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土壤,入渗,方式,淤泥,水泥,空气。
阻渗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段智霞,樊贵盛[1](2014)在《水泥潜入条件下河床淤泥阻渗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细颗粒水泥可潜入土壤并可在土壤内堆积和凝聚的机理,通过室内土柱积水入渗试验,分析了水泥潜入量和潜入方式对土壤阻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潜入方式下不同添加量的水泥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均有显着影响,但阻渗程度各不相同;间歇潜入方式的阻渗效果明显优于即时潜入方式;水泥潜入量在0.8kg/m2以内时,随着潜入量的增加阻渗作用增强;当潜入量大于或等于0.8kg/m2时,随着水泥潜入量的增加阻渗作用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李援农[2](2007)在《不同灌溉方式入渗条件下的土壤空气阻渗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采用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室内试验为主的技术路线,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设备主要研究了一维垂直入渗、二维入渗和叁维入渗条件下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阻渗特性。主要研究成果为:(1)研究了重粉质粘土、壤土和砂壤土一维垂直常规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入渗的影响。研究表明,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可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稳定阶段,提出了各阶段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和阻渗特性,建立了一维垂直常规入渗指数和入渗系数与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二次函数关系;土壤干容重和水层深的交互作用对入渗参数的影响最大,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入渗参数的影响最小;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与地表水深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2)研究了一维垂直恒压入渗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阻渗作用。恒定土壤空气压力入渗将受到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水层深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kostiakov入渗指数和入渗系数与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水层深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将禁锢土壤空气压力阻渗作用分为单纯力的作用和粘滞力的作用两部分,分别建立了恒定土壤空气压力条件下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湿润深度与入渗时间及湿润深度与入渗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3)研究了沟灌及膜缝灌水土壤湿润过程、土壤入渗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阻渗作用,建立了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与入渗时间的函数关系;二维入渗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大小为0~4.8cm水柱,禁锢土壤空气压力通常存在于水层正下方,压力等值线图相对较为密集,距中心位置越远,等值线图越稀,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主要出现在湿润区,在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作用下土壤中含水量仅相当于无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84.15%~89.68%,即土壤中总水量将减少10.32%~15.85%,在相同初始土壤含水率时,禁锢土壤空压力减小入渗量为17.00%~20.01%。(4)研究了膜上灌水条件下小麦、棉花田间土壤水、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作物生理效应等,表明膜上灌水形成表层土壤的白天——夜间干湿交替变化,在膜下形成凝结(液化)——汽化(蒸发)——凝结——汽化“小循环”,使土壤深层水分逐渐向上层聚积,并为明显的“V”型分布,膜孔灌比无膜(畦灌)沟灌近地表温度平均高出约4.3?C左右,而比沟畦灌地表空间温度高3.6?C左右,使棉花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了约8~12%,地膜覆盖减少了小麦生长无效水量消耗量约9.2mm,生育期缩短了7~14天。(5)研究了膜孔点源及地下滴灌点源入渗规律及禁锢土壤变化规律,得出了点源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仅为0~3mm,仅发生在入渗过渡区,地表点源入渗8min后,点源下5cm位置开始出现1mm水柱土壤空气压力,地下点源入渗10min后,在点源正下方5cm存在1~3mm水柱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顶托作用及滞后作用是不能忽略的。(6)建立了考虑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影响的green-ampt修正数学模型,经过对一维垂直入渗实验资料验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7-09-01)
阻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采用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室内试验为主的技术路线,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设备主要研究了一维垂直入渗、二维入渗和叁维入渗条件下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阻渗特性。主要研究成果为:(1)研究了重粉质粘土、壤土和砂壤土一维垂直常规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入渗的影响。研究表明,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可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稳定阶段,提出了各阶段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变化和阻渗特性,建立了一维垂直常规入渗指数和入渗系数与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二次函数关系;土壤干容重和水层深的交互作用对入渗参数的影响最大,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入渗参数的影响最小;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与地表水深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2)研究了一维垂直恒压入渗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阻渗作用。恒定土壤空气压力入渗将受到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水层深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kostiakov入渗指数和入渗系数与土壤干容重、初始土壤含水率、水层深和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将禁锢土壤空气压力阻渗作用分为单纯力的作用和粘滞力的作用两部分,分别建立了恒定土壤空气压力条件下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湿润深度与入渗时间及湿润深度与入渗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3)研究了沟灌及膜缝灌水土壤湿润过程、土壤入渗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阻渗作用,建立了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与入渗时间的函数关系;二维入渗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大小为0~4.8cm水柱,禁锢土壤空气压力通常存在于水层正下方,压力等值线图相对较为密集,距中心位置越远,等值线图越稀,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主要出现在湿润区,在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作用下土壤中含水量仅相当于无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84.15%~89.68%,即土壤中总水量将减少10.32%~15.85%,在相同初始土壤含水率时,禁锢土壤空压力减小入渗量为17.00%~20.01%。(4)研究了膜上灌水条件下小麦、棉花田间土壤水、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作物生理效应等,表明膜上灌水形成表层土壤的白天——夜间干湿交替变化,在膜下形成凝结(液化)——汽化(蒸发)——凝结——汽化“小循环”,使土壤深层水分逐渐向上层聚积,并为明显的“V”型分布,膜孔灌比无膜(畦灌)沟灌近地表温度平均高出约4.3?C左右,而比沟畦灌地表空间温度高3.6?C左右,使棉花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了约8~12%,地膜覆盖减少了小麦生长无效水量消耗量约9.2mm,生育期缩短了7~14天。(5)研究了膜孔点源及地下滴灌点源入渗规律及禁锢土壤变化规律,得出了点源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仅为0~3mm,仅发生在入渗过渡区,地表点源入渗8min后,点源下5cm位置开始出现1mm水柱土壤空气压力,地下点源入渗10min后,在点源正下方5cm存在1~3mm水柱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顶托作用及滞后作用是不能忽略的。(6)建立了考虑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影响的green-ampt修正数学模型,经过对一维垂直入渗实验资料验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渗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段智霞,樊贵盛.水泥潜入条件下河床淤泥阻渗特性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
[2].李援农.不同灌溉方式入渗条件下的土壤空气阻渗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