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酸乙酯论文_肖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魏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酯,阿魏酸,甘油酯,阳离子,细胞,动力学,脂肪。

阿魏酸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肖楠[1](2018)在《阿魏酸乙酯促进痤疮丙酸杆菌极快速生长的过程特征及促生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的肠道微生物一方面参与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碳生物循环,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改变土壤生境中微生物的构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以阿魏酸乙酯为唯一碳源对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筛选过程中筛选到一株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且惊奇地发现从白蚁肠道所筛的痤疮丙酸杆菌可在以阿魏酸乙酯为唯一碳源时实现极快速生长。痤疮丙酸杆菌以往被认为只能在常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并且生长非常缓慢,五天左右才能在平板上见到菌落。因此,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在我们前期的预实验中不仅在圆唇散白蚁而且在家白蚁中也筛选到痤疮丙酸杆菌。作为一种宿主广泛的共生菌,痤疮丙酸杆菌不仅存在于人体皮肤上而且还可存在于土壤、昆虫肠道以及牛瘤胃中。同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可能进化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痤疮丙酸杆菌在白蚁肠道共生的以及在人类体表寄生的不同环境,有可能进化出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特性与特定生物功能。然而,这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揭示。本研究比较了从圆唇散白蚁肠道中筛选的菌株AYC-1与菌种库中人类皮肤来源的一株典型菌株(ATCC6919)利用阿魏酸乙酯的生长特性,并初步探讨了痤疮丙酸杆菌利用阿魏酸乙酯的代谢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以阿魏酸乙酯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对圆唇散白蚁肠道的共生微生物进行筛选,筛选到一株优势菌株AYC-1。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菌与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多个菌株的16S rDNA的序列相似度都高达99.9%,因此确定分离菌为痤疮丙酸杆菌。(2)阿魏酸乙酯对圆唇散白蚁来源的菌株AYC-1以及人类皮肤来源的典型菌株ATCC 6919的生长均具有相似的刺激作用。菌丝的生长与阿魏酸乙酯的浓度呈正相关。阿魏酸乙酯浓度过低时(≤1.4 g/L),无刺激生长作用。在含3.6 g/L阿魏酸乙酯的固体培养基中,两种菌株的菌丝的生长速率高达1.01 cm/h。有氧条件以及固体培养基为阿魏酸乙酯促进该菌的极快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此外,圆唇散白蚁来源的菌株AYC-1还具有固氮能力。(3)对阿魏酸乙酯促进痤疮丙酸杆菌快速生长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菌株AYC-1的粗酶液中不含阿魏酸乙酯酶活;菌株AYC-1也不能以阿魏酸乙酯水解物(阿魏酸及乙醇)为底物生长。可见阿魏酸乙酯不是被水解利用而很可能是被氧化还原降解。以多种阿魏酸乙酯的结构类似物为底物,两株菌均不生长,这说明两种菌株对阿魏酸乙酯的选择利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谢婷,冯岸超,魏晓虎,汤华燊[2](2017)在《基于阿魏酸乙酯的新型紫外吸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魏酸乙酯(ethyl ferulate,EF),其抗氧化能力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美容的作用。以阿魏酸乙酯为基础,成功合成出两种吸收不同波段紫外线的单体(UVA单体:EF-(CH2)2-MA,UVB单体:EF-MA)。将所合成的单体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共聚,得到两种共聚物(UVA共聚物:P(EF-(CH2)2-MA-co-MMA),UVB共聚物:P(EF-MA-co-MM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以上单体及聚合物进行表征,证实了阿魏酸乙酯系列单体及其聚合物的成功合成。由紫外光谱可知,UVA单体和UVB单体分别在波长320 nm和280 nm、UVA共聚物和UVB共聚物分别在波长321 nm和281 nm下,紫外吸收达到最大,这一数值与已有的肉桂酸类化合物性能相当。因此,合成的新型单体可用于制备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功能材料,有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例如防晒霜、粉底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期刊2017-10-10)

喻丽红,唐福才,胡娅嫚,周亮,李小辉[3](2015)在《阿魏酸乙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魏酸乙酯(EF)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EF作用SGC-7901细胞,设置5个复孔,作用24、36、48 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0和40μg/m L EF分别作用SGC-7901细胞24 h,DAPI染色法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学变化;另外,采用不同浓度的EF作用SGC-7901细胞24、36和48 h,Annexin V-FITC/PI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40、80、120、160和200μg/m L浓度的EF分别作用SGC-7901细胞24、36及48 h,其对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158.86、142.48和128.07μg/m L;40μg/m L的EF作用SGC-7901细胞12 h,经DAPI染色,SGC-7901细胞的细胞核固缩,出现凋亡小体;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EF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并且随着EF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凋亡率增加。结论 EF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能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5年05期)

石翛然[4](2014)在《DCC/DMAP催化制备乙酰阿魏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乙酰阿魏酸,再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二甲胺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乙酰阿魏酸乙酯,各步产物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催化剂用量为乙酰阿魏酸用量的3%,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产率达到75%,为最优条件。(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23期)

周文雅[5](2014)在《不同反应体系中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反应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阿魏酸(Ferulic acid, FA)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保留其活性的同时,对FA分子的改造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又一热门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甘二酯与阿魏酸乙酯(Ethyl Ferulate, EF)合成阿魏酰基结构脂,并比较了不同反应体系对酯交换反应选择性规律的影响,为FA衍生物的合成探索了一条新的路线,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实验主要比较了无溶剂体系、离子液体体系、有机溶剂体系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各个体系中的反应规律,同时对其中的反应热力学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无溶剂体系中,通过分析对比叁种甘二酯原料(双硬脂酸甘油酯、双油酸甘油酯、甘二酯油)对EF转化率及产物产率的影响,确定双硬脂酸甘油酯作为阿魏酰基受体。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叁个因素对EF转化率的影响分析,确定这叁个因素作为响应面的叁个因素进响应面设计及分析,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78oC,反应时间24h,加酶量为14%(以底物总质量计),底物比为1:1(EF:甘二酯,mol/mol),反应系统压力90kPa。在此优化条件下,EF转化率为97.6±2.2%,亲水性产物FG和DFG的产率分别为9.4±1.1%和11.1±0.7%,亲脂性产物FMAGs和FDAGs的产率分别为43.2±0.9%和33.3±1.3%。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EF与双硬脂酸甘油酯反应的活化能为51.1KJ/mol,生成FG+DFG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40.3KJ/mol,生成FMAGs+FDAGs的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57.8KJ/mol。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体系中,通过比较不同ILS对EF转化率及产物相对选择性的影响,[Emim]TF2N为最佳的反应体系。对此体系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对EF转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这叁个因素作为响应面的叁个因素进响应面设计及分析,由此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10oC,反应时间21h,加酶量为15%(以底物总质量计),底物比为1:1(EF:甘二酯,mol/mol),ILS:底物=1:1(w/w),反应系统压力90kPa。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能够得到EF的转化率为97.9±2.3%,亲水性产物FG和DFG的产率分别为15.6±1.1%和27.9±0.7%,亲脂性产物FMAGs和FDAGs的产率分别为34.7±0.9%和21.8±1.2%。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EF与双硬脂酸甘油酯反应的活化能为44.4KJ/mol,生成FG+DFG的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41.4KJ/mol,生成FMAGs+FDAGs的酯交换反应活化能的为59.9KJ/mol。动力学参数为:Vm=4.54mmol/(L·h),K BM=0.12mol/L,K AM=0.02mol/L。有机溶剂体系中,通过比较九种有机溶剂对EF转化率的分析,异辛烷体系为酶促双硬脂酸甘油酯与EF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有机溶剂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分析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7oC,反应时间18h,加酶量为11%(以底物的总质量计),底物比(EF:甘二酯,mol/mol)为1:1,异辛烷:总底物=1:1(w/w),常压。在此条件下,EF转化率为79.7±2.1%,亲水性产物FG和DFG的产率分别为12.3±1.5%和4.7±1.6%,亲脂性产物FMAGs和FDAGs的产率分别为37.8±2.1%和22.2±1.5%,与预测值80%基本相符。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EF与双硬脂酸甘油酯反应的活化能为65.9KJ/mol,生成FG+DFG的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57.7KJ/mol,生成FMAGs+FDAGs的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72.9KJ/mol。(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文雅,孙尚德,毕艳兰[6](2013)在《响应面优化溶剂体系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合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异辛烷体系中,通过Novozym 435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反应,以得到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响应面进行设计,通过对响应面实验优化和分析得出,3个因素对EF转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反应时间>加酶量>反应温度。并确定在此体系下酶法催化双硬脂酸甘二酯酯交换合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7℃,反应时间18 h,加酶量11%,在此工艺条件下,可得到阿魏酸乙酯转化率为79.4%,亲脂性产品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得率为60.0%。(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3年12期)

宋范范[7](2013)在《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一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阿魏酰基结构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魏酸较低的脂溶性较限制了它的应用和生物活性。将阿魏酸同一些脂溶性较强的分子相结合,可保持阿魏酸诸多的生物活性,又可增加其亲脂性,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单硬脂酸甘油酯此前一直被用作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膏的乳化剂,属于绿色添加剂。因此,本实验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阿魏酰基的受体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EF)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酯交换反应,分析和比较了叁种体系(无溶剂体系、离子液体体系及有机溶剂体系)中的反应规律,探讨并建立了反应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无溶剂体系中,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及底物比对EF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作为响应面的叁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和优化。无溶剂体系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4℃,反应时间23h,加酶量20%(以底物总质量计,w/w)。通过验证,在最优条件下可获得EF转化率为98.3±0.2%,其产物组成为:阿魏酰基甘油(FG)19.2%,二阿魏酰基甘油酯(DFG)32.9%,阿魏酰基单脂肪酰基结构脂(FMAG)36.6%,阿魏酰基二脂肪酰基结构脂(FDAG)9.1%及阿魏酸(FA)0.5%。该体系中水解生成FG+DFG的反应的活化能为22.45kJ/mol,酯交换生成FMAG+FDAG的反应的活化能为51.05kJ/mol。在离子液体体系中,通过比较不同离子液体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离子液体[Emim]TF2N为最佳溶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及底物比对EF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作为响应面的叁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和优化。([Emim]TF2N体系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30h,加酶量为18.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EF转化率为98.4±0.5%,产物组成为FG(31.1%),DFG(48.9%),FMAG(13.7%),FDAG(4.2%)及FA(1.5%)。该体系中水解生成FG+DFG的反应的活化能为52.35kJ/mol,酯交换生成FMAG+FDAG的反应的活化能为48.86kJ/mol。本反应符合乒乓Bi-Bi机制,所得动力学参数为:K AM=0.01mol/L、K BM=0.19mol/L及VM=4.13×10-4mol/L·min。在有机溶剂体系中,通过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正己烷为最佳溶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及底物比对EF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作为响应面的叁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3℃,加酶量19%,反应时间25h。在此最优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EF转化率为72.7±1.5%,其反应产物组成为:FG(38.1%),DFG(16.1%),FMAG(8.5%),FDAG(0.5%)及FA(9.0%)。该反应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83.35kJ/mol,单硬脂酸甘油酯与EF的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104.46kJ/mol。(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陈林林,辛嘉英,张超越[8](2012)在《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叁油酸甘油酯转酯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溶剂反应体系中,对脂肪酶催化合成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反应体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Arrhenius法,确定转酯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考察不同加酶量及摇床转速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确定反应受动力学的控制。通过一系列底物浓度的实验,确立反应机制的类型属于乒乓机制,反应存在底物叁油酸甘油酯的抑制作用,对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后求得各模型参数:r_(max)=0.110mol L~(-1)h g~(-1),K_(mA)=8.193mol L~(-1) g~(-1),K_(mB)=0.957mol L~(-1) g~(-1),K_(iB)=0.062mol L~(-1)g~(-1);A代表阿魏酸乙酯;B代表叁油酸甘油酯。根据乒乓反应机制,阿魏酸乙酯与叁油酸甘油酯转酯反应可描述为:酰基供体阿魏酸乙酯首先与酶结合形成阿魏酸乙酯-酶复合体,其再转化成阿魏酰基-酶复合体,此时释放乙醇。反应动力学的考察对后续工业生产的放大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5)

龚盛昭,李忠军,尹美娟,云智勉[9](2011)在《微波协同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阿魏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用阿魏酸与乙醇酯化合成了阿魏酸乙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活化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活化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性能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条件:阿魏酸0.1mol,酸醇摩尔比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5%,微波功率300w,反应时间30min,产率达84.2%。732型树脂催化剂可再生循环使用,重复使用4次,产率不低于80%。(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1年03期)

龚盛昭,李忠军,廖国俊,高晓慧[10](2010)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阿魏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醇和阿魏酸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直接酯化合成了阿魏酸乙酯,考察了树脂类型、催化剂用量、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m(树脂)/m(阿魏酸)=0.12,n(乙醇)∶n(阿魏酸)=6∶1,加热回流反应7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阿魏酸转化率为83.4%,产品收率为78.1%。732型树脂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阿魏酸转化率不低于81%,收率不低于75%。(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0年04期)

阿魏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魏酸乙酯(ethyl ferulate,EF),其抗氧化能力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美容的作用。以阿魏酸乙酯为基础,成功合成出两种吸收不同波段紫外线的单体(UVA单体:EF-(CH2)2-MA,UVB单体:EF-MA)。将所合成的单体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共聚,得到两种共聚物(UVA共聚物:P(EF-(CH2)2-MA-co-MMA),UVB共聚物:P(EF-MA-co-MM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以上单体及聚合物进行表征,证实了阿魏酸乙酯系列单体及其聚合物的成功合成。由紫外光谱可知,UVA单体和UVB单体分别在波长320 nm和280 nm、UVA共聚物和UVB共聚物分别在波长321 nm和281 nm下,紫外吸收达到最大,这一数值与已有的肉桂酸类化合物性能相当。因此,合成的新型单体可用于制备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功能材料,有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例如防晒霜、粉底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魏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1].肖楠.阿魏酸乙酯促进痤疮丙酸杆菌极快速生长的过程特征及促生机制初探[D].江苏大学.2018

[2].谢婷,冯岸超,魏晓虎,汤华燊.基于阿魏酸乙酯的新型紫外吸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2017

[3].喻丽红,唐福才,胡娅嫚,周亮,李小辉.阿魏酸乙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

[4].石翛然.DCC/DMAP催化制备乙酰阿魏酸乙酯[J].广州化工.2014

[5].周文雅.不同反应体系中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反应规律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6].周文雅,孙尚德,毕艳兰.响应面优化溶剂体系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二酯酯交换合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脂[J].粮食与油脂.2013

[7].宋范范.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甘一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阿魏酰基结构脂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

[8].陈林林,辛嘉英,张超越.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叁油酸甘油酯转酯反应动力学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9].龚盛昭,李忠军,尹美娟,云智勉.微波协同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阿魏酸乙酯[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

[10].龚盛昭,李忠军,廖国俊,高晓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阿魏酸乙酯[J].精细化工.2010

论文知识图

阿魏酸乙酯与DNA相互作用的循环...不同反应方式下阿魏酸乙酯的转化...6 阿魏酸乙酯与 CT-DNA 相互作用...阿魏酸异辛酯的1H NMR谱图1 阿魏酸乙酯的结构及差分脉冲伏安图

标签:;  ;  ;  ;  ;  ;  ;  

阿魏酸乙酯论文_肖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