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极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极,电化学,电解液,纳米,黑磷,亚硝酸盐,磺胺。
电极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乌兰其其格,龙梅,刘艳红,黄永刚,段雪琴[1](2019)在《水系体系中CO_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CO_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还原行为。通过滴涂法将稀土(Nd)(Ⅲ)双酞菁担载在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它的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红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制备的修饰电极对CO_2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对CO_2的电催化还原有较高的活性,还原电流随修饰量增加而变大,修饰电极的还原电流与溶液的pH值有关,随着pH值变大,还原峰向负方向移动。实验结果表明,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该修饰电极上,CO_2可在较正的电位下被还原。(本文来源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如山,王有群,何辉,叶国安[2](2019)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Ce(Ⅲ)在液态Ga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暂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iCl-KCl熔盐体系中Ce(Ⅲ)在液池Ga和液膜Ga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高纯Al_2O_3包覆的石墨棒作对电极,以Ag/AgCl(x=2%)为参比电极,结果表明,在液池Ga电极上,Ce(Ⅲ)可一步还原为αGa_6Ce:Ce(Ⅲ)+3e+6Ga=αGa_6Ce,该反应为不可逆过程,并受扩散控制;Ce(Ⅲ)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n D=2.88-10 118.4/T;Ce(Ⅲ)/αGa_6Ce的半波电位与温度的关系式为:E=-1.701+5.472×10~(-4)T。此外,在Ga液膜电极上,Ce(Ⅲ)可发生欠电位沉积,形成至少叁种金属间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韩锐善,谢韦,汪启年,武超[3](2019)在《bio-Pd/C气体扩散电极的电Fenton体系降解甲基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法合成Pd/C催化剂,制备成bio-Pd/C气体扩散电极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了电流大小、pH、曝气条件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了bio-Pd/C气体扩散体系下的电催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Pd以无定形态存在并高度分散在生物炭内部连通的孔隙中,形状比较规则,粒径为10~15 nm。反应30 min后,bio-Pd/C气体扩散体系对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9%、对TOC的去除率达到53%。增大电流、低pH、增加曝气均有利于甲基橙的降解,在bio-Pd/C气体扩散体系中掺杂Pd催化剂可以强化甲基橙的降解。(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姜丽萍[4](2019)在《纳米MnO_2修饰碳毡电极生物电化学体系强化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微生物过程,它以亚硝酸盐为电子供体,甲烷为电子受体,能够在进行污水生物脱氮的同时实现甲烷的资源化利用。且相较于传统的生物脱氮过程来说,n-damo过程没有氧化亚氮(N20)的排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n-damo细菌的倍增时间较长,代谢速率较低,使n-damo过程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是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方式,通过外部添加电压驱动电子的转移,加强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促进物质代谢,加速微生物富集。其中,反硝化型-MEC的使用为加速n-damo的富集培养,增强氮素的代谢速率提供了一种新兴思路,在胞外电子传递驱动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极催化材料对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效率是影响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廉价的过渡金属材料,与碳基电极复合的修饰电极在MEC系统中的应用提升了处理废水的效率,适量的纳米级二氧化锰(Nano-MnO_2)投加于厌氧体系中会促进关键酶活性,加强处理效果。基于此,本论文拟从提高生物负载量及电子传递效率以提高代谢速率角度入手,采取由Nano-Mn02修饰电极组成的MEC系统的方式,强化n-damo代谢过程,为促进n-damo过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水热合成法修饰的Nano-MnO_2电极相比较于电镀合成法与涂抹合成法有较好的表面形态与电化学性能。水热合成法得到晶型为α-MnO_2直径<100 nm的管状纳米结构,呈花朵状均匀分散的负载于碳毡内外部。在电化学测试中显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经过循环寿命测试后仍具有稳定的电子传递阻值,更适合长期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电极载体。(2)Nano-MnO_2颗粒大量存在会对氮素代谢过程产生轻微抑制,100mg/g VSS的Nano-MnO_2颗粒使NO_2-代谢速率下降51.87%,且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但Nano-MnO_2颗粒单独存在时,DAMO类古菌可以形成联合菌团参与生物锰还原过程。XPS结果显示不溶性锰氧化物的价态为3.04-3.54,相关微生物数据支持在n-damo富集物体系内发生锰氧化物的生物还原/氧化过程。(3)电化学技术提高了n-damo体系中氮素的代谢速率。相较于对照组,n-damo+MEC+Nano-MnO_2实验组的NO_2-去除量提高了 79.89%。EPS含量的下降及微生物负载量的提高表明电化学技术促进形成有利于电极与微生物交流的互生群落,循环伏安结果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峰证明电极上存在电子直接被生物利用的途径。而NC10门细菌丰度的提高证明电化学技术促进了n-damo细菌的富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程仲平,何辉,林如山,贾艳虹,肖益群[5](2019)在《氧化物电还原体系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比电极的研究是高温熔盐电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以莫来石作为Ag/AgCl电极隔膜材料,制备了可用于在650℃的LiCl熔盐体系中开展氧化物电化学还原实验的Ag/AgCl参比电极。采用开路电位法考察了电极活化时间、可逆性、耐极化性、稳定性及重现性等性能。例如,初次使用的参比电极要经过2 h活化才能达到电位稳定。给予微弱电流后参比电极会发生极化,但极化电位基本能在断电后的几分钟内消除。结果表明,莫来石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具有活化时间短、温度对电极可逆性影响小、耐极化性能、电位稳定性、平行性及重现性良好等特点。该参比电极的研制为将来开发性能更加稳定的可用于高温熔盐氧化物电化学还原的参比电极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蒋欢,王婷,郑彤,任艳粉,倪晋仁[6](2019)在《水体中磺胺甲恶唑在BDD电极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法,研究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溶液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扫描和GC-MS测定中间产物,提出SMX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化学氧化SMX的最佳电流密度为20mA/cm~2,最适电解质溶液为0.05 mol/LNa_2SO_4,此外,可在50分钟内实现100%的SMX去除,且去除过程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低电流密度下,SMX可发生直接电化学氧化,通过苯胺基失去电子生成二聚物;高电流密度下,SMX以间接·OH氧化为主,可能的降解途径有两条,分别为·OH攻击导致S-N键断裂和·OH攻击杂环使得苯环开裂,生成小分子羧酸,最终矿化成CO_2, H_2O以及无机离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斯琪,郑璐[7](2019)在《US/叁维电极电Fenton体系处理孔雀石绿废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US/叁维电极电Fenton体系对孔雀石绿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采用Fe/C电极且活性炭与纳米铁投加质量比为3:1时,通过试验考察叁维电极电Fenton在超声强化作用下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等因素对孔雀石绿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4g/L,电压14V的前提下,最佳反应条件为pH=3,极板间距10cm,曝气强度0.8L/min,反应时间为90min,此时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9.75%和85.43%。(本文来源于《建筑与预算》期刊2019年04期)
刘翠茵[8](2019)在《高性能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体系的构筑及其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锰氧化物作为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由于其含量丰富、对环境友好、理论比电容值高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本论文系统地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锰氧化物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研究现状。高电容与长期循环稳定性是锰氧化物电极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两大主要问题。本论文在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的制备和电解液的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构筑了高性能的锰氧化物电极体系。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水热反应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Mn_3O_4纳米球泡沫镍电极。尖晶石Mn_3O_4纳米球表面粗糙,由小粒径的纳米颗粒团聚而成,这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和离子的扩散。Mn_3O_4纳米球直接包覆在整个泡沫镍表面,与集流器紧密接触,可有效促进电极的电荷传导。直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1 A g~(-1)下,比电容为117.8 F g~(-1))及倍率性能(30 A g~(-1)下,电容保留46.2%)。Mn_3O_4纳米球电极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比电容出现两倍的增长,同时纳米球原位转变成纳米片。(2)采用在Na_2SO_4电解液中原位电化学诱导Mn_3O_4纳米球电极的方法制备了蜂窝状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通过调控电化学诱导过程中的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和循环次数,优化了纳米片的形貌结构与电极的电容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纳米片的形成过程,结合电化学技术及其它物化表征手段证实了Mn_3O_4尖晶石到层状结构的相变。优化所得的蜂窝状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表现出高于初始值叁倍以上的比电容(1 A g~(-1)下,比电容为376.6 F g~(-1)),同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30 A g~(-1)下,比电容保留60%)。这可归因于锰氧化物的宽层状间隙、电化学诱导过程中H_2O和Na~+在层状间隙中的预嵌入以及其独特的蜂窝状纳米片多孔结构。(3)使用叁种不同阳离子电解液包括Li_2SO_4、MgSO_4和K_2SO_4,对Mn_3O_4电极进行原位电化学诱导,结合Na_2SO_4的电化学诱导情况,研究了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对电化学诱导以及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阳离子电解液进行电化学诱导时,受电解液阳离子的影响,导致不同的Mn_3O_4相变效率以及锰氧化物纳米片剥离过程,从而制备出具有不同横向尺寸的纳米片,其横向尺寸随Li~+、K~+、Na~+到Mg~(2+)的顺序依次增大,同时电极表现出不同的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电极比电容随Li~+、K~+、Na~+到Mg~(2+)的顺序依次增大,而循环稳定性能则按此顺序依次降低。电极在K_2SO_4电解液中表现出可观的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表明其为电化学诱导的优选电解液。(4)通过在Na_2SO_4电解液中预添加少量MnSO_4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能。在预添加了Mn~(2+)的电解液中进行循环充放电时,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能和锰氧化物纳米片的形貌结构随Mn~(2+)添加浓度的变化而各有差异,这可归因于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Mn~(2+)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或锰氧化物纳米片的还原反应。在低浓度Mn~(2+)的条件下,由于Mn~(2+)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导致锰氧化物纳米片的二次生长,形成纳米片自组装的纳米墙阵列结构,同时电极表现出增强的电容性能。由于这种独特的分层多孔结构以及锰氧化物中锰价态的升高,缓解了锰的溶解。与无添加Mn~(2+)的情况相比(4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留64%),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1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保留93%。(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4)
李晓燕[9](2019)在《基于叁种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的构建与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的低浓度快速检测在环境监测、化学分析、医疗保健、疾病诊断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对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的重视,对新的检测技术,特别是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化学生物传感体系可有效实现对目标物质快速、灵敏检测的目的,包括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石墨烯(Graphene,GR)、黑磷烯(Black phosphorene,BP)等为代表的新型纳米材料的发展,推动了第叁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本论文选用黑磷烯、氧化锌-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管叁种纳米材料作为界面修饰剂,对电极界面上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黑磷烯(Black phosphorene,BP)是一种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将BP作为一种电极界面修饰剂,与聚(3,4-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材料(BP-PEDOT:PSS),进一步以BP-PEDOT:PSS作为载体构建了基于血红蛋白(Hb)的第叁代酶传感器(BP-PEDOT:PSS-Hb/CILE),有效地实现了Hb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了BP-PEDOT:PSS-Hb/CILE对叁氯乙酸(TCA)、亚硝酸钠(NaNO_2)和过氧化氢(H_2O_2)底物的电催化性能,进而建立了TCA、NaNO_2和H_2O_2的电化学传感分析方法。2.将BP-PEDOT:PSS与氯化血红素(hemin)混合均匀后的分散液涂布在碳离子液体电极(Carbon ionic liquid electrode,CILE)表面上,制备出相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体系(BP-PEDOT:PSS-hemin/CILE)。电化学行为研究表现出峰形良好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即hemin Fe(III)/Fe(II)电对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说明BP纳米材料具有较快的电子传递效率,促进了hemin和CILE之间的电子转移,其层状结构赋予了BP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电极界面上hemin的负载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探究了该电化学传感器对TCA、NaNO_2和H_2O_2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特点,检测限分别为0.67 mmol/L(3σ),0.33 mmol/L(3σ)和1.33 mmol/L(3σ);求解出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K_(Mapp))分别为4.31 mmol/L,23.31 mmol/L和11.85mmol/L。3.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高温碳化法制备了氧化锌-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ZnO-CNF),并将其修饰在CILE表面构建出电化学传感平台(ZnO-CNF/CILE),进一步将Hb和Nafion膜依次涂布于电极表面得到一种蛋白质电化学传感器(Nafion/Hb/ZnO-CNF/CILE),探究了支持电解质溶液即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pH值对电极表面Hb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nO-CNF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纤维之间相互交叉会形成叁维网状结构,具有很多孔洞,而纳米ZnO掺杂于CNF之中并在表面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这种结构有利于增加界面的比表面积。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检测修饰电极表面Hb结构的完整性,结果表明Hb在与ZnO-CNF复合材料混合后仍然保持其原有结构和生物活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和对相关物质如TCA、NaNO_2的电催化还原性能。4.选用石墨烯管(Graphene tube,GT)作为电极界面修饰剂,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电极表面,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Nafion/Mb/GT/CILE)。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行为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峰电流与底物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广、检测限低、灵敏度高,证实了石墨烯管优异的导电性能有利于第叁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宁[10](2019)在《不同电解液体系对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几年,以电动汽车为主的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及通信储能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一般集中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方面。普遍认为高压下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有一定提高,但是电压越高安全隐患也就越大。寻找合适的导电剂配比与电解液体系是解决锂离子电池耐高压性能较为经济简便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合XRD和SEM表征手段,逐步研究了导电剂含量、截止电压和电解液体系对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系统研究了锂离子电池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的电极界面特性,希望通过改变电解液体系进一步改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室温条件下,在极片制作时添加不同含量的导电剂,分别为10%、20%、30%、40%。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当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中的导电剂含量为40%时,首周放电比容量由149.7 mAh g~(-1)增加到了163.4 mAh g~(-1),首周库伦效率由79.5%上升到83.7%,经过9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由81.4%增加到了85.1%。根据EIS测试结果发现,当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中导电剂含量为40%时,电极表面能够形成更稳定的SEI膜,促进了锂离子的传输过程,提高了电荷传递能力,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也随之上升。(2)对电池进行充电截止电位为4.3 V、4.5 V、4.7 V下的电化学测试,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充电截止电位越高,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的容量损失也就越大,容量保持率也就越低。虽然4.3 V下电极的首周库伦效率与容量保持率都最高,但是充放电比容量都是最低的,相比之下,4.5 V下的电极性能表现较为均衡,首周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76.4 mAh g~(-1),循环1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1.6%。EIS测试结果发现,在充放电电压范围在3.4~4.5 V时的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表面形成的SEI膜比较稳定,电荷传递能力也较为良好,电化学性能也比较均衡。(3)根据前两章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电解液体系对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进过充放电测试结果发现,在高压下,电极在4.5 V时的电化学性能要好于4.7 V。采用HZ01-1型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极在4.5 V下的首周库伦效率与容量保持率,首周库伦效率为82.6%,经过1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有95.3%。充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加会导致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可逆比容量的下降,而在HZ01-1型电解液中,大电流下的电极容量衰减得到了抑制。EIS拟合结果表明,在HZ01-1型电解液中,电极表面能够形成更稳定的SEI膜,电荷传递阻抗降低,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的界面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电极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暂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iCl-KCl熔盐体系中Ce(Ⅲ)在液池Ga和液膜Ga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高纯Al_2O_3包覆的石墨棒作对电极,以Ag/AgCl(x=2%)为参比电极,结果表明,在液池Ga电极上,Ce(Ⅲ)可一步还原为αGa_6Ce:Ce(Ⅲ)+3e+6Ga=αGa_6Ce,该反应为不可逆过程,并受扩散控制;Ce(Ⅲ)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n D=2.88-10 118.4/T;Ce(Ⅲ)/αGa_6Ce的半波电位与温度的关系式为:E=-1.701+5.472×10~(-4)T。此外,在Ga液膜电极上,Ce(Ⅲ)可发生欠电位沉积,形成至少叁种金属间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极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乌兰其其格,龙梅,刘艳红,黄永刚,段雪琴.水系体系中CO_2在稀土(Nd)(Ⅲ)双酞菁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研究[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9
[2].林如山,王有群,何辉,叶国安.LiCl-KCl熔盐体系中Ce(Ⅲ)在液态Ga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3].韩锐善,谢韦,汪启年,武超.bio-Pd/C气体扩散电极的电Fenton体系降解甲基橙[J].工业水处理.2019
[4].姜丽萍.纳米MnO_2修饰碳毡电极生物电化学体系强化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程仲平,何辉,林如山,贾艳虹,肖益群.氧化物电还原体系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6].蒋欢,王婷,郑彤,任艳粉,倪晋仁.水体中磺胺甲恶唑在BDD电极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斯琪,郑璐.US/叁维电极电Fenton体系处理孔雀石绿废水的试验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9
[8].刘翠茵.高性能锰氧化物纳米片电极体系的构筑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李晓燕.基于叁种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体系的构建与分析应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9
[10].王宁.不同电解液体系对LiNi_(0.6)Mn_(0.2)Co_(0.2)O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