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链霉菌论文_于佩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霉素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红霉素,基因,淡红,天蓝,噬菌体,红色。

红霉素链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于佩青[1](2016)在《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和链霉菌SH-62中叁个可能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包括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和链霉菌SH-62中叁个可能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这两部分内容:1.红霉素是由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其中红霉素A作为第二代和第叁代红霉素类药物的原料中间体,市场需求巨大。本研究从包含有完整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BAC质粒13G3出发,通过λRed重组酶系统对其进行改造,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质粒pYPQ01和pYPQ02。然后利用接合转移将它们依次导入到红色糖多孢菌中,最后获得可能含有两个拷贝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菌株S.ery::pYPQ01和可能含有叁个拷贝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菌株S.ery::pYPQ0l+pYPQ02。HPLC和LC-MS分析发现这两株基因工程菌中红霉素A的产量分别为野生型的3.1倍和6.4倍,从而证实增加基因簇拷贝数的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并且效果十分显着。2.链霉菌SH-62是我校周启教授从湖北房县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链霉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链霉菌的基因组中包含有一个可能的潮霉素A生物合成基因簇(hgm),一个可能的有效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vlw)和一个羊毛硫抗生素合成基因簇(lan)。使用7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扫描的方法对链霉菌SH-62的基因组BAC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8个阳性克隆。将这些阳性克隆分别导入到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s和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 ZX1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生物活性测定、HPLC和LC-MS等方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检测,发现hgm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不能合成潮霉素A,而是产生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物质,其分子式可能为C28H28N604或者C27H32N2O8。lm基因簇异源表达产生的不是有效霉素,而是另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LC-MS分析其分子式可能为C11H9N02。将lan基因簇导入到白色链霉菌且albus中,得到一株可以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真菌的异源表达菌株,将其导入到变铅青链霉菌S.lividans ZX1中得到了两株能够同时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异源表达菌株,并且其中一株对真菌也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玉洋,张秀云,刘金龙,孙中涛[2](2015)在《天蓝淡红链霉菌发酵生产柔红霉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柔红霉素发酵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和减轻患者负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天蓝淡红链霉菌ST511发酵生产柔红霉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柔红霉素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然后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葡萄糖50g/L、酵母粉65g/L、Ca CO34g/L、Fe SO4·7H2O 0.7g/L,最优的发酵工艺为:初始p H 6.9、种龄48h、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产量为2.86g/L,提高了12%;于50L和1000L发酵罐产量为2.88g/L、2.85g/L,提高了15%、17%。(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华承伟,于江傲,谢凤珍[3](2011)在《红色链霉菌发酵产红霉素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发酵产红霉素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Design-Expert 8的Min Run Res IV多因子两水平设计,对发酵培养基的有机碳源和氮源的组成进行因素的效应评价,利用最峭攀登搜索法为响应面分析的中心组合设计确定中心区,利用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淀粉、糊精、豆饼粉和玉米浆因素对红霉素产量有显着影响,其最佳组成为:淀粉5.24%,糊精1.43%,豆饼粉4.56%,玉米浆1.47%。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已成功优化了红霉素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碳源和氮源,摇瓶发酵产红霉素化学效价为6 192 U/ml。(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张丽华,王洋,何彰华,刘晓洁,师明磊[4](2010)在《红霉素链霉菌聚酮合成酶基因eryAIII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红霉素链霉菌聚酮合成酶eryAIII基因。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m28a,PCR扩增高GC含量长片段基因eryAIII及分子伴侣GroELS的基因,并插入该载体,每个基因都能够独立启动和终止表达;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NdeⅠ、HindⅢ分别酶切质粒pET-m28a/eryAIII-GroELS,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获得与预期大小相同的DNA片段;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了由eryAIII编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8×103的蛋白;与GroELS共表达后,目的蛋白在上清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GroELS提高了eryAIII编码蛋白的可溶性,为红霉素合成通路在大肠杆菌中的重建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0年06期)

蒋世春,吴振倡,许玉丽,金红日[5](2009)在《用近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选育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S. Coeruleorubidus)高产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报道了用近紫外线(NUV)与LiCl复合选育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的实验结果。实验获得一株柔红霉素高产突变株,在发酵罐上应用,柔红霉素产率比出发菌株高10%。(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金慧怡,张惠展[6](2006)在《红霉素抗性基因ermE在链霉菌中的表达及抗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霉素抗性基因ermE编码一种甲基化酶,可以对50S核糖体亚基上的23S rRNA进行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作用可能引起核糖体构型变化,阻碍红霉素与50S核糖体亚基的结合,从而使宿主获得抗性.研究中将来自红色糖多孢茵(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ermE基因克隆到链霉菌高拷贝表达载体pUWL201和pIJ6021上组成型启动子ermEp和硫链丝菌素诱导型启动子PtipA的下游,构建出了链霉菌表达质粒pKIM4,pKIM7和pKIM8.将pKIM4,pKIM7和pKIM8分别转入S.lividans链霉菌中,每种转化子都能表现出明显的红霉素抗性,并且ermE基因在TK64/pKIM8转化子中还实现了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陈树勋,吴建梅[7](2006)在《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方法以红霉素链霉菌B-27#为出发菌株,采用经过紫外诱变过的孢子悬浮液与噬菌体接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到一株抗噬菌体高产菌株。通过噬菌体的侵染试验和摇瓶发酵生产能力验证,其抗噬菌体能力十分稳定,红霉素发酵摇瓶效价比对照有所提高。该菌株经纯化后投入生产,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噬菌体的污染。结论采用经过紫外诱变过的孢子悬浮液与噬菌体接触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获得抗噬菌体菌株。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在紫外灯(253.7 nm、15 W、30 cm)下照射120 s,菌株出现抗噬菌体突变的几率最高。(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吴大治,朱春宝,朱宝泉[8](2004)在《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在变铅青链霉菌TK24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与酪氨酸酶基因启动子和红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串联连接,克隆到变铅青链霉菌TK24中进行表达。经过SDS-PAGE蛋白电泳、CO结合差光谱分析结果证明,重组克隆表达的羟化酶分子量约45 kD、重组的蛋白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12%,并具有细胞色素P-450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吴大治,谢丽萍,朱春宝,朱宝泉[9](2003)在《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中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 Gen Bank中公布的两种柔红霉素 C- 14羟化酶基因 (dox A)的序列 ,设计引物并通过 PCR扩增方法从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14 82中扩增出约 1.4 kb的目的片段 ,其中包括了长度为 12 6 9bp的 dox A全长序列 ,而同时从波赛链霉菌 SIPI4 0 14 1中没有扩增出基因片段。将扩增出的 dox A基因和载体质粒 p Blue-script KS连接后构建了质粒 p YG5 10 ,通过 PCR扩增、酶切鉴别及测序分析发现 ,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14 82来源的 dox A基因和链霉菌 C5来源的序列完全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3年08期)

钱秀萍,陈代杰,许文思[10](2001)在《Na~+调节天蓝淡红链霉菌突变株SIPI1482-NS-4合成柔红霉素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PI 1482 - NS- 4是柔红霉素的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 1482的阻断突变株 ,不能合成柔红霉素。研究发现 Na+对 SIPI1482 - NS- 4恢复合成柔红霉素具有调节作用。在 GM培养基中添加 2 % Na Cl后 ,虽然突变株的菌体生长量降低 ,细胞脂肪含量下降 ,电镜还观察到细胞中脂肪颗粒显着减少 ,但不产抗生素的负突变株 SIPI 1482 - NS- 4却恢复合成柔红霉素 ,推测 Na+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同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之间的代谢流向有关。检测突变株 SIPI 1482 - NS- 4在 GM培养基和 GM+2 % Na Cl培养基中 ,催化柔红霉素前体丙酰 Co A合成的甲基丙二酰 Co A羧基转移酶 (MCT)和甲基丙二酰 Co A脱羧酶 (MDC)的活力变化 ,结果发现在 GM培养基中 MCT酶和 MDC酶的活力很低 ,但添加了 2 % Na Cl后 ,伴随着柔红霉素的恢复合成 ,MDC酶活力迅速提高。说明 SIPI 1482 - NS- 4的阻断突变与前体丙酰 Co A有关 ,Na+诱导了 MDC酶 ,从而前体丙酰 Co A重新合成 ,突变株恢复合成柔红霉素。亲株 SIPI 1482在 GM培养基中 ,MDC酶的活力很低 ,但 MCT酶的活力和柔红霉素的生物合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培养基添加 2 % Na Cl后 ,MDC酶的活力上升 ,柔红霉素产量提高。说明在 SIPI1482中 ,柔红霉素前体丙酰 Co A主要是通过 MCT酶途径催化而生成的 ,N(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红霉素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柔红霉素发酵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和减轻患者负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天蓝淡红链霉菌ST511发酵生产柔红霉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柔红霉素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然后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葡萄糖50g/L、酵母粉65g/L、Ca CO34g/L、Fe SO4·7H2O 0.7g/L,最优的发酵工艺为:初始p H 6.9、种龄48h、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产量为2.86g/L,提高了12%;于50L和1000L发酵罐产量为2.88g/L、2.85g/L,提高了15%、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霉素链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于佩青.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和链霉菌SH-62中叁个可能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6

[2].李玉洋,张秀云,刘金龙,孙中涛.天蓝淡红链霉菌发酵生产柔红霉素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

[3].华承伟,于江傲,谢凤珍.红色链霉菌发酵产红霉素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

[4].张丽华,王洋,何彰华,刘晓洁,师明磊.红霉素链霉菌聚酮合成酶基因eryAIII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10

[5].蒋世春,吴振倡,许玉丽,金红日.用近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选育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高产株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9

[6].金慧怡,张惠展.红霉素抗性基因ermE在链霉菌中的表达及抗性测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陈树勋,吴建梅.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

[8].吴大治,朱春宝,朱宝泉.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在变铅青链霉菌TK24中的表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

[9].吴大治,谢丽萍,朱春宝,朱宝泉.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中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

[10].钱秀萍,陈代杰,许文思.Na~+调节天蓝淡红链霉菌突变株SIPI1482-NS-4合成柔红霉素的机制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

论文知识图

豆油对红霉素链霉菌H18及生二素...豆油对红霉素链霉菌H18摇瓶发酵...一2红正落形态)。活后,表柔红霉素的产量也有一定的提...一6日自勺片段的PCR扩增F19.5一6PCRa一...一目的片段的PCR扩增Fig.5-5PCRamplifi...

标签:;  ;  ;  ;  ;  ;  ;  

红霉素链霉菌论文_于佩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