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质量星的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恒星,星系,波段,质量,起源,宁静,银河系。
大质量星的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黄京一[1](2019)在《宇宙元老级大质量星系挑战早期星系演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多台望远镜,惊喜地发现了一大批光学上不可见、存在于宇宙早期的大质量星系(质量跟今天的银河系相当)。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证实在宇宙诞生后的前20亿年时间里,有如此数目庞大的大质量星系存在。它们的存在对于解释今天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如何形成有重要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15)
王涛[2](2013)在《高红移大质量星系的形成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星系形成及演化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10 yr来星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1)近邻星系在颜色-星等图上呈现双峰分布,早型星系普遍颜色较红,而晚型星系颜色偏蓝;并且近邻宇宙红星系的总质量相对于红移z=1时至少增长了1倍,意味着存在蓝星系到红星系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成为现代星系形成演化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2)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跟核球质量有很强的相关,意味着黑洞演化跟星系演化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洞的活动(活动星系核)如何影响星系演化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然而近邻宇宙中的大质量星系基本都已停止了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和黑洞活动,因此,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宇宙早期红移在z≈2的星系性质.在这一红移处,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黑洞增长均处于高峰期.(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涛[3](2012)在《高红移大质量星系的形成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星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1):近邻星系在颜色-星等图上呈现双峰分布,即大质量早型星系颜色较红,小质量晚型星系颜色偏蓝;并且紧邻宇宙红星系的总质量相对于红移z=1时至少增长了一倍,意味着存在着蓝星系到红星系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成为现代星系形成演化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2):星系中心黑洞质量跟核球质量有很好的相关,意味着黑洞演化跟星系演化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洞的活动(活动星系核)如何影响星系演化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近邻宇宙中的大质量星系基本都已停止了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和黑洞活动,因此,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高红移星系本论文主要总结了在红移z=2左右大质量星系(>1011M⊙)形成演化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集中在叁个方面1)星系的恒星形成,形态和颜色的相关关系;2)大质量盘星系的颜色和星族梯度;3)宁静和恒星形成星系中的核活动。主要结果如下:(1)星系的红外颜色([3.6]-[24])可有效区分红移在2左右的宁静星系和恒星形成星系;(2)对于大质量星系而言,恒星形成性质和星系形态在红移~2存在比较好的相关。宁静星系区别于恒星形成星系最显着的特征在于是否有一个核球主导的形态,而和盘结构无关。事实上,我们发现30%的宁静星系仍然具有显着的盘结构,但是这些星系的聚集度显着大于具有恒星形成的盘星系。我们从而提出星系聚集度是区分宁静星系和恒星形成星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我们发现大质量恒星形成星系单位质量的恒星形成率低于恒星形成的主序列,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最早进入宁静星系,给出了"downsizing"在高红移的证据:(4)我们发现大质量恒星形成星系中盘星系占主导地位,这些盘星系并没有显着的并合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他们大部分呈现显着的颜色梯度,颜色由内向外由红转蓝。(5)我们发现对于位于高红移宁静星系和恒星形成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来说,爱丁顿吸积率有明显不同:位于宁静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吸积率普遍较低,而位于恒星形成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倾向于有较高的吸积率。这一发现将近邻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活动规律推广到高红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类高红移宁静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很多性质上跟今天的低光度活动星系核相似。我们的发现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星系形成与演化给出限制:(1),星系由蓝星系到红星系的转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从盘星系演化到椭圆星系,一类聚集度较高的具有盘形态的红星系在红移z=2处中至少占30%,意味着这是一条重要的演化路径:(2)活动星系核在低红移宁静星系和恒星形成星系中的分布与高红移相似,意味着低红移活动星系核的吸积模式可能同样适用于高红移星系:例如在高红移的宁静星系中的活动吸积核吸积模式也可能是“吸积低效"的模式,而其中心并不具备一个几何薄光学厚的吸积盘。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对星系的双峰分布和核活动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回顾:第二章主要讨论z=2大质量星系形态,颜色和恒星形成的相关关系;第叁章讨论我们在大质量星系的颜色梯度方面的一些初步结果;第四章讨论高红移活动星系核宿主星系的分类,以及核活动在不同星系中的差别:第五章我们简要讨论这些工作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12)
大质量星的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星系形成及演化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10 yr来星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1)近邻星系在颜色-星等图上呈现双峰分布,早型星系普遍颜色较红,而晚型星系颜色偏蓝;并且近邻宇宙红星系的总质量相对于红移z=1时至少增长了1倍,意味着存在蓝星系到红星系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成为现代星系形成演化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2)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跟核球质量有很强的相关,意味着黑洞演化跟星系演化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洞的活动(活动星系核)如何影响星系演化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然而近邻宇宙中的大质量星系基本都已停止了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和黑洞活动,因此,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宇宙早期红移在z≈2的星系性质.在这一红移处,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黑洞增长均处于高峰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质量星的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超,黄京一.宇宙元老级大质量星系挑战早期星系演化模型[N].中国科学报.2019
[2].王涛.高红移大质量星系的形成与演化[J].天文学报.2013
[3].王涛.高红移大质量星系的形成与演化[D].南京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