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积温论文_张辉,吕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积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积温,正交,贵州,水稻,赤眼蜂,函数,夜蛾。

有效积温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吕新[1](2019)在《新疆有效积温的时空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疆1975—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新疆DEM数据,构建了气候要素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维2次趋势面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Pettitt突变检验,结合Arc GIS,分析新疆≥10℃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新疆≥10℃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受到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南疆≥10℃有效积温和持续日数整体上多于北疆,并且平原和盆地多余山区的分布格局。南疆≥10℃有效积温的初日整体上早于北疆,平原和盆地早于山区的分布格局。新疆≥10℃有效积温终日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初日相反。在时间尺度,近41a以来,新疆≥10℃有效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呈现出极显着的增加趋势,发生突变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0年间,突变后≥10℃有效积温及持续日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初日呈现出极显着提前的趋势,终日的变化趋势与初日相反,发生突变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5年。(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李帅,张勃,何航,候启,马彬[2](2019)在《基于格点数据的中国喜凉作物有效积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全球升温背景下中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基于格点数据使用5日滑动平均、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插值法、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中国≥5℃有效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5℃有效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南北方升高速率不一致,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有效积温升幅较大;北方地区升幅相对较小,但不排除个别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及阿拉善高原升幅较大;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升幅最小;秦岭及大巴山等地有效积温表现出下降趋势。(2)中国东部地区各有效积温界限北界均有北移趋势,4 000℃·d积温等值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最明显(向北最大移动1.6纬距),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有效积温界限呈外扩趋势。(3)≥5℃有效积温起始日期多分布在3、4月份,持续时间6个月及以下的格点占比最多;自20世纪80年代后,起始时间有明显提前趋势,持续时间有延长趋势。(4)REOF将≥5℃有效积温分为8个区域,其中Ⅰ、Ⅱ区为第一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Ⅳ、Ⅴ区为第叁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第Ⅶ、Ⅷ区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且第Ⅰ、Ⅲ、Ⅳ、Ⅷ区及第Ⅱ区东中部与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结果相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淑亮,任月倩[3](2019)在《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61~2016年贵州省6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小波分析法研究了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56年间,贵州省中东部水稻秧苗期、拔节孕穗期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而移栽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代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有效积温变化呈波动起伏特点。水稻各生长阶段及总生长期的水稻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水稻秧苗期、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及总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9a、29a、28a、27a和28a。(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粮食》期刊2019年10期)

马淑亮,任月倩[4](2019)在《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61~2016年贵州省6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小波分析法研究了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56年间,贵州省中东部水稻秧苗期、拔节孕穗期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而移栽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代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有效积温变化呈波动起伏特点。水稻各生长阶段及总生长期的水稻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水稻秧苗期、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及总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9a、29a、28a、27a和28a。(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蔡冠勋,姚俊萌,段里成,郭瑞鸽,蔡哲[5](2019)在《小时尺度有效积温在水稻出苗期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日尺度有效积温未考虑日内气温变化的缺陷,分析小时尺度有效积温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水稻生育期内热量需求。文中以南昌县塔城乡2018年10个播期直播早稻(中嘉早17)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播期处理下播种—出苗始期日尺度有效积温和小时尺度有效积温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日平均气温>12℃且日最低气温<12℃时,日尺度有效积温不为0℃·d,但小于小时尺度有效积温;当日平均气温≤12℃时且日最高气温>12℃,日尺度有效积温为0℃·d,而小时尺度有效积温不为0℃·d。在日平均气温接近生物学下限温度时采用小时尺度计算有效积温更为有效。2)利用小时尺度确定了中嘉早17品种播种—出苗始期所需的积温阈值为54.46℃·d,出苗日数与播种期呈极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且播期每推迟5 d,出苗日数将平均缩短2 d。(本文来源于《气象与减灾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璞,马旭洲,温旭[6](2019)在《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生物学零度及其有效积温》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历期的重要影响因子。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体现了温度和发育历期的内在关系。本实验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地区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江海21"幼体为实验对象,设计室内单因素叁处理叁重复恒温实验(3个处理组分别设置恒温为20、22、24℃),定期监测发育温度和历期。通过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和验证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实验数据和当地5年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实验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显着差异(P>0.05),可以确定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为6.91℃,有效积温为274.18℃·d。2)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实验结果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胚后发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莉梅,葛世帅,陈玉超,吴秋琳,姜玉英[7](2019)在《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历期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着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白玉梅,韩会庆,郜红娟,张新鼎[8](2019)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烤烟种植有效积温时空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61—2015年历史气象数据及不同排放背景下(RCP 2. 6,RCP 4. 5,RCP 8. 5) 2016—2099年气象预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烤烟种植大田生育期有效积温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1961—2015年,贵州省烤烟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阶段及总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存在差异。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2,29,28和29 a。2) 2016—2099年间,除RCP 2. 6背景下成熟期外,其他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均呈上升趋势。除RCP 8. 5背景下外,各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较为接近。各背景下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均为56 a。(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晨,安仕博,侯洋旸,李天昊,臧连生[9](2019)在《柞蚕卵为繁育寄主的黏虫赤眼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以柞蚕卵为中间繁育寄主,测定了黏虫赤眼蜂在17℃、20℃、23℃、26℃、29℃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黏虫赤眼蜂各虫态在17℃~29℃均能正常发育,并且各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也明显不同,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短。柞蚕卵繁育黏虫赤眼蜂的卵期、幼虫前期、幼虫中期、幼虫后期、预蛹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01℃、15.41℃、13.51℃、13.32℃、15.39℃、9.04℃,有效积温分别为22.01、7.66、8.98、9.19、37.23、115.22℃·d。本研究为指导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黏虫赤眼蜂以及探索诱导滞育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贺垒,韩宪忠,范凤翠,王克俭,张哲[10](2019)在《基于有效积温的设施茄子营养生长期蒸散量模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明确设施茄子营养生长期蒸散特征,以可视化手段动态模拟茄子蒸散量,为后期产量形成和按需灌溉提供技术支撑。以设施茄子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对早春茬茄子营养生长期有效积温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Logistic方程的修正,推导出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结合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Kc的关系,达到Kc值的实时模拟。基于修正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Kc值共同来模拟茄子逐日蒸散量。采用Java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的逻辑功能,利用微信技术搭建前端交互界面和茄子蒸散量的显示。结果表明,茄子营养生长期有效积温比较稳定,有效积温为329.01℃/d。修正后的叶面积指数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RE为10.63%,表明以相对有效积温作为输入变量来模拟茄子叶面积指数准确度高。系统对蒸散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RE为18.50%,RMSE为0.50 mm/d,表明该系统可精准地对蒸散量进行模拟。因此,基于有效积温的模拟系统可对蒸散量进行有效确定,以可视化手段来指导农田按需灌溉,为农业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2期)

有效积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全球升温背景下中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基于格点数据使用5日滑动平均、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插值法、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中国≥5℃有效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5℃有效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南北方升高速率不一致,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有效积温升幅较大;北方地区升幅相对较小,但不排除个别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及阿拉善高原升幅较大;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升幅最小;秦岭及大巴山等地有效积温表现出下降趋势。(2)中国东部地区各有效积温界限北界均有北移趋势,4 000℃·d积温等值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最明显(向北最大移动1.6纬距),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有效积温界限呈外扩趋势。(3)≥5℃有效积温起始日期多分布在3、4月份,持续时间6个月及以下的格点占比最多;自20世纪80年代后,起始时间有明显提前趋势,持续时间有延长趋势。(4)REOF将≥5℃有效积温分为8个区域,其中Ⅰ、Ⅱ区为第一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Ⅳ、Ⅴ区为第叁模态正负2个高值区,第Ⅶ、Ⅷ区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区域,且第Ⅰ、Ⅲ、Ⅳ、Ⅷ区及第Ⅱ区东中部与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结果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积温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吕新.新疆有效积温的时空演变特征[J].农业与技术.2019

[2].李帅,张勃,何航,候启,马彬.基于格点数据的中国喜凉作物有效积温区划[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马淑亮,任月倩.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黑龙江粮食.2019

[4].马淑亮,任月倩.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四川农业科技.2019

[5].蔡冠勋,姚俊萌,段里成,郭瑞鸽,蔡哲.小时尺度有效积温在水稻出苗期预测中的应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9

[6].王璞,马旭洲,温旭.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生物学零度及其有效积温[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7].何莉梅,葛世帅,陈玉超,吴秋琳,姜玉英.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历期预测模型[J].植物保护.2019

[8].白玉梅,韩会庆,郜红娟,张新鼎.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烤烟种植有效积温时空演变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9].张晨,安仕博,侯洋旸,李天昊,臧连生.柞蚕卵为繁育寄主的黏虫赤眼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9

[10].王贺垒,韩宪忠,范凤翠,王克俭,张哲.基于有效积温的设施茄子营养生长期蒸散量模拟系统[J].节水灌溉.2019

论文知识图

潜在生长力水平下WOFOST模型简化结构...≥10℃有效积温平均值及其变化率...≥10℃有效积温平均起始时间(a)及...≥10℃有效积温平均持续时间(a)及...近50年生长季长度(单位:d)(a)和有效近50年生长季长度(单位:d)(a)和有

标签:;  ;  ;  ;  ;  ;  ;  

有效积温论文_张辉,吕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