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吸附剂论文_刘雪梅,吴凡,章海亮,黄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吸附剂,生物,离子,重金属,巯基,甘薯,正交。

生物吸附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梅,吴凡,章海亮,黄晶[1](2019)在《农林废弃物生物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与危害、传统的处理方法以及常见的农林废弃物,并阐述了吸附机理。农林废弃物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前景。农林废弃物是数量巨大的农业和林业的副产品,具有可再生和再生周期短等特点,且能交联产生活性基团,并且能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因此,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水中的重金属备受关注。(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玉敏,郭艳华,周伟,胡思前,陈代秀[2](2019)在《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Pb(Ⅱ)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橙皮对Pb~(2+)的吸附,分别采用H_3PO_4、NaOH、无水乙醇-NaOH、CaCl_(2 )-无水乙醇-NaOH等溶液对橙皮进行改性。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溶液酸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改性橙皮形貌及其吸附Pb~(2+)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改性橙皮中,以CaCl_(2 )-无水乙醇-NaOH为改性剂制备的改性橙皮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120 min时,改性橙皮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已达到饱和,最佳吸附温度为40℃,最佳吸附溶液酸度为pH=5.0;当Pb~(2+)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吸附剂最佳投入量为0.15 g,此时吸附率达94.43%,吸附量为126.17 mg/g。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方式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模拟,改性橙皮的最大吸附量为156.98 mg/g。改性橙皮是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安全环保的生物吸附剂。(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陈莉,张爱平,徐文秀,郭丹[3](2019)在《皂化改性菠萝皮生物吸附剂对TVOC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林废弃物菠萝皮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以去除大气中的TVOC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的同时实现废弃物的多次循坏再利用。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以及单因素试验对皂化改性菠萝皮吸附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吸附条件优化;对渣粒径、温度和加入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吸附等温、动力模型拟合试验探究机理;通过BET、SEM及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并与其他材料对比吸附效果并探讨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能力。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与氢氧化钠体积比为1∶2.8,浸泡6 h,离心13 min,预测值Y_(max)=8.276%;渣粒径60目、温度22℃、加入量3 g为最佳单因素条件;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2 6),吸附状态为多分子层多位点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5 7),即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物理化学双重吸附过程;比表面积显着增大、孔隙率升高,表面褶皱增多,且酰胺N-H基团、-OH等有效基团参与吸附;改性菠萝皮吸附效果在1%水平上显着优于其他4种吸附材料,且至少可重复利用7次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5期)

陈莉,韩甲勋,姜贞兰,李新[4](2019)在《甘薯渣生物吸附剂对碱基块绿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甘薯渣作材料吸附水中盐基块绿。对甘薯渣加入量、过筛目数、盐基块绿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影响进行试验。选择影响显着的加入量、时间、初始浓度对其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当加入量0.8 g、时间80 min、质量浓度500 mg/L时有最大吸附率95.95%,实测吸附率95.84%,与预测值基本吻合。通过对盐基块绿的吸附过程做等温式和动力学分析,改性甘薯渣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甘薯渣吸附盐基块绿的过程是物理化学混合吸附。据Langmuir等温式计算饱和吸附量为16.62mg/g。通过SEM观测得知改性甘薯渣处理后疏松多孔的表面有利于吸附。由FTIR分析得知,羟基、羧基在吸附过程中有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曹永强[5](2019)在《空心苋生物炭、膨润土及其复合吸附剂对茶园土壤Cd的固持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工业、农业、旅游业以及交通业等多行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镉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作用周期长、移动性大、生物毒性高以及难降解等特点,较易被植物吸收并残留于体内,且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固化/稳定技术因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已成为比较成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目前,单一的固化修复材料运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已较多,而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以期得到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更为优越的材料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于固化修复材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以无机材料—钙基膨润土和有机材料—恶性水生杂草空心苋为原料,对钙基膨润土进行简单物理提纯得到纯度较高的膨润土吸附材料(BE),分别在300℃、500℃、700℃限氧环境下制备出空心苋生物炭(PB)和膨润土—空心苋生物炭复合吸附剂(APB)。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探讨了热解温度、材料类型对吸附剂理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一吸附剂及其复合吸附剂对水相中Cd~(2+)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开展了有机、无机单一吸附剂及其复合吸附剂对茶园土壤中Cd~(2+)的固持作用研究和效果评估,探讨了单一及复合材料对Cd~(2+)污染茶园土壤修复的可行性。得到如下结论:(1)叁种吸附材料均呈碱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空心苋生物炭和复合吸附剂的pH值增大,产率降低,灰分含量升高,C、H、N、O元素含量及原子比值随之降低;而其表面酸性官能团减少,芳香性增加。空心苋生物炭表面孔隙结构随热解温度升高而更加丰富,但不利于复合吸附剂表面孔隙结构的发育。复合吸附剂表面出现Si、Ca、Mg、Al等元素的峰值和Si-O-Si、Si-O伸缩振动吸收峰特征的官能团表明膨润土成功地负载到了空心苋生物炭上。(2)700℃生物炭和300℃复合吸附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吸附剂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剂对Cd~(2+)的吸附过程分为表面吸附和平缓吸附两个阶段,表明在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控速步骤,但不是唯一的控速步骤。吸附剂对Cd~(2+)的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描述的不均匀的多层吸附,且吸附剂对Cd~(2+)的吸附为自发完成的吸热过程。溶液pH值会显着影响吸附剂对Cd~(2+)的吸附,在pH值达到6.0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吸附材料形态结构、络合作用、阳离子-π作用、共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是其主要吸附机制。(3)吸附剂施入后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并随施加量增加而升高。施入吸附剂后,均能显着降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有效固定土壤中的Cd,减少其迁移性,且与吸附剂施入量、热解温度均成正比。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含量也能有效降低,且随施入量增加而呈持续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化合态形态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态的含量出现增加变化。在3%施加量下,700℃生物炭对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2+)含量的效果最为显着,复合吸附剂修复效果略低于700℃生物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张欣桐[6](2019)在《镧基吸附剂高效除磷及对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效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一直是水处理研究的热点。常用的消毒处理并不能灭活所有微生物,且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还会给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而减少水中营养源的方法相对绿色安全,其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已被广泛用作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但常规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很难实现饮用水的生物稳定。除碳元素外,磷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而且与AOC相比,磷更容易被去除,磷污染源也相对可控,因此除磷可能是实现水质生物稳定的更有效途径。除AOC和磷外,水中残留的腐殖酸也会造成管网中微生物的再生长。腐殖酸不仅可被氧化剂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增加AOC含量,而且经本文验证,腐殖酸本身还可直接作为营养源促进微生物生长。腐殖酸的强络合能力还可使它结合其他营养源而成为滋养微生物的温床,影响磷对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去除水中磷的同时,也应尽量降低腐殖酸的残留量。本文首先通过考察AOC、磷酸盐与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AOC和磷酸盐对细菌生长繁殖的促进能力,并给出了实现水质生物稳定的AOC含量、磷含量和水龄的建议值。结果发现磷酸盐比AOC更容易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去除磷比去除AOC更容易实现水质生物稳定。为了实现水质生物稳定,需将磷含量控制在至少3μg P/L以下。而为了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细菌总数<100CFU/mL的要求,则需将水中的磷完全去除,此时,若水龄≤4 d,则可将对出水AOC含量的要求放宽至300μg C/L,若出厂水可在1 d内送达用户端,AOC的限值则可放宽至500μg C/L,大大降低了对AOC的去除要求。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腐殖酸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腐殖酸可直接作为营养源被细菌利用进行生长繁殖,当磷酸盐和腐殖酸共存时,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大大增加。为了保证“磷断粮”法能够有效实现水质生物稳定,不仅需要有效去除水中的磷,还应尽量降低出水中腐殖酸的残留量。前人制备的La(OH)_3/聚丙烯腈纤维(LPNFs)可通过去除水中的磷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为了保证“磷断粮”法能够有效实现水质生物稳定,需进一步提高吸附剂的磷吸附容量使其能够将水中的磷去除至不能检出,同时还需降低水中腐殖酸的含量,因此本文对LPNFs进行了碳化处理,制得了嵌镧碳纤维(LCNFs)镧/碳复合吸附剂。LCNFs对磷的吸附容量为20.2 mg P/g,高于LPNFs,并且在碳组分物理吸附和镧组分络合的共同作用下,LCNFs还可吸附去除水中的腐殖酸。当腐殖酸和磷酸盐共存时,由于镧基化合物对磷具有高选择性,LCNFs仍能将100μg P/L的磷降至ICP-MS检出限(0.6μg/L)以下,同时还可去除56.7~74.4%的腐殖酸,对LCNFs处理后的水样进行控菌研究,发现其生物稳定性较未经处理的水样有显着提高。但磷和腐殖酸的共存会干扰彼此的去除效果,而且LCNFs的磷吸附容量仍较低,不能长期使用,磷和腐殖酸的去除时间长,不能适应水厂的生产要求。为了提高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容量,本文对La-MOF进行了无机化处理,制得了无机镧基化合物吸附剂(LMC),使其具有微/纳米二级结构,可提供丰富的吸附点位和孔隙结构,从而使其获得了118.7 mg P/g的磷吸附容量,同时还可减弱磷和腐殖酸共存时二者对彼此去除效果的干扰,LMC可在50 min内将100μg P/L的磷去除至检出限以下,在60 min时去除43.5~65.4%的腐殖酸,相较于LCNFs缩短了去除时间。为了节约成本,适应水处理工程需求,需在保证吸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去除时间,为此,本文以La-MOF为镧源,采用葡萄糖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丰富C-La微界面且在水中易于沉降分离的碳包覆镧纳米棒材料(C-LM)。C-La微界面可提供丰富的吸附点位,使C-LM具有54.4 mg P/g的磷吸附容量,还大大降低了磷和腐殖酸对彼此去除效果的影响。此外,C-La微界面还可产生毛细作用,使磷和腐殖酸快速到达吸附点位,缩短处理时间。当腐殖酸和磷酸盐共存时,C-LM在10 min内即可将水中的磷去除至检出限以下,同时获得腐殖酸去除平衡,此时的腐殖酸去除率大于70%,优于LMC和LCNF。LCNFs、LMC和C-LM叁种镧基吸附剂均可将水中低浓度的磷降至检出限以下,同时降低腐殖酸残留量,进而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其中LMC的磷吸附容量最高,可长期使用,减少吸附剂再生及更换频率。而C-LM的去除时间最短,可减少水力停留时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蕾[7](2019)在《静态悬浮磁性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工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重金属(如Pb、Cu、Zn和Cd等)的工业废水,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生物累积性,很难被生物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因此,必须对排放的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4-2015)。实际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适用于处理含量低、毒性大、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重金属,但其最大缺点是成本太高。化学法具有处理范围广、简单高效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该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废渣也较多。生物吸附法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它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廉价、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寻找良好的吸附材料是现阶段研究重点,其对于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研究以海藻酸钠、核桃壳粉、Fe_3O_4颗粒和聚乙烯泡沫为基础材料,制备出含聚乙烯泡沫和不含聚乙烯泡沫的两种生物吸附剂。另外,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和氨叁乙酸改性得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1)探讨了超声技术对不含聚乙烯泡沫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的增强去除效果;(2)研究了含聚乙烯泡沫的复合生物吸附剂(AMWSF)在气升磁性分离循环系统中对含铅废水的吸附效果;(3)研究了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对含铅废水的吸附效果。最终对不同吸附条件(pH、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初始Pb~(2+)浓度)进行优化,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对吸附性能和机理展开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超声与对照处理实验中,pH 6.0、吸附剂投加量0.1 g、25℃、反应时间120 min和100 mL溶液中铅离子浓度为100 mg·L~(-1)是超声处理最优条件。超声处理时,吸附容量从69.62 mg·g~(-1)提高到90.85 mg·g~(-1);达到平衡反应时间从240min缩短到120 min。超声处理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吸附剂的羟基、氨基、酰胺基和羧基在去除铅离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工业废水的超声处理试验,达到了增强去除效果,为以后工业规模的重金属废水去除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2)在气升磁性分离循环系统中,AMWSF吸附铅离子最优pH、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在6.0、0.1 g、25℃和180 min达到。AMWSF的平衡吸附容量可以达到69.45 mg·g~(-1)。通过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通过SEM-EDS分析表明有含铅结晶在AMWSF表面生成,FTIR表明在去除铅离子过程中,羧基、羟基、羰基和氨基起重要作用。通过竞争吸附实验证实,共存重金属离子Cu(II)、Cd(II)和Zn(II)对Pb(II)去除具有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顺序为Cu(II)>Cd(II)>Zn(II)。气升磁性分离循环系统减少了机械搅拌AMWSF的剪切力破坏,使得AMWSF可以有效地重复使用7次。(3)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和氨叁乙酸改性得到的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能够很好地处理含铅废水,平衡吸附容量达到40.8 mg·g~(-1)。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处理含铅废水最优条件:pH 6.0、吸附剂投加量0.6 g、温度25℃和反应时间60 min。改性介孔分子筛处理含铅废水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R~2=0.997)和Langmuir(R~2=0.999)等温吸附模型。由SEM图可得:吸附剂表面絮状结构出现更多亮晶,说明经氨叁乙酸改性提高了吸附剂结合铅离子的能力。FTIR图揭示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表面的氨基、羟基、烷基、酯基和羧基参与了铅离子吸附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专丽,冶鹏辉,张浩,何昌树,曹竑[8](2019)在《柚子皮生物吸附剂化学改性及其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物柚子皮作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未改性的柚子皮吸附剂、碱改性柚子皮吸附剂和疏基乙酸改性柚子皮吸附剂。比较它们对铅离子的吸附效率,并通过比较各种因素对吸附剂吸附铅离子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吸附条件:温度为45℃、pH为4的巯基乙酸改性柚子皮吸附能力最佳。(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刘立[9](2019)在《生物炭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花生壳生物炭作为吸附Pb~(2+)和Cu~(2+)的基础材料并分析其吸附性能。为制备吸附性能更佳的花生壳生物炭,研究中采用高锰酸钾对其进行改性。鉴于改性前后吸附重金属的花生壳生物炭粉难以与水分离,本课题进一步聚焦于生物炭固定化吸附剂的研究。以Ca~(2+)为交联剂,采用海藻酸钠(SA)凝胶包埋法对花生壳生物炭粉进行固定化,首先通过考察凝胶球的成球性、包埋炭粉效果和机械性能等,选出合适的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质量分数、搅拌交联时间和小球粒径;再通过研究其对Pb~(2+)和Cu~(2+)的吸附效果,优选出最佳生物炭包埋量和鼠李糖脂加入量;从而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吸附性能优良的固定化高锰酸钾改性生物炭的双改性凝胶球。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花生壳生物炭基吸附剂的表面形貌、官能团以及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Pb~(2+)和Cu~(2+)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生物炭基吸附剂吸附Pb~(2+)和Cu~(2+)的影响,探究其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中还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分别对Pb~(2+)和Cu~(2+)的不同质量浓度的影响实验所得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和不同吸附时间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相关吸附机理和评价吸附效果;此外,对双改性凝胶球的解吸再生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本课题旨在为今后更深入地研发高效吸附材料和规模化推广应用重金属污染吸附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生壳生物炭对Pb~(2+)和Cu~(2+)的吸附,适宜溶液pH分别为4.5~5.5和5.0~6.0;在Pb~(2+)和Cu~(2+)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75 mg/L、投加生物炭量分别为2.00g/L和6.25 g/L的条件下,分别在480 min和90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量分别为49.32mg/g和11.35 mg/g。(2)高锰酸钾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在Pb~(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投加改性生物炭量为0.50 g/L的条件下,在72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95.37 mg/g;对Cu~(2+)的吸附,在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投加改性生物炭量为2.00 g/L的条件下,在96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理论平衡吸附量为49.19 mg/g。(3)制备固定化生物炭双改性凝胶球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3 g/L、CaCl_2质量分数3.5%、搅拌交联时间50 min、凝胶球粒径约1.8 mm、鼠李糖脂体积比1%、高锰酸钾改性生物炭粉质量分数0.5%;在Pb~(2+)和Cu~(2+)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50mg/L、投加双改性凝胶球量分别为12 g/L和16 g/L的条件下,分别在720 min和84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10.25 mg/g和70.69 mg/g。实验中还发现双改性凝胶球具有很好的再生循环利用能力。(4)花生壳生物炭基吸附剂对Pb~(2+)和Cu~(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吸附是易于进行的且近似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是其主要吸附过程。(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文文[10](2019)在《含钙生物吸附剂及其改性材料对Cd(Ⅱ)吸附效应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镉污染日益严重,已远远超过其环境自净能力。吸附法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处理极具优势,具备低成本、高效能、易再生等优点。含钙生物材料贝壳粉及骨粉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可作为人工吸附剂碳酸钙和羟基磷酸钙的最佳替代。本研究旨在探究含钙生物材料(贝壳粉、骨粉及其改性材料)对重金属Cd的修复效应及修复机理,以期为重金属Cd污染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以贝壳粉(SP)作为原料,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孔结构、功能基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P的主要成分是CaCO_3,含有大量的中孔和大孔,表面具有丰富的CO_3~(2-)官能团,可通过CO_3~(2-)与Cd(II)的沉淀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在pH较低时,H~+通过同Cd(II)的竞争吸附对SP去除Cd(II)产生抑制。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可用Temkin和Langmuir等温线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是有利吸附,且其饱和吸附量可达161.75 mg·g~(-1)。(2)以鱼骨粉(FBM)作为原料,利用NaOH改性处理,制备高性能镉污染修复材料NaOH改性鱼骨粉(FBM_T)。采用一系列上述表征方式对材料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P)。与FBM相比,FBM_T新出现一定数目的中孔和大孔,具备了高孔容和平均孔径,且分别增加68.57%和24.69%。NaOH改性后FBM_T材料表面-OH、C=O和PO_4~(3-)等官能团含量增加,显示出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功能材料与Cd(II)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专性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沉淀作用。FBM和FBM_T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FBM和FBM_T对Cd(II)的等温吸附过程,对Cd(II)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9.28 mg·g~(-1)增至改性后的22.47 mg·g~(-1),对应的吸附强度K_F值也随之增加。分离因子0<R_L<1表明Cd(II)的去除过程为有利吸附。(3)鱼骨粉(FBM)经不同温度(200、400、600℃和800℃)处理后,材料的吸附水蒸发,胶原、剩余有机物及胶原分解中间产物分解,FBM和B_(200)材料以小孔和中孔为主,而B_(400),B_(600)和B_(800)出现大量的中孔和大孔,且具有较高的孔容和平均孔径,材料表面PO_4~(3-)官能团数量增加,但不同温度处理后材料主成分仍为HAP。不同温度处理下B_(200)、B_(400)、B_(600)和B_(800)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属于有利吸附。改性后,材料对Cd(II)饱和吸附量由9.284 mg·g~(-1)增至37.799 mg·g~(-1),且在600℃处理下(B_(600))获得最大饱和吸附量。(4)将B_(600)材料经壳聚糖(Cs)及Fe_3O_4改性后,生成材料Cs-Fe_3O_4-B_(600)具有磁响应性,改性后材料大孔消失,孔容和比表面积有所提高,材料表面出现氨基官能团。Cs-Fe_3O_4-B600与Cd(II)的主要作用机理主要以氨基的络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pH的变化影响氨基的赋存状态,在较低pH时,H~+产生的竞争吸附及氨基质子化产生的静电斥力抑制Cd(II)的吸附。Cs-Fe_3O_4-B_(600)对Cd(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的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为极快速吸附过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属于有利吸附。改性后材料对Cd(II)饱和吸附量可增加70.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生物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橙皮对Pb~(2+)的吸附,分别采用H_3PO_4、NaOH、无水乙醇-NaOH、CaCl_(2 )-无水乙醇-NaOH等溶液对橙皮进行改性。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溶液酸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改性橙皮形貌及其吸附Pb~(2+)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改性橙皮中,以CaCl_(2 )-无水乙醇-NaOH为改性剂制备的改性橙皮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120 min时,改性橙皮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已达到饱和,最佳吸附温度为40℃,最佳吸附溶液酸度为pH=5.0;当Pb~(2+)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吸附剂最佳投入量为0.15 g,此时吸附率达94.43%,吸附量为126.17 mg/g。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方式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模拟,改性橙皮的最大吸附量为156.98 mg/g。改性橙皮是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安全环保的生物吸附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吸附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雪梅,吴凡,章海亮,黄晶.农林废弃物生物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2].张玉敏,郭艳华,周伟,胡思前,陈代秀.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对Pb(Ⅱ)的吸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3].陈莉,张爱平,徐文秀,郭丹.皂化改性菠萝皮生物吸附剂对TVOC的吸附[J].中国南方果树.2019

[4].陈莉,韩甲勋,姜贞兰,李新.甘薯渣生物吸附剂对碱基块绿的吸附性能[J].食品工业.2019

[5].曹永强.空心苋生物炭、膨润土及其复合吸附剂对茶园土壤Cd的固持作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6].张欣桐.镧基吸附剂高效除磷及对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效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李晓蕾.静态悬浮磁性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8].吴专丽,冶鹏辉,张浩,何昌树,曹竑.柚子皮生物吸附剂化学改性及其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J].云南化工.2019

[9].刘立.生物炭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

[10].罗文文.含钙生物吸附剂及其改性材料对Cd(Ⅱ)吸附效应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和}cNTs@CTAB@150:热重分析图原始茭白叶及改性后茭白叶生物吸附原始茭白叶和生物吸附剂横截面...吸附Cr(Ⅵ)的复合生物吸附剂的...复合生物吸附剂的红外光谱5种生物吸附剂的Langmuir和Fre...

标签:;  ;  ;  ;  ;  ;  ;  

生物吸附剂论文_刘雪梅,吴凡,章海亮,黄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