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板坯论文-苏鑫,高伟,柯长奋,赵加钰,许光明

铝合金板坯论文-苏鑫,高伟,柯长奋,赵加钰,许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铝合金板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辊铸轧,5052铝合金,脉冲电流,显微组织

铝合金板坯论文文献综述

苏鑫,高伟,柯长奋,赵加钰,许光明[1](2019)在《脉冲铸轧5052铝合金板坯的组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引入铸轧工艺中,生产出质量良好的叁组5052铝合金板坯。通过观察显微组织,详细地对比了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铸轧对板坯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浇铸温度为690℃下,与传统铸轧成形的板材相比,施加300 A脉冲峰值电流和50 Hz频率的脉冲电流生产的5052铝合金板坯的枝晶生长受到抑制,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细化,但晶粒大小并不均匀;施加300 A峰值电流和30 Hz频率的铸轧方式,产生较强的电磁振荡效果,组织中心部位呈现较大范围的等轴晶组织。多次拉伸试验表明,施加300 A脉冲峰值电流和30 Hz频率的脉冲电流调控的铸轧板坯的平均强度值最高,其平均屈服强度和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119 N/mm~2和239N/mm~2。(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燕猛,黄华贵,张彩云,杜凤山,张尚斌[2](2017)在《板坯头/尾部平面形状对铝合金厚板粗轧头尾切除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铝合金厚板粗轧头尾切除量,提高热轧铝板成材率,以5052铝合金材料为对象,基于DEFORM商用软件,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板厚和压下量对头尾鼓形深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头尾切除量定量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多道次可逆轧制过程中头/尾部普通平面、圆弧平面、梯形平面下的轧件头尾切除量演变规律探究,结果表明:圆弧平面与梯形平面能减少头尾切损约18%~20%。普通平面的头尾切除量预测模型已应用于实际轧制规程,预测结果和现场实测情况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综合考虑铸锭的端面铣削工艺,梯形平面更有利于现有铝合金厚板热轧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国福,沈洪艳[3](2014)在《4343铝合金铸轧板坯退火工艺的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4343铝合金铸轧板料的退火工艺,研究均匀化退火温度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343铝合金铸轧坯不同位置的微观组织差别很大,上部和下部组织良好,共晶硅聚集成板条状。大量共晶硅与Fe、Mn等元素形成FeSiAl5和AlMnFeSi等化合物,聚集在铸轧坯中部。520℃下均匀化退火有利于降低断裂的风险。(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赵洪亮[4](2014)在《高速连铸连轧铝合金板坯用钢带涂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铝加工行业存在能耗高、成品率低、利润低、高端产品生产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伊川电力集团引进了Hazelett铝合金高速连铸连轧生产线。该生产线目前已投产,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钢带涂层使用寿命较短,粘铝,性能稳定性不足,传热不够均匀,钢带完全依赖于进口等问题。钢带作为铝合金高速连铸连轧的结晶器,对板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制约我国铝合金高速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金属基陶瓷涂层制备方法为基础,采用国内现有的大气等离子喷涂(APS)设备,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MSZ)涂层和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YSZ)涂层。根据高速连铸连轧铝合金板坯用钢带涂层的使用性能要求,对MSZ、YSZ涂层的抗铝液侵蚀性能、高温润湿性、组织形貌与表面粗糙度、热扩散性能、常温耐磨性、高温耐磨性、抗弯曲疲劳性和抗热疲劳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Hazelett铝合金连铸连轧用钢带涂层性能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所制备的MSZ、YSZ涂层均不与铝液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稳定, MSZ、YSZ涂层在高温下均与铝液不润湿,YSZ涂层的不润湿性优于MSZ、Hazelett涂层;MSZ、YSZ、Hazelett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0um、9um和7um,在一定范围内,较大的粗糙度有利于增强铝液与不可润湿涂层的不润湿性;②在400oC-600oC范围,MSZ、YSZ和Hazelett涂层的热扩散系数分别为0.067-0.0967cm2/s、0.057-0.0794cm2/s、0.0565-0.0919cm2/s。采用ANSYS软件对50um厚的YSZ涂层在550oC-700oC范围内的隔热效果进行分析,其隔热能力不低于120℃,可有效降低基体温度,防止钢带扭曲变形。③常温下,MSZ、YSZ和Hazelett涂层的平均稳定摩擦系分别为0.29,0.15和0.26,YSZ涂层耐磨性最好;600oC下,MSZ、YSZ和Hazelett涂层的平均稳定摩擦系数分别为0.37,0.23,0.34。MSZ涂层高温磨擦60min已完全失效,部分基体已经暴露; YSZ涂层的过渡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磨损。Hazelett涂层过渡层已产生较大程度磨损,表面产生了严重的犁沟;涂层在高温下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由高温循环载荷和磨削粘附引起的犁沟和片层剥落;④MSZ、YSZ、Hazelett涂层在弯曲疲劳实验周期内均未发生明显的失效,但都出现了裂纹的萌生与扩展。MSZ、YSZ涂层表面的未完全熔化颗粒与孔隙结构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其抗弯曲疲劳性能较好。Hazelett涂层表面较平滑,裂纹扩展较严重,部分区域甚至发生了片层剥落。⑤MSZ、YSZ涂层的平均热疲劳失效寿命分别为58次、62次,高于Hazelett涂层的30次,MSZ涂层热疲劳失效是由陶瓷层自身结合强度较弱所致;YSZ、Hazelett涂层的热疲劳失效主要是由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以及热生长氧化物引起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5-01)

陈刚[5](2012)在《电磁铸轧7075铝合金板坯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7075铝合金属于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是航空航天等领域重要的结构材料。传统生产7075合金板坯的方法为热轧法,工序繁多,成本高。与热轧法相比,铸轧法具有工序简单、节能环保、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7075合金添加元素多、结晶温度范围宽,再加上铸轧法所具有的技术特点,用此法生产7075合金板坯存在各种工艺问题,生产出的板坯也存在各种组织缺陷,如枝晶发达,偏析严重,给后续的加工带来了各种困难。本文通过在铸轧过程中施加不同形式的电磁场来研究电磁场对7075合金铸轧板坯组织的影响规律,为实现7075合金电磁铸轧的实用化提供试验和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在铸轧过程中施加直流磁场、半波振荡磁场和交变振荡磁场来研究外加电磁场对7075合金铸轧板坯组织的影响规律。通过设定不同的浇注温度来研究温度对磁场作用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电磁场对固溶度和晶界析出第二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直流磁场可以使板坯组织中枝晶细化,但不能碎断枝晶:半波振荡场和交变振荡场都使得枝晶发生碎断并使得结晶组织细化和等轴化,凝固组织与普通铸轧相比也变得更加均匀,且交变振荡场的作用效果强于半波振荡场。当增加直流磁场强度以后,交变振荡场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2)与普通铸轧相比,直流磁场、半波振荡场和交变振荡场条件下板坯横截面以及外表面的硬度值都有所增加,且增加幅度依次升高。(3)与普通铸轧相比,直流磁场、半波振荡场和交变振荡场条件下的板坯边部以及中心部位的带状偏析程度减轻,叁种外场的作用效果依次递增。施加交变振荡磁场之后,板坯边部以及中部已看不到带状偏析。(4)升高浇注温度后,外加电磁场的作用效果得到增强。(5)直流磁场、半波振荡场和交变振荡场都能减小7075铸轧板坯中元素微观偏析程度,且作用效果依次递增。(6)直流磁场、半波振荡场和交变振荡场都使得晶界析出第二相的尺寸减小、相分布的连续性减弱,且叁种外场的作用效果依次增强。(7)7075铝合金铸轧板坯晶界析出相主要为T (AlZnMgCu)相,施加外加磁场以后,相的成分不发生变化,相的含量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任涛林[6](2011)在《Q235钢和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表层塑性变形及微观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的微观组织决定其力学性能。细小晶粒拥有优良的塑性、韧性和抗疲劳性能,粗大晶粒则拥有较好的抗高温蠕变和抗断裂性能。因此对矩形坯料实施精确的定向表层塑性变形并辅以后续的热处理,使其获得表层是等轴细晶而中心部位是粗大晶粒组成的复合组织,将能同时满足对高温蠕变、断裂韧性和疲劳强度的要求。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提出来的。依据以上想法,提出了复合辊轧、滚珠滚压、表面挤压和受控喷丸四种表层塑性变形工艺,并依据局部加载理论设计了相应的塑性变形装置。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四种表层变形工艺的金属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表层塑性变形后沿板坯厚度方向的应力应变特点,并揭示了经过四种表层变形工艺和后续热处理后的Q235钢和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6.7对四种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表层塑性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四种表层变形工艺后,塑性变形基本上被局限在表层的1mm内,最大等效应变值分别能达到0.2、0.22、0.032和0.25。利用弹塑性力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得出了四种工艺的应变类型分布特点,即:经过复合轧制后的坯料表层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经过滚珠滚压和表面挤压后的坯料沿特定的厚度方向路径的应变类型由伸长类应变转化为压缩类应变,而经过受控喷丸后的坯料沿特定的厚度方向路径的应变类型由压缩类应变转化为伸长类应变。对经过表层塑性变形的Q235钢坯料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经过复合辊轧、滚珠滚压、表面挤压和受控喷丸后,表层晶粒发生强烈塑性变形,呈纤维状,心部组织保持原始形态。对经过复合辊轧、滚珠滚压和表面挤压变形后的Q235钢辅以再结晶退火,得到了表层细晶和心部粗晶的复合组织,而对经过受控喷丸后的坯料进行再结晶退火发现,坯料表层的晶粒由于处于临界变形区而发生异常长大。定向凝固钛铝合金坯料经过复合辊轧后,表层晶粒出现再结晶细化,而中心部分保持粗大的全层片组织。对经过滚珠滚压、表面挤压和受控喷丸后的定向凝固钛铝合金表层组织进行组织观察发现,层片发生强烈的弯曲,在层片的界面处出现了相转变和动态再结晶。对滚珠滚压、表面挤压和受控喷丸后的试样在α相转变线上10~20oC进行短时间的真空热处理发现,显微组织尺寸从坯料的表层向中心方向有明显的梯度渐变特征,即形成了表层组织为细小全片层晶粒,心部组织为粗大全层片的原始晶粒的复合组织;而对受控喷丸后的试样进行相同的热处理发现,表层晶粒由于处在临界变形区而发生了异常的长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5-01)

丁吉林,胥福顺[7](2011)在《均匀化处理对3004铝合金铸轧板坯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004铝合金板带材是汽车制造业、制罐工业的主要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热轧生产,因此用铸轧法生产3004铝合金带坯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3004铝合金在熔铸过程中易产生偏析,轧制前必须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处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均匀化温度和均匀化时间。本文研究了580℃的均匀化温度下,不同均匀化时间对铸轧板坯组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1年03期)

雷虎,尹志民,唐蓓,韩颖[8](2011)在《5A01铝合金铸造板坯均匀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组织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均匀化处理对5A01铝合金铸态板坯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均匀化处理后,该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都比铸态的有了明显提高。但不同均匀化条件下的合金的硬度、电导率、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基本不变。提高均匀化温度,减小枝晶间距可加快均匀化进程,并且残余显微偏析指数随枝晶间距的减小呈平方衰减。(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杨余良,张芳,彭华超,石玉珍,张锋锐[9](2010)在《采用铸轧法生产3004铝合金深冲板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铸轧法生产的3004铝合金的内部组织,解释了3004铝合金板在进行深冲时产生开裂的原因,通过不同试验方案,提出了提高3004铝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达到很好的深冲效果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2010'全国铝板带箔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2)

顾世欣[10](2010)在《冷坩埚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的组织、性能及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Ti-46Al-0.5W-0.5Si-0.3Y、Ti-46Al-0.5W-0.5Si-0.2Gd、Ti-46Al-0.5W-0.5Si-0.5Y和Ti-46Al-0.5W-0.5Si-0.165Gd四种钛铝基合金,在不同的加热功率、抽拉速度等工艺参数条件下,利用电磁冷坩埚定向凝固技术分别制备了宽厚比为3:1的钛铝基合金板坯。对板坯的宏观组织、显微组织和成形质量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最后测试了板坯的力学性能。板坯试样表面存在浇不足、粘连、波纹以及凹坑等缺陷。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有送拉比、加热功率、抽拉速度、引料位置以及磁感应强度分布等。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抽拉速度和加热功率对初始过渡区的长度、晶粒数量以及稳态生长区的柱状晶生长方向以及晶粒数量的影响以及凝固界面形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抽拉速度的增加,过渡区长度减小,稳态生长区晶粒数量增加;凝固界面由“W”形逐渐变为倒“W”形,随着加热功率增大,过渡区长度减小,稳态区晶粒数量减少,凝固界面先由平缓变得波动较大随后又逐渐变得平缓。观察和分析了四种钛铝基合金板坯凝固界面区和稳态生长区的显微组织。凝固界面区由定向凝固区、糊状区和最终凝固区叁个区域组成。糊状区的晶粒形态由胞状晶逐渐向树枝晶过渡,而最终凝固区内则均为树枝晶。这些树枝晶的一次枝晶多呈四轴对称,少量呈六轴对称,说明合金包晶凝固时多以β相为初生相。最后利用显微压痕法测试了钛铝基合金板坯的断裂韧性,并测试了板坯在800℃高温下的拉伸性能。发现板坯在不同方向上断裂韧性不同,断裂韧性值最高可达到18.14 MPa·m~(1/2),而在800℃高温下定向凝固板坯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43MPa,延伸率达到1.66%。分析高温拉伸断口发现定向凝固片层组织的断裂方式主要是沿片层的解理、穿片层断裂和穿晶断裂。含Y的板坯试样塑性较好,韧窝断裂成为主导,断口表现出塑性变形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7-01)

铝合金板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降低铝合金厚板粗轧头尾切除量,提高热轧铝板成材率,以5052铝合金材料为对象,基于DEFORM商用软件,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板厚和压下量对头尾鼓形深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头尾切除量定量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多道次可逆轧制过程中头/尾部普通平面、圆弧平面、梯形平面下的轧件头尾切除量演变规律探究,结果表明:圆弧平面与梯形平面能减少头尾切损约18%~20%。普通平面的头尾切除量预测模型已应用于实际轧制规程,预测结果和现场实测情况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综合考虑铸锭的端面铣削工艺,梯形平面更有利于现有铝合金厚板热轧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合金板坯论文参考文献

[1].苏鑫,高伟,柯长奋,赵加钰,许光明.脉冲铸轧5052铝合金板坯的组织及性能[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9

[2].燕猛,黄华贵,张彩云,杜凤山,张尚斌.板坯头/尾部平面形状对铝合金厚板粗轧头尾切除量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

[3].张国福,沈洪艳.4343铝合金铸轧板坯退火工艺的改进研究[J].铸造技术.2014

[4].赵洪亮.高速连铸连轧铝合金板坯用钢带涂层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陈刚.电磁铸轧7075铝合金板坯组织研究[D].东北大学.2012

[6].任涛林.Q235钢和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表层塑性变形及微观组织演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7].丁吉林,胥福顺.均匀化处理对3004铝合金铸轧板坯组织性能的影响[J].轻金属.2011

[8].雷虎,尹志民,唐蓓,韩颖.5A01铝合金铸造板坯均匀化处理[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

[9].杨余良,张芳,彭华超,石玉珍,张锋锐.采用铸轧法生产3004铝合金深冲板坯[C].2010'全国铝板带箔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10].顾世欣.冷坩埚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的组织、性能及质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标签:;  ;  ;  ;  

铝合金板坯论文-苏鑫,高伟,柯长奋,赵加钰,许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