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茂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烯烃,密度,丙烯,理论,机理,乙烯。
单茂钛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乾,张树,妙秋平,曲俊腾,吴一弦[1](2017)在《用于乙烯/丙烯共聚单茂钛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备乙丙橡胶的催化剂中,茂金属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热稳定性好、乙丙共聚物的结构可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其中含单齿阴离子配体的非桥联性单茂钛配合物在催化乙烯与丙烯共聚时具有高催化活性。本文设计合成了含不同单齿氮负离子配体的单茂钛配合物,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在助催化剂作用下,这些配合物能够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制备乙烯/丙烯共聚物。研究了配体的化学结构对配合物结构、配合物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所得共聚物序列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共聚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催化活性越高,共聚物中丙烯含量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还受助催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适当提高助催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提高丙烯/乙烯投料比和降低聚合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共聚物中丙烯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许小伟[2](2017)在《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20年的发展,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烯烃聚合性能,尤其是在催化乙烯均聚和共聚以及非共轭二烯聚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等条件的限制,该体系的催化反应机理,特别是辅助配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研究了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乙烯、乙烯-苯乙烯共聚和非共轭二烯均聚的聚合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DFT方法研究了叁种不同辅助配体的单茂钛配合物Cp~*TiCl_2(O-2,6-~iPr_2C_6H_3)(1),Cp~*TiCl_2(N=C~tBu_2)(2)和[Me_2Si(Me_4Cp)(NtBu)]TiCl_2(3)对乙烯催化活性和聚乙烯分子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非桥连单茂钛催化剂1和2比桥连的限制性几何催化剂的活性略低,这主要是由于桥连基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乙烯插入时活性种的形变;而前者催化乙烯的分子量大于后者,主要是因为非桥连单茂钛催化体系1和2较限制性几何催化剂3的链终止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更难发生。(2)对于含亚胺基单茂钛Cp~*TiCl_2(N=C~tBu_2)Cl_2/MAO体系催化乙烯与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链引发阶段,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苯乙烯2,1-方式插入比1,2-方式插入更容易。与乙烯插入相比,苯乙烯插入过程位阻较大,动力学上不占优势。在链增长阶段,苯乙烯连续插入的反应在常温下难以发生,(苯乙烯1,2-插入能垒分别是28.90 kcal/mol和35.04 kcal/mol,2,1-插入能垒分别是29.15 kcal/mol和34.00 kcal/mol),这主要是由于催化剂上的链端苯环和亚胺辅助配体对苯乙烯的插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而,乙烯可以插入苯乙烯引发的活性种,形成孤立的苯乙烯单元。(3)对含苯氧基单茂钛Cp~*TiCl_2(O-2,6-~iPr_2C_6H_3)/MAO体系催化1,7-辛二烯聚合的催化机理进行DFT研究,特别是针对单体的区域选择性和反应选择性(连续插入反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进行了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在链引发阶段,1,2-si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占优势;在链增长阶段,具体探讨了重复插入与分子内的环化的竞争。1,7-辛二烯分别插入含有不同增长链的叁种活性种中,这两种不同反应路径的动力学能垒差值分别为3.75 kcal/mol,3.88 kcal/mol和7.43 kcal/mol,重复插入的过程在动力学上优于环化过程。研究还发现,1,7-辛二烯连续环化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不占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环之间存在排斥力造成的。因此,该体系催化1,7-辛二烯聚合所得共聚物中重复插入的选择性远远大于环化,这与实验现象一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许小伟,魏宁宁,贺高红,郝策,潘昱[3](2016)在《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1,7-辛二烯聚合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反应机理的探索一直是烯烃配位聚合领域的热点之一,为催化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1])。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计算化学已经成为研究聚合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2,3])。2007年,Nomura等人报道了采用非桥连单茂钛体系{(C_5Me_5)Ti(O-2,6-~iPr_2C_6H_3)Cl_2}/MAO,能够催化1,7-辛二烯均聚合和共聚合。相对于环化结构来说,所得聚合物中含末端双键结构含量丰富(74-≥92%)~([4])。但该体系催化1,7-辛二烯的聚合机理尚不明确。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该体系催化1,7-辛二烯聚合进行了理论研究,讨论了连续插入和环化插入的选择性。研究表明:在链引发阶段,1,7-辛二烯主要按照1,2-si-配位方式插入活性物种(1A)中。第二分子单体连续插入的能垒为2.21 kcal/mol,低于分子内环化反应的能垒(5.96 kcal/mol),连续插入反应在动力学上占优势。此外,第叁分子单体连续插入的能垒也低于相应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的能垒。因此,该体系对聚1,7-辛二烯微观结构的控制以动力学控制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四分会:化学动力学》期刊2016-07-01)
刘绍峰,李志波[4](2016)在《高活性双金属水杨醛亚胺-单茂钛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金属配合物的配位聚合,在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微观结构等多方面实现可控,大大提高了聚烯烃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双金属催化剂模拟了仿生酶的协同催化机理,抑制了链转移、链终止反应,提高了单体的共聚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构选择性,制备了高分子量、高支化度、具有特定微观结构的高附加值聚烯烃材料,已经成为聚烯烃领域发展的新动力和研究的新方向。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目前报道的各类双金属催化剂虽然具有优异的协同催化性能,但是聚合活性往往较低,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新型水杨醛亚胺-单茂双金属催化剂FI~2-Ti_2,并通过NMR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与单金属催化体系相比较,双金属催化剂FI2-Ti_2不但模拟了酶催化剂,制备了高分子量、高支化度、具有特定微观结构的高附加值聚烯烃,而且聚合活性高达7.38×106 g(PE)·mol~(-1)(Ti)·h~(-1)·atm~(-1),是相应的单金属催化剂活性的10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1+1大于2的协同催化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期刊2016-07-01)
吴亚丽,李莹,李平,金宏,王志平[5](2015)在《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茂钛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是当前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将非茂配体分为酚类、醇类、希呋碱类、胺类和其他等几类配体,并分别对这几种非茂配体的结构、反应条件及催化性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9期)
宋冬营[6](2015)在《苯氧基单茂钛催化烯烃聚合机理的DFT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性能烯烃聚合催化剂,茂金属和单茂金属配合物受到了金属有机化学和催化领域的广泛关注。由于这类催化体系具有对水氧敏感度高,组分复杂等特点,活性物种难以检测,因此对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苯氧基单茂钛配合物Cp*TiCl2(O-2,6-iPr2C6H3)(Cp*=C5Me5)和C5HatBuTiCl2(O-2,6-iPr2C6H3)在催化烯烃聚合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苯氧基2,6-位的大体积异丙基能够保护催化活性物种,是其高活性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泛函,研究了含大位阻叔丁基的Cp*TiCl2(O-2,6-tSu2C6H3)(1)和C5H4tBuTiCl2(O-2,6-tBu2C6H3)(2)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以及非共轭双烯选择性聚合的反应过程,预测了反应机理和催化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两种苯氧基单茂钛催化剂1和2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分别生成金属阳离子活性物种[Cp*TiMe(O-2,6-tBu2C6H3)]+(1Ti)和[C5H4tBuTiMe(O-2,6-tBu2C6H3)]+(2Ti)。通过优化两个活性物种的空间结构,表明中心金属Ti与0-2,6-tBu2C6H3取代基中叔丁基上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039 A和2.017 A,两者之间存在ε-抓氢键(ε-agostic)。研究了催化剂1和2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和2在催化共聚时,乙烯比1-己烯优先插入增长链中;在后续插入1-己烯的过程中,1和2的反应所需克服的能垒值分别为12.567 kcal/mol和8.073 kcal/mol,即2更有利于1-己烯的插入,预测所制备的聚烯烃结构与2,6-位为异丙基取代的催化结果类似。对过渡态构型分析表明,茂环的旋转程度对1-己烯的插入影响很大,并且当长碳链单体配位—插入时,2,6-二取代苯酚配体发生旋转,降低了烯烃单体的插入阻碍。研究了催化剂1催化1,7-辛二烯聚合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1,7-辛二烯发生成环聚合时,反应所需克服的能垒值为51.378 kcal/mol;当1,7-辛二烯仅单侧双键参与反应,即生成含乙烯基支链聚合物时,反应所需克服的能垒值为11.269 kcal/mol.从动力学角度讲,后者更具有优势,所以推测该催化体系可以制备得到端基烯烃侧链含量丰富的聚烯烃材料,该结果与2,6-位为异丙基取代的催化剂实验结果类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5)
陶鑫,伍乔林,高伟,母瀛[7](2012)在《新型胺基环戊二烯基单茂钛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茂钛类烯烃聚合催化剂适合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是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优良催化剂,多年来一直是聚烯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3]。本文合成了一系列2-(四甲基环戊二烯基)苄胺基二氯化钛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类配合物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张瑜[8](2012)在《单茂钛、非茂铬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共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单茂钛、非茂铬金属催化剂,通过NMR、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中叁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详细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能力,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合成了一系列酚-膦酰钛配合物,在MMAO活化下,这类催化剂可以催化苯乙烯聚合,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催化剂中大位阻的取代基对催化性质有重要影响。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l/Ti比、单体浓度等反应条件的改变可以调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聚合物的收率、聚合物的分子量。(2)合成了一系列β-二酮单亚胺铬配合物,并培养出其中叁个配合物的单晶,在MMAO活化下,可以催化乙烯聚合,得到低分子量聚乙烯,通过1HNMR表征聚合物结构发现,聚合物末端带有双键。(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2-03-01)
张红江[9](2011)在《新型单茂钛乙丙共聚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催化性能和反应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乙丙橡胶生产采用钒系催化剂体系,存在着活性低、寿命短、毒性高和聚合物颜色深等缺点;也有采用钛系催化剂体系的,活性高但易产生结晶,影响橡胶性能。而茂金属催化剂具有传统钒系、钛系催化剂所无可比拟的优点:聚合活性高、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共聚单体结合均匀、能够进行分子设计、对现有工艺的适应性强。本论文基于配体导向型催化剂分子设计理念,设计并合成了以硼氧基、磷氧基配体修饰的新型己烷可溶型单茂钛(BTi、PTi)乙丙共聚催化剂,以及乙基异丁基铝氧烷(EBAO)等助催化剂;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稳定性试验对催化剂贮藏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乙烯、丙烯二元聚合,详细研究了所合成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初步筛选出PTi-8/EBAO、PTi-9/EBAO等较有前景的乙丙共聚催化体系;采用PTi-8/EBAO催化体系进行了乙丙二元聚合工艺研究,采用PTi-9/EBAO催化体系进行了乙丙四元聚合工艺研究。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小分子脱除法合成了6种含B204基和10种含P204基的新型单茂钛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结构和组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B204和P204等含有较长柔性链配体的引入增加了配合物的己烷溶解性,合成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常态化的反应条件,易于工业化实施和节约成本,PTi催化剂的配合物溶液具有很好的己烷溶液稳定性。2、通过烷基铝冰水解法合成了EBAO等5类新型的己烷可溶型助催化剂,通过化学法测定了铝含量,通过色谱法测定了烷基含量,通过与Zr-1催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对铝氧烷进行了贮藏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评价,确定了目标铝氧烷最佳的合成条件,发现了铝氧烷聚合度与己烷溶解性存在的关系,确定了合成EBAO的实验条件。评价结果表明,EBAO是茂金属良好的助催化剂,完全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MAO。3、对BTi催化剂和PTi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比较研究,分析了BTi与PTi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确定了PTi催化剂作为乙丙共聚催化剂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种PTi催化剂作为乙丙共聚催化剂的应用前景,初步得出以PTi-8、PTi-9分别作为二元及叁元乙丙橡胶催化剂更具有成本优势的结论。对PTi-8、PTi-9单茂钛配合物进行了乙丙共聚催化性能详细研究,发现PTi/EBAO催化体系能够高效引发乙丙聚合,放热平稳、撤热容易、聚合物分子量大结构可控、丙烯竞聚率较高,是非常理想的己烷溶液聚合乙丙无规共聚催化剂。4、以粘度指数改进剂J-0030为目标,采用PTi-8/EBAO催化体系进行了乙丙二元聚合工艺研究,确定了聚合温度、聚合压力、胶液浓度、气相组成、EBAO/PTi-8摩尔比、PTi-8加入量、氢气加入量等主要控制参数,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进行了2L连续聚合模试试验,合成J-0030m样品450余克。聚合物分析结果表明J-0030m与J-0030在分子量、门尼、聚合物组成、老化性能、剪切稳定性、稠化能力、低温粘度等方面基本一致,说明PTi-8/EBAO催化体系是较佳的乙丙二元无规共聚催化体系。5、以长链支化乙丙橡胶DSM8340a为目标,采用PTi-9/EBAO催化体系进行了乙丙四元聚合工艺研究,确定了聚合温度、聚合压力、胶液度、气相组成、EBAO/PTi-9摩尔比、PTi-9加入量、ENB、VNB加入量、氢气加入量等主要控制参数。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进行了2L连续聚合模试试验,合成目标产品J-8340m2000余克。聚合物分析结果表明J-8340m与DSM8340a在分子量、门尼、聚合物组成方面基本一致。硫化胶测试结果表明,在胶料的塑性、最大交联度、焦烧时间、硫化时间、硫化曲线、拉断伸长率、拉伸强度、拉断永久变形、压缩永久变形方面二者相当,说明PTi-9/EBAO催化体系是进行乙烯、丙烯多元无规共聚合的较佳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12-05)
张红江,季生福,蔡小平,董刚[10](2009)在《酚氧基单茂钛/MAO体系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反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成的催化剂环戊二烯基-(2,6-二异丙基)苯氧基-二氯化钛{Cp[OC6H3(iPr)2]TiCl2}与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新型催化体系进行了乙烯/丙烯共聚合,考察了气体配比、聚合温度、助催化剂浓度、聚合压力等因素对共聚合活性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CpTi[OC6H3(iPr)2]Cl2/MAO体系是引发乙烯/丙烯共聚合适宜的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09年03期)
单茂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20年的发展,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烯烃聚合性能,尤其是在催化乙烯均聚和共聚以及非共轭二烯聚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等条件的限制,该体系的催化反应机理,特别是辅助配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研究了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乙烯、乙烯-苯乙烯共聚和非共轭二烯均聚的聚合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DFT方法研究了叁种不同辅助配体的单茂钛配合物Cp~*TiCl_2(O-2,6-~iPr_2C_6H_3)(1),Cp~*TiCl_2(N=C~tBu_2)(2)和[Me_2Si(Me_4Cp)(NtBu)]TiCl_2(3)对乙烯催化活性和聚乙烯分子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非桥连单茂钛催化剂1和2比桥连的限制性几何催化剂的活性略低,这主要是由于桥连基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乙烯插入时活性种的形变;而前者催化乙烯的分子量大于后者,主要是因为非桥连单茂钛催化体系1和2较限制性几何催化剂3的链终止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更难发生。(2)对于含亚胺基单茂钛Cp~*TiCl_2(N=C~tBu_2)Cl_2/MAO体系催化乙烯与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链引发阶段,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苯乙烯2,1-方式插入比1,2-方式插入更容易。与乙烯插入相比,苯乙烯插入过程位阻较大,动力学上不占优势。在链增长阶段,苯乙烯连续插入的反应在常温下难以发生,(苯乙烯1,2-插入能垒分别是28.90 kcal/mol和35.04 kcal/mol,2,1-插入能垒分别是29.15 kcal/mol和34.00 kcal/mol),这主要是由于催化剂上的链端苯环和亚胺辅助配体对苯乙烯的插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而,乙烯可以插入苯乙烯引发的活性种,形成孤立的苯乙烯单元。(3)对含苯氧基单茂钛Cp~*TiCl_2(O-2,6-~iPr_2C_6H_3)/MAO体系催化1,7-辛二烯聚合的催化机理进行DFT研究,特别是针对单体的区域选择性和反应选择性(连续插入反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进行了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在链引发阶段,1,2-si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占优势;在链增长阶段,具体探讨了重复插入与分子内的环化的竞争。1,7-辛二烯分别插入含有不同增长链的叁种活性种中,这两种不同反应路径的动力学能垒差值分别为3.75 kcal/mol,3.88 kcal/mol和7.43 kcal/mol,重复插入的过程在动力学上优于环化过程。研究还发现,1,7-辛二烯连续环化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不占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环之间存在排斥力造成的。因此,该体系催化1,7-辛二烯聚合所得共聚物中重复插入的选择性远远大于环化,这与实验现象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茂钛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乾,张树,妙秋平,曲俊腾,吴一弦.用于乙烯/丙烯共聚单茂钛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2].许小伟.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许小伟,魏宁宁,贺高红,郝策,潘昱.非桥连单茂钛配合物催化1,7-辛二烯聚合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四分会:化学动力学.2016
[4].刘绍峰,李志波.高活性双金属水杨醛亚胺-单茂钛催化剂[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2016
[5].吴亚丽,李莹,李平,金宏,王志平.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
[6].宋冬营.苯氧基单茂钛催化烯烃聚合机理的DFT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陶鑫,伍乔林,高伟,母瀛.新型胺基环戊二烯基单茂钛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2012
[8].张瑜.单茂钛、非茂铬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9].张红江.新型单茂钛乙丙共聚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催化性能和反应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10].张红江,季生福,蔡小平,董刚.酚氧基单茂钛/MAO体系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反应规律研究[J].弹性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