盒,完成两款宽带低噪放芯片的优化调试和测试。最后通过SIP(SystemInPackage)封装技术封装成完整低噪放芯片模块。经测试,UHF频段宽带低噪放在供电电压3.3 V条件下,功耗≤45 mW。工作频率为0.2 GHz~2.5 GHz,覆盖GSM、GPS、2.4 GHz WLAN等频段。工作频带内增益≤15 dB,增益平坦度为1.3 dB,噪声系数≤1.3 dB,总尺寸为3 mm×3 mm×1 mm。C波段宽带低噪放在供电电压3.3 V条件下,功耗≤40 mW。工作频率为4.8 GHz~5.8 GHz,覆盖5.8 GHz WLAN多个频段。工作频带内增益≥11.6 dB,增益平坦度为1dB,噪声系数≤1.2dB,总尺寸为3mm×3mm×1mm。(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2-25)

杜洪帅[6](2017)在《基于负反馈的微波小信号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无线技术的发展,射频宽带放大器已经成为无线通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的功能指标直接影响整个通讯系统的质量。如今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占用的频率在300MHz~4GHz,如果能有一款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能覆盖这些频段,那么将会极大节省系统的成本,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的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下展开的。另外,高速数字信号在时域上的脉冲时间很短,决定了信号在频域内所占带宽很宽,这也对宽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两款宽带小信号放大器。第一款放大器采用负反馈与微带多枝节匹配的理论设计出频带为1GHz~4GHz、增益在23dB水平的宽带放大器。第二款放大器是基于芯片设计的频带在300MHz~3GHz、增益在40dB水平的宽带放大器,放大器前端加入了检波管、运算比较器和PMOS管,用来实现放大器可选择的最低功率门限分别为-65dBm、-55dBm和-45dBm,放大器后端还加入了 10dB、20dB和30dB的宽带衰减器,以实现放大器输出增益可以在10dB、20dB、30dB和40dB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最后还对放大器进行了版图设计和加工,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量工具对放大器各指标实测,对不合理的地方又进行大量调试,最终两款放大器的各项指标都达到预期要求。还对放大器进行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检测,确保放大器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2-01)

苗红宇[7](2016)在《Multisim在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测试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时由于受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而利用Multisim仿真技术,通过分别对无反馈的基本放大器和带反馈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研究并提出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Multisim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Multisim仿真技术,对分析、调试电路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范凯鑫,徐光辉,徐勇,张开礼[8](2016)在《一种基于共模负反馈的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CSMC 0.25μm CMOS工艺的高性能全差分输入的折迭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电路。该电路由折迭式共源共栅运放模块、差分输出模块与共模负反馈模块组成,具有单位增益带宽高、稳定性好、开环增益大等优点。通过Cadance对此电路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优化与仿真,表明该电路在5 V电源电压下,直流开环增益为115 d B、单位增益带宽为30 MHz、共模抑制比为185 d B、相位裕度为66°,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郑国川[9](2014)在《负反馈放大器的频响和相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入合理的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器的失真和频响,但当负反馈系统设计调试不合理时,也可能适得其反。从本报今年第20期第15版杨先生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见本报第20期附表),其中当注入信号频率上升到3150Hz~4kHz附近时,输出幅度大幅下跌,此种现象一直持(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4-11-30)

杨一军,陈得宝,方振国,王江涛[10](2014)在《基于微变等效电路的差分—共基负反馈放大器的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使用稳压管较好解决直流电平配置与输入信号有效放大的基础上,设计了差分-共基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经静态电流计算得晶体管交流等效电阻,按晶体管小信号模型得微变等效电路。对等效电路开、闭环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对误差分别是0.61%和1.01%,吻合很好,说明分析方法正确。对基本电路仿真与理论的相对误差分别是2.89%和0.69%,基本一致。另外从等效电路和基本电路仿真中都得到反馈电压,求得反馈系数、闭环增益,它们也与理论计算相符合,验证了反馈放大器中基本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负反馈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负反馈放大器分析既是模拟电路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文针对四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通过叁极管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两种电路对比,提出深度负反馈放大器放大倍数近似估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反馈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1].袁小方,段吉海,徐卫林,韦保林.一种双负反馈自偏置CMOSUWB低噪声放大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2].余辉晴.深度负反馈放大器分析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姚若河,何晓檬.基于耦合和负反馈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架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绍荣,陈柏良,何健,薛在阳.一种导出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分析的方法[J].通信技术.2019

[5].许石义.GaAspHEMT负反馈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D].浙江大学.2017

[6].杜洪帅.基于负反馈的微波小信号宽带放大器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7

[7].苗红宇.Multisim在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测试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6

[8].范凯鑫,徐光辉,徐勇,张开礼.一种基于共模负反馈的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J].通信技术.2016

[9].郑国川.负反馈放大器的频响和相位[N].电子报.2014

[10].杨一军,陈得宝,方振国,王江涛.基于微变等效电路的差分—共基负反馈放大器的仿真与分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负反馈放大器论文-袁小方,段吉海,徐卫林,韦保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