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匀光纤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栅,光纤,均匀,高斯,光子,晶体,线性。
均匀光纤光栅论文文献综述
王雷,刘爱莲,李英娜,赵振刚,谢涛[1](2015)在《光纤光栅在等强度悬臂梁均匀应变区的转换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等强度悬臂梁作为力学传感器的关键转换元件,不同尺寸和材料的悬臂梁,其自由端的挠度和作用力的量程及光纤光栅的最大微应变也不同。采用光学测量中的基本元件光纤光栅及等强度悬臂梁为模型基础,设计模型平面节点坐标有六个,平面节点坐标可以改变等强度悬臂梁的尺寸,模型厚度依次设置为0.005m、0.010m、0.015m、0.020m、0.030m。对初始尺寸,厚度为0.005m,材料选择为碳素钢的悬臂梁的仿真,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工作在均匀应变区时,其自由端挠度的量程为0~2.767×10-2 m,作用力的量程为0~437N,光纤光栅的最大微应变为171με。(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李锦明,杜东海,赖正喜,张少华[2](2014)在《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重迭多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均匀采样时遇到的数据频谱混迭问题,提出利用扫描周期随机变化的正弦波实现传感FBG的非均匀采样方法,并在一种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的FBG解调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很好避免混迭现象,并且还能以低于Nyquist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分析。(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4年12期)
侯尚林,葛伟青,刘延君,王道斌,雷景丽[3](2014)在《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结合耦合模理论和传输矩阵法,研究了高斯切趾和线性啁啾对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群时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斯切趾系数的增大,群时延最大值先增后减,即存在群时延最大的切趾系数。线性啁啾使得光栅群时延产生一段线性良好的区域,而且啁啾系数的绝对值增大时,群时延的线性区域扩大。但是,线性啁啾并不能使光栅在某一波段获得较小的群速度。高斯切趾可以有效调节最大群时延峰的带宽和高度,是一种有效调节光栅群速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柳翔,励强华[4](2014)在《均匀和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的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推导了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均匀温度场和非均匀温度场中透射谱的特性,并实验验证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均匀温度场中和非均匀温度场的光谱特性。实验证明,随温度升高,光纤光栅谐振波中心向长波方向漂移,反之亦然,且漂移量与温度的变化量呈线性关系。在非均匀温度场中,当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栅两端温度差改变时,谐振波的3dB展宽呈线性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黄赛风,张淑丽[5](2014)在《均匀光纤光栅对超声波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均匀光栅对超声波检测,研究了超声波波长与光纤光栅长度的关系及超声波波长对光栅反射谱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超声波长远大于光栅长度时,布拉格波长变化与超声波幅度成比例增大。所以仅当光栅长度远小于超声波长时,通过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便可检测出超声波的全部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4年15期)
刘红雨[6](2014)在《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凭借着光纤特有的高绝缘性、耐腐蚀性、强抗电磁干扰性以及稳定的化学特性,能够在高温、高湿、高压、强噪声、强腐蚀性等复杂条件中稳定工作,并能够结合光纤遥感、遥测技术,形成光纤遥感系统和光纤遥测系统,而在传感领域内相对于传统的电传感器有着绝对的优势。光通信科技的蓬勃发展和光栅写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光纤光栅传感器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提出了利用扫描周期随机变化的正弦波来实现传感光纤光栅的非等间隔采样,极大地拓宽了光纤传感装置的测量带宽,同时也满足了传感器对于测量高精度的追求,完善了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重迭多光栅传感装置由多光栅的引入导致的数据混迭问题,提高传感光纤光栅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满足了光纤传感解调装置对于测量精度和宽度的同时需求。本文在对光纤光栅解调原理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光纤光栅解调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确定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的光纤光栅解调方案,并详细分析影响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性能指标的因素;掌握光栅解调系统各部分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分析光纤光栅传感系统的传感原理和解调方式,设计硬件电路,搭建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测试平台;重点研究了非均匀采样的实现方法,介绍非均匀采样算法的解算原理,分别从模拟实验角度和系统实际方向对非均匀采样算法的抗混迭特性做了验证,结果证实非均匀采样算法能够以低于尼奎斯特采样频率的采样率对待测信号进行采样分析,能够在频域上完整地还原原始信号而不产生失真和混迭现象,以及将非均匀采样和重迭双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相融合,提高系统各项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0)
葛伟青[7](2014)在《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信息量的要求也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通信网络容量需求的增长,而全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大容量、高速化的通信网成为可能。目前,制约光网络发展的瓶颈之一便是全光交换网,而作为全光交换网关键技术之一的全光缓存技术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光纤光栅中的慢光技术因其实验条件简单、易集成模块化、可实现无畸变的光速减慢的脉冲传输等优点,在实际应用方面展现了诱人的前景。相比常规光纤光栅,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具有更优良的特性: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无限单模传输特性以及敏感的结构可调色散特性。而切趾和啁啾同样可以优化光栅的结构特性。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的出现为光栅慢光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本文以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法、祸合模理论和传输矩阵法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分析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的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法分析了常规正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截止特性和色散特性,然后结合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量对光栅慢光的影响,最后引入传输矩阵法来分析高斯切趾和线性啁啾对其慢光特性的影响。以下是主要工作的概述:1.利用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法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结果表明:常规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实现单模传输的条件为占空比d/A<0.4;增大空气孔直径d可以使常规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第一零色散波长向短波长移动,而增大空气孔节距A可以使其色散第一极大值所在的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确立了光子晶体光纤的基础模型。2.以上述光子晶体光纤结构为基准,结合耦合模理论,通过微调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发现:增大空气孔直径d可以增大光子晶体光纤光栅的群时延最大值,即减小其群速度最小值;在占空比d/A为定值时,减小空气孔节距A同样可以减小其群速度最小值。3.最后,结合传输矩阵法研究高斯切趾和线性啁啾对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特性的影响。对于高斯切趾的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当直流折射率△n较大时,随着切趾系数G的增大,群速度最小值与真空光速的比值V先减后增,这就意味着必然存在某个最佳切趾系数Gmin使得群速度最小值为极小值;然而当直流折射率△n较小时,V随着切趾系数G的增大逐渐增大。虽然线性啁啾并不能使光子晶体光纤光栅获得较小的群速度,但它可以使光栅的群速度产生一段线性良好的区域。(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1)
高振强[8](2013)在《均匀非均匀光纤光栅反射谱透射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阐述了光纤光栅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根据光的耦合模理论应用MATLAB仿真均匀周期布喇格光纤光栅反射率透射率特性和非均匀啁啾光纤光栅反射率透射率特性,研究得到均匀周期布喇格光纤光栅和非均匀啁啾光纤光栅的反射率、透射率与光栅长度L成正比,L=10mm时反射率和透射率接近100%,对比得到均匀周期布喇格光纤光栅反射率透射率,啁啾光纤光栅具有较宽的反射谱透射谱。研究结论为均匀非均匀光纤光栅器件制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韩汐[9](2013)在《基于光纤光栅的非均匀介质折射率分布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传感器是以光纤光栅为传感元件,用来测量处于光栅区域外部的介质折射率分布情况的一种传感器,它以其微小的传感器体积和较高的测量精度逐渐成为折射率测量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中对于折射率等物理参量的测量尺度和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微尺度下的生化信息获取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于基于光纤光栅的折射率传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均匀的折射率分布情况,其传感是依靠监测光栅谐振峰中心波长的漂移来实现的,而当外部介质折射率呈非均匀分布情况时,光纤光栅谐振峰除发生漂移之外,还会出现其他的响应特性,这些能够反映外部折射率分布情况的响应特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了LPFG(长周期光纤光栅,long-period fiber gratings)的透射谱对外部介质呈非均匀分布情况下的响应特性,总结了其变化规律和相应的产生机理,得到了较为完整的LPFG液相介质折射率响应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完全去除包层的LPFG折射率传感器,构建了二层结构的圆光波导模型,计算该模型在不同折射率梯度分布情况下的透射谱,分析其透射谱中损耗峰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去除包层情况下的LPFG透射谱响应特性。(2)使用传输矩阵法和耦合模理论对二层结构的圆光波导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分析二层模型的各种响应特性的产生原因,重点阐述了透射谱损耗峰的半值宽度与外部介质折射率梯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的机理。(3)为了提高基于LPFG的折射率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性能,考虑到机械强度以及制作工艺等因素,构建了叁层结构的圆光波导模型,计算该模型在不同外部介质折射率分布情况下的透射谱,分析其损耗峰的变化规律,得到完整结构的LPFG透射谱响应特性。(4)结合相关光学原理,用传输矩阵法和耦合模理论对叁层结构的圆光波导模型进行研究,阐述该模型各种响应特性的产生机理,并重点分析了光纤光栅的旁瓣效应,及其在外部介质折射率梯度升高情况下的表现。(5)总结了基于LPFG的两种不同结构的折射率传感模型的优势和劣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进一步设计和制作基于LPFG的非均匀折射率传感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课题所研究的对液相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测量方法,能够为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种有力的测量手段,对进一步研究基于LFPG的非均匀折射率传感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实现微尺度下的折射率测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0)
汪雨寒[10](2011)在《非均匀光纤光栅传输特性快速分析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光栅作为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光电子无源器件,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灵活、无源、波长选择性好、带宽范围大、附加损耗小、极化不敏感、不受非线性效应影响、易与光纤系统连接以及偏振相关小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的光无源器件。本论文对光纤光栅的种类、制作方法及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根据一种新的光纤光栅分析方法—傅里叶模式耦合(FMC-Fourier mode coupling)理论,分析了非均匀光纤光栅中的啁啾光纤光栅及高斯变迹光纤光栅光谱特性,为非均匀光纤光栅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性;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讨论了光纤光栅各种结构参数对其光谱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便指导设计符合性能要求的光纤光栅产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总结了光纤光栅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比较了光纤光栅的各种分类及制作方法的优缺点。描述了光纤光栅在通信领域各种有源以及无源器件中的应用以及通信中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对光纤光栅的要求。详细推导了用于分析光纤光栅特性的傅里叶模式耦合(FMC)理论,比较了传输矩阵法和龙格-库塔法在分析非均匀光纤光栅时的优缺点。着重论述了傅里叶模式耦合理论(FMC),并利用FMC得出了啁啾光纤光栅及高斯变迹光纤光栅的解析解,并通过解析解仿真分析了其反射谱。在此基础上讨论了FMC在分析非均匀光纤光栅时的高效性和优越性,为啁啾光纤光栅和高斯变迹光纤光栅这类非均匀光纤光栅及其掩模板的设计制作实现实时控制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4-01)
均匀光纤光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重迭多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均匀采样时遇到的数据频谱混迭问题,提出利用扫描周期随机变化的正弦波实现传感FBG的非均匀采样方法,并在一种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的FBG解调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很好避免混迭现象,并且还能以低于Nyquist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匀光纤光栅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雷,刘爱莲,李英娜,赵振刚,谢涛.光纤光栅在等强度悬臂梁均匀应变区的转换与有限元分析[J].光学技术.2015
[2].李锦明,杜东海,赖正喜,张少华.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4
[3].侯尚林,葛伟青,刘延君,王道斌,雷景丽.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的研究[J].发光学报.2014
[4].柳翔,励强华.均匀和非均匀温度场条件下的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研究[J].光学技术.2014
[5].黄赛风,张淑丽.均匀光纤光栅对超声波检测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6].刘红雨.基于非均匀采样的光纤光栅解调系统[D].中北大学.2014
[7].葛伟青.非均匀光子晶体光纤光栅慢光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8].高振强.均匀非均匀光纤光栅反射谱透射谱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13
[9].韩汐.基于光纤光栅的非均匀介质折射率分布测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10].汪雨寒.非均匀光纤光栅传输特性快速分析及仿真[D].重庆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