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罗哌卡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卡因,注射液,神经,效果,超声,利多,芬太尼。
罗哌卡因论文文献综述
辛树红,董新春,辛雨檬[1](2020)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4例拟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全部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20 m L的0.5%罗哌卡因麻醉,对比组患者采用20 m L的0.25%罗哌卡因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镇痛维持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比组的84.37%(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恢复室停留时间比对比组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比对比组长(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低于对比组的21.8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选择0.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罗妙妙,陈新忠,祝胜美[2](2019)在《不同浓度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临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随机分为4组。均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H0组单纯给予罗哌卡因,H_1、 H_2、 H_3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混合5、 10、 15μg·mL~(-1)氢吗啡酮,药液量均为15 mL,给药速度10mL·min~(-1)。罗哌卡因浓度采用序贯法确定,每组初始浓度为0.1%。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5、15、 30 min各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氢吗啡酮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共有77例完成试验,H_0、 H_1、 H_2、 H_3组分别完成20例、 16例、 18例、 23例。各组给药后VAS评分均显着下降(P <0.05),镇痛起效时间和各观察时点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 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_(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H_0组0.083%(95%CI:0.073%~0.091%), H_1组0.070%(95%CI:0.062%~0.077%), H_2组0.066%(95%CI:0.058%~0.072%), H_3组0.058%(95%CI:0.051%~0.064%),H_1、 H_2、 H_3组EC_(50)均低于H_0组(P<0.05), H_1、 H_2、 H_3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产程时间、胎儿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氢吗啡酮推荐浓度为5μg·mL~(-1)。(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振亚,蒋艺,谢朝,姜楠,杨国山[3](2019)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或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或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3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不输注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结束时也不在切口处进行局部麻醉; B组于手术结束前5 min给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 mg,结束时不在切口处进行局部麻醉; C组于手术结束前不输注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结束时用罗哌卡因10 mL在腹壁4个切口处进行均匀局部麻醉; D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 mg,结束时用罗哌卡因10 mL在腹壁4个切口处进行均匀局部麻醉。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补救镇痛,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和D组的术后3 h VAS评分分别为(6.07±1.82),(3.20±1.40),(3.23±1.10)和(3.13±1.17),术后6 h VAS评分分别为(6.23±1.81),(4.63±1.69),(4.77±1.81)和(3.63±1.43),哌替啶使用率分别为50.00%(15例/30例),13.33%(4例/30例),16.67%(5例/30例)和16.67%(5例/30例),B、C和D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D组的术后6 h VAS评分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此外D组还有皮肤瘙痒的发生。A、B、C和D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13.33%,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罗哌卡因注射液在LC术后3 h和6 h内对患者镇痛的效果确切,而且术后6 h时两药的联合镇痛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杨云广[4](2019)在《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治疗的8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n=42),A组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B组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追加镇痛药物率和术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追加镇痛药物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2h、4h、8h、12h、48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 <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进行麻醉有利于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赵云云[5](2019)在《0.3%、0.4%、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0.3%、0.4%、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者分两组,A组取罗哌卡因浓度为0.3%;B组取罗哌卡因浓度为0.4%,C组取罗哌卡因浓度为0.5%;对叁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C组麻醉效果优率明显高于B组与A组(P <0.05);B组与C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 <0.05),且C组短于B组(P <0.05);镇痛维持时间比较,B组明显长于A组与C组(P <0.05);运动功能恢复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与C组,且B组短于C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 <0.05)。结论 0.4%罗哌卡因更适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可在满足手术麻醉效果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杨秋玲,张秋萍,王和青,李志红,闫敬梅[6](2019)在《罗哌卡因对会阴切开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初产妇162例。按产妇分娩序号,单号为利多卡因组(81例),双号为罗哌卡因组(81例)。2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指数、预计胎儿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临产后给予导乐分娩,当宫口开大10 cm,准备会阴切开前由助产士实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观察分娩时及分娩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会阴的疼痛进行评估分级。观察新生儿娩出后Apagar评分、脐动脉pH值、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产妇的麻醉满意度等。结果 2组产妇在会阴侧切时和麻醉后30 min、1 h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 h、4 h、6 h、12 h随着时间的延长,罗哌卡因组疼痛评分均较利多卡因组低,但24 h疼痛评分均较低,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产后应用镇痛药物和影响活动的孕妇明显多于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新生儿阿氏评分、血气分析和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较利多卡因能提供更长时间的镇痛,有利于产妇恢复,可显着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它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易行等的优势,易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方幼平[7](2019)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及血气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骨科诊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12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显着,既不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又能促进麻醉阻滞,有效减轻麻醉后疼痛,减少呼吸抑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郑锦,陈延波,蔡美云[8](2019)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VAS评分、麻醉指标、不同产程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不同产程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具有显着的麻醉效果,同时麻醉起效快,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情况,同时对新生儿不会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曲鹰,刘国华,李俊霞[9](2019)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在甲状腺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D组和R组,两组全麻成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SCPB),D组单侧使用含有0.375%罗哌卡因(Rop)10 ml和右美托咪定(Dex)25μg的混合液,R组单侧使用含有0.375%Rop 10 ml和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液。记录两组术后首次使用地佐辛时间、术后24 h地佐辛总量、术中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评估两组术后2、4、6、8、12、24 h 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D组首次使用地佐辛时间晚于R组,术后24 h地佐辛总量少于R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R组(P<0.05);D组术后6、8、12、24 h VAS评分均显着低于R组(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着低于R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双侧SCPB甲状腺手术中,Dex作为Rop佐剂,能够使镇痛效果增强、镇痛时间延长、阿片类药物消耗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张晓凡,刘罡,蔡云亮,孙振和[10](2019)在《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在膝关节置换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组为0.75%布比卡因10 mL+吗啡1 mg+肾上腺素1 mg,罗哌卡因组为0.75%布比卡因10 mL+吗啡1 mg+肾上腺素1 mg,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术前和术后3 d的股四头肌肉肌力情况,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48和7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术后3 d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显着高于布比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9,P<0.05),术后24、48和72 h罗哌卡因组的肌力显着高于布比卡因组,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和总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在膝关节置换中术后的镇痛效果相当,两组药物安全性良好,罗哌卡因可更好地促进膝关节置换中术后的主动活动范围。(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罗哌卡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临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随机分为4组。均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H0组单纯给予罗哌卡因,H_1、 H_2、 H_3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混合5、 10、 15μg·mL~(-1)氢吗啡酮,药液量均为15 mL,给药速度10mL·min~(-1)。罗哌卡因浓度采用序贯法确定,每组初始浓度为0.1%。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5、15、 30 min各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氢吗啡酮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共有77例完成试验,H_0、 H_1、 H_2、 H_3组分别完成20例、 16例、 18例、 23例。各组给药后VAS评分均显着下降(P <0.05),镇痛起效时间和各观察时点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 0.05)。各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EC_(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H_0组0.083%(95%CI:0.073%~0.091%), H_1组0.070%(95%CI:0.062%~0.077%), H_2组0.066%(95%CI:0.058%~0.072%), H_3组0.058%(95%CI:0.051%~0.064%),H_1、 H_2、 H_3组EC_(50)均低于H_0组(P<0.05), H_1、 H_2、 H_3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产程时间、胎儿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氢吗啡酮推荐浓度为5μg·mL~(-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哌卡因论文参考文献
[1].辛树红,董新春,辛雨檬.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罗妙妙,陈新忠,祝胜美.不同浓度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3].张振亚,蒋艺,谢朝,姜楠,杨国山.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或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4].杨云广.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赵云云.0.3%、0.4%、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对比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杨秋玲,张秋萍,王和青,李志红,闫敬梅.罗哌卡因对会阴切开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9
[7].方幼平.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效果及血气指标分析[J].当代医学.2019
[8].郑锦,陈延波,蔡美云.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9].曲鹰,刘国华,李俊霞.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0].张晓凡,刘罡,蔡云亮,孙振和.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