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应变论文_李鹏,齐东河,耿从杰,王成功,黄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应力,力学,隧道,效应,裂隙,塑性。

破坏应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齐东河,耿从杰,王成功,黄刚[1](2019)在《基于应变能破坏准则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田庄煤矿15上煤层开采覆岩导水断裂带的发育高度,以15101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采场模型,将应变能破坏准则作为导水断裂带扩展判据,从能量的角度确定断裂带塑性区发育范围,对矿井开采引起的煤层顶板覆岩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提出基于应变能破坏准则判定数值模型塑性区范围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塑性区破坏范围,确定导水断裂带高度。并结合理论公式与井下现场观测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应变能破坏准则为判据,根据塑性区破坏范围得到上覆岩层导水断裂带数值模拟高度为22.8 m,与理论计算导水断裂带高度上下限范围为14.4~27.3 m和现场实测结果 21.44 m相比,该判据下所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接近,验证了应变能破坏准则所得导水断裂带高度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2](2019)在《27SiMn高强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7SiMn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高强钢材,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为了研究27SiMn钢板的抗爆吸能特性,针对4个6.8 mm厚度27SiMn钢板试件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激光位移计和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量测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及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发现,DIC法消除了拉伸机械刚度的影响,避免了加载过程中激光位移计的抖动问题,获得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更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板屈服强度为552 MPa,极限强度为753 MPa,断后伸长率为20%,屈强比为0.73,与同强度其它钢材相比具有更好的延性。本文在现有高强钢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27SiMn钢的非线性拉伸本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王东英,汤华,尹小涛,邓琴,周万春[3](2019)在《基于应变软化的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锚的破坏模式可以揭示其承载力的组成和阶段特征,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及其最终破坏形态的研究是隧道锚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为探究隧道锚在工程荷载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弄清该过程中锚岩系统承载特性,首先基于FLAC~(3D)内置的应变软化本构,并借鉴边坡滑面搜索方法,成功追踪锚岩系统破裂面的产生、扩展过程,确定破裂面的最终形态。进而分析破裂面上岩体参数弱化规律以及附加应力随工程荷载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分析附加应力、抗剪力沿锚体轴向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工程荷载下隧道锚的承载特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隧道锚的破坏具有明显的渐进特征,破坏面多自锚碇底端与围岩接触处启裂,并逐渐向上延伸至周围岩体,直至整体剪出。隧道锚的破坏模式既非沿锚–岩界面剪切破坏,也非圆台形破坏,而是自下而上整体呈下窄上宽的喇叭形。(2)峰值承载力前,附加应力沿锚碇轴向近似呈梯形分布;越靠近锚碇底部,附加应力值越大;(3)伴随着破坏过程,破坏面上强度参数逐步弱化,应力扰动区域内岩体参数也伴随发生不同程度的弱化,(4)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中,隧道锚的承载力也在发生变化,依托工程的初始抗力为2.26×10~6 kN,极限承载力为5.90×10~6 kN。(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马云长,苏培东,郑智洋,李有贵,廖宸宇[4](2019)在《基于滑带土应变软化的滑坡渐进破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的渐进破坏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破坏过程,一般是由坡脚开始破坏,并沿着某一软弱面不断破坏,直至形成贯通的滑动带。为了研究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对滑坡失稳的影响,本文对滑带土采用应变软化模型。首先利用二维算例说明了滑坡的滑动面形态、塑性区与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反演了滑坡在二维空间内的渐进破坏过程,并根据位移变化情况,将滑坡的失稳过程划分为蠕动阶段、挤压阶段与滑动阶段3个阶段。在二维算例的基础上,采用滑带土应变软化理论进一步研究滑坡在叁维空间内的渐进破坏过程与破坏规律,说明了滑坡在叁维空间内,首先在坡脚与滑坡周界处形成塑性区,之后塑性区沿着滑坡周界向对称面增大,最后形成贯通的塑性区。将二维与叁维算例相对比,说明了叁维滑带土应变软化模型更真实的反应滑坡渐进破坏的全过程。因此,采用滑带土应变软化模型能较真实的反映坡渐进破坏的过程,为滑坡的预警与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金浏,余文轩,杜修力,张帅,李冬[5](2019)在《低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尺寸效应细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凝土静态破坏尺寸效应方面已取得了较完善的成果,而在动态破坏尺寸效应方面,包括其产生机制及对应的尺寸效应律的研究则非常匮乏。为探讨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尺寸效应行为,从细观角度出发,结合混凝土细观结构特征,考虑动态加载下细观组分应变率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破坏行为研究的细观力学分析模型与方法。以双边缺口混凝土试件为例,对其在低应变率(10~(-5) s~(-1)~1 s~(-1))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进行细观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应变率效应对动态破坏尺寸效应的影响。最后,结合应变率效应对强度及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强度增强效应"与"尺寸效应削弱效应",在静态破坏尺寸效应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拉伸强度的"静动态统一"尺寸效应理论公式,并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贾东伟,董浩,张家瑶,顾静宇[6](2019)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裂隙砂岩强度特性及贯通破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工开挖速度及工作面推进速率会对周围岩体的变形破坏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应变速率下裂隙砂岩强度特性及贯通破坏模式,利用伺服压力机对其进行单轴压缩,分析了裂隙砂岩力学特性、贯通破坏模式等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并从能量演化角度阐释了不同应变速率下裂隙砂岩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1)裂隙砂岩试样峰值强度会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增幅逐渐变大,与完整砂岩相比,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较大应力波动;(2)裂隙砂岩贯通模式主要以拉剪贯通为主,且随着应变速率增大,试样叁裂隙区域破坏程度更大,剪贯通模式越为显着;(3)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总能量、弹性能及耗散能均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应变速率越大,储存的弹性能所占输入总能量的比例越大,而耗散能所占比例越小。(本文来源于《青海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吴奕东[7](2019)在《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并且吸能效果优异的多功能结构材料,泡沫金属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因此研究其在主应力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多轴拉伸加载的困难导致多轴下的屈服点和破坏点的数据量严重不足,难以刻画在主应力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用数量稀少的数据点去表征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存在以偏概全的可能,这也是泡沫金属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的表征一直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主应力空间或主应变空间中用足够数量的数据点去直接展示泡沫金属屈服面和破坏面的全貌,才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表征结果。本文建立包含细观结构的3D Voronoi闭孔泡沫铝模型并开展其的多轴加载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在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和双轴拉伸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检验了基体铝的材料参数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通过预设初始力加载的叁轴比,可以得到覆盖整个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许可区域的动静态数据点,进而全面表征准静态屈服面、准静态破坏面和动态破坏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适用于泡沫金属的多轴加载初始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初始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是确定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上数据点的判据。然而目前很多研究都只是把单个方向的应力应变特征作为多轴加载下材料进入初始屈服或破坏的标志,忽略了多轴效应的影响。在初始屈服面的研究中,本文从基体材料的塑性耗散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用于泡沫金属多轴加载的初始屈服判据,该屈服判据能全面地考虑每个方向的荷载对屈服的作用。然而由于破坏面的研究涉及到较大的变形,此时基体的塑性耗散能远小于整个泡沫金属的塑性能量,以塑性耗散能作为初始破坏的标志不再合理。因此,本文还提出了以泡沫金属破坏单元的比例为指标的破坏准则,解决了泡沫金属多轴加载合理确定初始破坏状态的关键问题。(2)探究多轴准静态加载下泡沫金属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特征。屈服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均沿着不同的Lode角有序排列,但由于塑性流动的影响,应力屈服点存在着较大的离散,因此用应变表征屈服面比用应力表征更优。屈服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分布构成了椭球型的屈服面,利用几何关系可以在(σ_m,σ_e)应力平面或(ε_m,ε_e)应变平面中表征屈服面。平面中屈服点的分布与Lode角无关,构成了椭圆型的屈服面,屈服面的形状随着泡沫金属的相对密度增大而增大。用双参数对屈服面进行归一化可以消除相对密度的影响,从而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椭圆方程拟合泡沫金属多轴准静态加载的应变初始屈服面。(3)探究多轴准静态加载下泡沫金属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破坏面特征。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均沿着不同的Lode角有序排列并在许可区域内构成了椭球型破坏面。受泊松效应的影响,相同工况下的应力破坏点和应变破坏点所对应的Lode角存在一定的偏差。材料的破坏发生在屈服状态之后,因此应力破坏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分布依旧比应变数据点更离散,用应变表征破坏面优于用应力表征。与屈服面相类似,破坏数据点在(ε_m,ε_e)应变平面中表征为椭圆型的破坏面,破坏面的形状随着泡沫金属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用单轴拉伸破坏应变对破坏面进行归一化消除了相对密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个统一的多轴准静态加载应变破坏面方程。此外,还确定了准静态加载下的全局破坏面缺失区域的边界。因为在某些叁轴加载工况下泡沫金属会被压缩至密实而不发生破坏,所以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破坏面会出现一个缺失区域。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出破坏面缺失区域的边界,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很好。(4)探究多轴动态加载下泡沫金属的破坏面特征。在中应变率多轴拉伸加载情况中,泡沫金属内部胞壁呈现出局部破坏特征,在胞孔间的连接部分由于应力集中而最先发生破坏,此时应力波不能在泡沫金属内部充分传播而导致固定端的应力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微结构破坏机制下,泡沫金属多轴动态拉伸破坏面的形状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扩张。可以用椭球面表征各应变率下泡沫金属的全局破坏面并在(σ_m,σ_e)应力平面上建立带有应变率参数的椭圆破坏面方程。该破坏面方程同时适用于准静态多轴加载的情况,且与泡沫金属的相对密度无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魏小楠[8](2019)在《考虑岩土应变软化特性的开挖扰动诱发路堑边坡渐进性破坏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岩土质边坡长期稳定性时,岩土体材料在施工扰动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表现出应变软化特性。该文以某路堑边坡由于坡脚开挖诱发的失稳破坏为工程背景,考虑坡体应变软化的特性,基于FLAC3D软件平台,确定滑裂面材料强度分区演化规律,揭示了由于坡脚开挖诱发的路堑边坡渐进性破坏过程。并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得到边坡不同开挖时步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边坡的失稳是局部变形累积、延伸直至贯通的整体动态破坏渐进过程;滑裂面上强度参数的折减速率与剪应变增量有关,且边坡的破坏实质上是滑裂面力学强度参数的劣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边坡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秦小可,袁燕,符元帅[9](2019)在《迭片墙边界下土体结构应变破坏过程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考虑土体横向变形条件下叁轴试样内部的破坏过程,采用迭片墙边界,实现了叁轴试样的横向变形,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围压下叁轴试样的位移矢量和接触力链,结果表明:迭片墙边界可实现叁轴试样的横向变形,有效模拟其破坏过程。土体破坏可分为叁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发展及强度峰值阶段以及峰后破坏阶段。高围压下颗粒主要表现为轴向位移,随围压的增大横向变形出现迟滞现象,而且最终出现的横向变形也更小。即使高围压下试样内部颗粒之间的接触网络产生大量破坏,横向变形大,颗粒间仍存在较大的接触力,即表现为存在较高的残余强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荆臻,田常录,吴健,王纬波,赵军华[10](2019)在《带孔复合材料层板动态拉伸破坏的应变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Hashin准则作为纤维束损伤判据,根据材料不同损伤模式制定相应的材料性能退化方案,并考虑应变率效应对材料的强度性能进行修正,建立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渐进损伤分析模型,模拟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损伤破坏过程。通过动态拉伸试验,获得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载荷-位移关系及孔边不同位置的时间-应变关系,讨论了应变率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及试件孔边的应力集中情况。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相一致,证明了本文所提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破坏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7SiMn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高强钢材,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为了研究27SiMn钢板的抗爆吸能特性,针对4个6.8 mm厚度27SiMn钢板试件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激光位移计和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量测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及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发现,DIC法消除了拉伸机械刚度的影响,避免了加载过程中激光位移计的抖动问题,获得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更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板屈服强度为552 MPa,极限强度为753 MPa,断后伸长率为20%,屈强比为0.73,与同强度其它钢材相比具有更好的延性。本文在现有高强钢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27SiMn钢的非线性拉伸本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应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齐东河,耿从杰,王成功,黄刚.基于应变能破坏准则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研究[J].煤矿安全.2019

[2].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27SiMn高强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王东英,汤华,尹小涛,邓琴,周万春.基于应变软化的隧道锚渐进破坏过程探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马云长,苏培东,郑智洋,李有贵,廖宸宇.基于滑带土应变软化的滑坡渐进破坏研究[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金浏,余文轩,杜修力,张帅,李冬.低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尺寸效应细观模拟[J].工程力学.2019

[6].贾东伟,董浩,张家瑶,顾静宇.不同应变速率下裂隙砂岩强度特性及贯通破坏模式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9

[7].吴奕东.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魏小楠.考虑岩土应变软化特性的开挖扰动诱发路堑边坡渐进性破坏机理分析[J].中外公路.2019

[9].秦小可,袁燕,符元帅.迭片墙边界下土体结构应变破坏过程的模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荆臻,田常录,吴健,王纬波,赵军华.带孔复合材料层板动态拉伸破坏的应变率效应[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应力监测仪器示意图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干湿循环试验过程腐蚀前后沥青混合料表面形貌对...盐腐蚀后MiberⅠ纤维沥青混合料裂缝...混凝土破坏加载裂缝分布示意图构件C-6-01-237-10-007-038的应变云图...

标签:;  ;  ;  ;  ;  ;  ;  

破坏应变论文_李鹏,齐东河,耿从杰,王成功,黄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