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哲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哲学,庄子,思想,胡适,考据学。
中国哲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金[1](2019)在《《渊默而雷声》试解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之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一书,是以“哲学范式”研究《庄子》的专着,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章启群教授。诚如作者在该书“绪论”中所申明的,“如何用哲学范式范铸《庄子》是贯穿本书始终的思考”。基于对“哲学范式”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06)
程强[2](2019)在《论儒学范式的重建——兼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创了以西释中的范例,此后,国学逐渐成了西学的附庸。延至百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本土文化开始觉醒,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解释自己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共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中国国学被西化的起始点,从儒学被哲学化的源头开始,正本清源,恢复华夏中央文化固有的自信。(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蔡志栋[3](2019)在《“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法”——对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反思中国哲学史百年历程的今天,作为学院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张岱年的"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法"值得深入探讨。这一方法离不开对"哲学""中国哲学""问题"等范畴作出辨析,采取了综合创新论的路数。它彰显了解析法的应用,高度注意历史之流变,建立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特征的概括之上。它综合了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又和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的侯外庐学派的"社会史还原法"形成互补,构成了"以马解中"的另外一条基本路径;和劳思光的"基源问题研究法"相比较,张氏的方法仍然独具特色。(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匡钊[4](2019)在《“以西释中”何以成为问题——中国哲学史现代诠释的可接受标准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成长历程,其百年来的道路,即是在不断反思自身"写法"的过程中日趋复杂。这种"复杂"大体属于积累性的,但在这种积累性复杂的背后,或许还能感受到某种"重复性单调",围绕构建学科基本形象的努力所展开的话题,多数讨论都停留在诸如"范式"、"合法性"、"以西释中"之类的宏大叙事层面。百年来汇聚在中国哲学史名义下的学术共同体,对自身地位的焦虑,恐怕不完全出于对类似"哲学"、"智慧"、"诠释"之类术语意义理解方面的困惑,而是更多觉察到在一种"大词滥用"的讨论环境中,使相关话题向更具有细节上的可分析性的方向转移的困难。(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方旭东[5](2019)在《“性中无孝弟”——举例分析牟宗叁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牟宗叁的《心体与性体》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尤其是理学研究)的一个典范。本文以其中有关"性中无孝弟"的评述来检讨牟宗叁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利弊得失。牟宗叁以文本疏解的形式展开叙述,在叙述中熟练运用逻辑手段,具有自觉的论辩意识,注意发掘文本的蕴谓,这是牟氏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点。牟氏的短处则在于"我执"太深,在其研究中处处可见其人的存在,他有自己关心的问题,他已经形成自己对于哲学史的大判断,在这样的视角之下,他常常就会看不到或根本无视哲学史文本自身的脉络,而未能进入古人思想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专家——张锡勤》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锡勤,1939年7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到黑龙江大学任教,在黑龙江大学工作整整55年。历任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哲学系教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86年曾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哲学学会荣誉会长等,2016年4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8岁。(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9年17期)
陈来[7](2019)在《任继愈先生与中国哲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还在我上研究生之初,看到《哲学研究》上任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说解放以后,他信从马克思主义,就跟他以前的老师说,今后他不再相信旧哲学,要走新哲学的路(大意)。我当时读了以为是指汤用彤先生。后来读书渐多,始知乃是指熊十力先生。任先生在北大毕业,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但早期思想并未受胡适的特别影响,而是与熊十力、贺麟等来往颇多。他早期研究理学,后研究佛教,再研究老庄,所以他对儒、释、道叁家都能进行研究。而其中,佛教的研究是他和其他中国哲学史大家区别的主要指标。如冯友兰先生、(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李震[8](2019)在《“如何让先哲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四年后,杨立华先生于近期推出了该书的姊妹篇:《中国哲学十五讲》。与前作相比,《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延续基本的主题与风格的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时段而言,讨论的范围从宋明扩展到了整个中国哲学史;就方法而言,思辨的进路得到了更充分的强(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5-29)
王法周[9](2019)在《西学方法、考据传统与中国现代学术典范之转移——以胡适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经典着作对新学术的建立有着突出的示范意义。西学东渐背景下,借鉴与融会西方学术方法成为中国现代学科创建的前提条件,而清代考据学方法对新学术经典的创立也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两部现代学科的经典着作,亦均凸显了西学方法与考据传统在新学术典范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9年02期)
叶平[10](2019)在《《中国哲学史》课程团队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哲学史》课程是高校哲学一级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课程体系单一、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老化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如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分别负责课程分段内容,将单人授课改为集体备课、集体讲授;在教学内容上以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演变为主线,统一教学过程;改革教材体系,在集合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订《中国哲学概念范畴》教材,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生课程教材以及本科生课程的辅助教材。(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哲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创了以西释中的范例,此后,国学逐渐成了西学的附庸。延至百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本土文化开始觉醒,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解释自己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共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中国国学被西化的起始点,从儒学被哲学化的源头开始,正本清源,恢复华夏中央文化固有的自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哲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金.《渊默而雷声》试解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之困”[N].中华读书报.2019
[2].程强.论儒学范式的重建——兼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J].宜宾学院学报.2019
[3].蔡志栋.“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法”——对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19
[4].匡钊.“以西释中”何以成为问题——中国哲学史现代诠释的可接受标准判定[J].社会科学文摘.2019
[5].方旭东.“性中无孝弟”——举例分析牟宗叁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J].孔子研究.2019
[6]..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专家——张锡勤[J].奋斗.2019
[7].陈来.任继愈先生与中国哲学史[J].世界宗教文化.2019
[8].李震.“如何让先哲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N].中华读书报.2019
[9].王法周.西学方法、考据传统与中国现代学术典范之转移——以胡适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中心[J].民国档案.2019
[10].叶平.《中国哲学史》课程团队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