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移扭转耦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心,质量,多层,控制系统,阻尼器,质心,排架。
平移扭转耦联论文文献综述
李双,文立华,陈克安[1](2005)在《多层框架结构平移-扭转耦联响应的智能隔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类压电材料控制器,首次对建筑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探索。将压电控制器分两组设置在结构底层柱下端,建立了基于线性二次型Gauss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方法,对随机地震激励下的结构振动进行了隔离。计算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框架结构的平移振动和扭转振动均得到有效控制,隔震效果理想,实用性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霍林生,李宏男[2](2005)在《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地震激励下,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扭转反应的振动控制作用。首先建立起环形调液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导出了在地震作用下环形调液阻尼器振动控制的最优参数。对结构纯扭转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系统各参数对控制后结构等效阻尼比的影响。对结构扭转耦联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系统各参数对结构平移等效阻尼比和扭转等效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形调液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扭转振动控制装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5年02期)
黄世敏,魏琏,衣洪建,于虹,程绍革[3](2003)在《地震作用下不对称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不对称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连振动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根据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不对称高层建筑LTTMD控制的计算理论及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用实例分析了一个20层不对称高层建筑;其结果表明,施加LTTMD控制机构后,结构的水平及扭转地震反应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期刊2003年04期)
仉国栋,王志国,黄世敏,程绍革,衣洪建[4](2003)在《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系统LTTMD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不对称高层建筑平移 扭转耦联振动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根据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用LTTMD控制系统 ,控制不对称高层建筑多阶振型的计算方法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分析了各参数对LTTMD控制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期刊2003年02期)
邓又民,梁波,陈文兵[5](2002)在《多层框架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多层框架隔震结构的平移 扭转耦联振动模型和相应的运动方程 ,分析了基础隔震下双轴偏心框架结构平移 扭转耦联地震响应 .在隔震和非隔震情况下 ,计算了多层框架结构不同偏心的地震反应 .结果表明 ,对易于扭转变形的结构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明显减少结构的扭转响应和层间变形(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罗仁,何玉敖[6](1997)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TMDLP(TunedMassDamperwithLeverandPendulum)控制系统,用其控制高层建筑的水平振动和扭转振动。运用摄动理论求解耦联振动的特征方程,节省了计算机的存贮空间,加快了计算速度。文中对TMDLP控制系统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一个刚心和质心偏离较大的20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加TMDLP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显着降低建筑物的水平地震反应和扭转地震反应,并克服了TMD控制系统用于实际工程结构时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工程设计和抗震加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王守忠[7](1989)在《高桩码头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分析与地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梁板式、无梁面板式高桩码头可按单质点计算其水平地震惯性力。但高桩码头的桩基由于受力和施工等原因其布置有时是不对称的,而且荷载堆放也存在不均匀对称的情况,因此都使桩台质心与刚心不相吻合,在桩台承受水平地震力时必将产生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文中论述了高桩码头按刚盘体系进行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分析的必要性,推导并给出平扭耦联振动方程和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港口工程》期刊1989年01期)
刘大海,杨翠如,钟锡根[8](1983)在《多层厂房差异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度非均匀分布的多层厂房地震反应分析,在以往的平扭耦联振动力学模型中均采取刚性楼盖假定。本文提出考虑楼盖双向水平变形的差异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力学模型,建立空间结构在地面运动纵、横向平动及旋转叁个分量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及其数学解。 为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推广应用于结构的叁维分析,本文还按照反应谱理论,给出厂房地震荷载以及考虑楼盖空间作用时构件地震内力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表明,对不同刚度的楼盖,考虑其水平变形时,中间框架的地震内力约为刚性楼盖假定计算结果的120~190%。(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王云剑[9](1979)在《结构在平移-扭转耦联地震反应中偏心距动力放大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地震扭转力矩的计算方法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具有静力偏心(即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不重合)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问题,提出了一个计算动力偏心距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79年04期)
王云剑[10](1978)在《多层框架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工程结构是不对称的,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偏心。这种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不重合的结构,在平移振动时伴有扭转振动,我们称之为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它是一种空间振动形式。在地震工程中,结构的空间振动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刚度中心坐标系统建立了多层框架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方程,并给出了谐波(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78年03期)
平移扭转耦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在地震激励下,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扭转反应的振动控制作用。首先建立起环形调液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导出了在地震作用下环形调液阻尼器振动控制的最优参数。对结构纯扭转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系统各参数对控制后结构等效阻尼比的影响。对结构扭转耦联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系统各参数对结构平移等效阻尼比和扭转等效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形调液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扭转振动控制装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移扭转耦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双,文立华,陈克安.多层框架结构平移-扭转耦联响应的智能隔震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
[2].霍林生,李宏男.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J].工程力学.2005
[3].黄世敏,魏琏,衣洪建,于虹,程绍革.地震作用下不对称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研究[J].工程抗震.2003
[4].仉国栋,王志国,黄世敏,程绍革,衣洪建.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系统LTTMD的参数研究[J].工程抗震.2003
[5].邓又民,梁波,陈文兵.多层框架隔震结构的平移-扭转耦联响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
[6].罗仁,何玉敖.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J].建筑结构学报.1997
[7].王守忠.高桩码头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分析与地震反应[J].港口工程.1989
[8].刘大海,杨翠如,钟锡根.多层厂房差异平移—扭转耦联振动的地震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83
[9].王云剑.结构在平移-扭转耦联地震反应中偏心距动力放大因子[J].力学学报.1979
[10].王云剑.多层框架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J].力学学报.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