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燕[1]2003年在《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标设置与行为或心理的关系在工业或管理心理学中、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洛克等人认为目标设置对完成任务活动的积极作用是有关心理文献中最健全、最经得起重复研究的成果之一。他同时指出,当设置的目标是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又对活动者的成绩进行客观及时的反馈时,目标设置对活动结果的积极影响更大 目标设置是指通过把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具体化,从而提高其活动效率和效用的一个过程。之所以设置目标,根据洛克的观点,是因为目标可以引导个体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个体的能量,能增加个体努力的程度,并有助于个体主动采用和发展新的方法。作为激励理论的一种,目标是组织中一种重要的激励工具,常用来影响个体的绩效。尽管目标设置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目标可以让人们对目前的绩效与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维持其动机水平和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目标设置是一个建立对个体形成挑战目标的过程。目标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其一是目标的难度,目标应当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能够达到,目标或易或难都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其二是目标的清晰度,也就是说它必须清晰而具体,这样个体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无目标或目标不清晰的个体在工作中不利于活动的完成和绩效水平的提高。而自我效能感对挑战性目标的建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个体往往设置较高的目标,其绩效水平也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呢?根据洛克和拉色姆的目标设置和绩效模型,重视目标的清晰度,引导学生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成绩反馈回去的方式要么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成绩,把过去的成绩与现有的成绩或目标作出比较,要么是强调突出好学生的成绩,让其成为全班的榜样,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学生就难免与其进行比较。在这两种反馈方式下,引导学生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否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就探讨目标的清晰度(即引导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还是笼统的为学生提出一个模糊的目标)在自我参照反馈和他人参照反馈下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影响。其中,自我参照反馈是指把被试的实际成绩如实地反馈回去,让其对实际成绩和自己所设置的目标进行比较;他人参照反馈是指把最好学生的成绩反馈回去,让被试把别人的成绩与自己的目标进行比较。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中等数学成绩的初二学生278名,然后运用有关问卷,从中筛取自我效能得分相当的被试80名作为被试。本研究采用2(目标明确具体和目标笼统模糊)XZ(自我参照反馈和他人参照反馈)两因素被试间完全随机设计,将被试随机分成四组,每一组随机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获得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IO对处理。在本实验的研究条件下,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门)目标清晰度即是否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虽然不能影响后继成绩的提高或降低,但却能S提高被试所知觉的自我效能感。 (2)反馈方式能影响后继成绩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或降低:在自我参照反馈方式下,被试能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后继成绩;而在他人参照反馈方式下,被试的后继成绩和自我效能感则降低。 (3)在不同反馈方式下,他人参照反馈使得被试盲目设置更高的目标,难以实现;而自我参照反馈使得被试在了解自己的以往成绩的基础上设置较高的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容易实现。 (4)在后继成绩上,是否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与反馈方式存在着显着的交互作用。
王涛红[2]2007年在《目标呈现教学对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和目标的考查,研究了有关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具体实践。通过评述几种较有影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选择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理论指导,编写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目标教学课程设计,并实施目标呈现教学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实现教学目标分类表、教学目标的呈现和相关学习辅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自我效能感;2、教学目标分类表和教学目标的呈现策略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会有不同的影响。3、通过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层实验,目标呈现策略对低分组的影响效果更为显着。4、不同的实验组在目标层次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实验组倾向于应用和综合层次,而对照组则倾向于记忆和理解层次。5、教学目标层次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整目标选择,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重视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
邹利[3]2006年在《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验》文中研究表明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论是美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率先提出来的,它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为了对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探讨,首先我们对国内外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回顾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和总结出艺术类学生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十个成因,进而归纳出不同于其它非艺术类学生的叁个方面的特征。为对这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凸显了其重要意义和提供了现实依据。 我们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提出关于艺术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八个培养策略:(1)营造分层体验成功氛围的培养策略;(2)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3)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培养策略;(4)通过学生的重要他人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5)通过高专业效能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6)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7)应用暗示技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8)通过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感超越的培养策略。在将这些策略作为实验因子应用到实验研究之后,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培养策略的实施,改善了艺术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艺术类学生的数学成绩,增强了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应用,使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实验因子的介入,实验班学生的归因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培养策略的应用,使实验班学生的高专业效能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之间发生正迁移的现象;培养策略的实施,实验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培养策略的实施,实验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在教学实验中还发现,培养策略的应用,对数学学习中等者效果较为显着,自我效能感提高大幅,相应地数学成绩也显着提高。 总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实践中这个特殊的数学学习群体即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情况不容乐观,但通过培养策略的训练之后有显着改善,这说明我们提出并采用的培养策略对改善艺术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这就是本文研究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核心所在。
魏艳春[4]2010年在《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动力机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驱力,而在现实中发现农村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发掘和利用不够,研究者对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建设新农村、和谐农村背景下对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农村初中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分别考察了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年级差异、成绩差异、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等,然后分析了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培养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教育建议。围绕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将本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提出本研究的问题,然后对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论述,综述了国内外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并进行研究述评。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主要涉及到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目标与假设、研究方法、思路及工具、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框架及研究流程。第叁部分:量表编制及质量检验。以已有研究者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原型,编制适合农村初中生学习效能感的《农村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正式量表包括学习成就感、学习天资感、学习怀疑感、学习控制感、学习努力感和学习自信感六个维度,由41道题组成。通过对农村初中女生的调查与再调查,经质量检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效度达到0.729,重测效度达到0.803,量表各因素之间相关性程度较高,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第四部分: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本部分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对5所农村初中和2所城市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得到636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得出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论及影响因素。第五部分:培养策略研究。对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研究,为农村初中教师、家长培养学生效能感及学生自己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提供借鉴价值。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年龄、性别、所在区域、是否独生之女、父母职务等因子上不存在差异,在学习成绩、年级、学生担任职务、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文化水平等因子上差异显着。2.通过对《农村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本体维度的调查结果分析,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六个本体维度中学习成就感较高,学习努力感、学习自信感、学习怀疑感、学习天资感、学习控制感比较低。3.通过对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初中女生学习成就感、天资感、怀疑感、控制感、努力感和自信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年级、年龄、成绩和学生担任职务同样影响着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性别和区域因素不是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大,主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文化水平有关;学校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针对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本论文站在教师和家长的角度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对教师来说,增强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意识;引导学生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自我效能感;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对家长来说,建议家长改变传统观念,采用适度的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D]. 王俊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目标呈现教学对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 王涛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 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验[D]. 邹利.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4]. 农村初中女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D]. 魏艳春. 西南大学. 2010
标签:心理学论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自我效能感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