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关于米仓山早寒武世地层的物源区母岩,长期以来持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来自东北汉南古陆和(或)西北摩天岭古陆(碧口地块)。然而,仙女洞组的岩相古地理等确定的物源方向并不支持。灰色泥岩和灰色灰岩,发育水平层理,沉积环境为泻湖;灰色厚层鲕粒灰岩等(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和鲕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为鲕粒滩;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灰岩和砾屑灰岩等,发育滑塌构造,沉积环境为碳酸盐斜坡。区域古地理指示,沿福庆-正源-大两-杨坝-桥亭一线向北东方向,沉积水体逐渐变深,古地理由泻湖、鲕粒滩逐渐过渡为碳酸盐斜坡。交错层理恢复的古潮流指示,潮流主要为西北和西南方向。重矿物组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以花岗岩和变砂岩、泥岩为主。综合分析表明,仙女洞组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碧口地块和西南康滇古陆的花岗岩、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且经历再旋回过程。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英利,贾晓彤,王宗起,王坤明,陈木银
关键词: 米仓山,仙女洞组,岩相古地理,沉积物源
来源: 地质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K1613,JYYWF20181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02080)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 P542;P534.41
DO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9094
页码: 2904-2920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4182K
下载量: 119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贤文化助推米仓山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 农家参谋 2020(11)
- [2].不同制茶工艺对米仓山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4)
- [3].米仓山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探讨[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02)
- [4].浅析米仓山隧道控制测量技术[J]. 四川水泥 2016(05)
- [5].新工艺对米仓山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6)
- [6].米仓山茶 色翠味醇[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27)
- [7].走出米仓山——李家庙希望小学之歌[J]. 通俗歌曲 2015(04)
- [8].他的“茶叶经”沁人心扉 省人大代表何旭伦呼吁做大做强川茶产业[J]. 民主法制建设 2020(06)
- [9].一线[J]. 中国公路 2018(23)
- [10].穿越“古道天险”的英雄交响乐 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特长隧道通车纪实[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47)
- [11].南江县米仓山森林公园风景质量控制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01)
- [12].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初步调查[J]. 淡水渔业 2015(01)
- [13].惊艳美妙的米仓山[J]. 科学大观园 2009(22)
- [14].米仓山隧道通风防尘技术探讨[J]. 四川水泥 2015(08)
- [15].印象·米仓山[J]. 大江周刊(焦点) 2009(03)
- [16].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接区构造变形时序浅析[J]. 内江科技 2015(04)
- [17].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J]. 生态学报 2015(17)
- [18].基于NDVI的米仓山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08)
- [19].南米仓山变质岩变质时代及地质意义[J]. 四川地质学报 2018(02)
- [20].米仓山深埋特长隧道综合勘察技术应用[J]. 西南公路 2013(02)
- [21].超前支护技术在米仓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公路 2014(09)
- [22].世界第三长的米仓山高速公路隧道右线贯通[J]. 市政技术 2018(04)
- [23].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J]. 岩石学报 2011(03)
- [24].米仓山构造带逆冲-走滑变形序列的节理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04)
- [25].米仓山隧道营运通风方案研究[J]. 公路隧道 2013(02)
- [26].广元市英萃镇一带米仓山构造岩浆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J]. 四川有色金属 2018(01)
- [27].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藏酋猴分布[J]. 动物学杂志 2014(06)
- [28].穿越米仓山,巴陕终圆梦[J]. 中国公路 2019(02)
- [29].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 中国林业产业 2017(11)
- [30].大巴山西段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分布[J]. 陕西林业科技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