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炭疽病论文_张月凤,辜柳霜,柳志强,李晓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蕉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香蕉,芽孢,杆菌,炭疽病,枯草,霉菌,炭疽菌。

香蕉炭疽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月凤,辜柳霜,柳志强,李晓宇[1](2018)在《生防放线菌CY-14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是由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的,是香蕉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中国香蕉的北运和出口。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炭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CY-14,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经初步鉴定,该放线菌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其发酵液稀释10倍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92.5%,同时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其发酵液热稳定性较好,经100℃处理2 h后,体积分数为10%的发酵液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为55.7%,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仍可完全抑制香蕉炭疽菌的孢子萌发;CY-14纯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 000 mg/L百菌清的防效相当。菌株CY-14作为香蕉炭疽病的生防放线菌,具有发现新型抗生素或者活性化合物的潜能,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月凤,吴曼莉,柳志强,李晓宇[2](2017)在《香蕉炭疽病生防放线菌CY-14的鉴定及发酵液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是香蕉重要的采后病害,由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在全世界产蕉区普遍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香蕉炭疽菌为靶标菌,筛选到一株颉颃放线菌CY-14,皿内抑制率达5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CY-14鉴定为链霉菌属。对菌株CY-14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利用小米培养基培养7d,发酵液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92.8%,发酵液5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为71.1%。此外,菌株CY-14小米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p.cubense)、卡亡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橡胶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均在60%,且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菌株CY-14发酵液1 000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香蕉炭疽菌分生孢子,且多数孢子出现明显变长的现象。综上所述,菌株CY-14具有开发为香蕉炭疽病生防菌株的潜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杜婵娟,付岗,潘连富,叶云峰,晏卫红[3](2016)在《香蕉炭疽病拮抗菌Bs6602的诱变选育及防病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拮抗菌对香蕉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紫外线-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的方法对枯草芽胞杆菌Bs6602菌株进行诱变。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为在距离20 W紫外灯50cm下照射15s,然后经300mmol/L NaNO2诱变处理60min。经过2次复合诱变,最终得到1株抑菌活性最强的6B8-5菌株,其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83.80%。咪鲜胺对突变株6B8-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83μg/mL。连续转接7代,突变株6B8-5的抑菌活性无明显降低。6B8-5菌株的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其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66.39mm。对香蕉炭疽病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香蕉贮藏15d后,6B8-5菌株的防效明显高于出发菌株,为63.94%;6B8-5菌株与43 200倍咪鲜胺稀释液混用后,其防效最高达70.27%,与咪鲜胺1 350倍稀释液防效相当。(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5期)

周桂,谢贻冬,赵钦,吴丹丹,陈欢儿[4](2016)在《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为材料,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不同的抗菌蛋白,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方法测定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抗菌活性,显微观察分析抗菌作用方式机理,进行白骨壤抗菌蛋白对感病香蕉的贮藏防病实验。结果表明:35%、75%、85%硫酸铵沉淀分离的抗菌蛋白(抗菌蛋白Ⅰ、Ⅱ、Ⅲ)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其抑制菌丝生长的半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7.93±0.29、6.80±0.28、16.21±0.13μg/m L。100μg/m L的抗菌蛋白(Ⅰ、Ⅱ、Ⅲ)溶液对香蕉炭疽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5.5%±0.01%、97.5%±0.03%、92.5%±0.01%。显微观察发现叁种抗菌蛋白处理的菌丝分别出现了扭曲、断裂、畸形以及原生质外渗现象。经抗菌蛋白处理后的采后感病香蕉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发病率的效果。抗菌蛋白Ⅰ、Ⅱ、Ⅲ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48%±0.68%、77.24%±0.53%、75.87%±0.24%。(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13期)

邓才明,谭元花,杨太源,王彬[5](2016)在《咪鲜胺水乳剂对模拟长途汽车运输香蕉炭疽病防治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是香蕉果实存储和长途运输过程中造成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用450 g/L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结果表明19 d后,450 g/L咪鲜胺水乳剂900倍液、1350倍液、1800倍液防效分别为69.2%、63.9%、52.3%,对照药剂45%施保克水乳剂1350倍液防效为63.6%,均比空白对照防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期刊2016年05期)

鲁长海[6](2016)在《香蕉炭疽病的浸染途径、发病机理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Anthracnose)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由芭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在果实采后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文章综述了香蕉炭疽病的浸染途径、发病机理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李训碧,赵钦,廖明馨,李贺,周桂[7](2015)在《谷氨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的溶解及抗香蕉炭疽病菌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谷氨酸离子液体作为溶解壳聚糖的绿色溶剂,研究了谷氨酸离子液体对溶解析出壳聚糖的分子结构特性的影响及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离子液体溶解析出的壳聚糖分子量下降,脱乙酰度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谷氨酸离子液体溶解壳聚糖的过程中分子骨架结构保持不变,伴随着壳聚糖的部分降解,引起了β(1→4)糖苷键部分断裂,降解过程伴随脱乙酰反应发生;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溶解析出前后壳聚糖的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表明,谷氨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壳聚糖谷氨酸离子液体对香蕉炭疽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达到44.07%。(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李乔曼[8](2015)在《香蕉炭疽病生防细菌LYM3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分布广泛,是世界香蕉种植区常见病害,由病原真菌香蕉刺盘孢[Collectorichum musae (Berk.&Curt.) Arx]引起。常用防治香蕉炭疽病方法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C.musae产生抗药性,从而迫使人们加大药量或更替新农药,加剧抗药性出现,形成恶性循环。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更环保及可持续。目前香蕉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集中在生防菌的筛选及植物或微生物抑菌代谢产物的分离等,其中药用植物内生菌抑菌物质的挖掘,也是香蕉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从实验室现有内生细菌出发,利用生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细菌LYM3,分离自催吐萝芙木,对其产抑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对抑菌物质的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生长对峙实验,筛选出一株拮抗性较强的内生细菌LYM3。发现LYM3对10种常见真菌病害皿内抑制率均超过60%,具广谱抗菌性。利用形态观察,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分析,鉴定细菌LYM3为Bacillus subtilis。(2)以LB培养基为基础,对细菌LYM3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适培养基配方为:2%可溶性淀粉,1%胰蛋白胨,0.8%酵母粉,1%NaCl,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6,培养60h,此条件下发酵上清液产生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4.2mm。(3)LYM3发酵液抑菌物质集中在上清液,对蛋白酶K和UV不敏感,在高温下保持较强抑菌活性,有机溶剂对上清液抑菌活性没有显着影响,不同金属离子对上清液抑菌活性影响有显着差异,在pH>7时,LYM3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随pH增加而下降,pH<4时,上清液会产生絮状沉淀,此时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在沉淀中,试验证明甲醇浸提沉淀,是初步提取抑菌物质的有效方法。(4)排油圈法确定LYM3发酵上清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颜色反应证明抑菌粗提物中含肽键,加热释放氨基酸。结合TLC原位酸水解结果,初步判断抑菌活性物质为闭合环状脂肽。HPLC检出条件为波长205μ m,乙腈80%,温度30℃,LCMS鉴定抑菌活性物质A为C15IturinB, B为C14SurfactinB和C15BacillomycinD,E为C14SurfactinA或C15SurfactinB或C14SurfactinC。(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5-05-01)

付岗,叶云峰,吴永官,杜婵娟,晏卫红[9](2015)在《7株拮抗菌的鉴定及其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收集利用香蕉炭疽病的生防菌资源和评价拮抗菌的防病能力,通过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 RNA序列特征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进行鉴定,并对其防病作用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菌株Bb7802、Bb7304、Bb7202、Bb7108、Bb7004和Bb5911为短短芽孢杆菌,菌株Bc6301为蜡状芽孢杆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菌株Bc6301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效最高,为45.94%,其余6株拮抗菌的防效在22.35%~43.29%。(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柳志强,郑媛,吴亚腾,李晓宇[10](2014)在《阴香内生细菌YX6的鉴定及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蕉炭疽病是我国香蕉采后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文以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利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阴香体内分离到一株对香蕉炭疽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YX6,利用常规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对感病香蕉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X6的皿内拮抗活性达53%,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及其滤液对感病香蕉果实均有显着的防病效果,防效分别为51.35%和45.95%。(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香蕉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蕉炭疽病是香蕉重要的采后病害,由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在全世界产蕉区普遍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香蕉炭疽菌为靶标菌,筛选到一株颉颃放线菌CY-14,皿内抑制率达5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CY-14鉴定为链霉菌属。对菌株CY-14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利用小米培养基培养7d,发酵液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92.8%,发酵液5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为71.1%。此外,菌株CY-14小米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p.cubense)、卡亡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橡胶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均在60%,且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菌株CY-14发酵液1 000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香蕉炭疽菌分生孢子,且多数孢子出现明显变长的现象。综上所述,菌株CY-14具有开发为香蕉炭疽病生防菌株的潜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蕉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月凤,辜柳霜,柳志强,李晓宇.生防放线菌CY-14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学学报.2018

[2].张月凤,吴曼莉,柳志强,李晓宇.香蕉炭疽病生防放线菌CY-14的鉴定及发酵液活性评价[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杜婵娟,付岗,潘连富,叶云峰,晏卫红.香蕉炭疽病拮抗菌Bs6602的诱变选育及防病作用研究[J].植物保护.2016

[4].周桂,谢贻冬,赵钦,吴丹丹,陈欢儿.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6

[5].邓才明,谭元花,杨太源,王彬.咪鲜胺水乳剂对模拟长途汽车运输香蕉炭疽病防治药效试验[J].云南农业.2016

[6].鲁长海.香蕉炭疽病的浸染途径、发病机理与防治措施[J].广东化工.2016

[7].李训碧,赵钦,廖明馨,李贺,周桂.谷氨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的溶解及抗香蕉炭疽病菌活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5

[8].李乔曼.香蕉炭疽病生防细菌LYM3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析[D].海南大学.2015

[9].付岗,叶云峰,吴永官,杜婵娟,晏卫红.7株拮抗菌的鉴定及其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作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5

[10].柳志强,郑媛,吴亚腾,李晓宇.阴香内生细菌YX6的鉴定及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效[J].西南农业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菌株Hy7脂肽类物质对不同病原真菌的平...正丁醇萃取物经热、光、酸处理后对~#...3-14孢子萌发法评价化合物A、B、C...一叁株活性明显的菌株对香蕉炭疽病开口箭提取物对采后香蕉炭疽病...45%咪鲜胺水乳剂对香蕉炭疽病菌...

标签:;  ;  ;  ;  ;  ;  ;  

香蕉炭疽病论文_张月凤,辜柳霜,柳志强,李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