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

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镇中心学校刘英虎

化学观察能力是指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的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及变化的认识是化学学习的特征之一,各类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都强调要加强直观,突出实验,可以说观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活动。

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观察有以下特点:兴趣引导观察,常常只注意最鲜明和最引人入胜的现象,忽略其他方面,观察时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抓不住反应物质变化实质的主要现象;忽略稍纵即逝但又很重要的现象,常以观察到的局部现象代替整体,缺少正确的观察方法,不知观察什么及如何观察;观察时不思考,不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理性分析,许多学生缺乏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描述和说明观察的现象时,常把现象与结论相混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方法如下:

1.创造情景让学生观察

(1)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所以必须切实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做好所有规定的实验,并尽可能增加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有更多、更直接的观察实验机会。

(2)重视各类化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用。如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化学元素基础理论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等都要制定出学生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说出观察的结果,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抽象、概括,从而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和理论,所有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3)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外实验,以及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展览等。这对于激发观察兴趣,发展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观察目的性、计划性、全面性等品质都有益处。

2.遵循感知规律,创造观察情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遵循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等,在化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使实验现象鲜明、准确;操作规范、正确;演示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提高现象的可观察性。可以借助对照实验、衬屏、空白实验等方法扩大背景与现象的差别。选择合适的实验演示手段,如采用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动画处理等方法,实现观察对象自然、生动、连续、变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3.针对学生观察水平发展特点,在观察方法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和训练

(1)结合具体实例,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合理的观察顺序。例如,扇闻气体的气味,手摸放热现象。将火柴梗放入酒精灯火焰中,以帮助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等,以及由反应物的色态→反应条件、实验仪器及装置、实验操作→反应现象(如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生成物的色态等化学反应过程的观察项目和顺序。

(2)加强观察前的启发性引导,以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理解性。可以通过启发性讲述,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设计问题等方式进行引导,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

(3)注意认真训练学生客观地、准确地记录和表达观察到的现象,特别是运用化学用语进行正确表述的能力。要随时检查学生的观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

(1)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表象的认识

观察是对现象通过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形成印象,然后经过思维加工,分析现象,找出事物的共性、个性和实质,概括上升为理论。例如,观察Cu片、Zn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现象,为什么会看到Zn片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Cu片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呢?原因是金属Zn的活泼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Cu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这就是上述所观察到现象的本质,是感性知识的升华。

(2)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性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观察现象和物质变化的过程,并为寻求这些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获取感性的认识,这便是我们观察的目的所在。如我们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目的是要弄清楚银白色的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所生成的产物是否与银白色的镁相同;若只是观察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这便是没有明确观察目的性的结果。

(3)学生观察要有真实性

在观察时,要保持观察对象的真实面貌,这样才有利于正确分析观察到的信息,这就要求观察者深入细致,全面、客观地观察。在观察时要敏锐地抓住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现象,这才是观察真实性的内涵。如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通过实践,利用合成的氨和CO2生产氯化铵,将氯化铵直接制成结晶成品,既可避免难以处理的废液,又可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省去回收氨这一工序,省去石灰窑、蒸氨塔等设备。这是一例典型的尊重观察的真实性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的真实性。

标签:;  ;  ;  

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察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