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

唐宏伟[1]2010年在《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3年国家提出“叁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以来,中国港口建设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亿吨港增至20个,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国内港口吞吐能力过剩问题开始显现,港口建设速度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中国港口建设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成熟期特征。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自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把服务港口建设作为主导业务,其营业额的95%以上来源于港口工程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一航院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挑战,推进企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一航院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资源能力理论等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相关分析工具,以个案分析的方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一航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航院叁层面业务递进式战略发展路径,同时提出了不同层面的业务组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业务单元的发展策略和竞争模式。最后,本文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技术研发、信息支持系统、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战略有效实施的相应措施和途径。

吴平[2]2003年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二航院)的背景介绍,分析了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认为其外部环境的威胁和内部环境的劣势多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内部环境的优势,它们的共同影响最终决定了二航院处于不利的竞争与发展环境。要在多变的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决策层应立足长远,规划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中以新的思路拓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二航院企业内部的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国际市场的空白、人力资源的匮乏、企业信息系统落后及企业文化空洞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些急需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战略对策予以解决。本文将针对二航院发展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运用有关战略管理理论对该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市场、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指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战略创新以获得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重大变化。 本文设计了二航院发展战略的总框架,包括发展战略宗旨、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指导原则,结合二航院处于水运勘察设计行业环境的特点,建议其未来的战略采用稳定发展战略和同心多样化战略。 文章研究了该企业的战略实施对策,提出通过改革二航院现行体制,逐步完成企业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二航院应适应国际认可的市场准入制度,贯彻国际标准,取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并熟悉和按国际规则办事,取得国际操作技能的上岗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二航院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人才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势品牌,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杨中庆, 陈有文, 马仁洪[3]2012年在《九江市环鄱阳湖港口发展概念规划》文中研究指明在江西省实施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背景下,结合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与九江市环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分析港口发展现状、相关规划与未来发展机遇基础上,对九江市环鄱阳湖地区港口进行了发展方向、规划思路与发展定位的研究。

朱利翔[4]2001年在《《案例》: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知识型企业的流才与留才》文中研究指明四航院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技术骨干的大量流失,人才流失给四航院造成了直接的成本损失和间接的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控制人才流失,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四航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弗兰霍尔兹人力资源成本的测算模型,分析计算员工流失成本,运用扩展的莫布雷模型与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了造成四航院人才流失的企业外部、员工个体及企业内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找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依据激励、工作满足、组织变革、人本管理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改进管理、稳定人才的对策办法。

张鸿雁, 唐儆泽, 冯海波[5]2006年在《湛江港老码头乘潮卸船作业理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湛江港等潮差大地区的老码头,利用当地的水文特点,普遍采取乘潮进行卸船作业的方式,增强老码头对更大等级船舶的适应性。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乘潮继续装卸作业的计算模式。

陈有文, 胡明, 杨彩燕[6]2006年在《我国老港区改造模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许多沿海港口同时面临着新港区的开辟与老港区的改造。对老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我国老港区的改造模式与思路。

陈有文, 曹小曙, 赵彬彬[7]2006年在《中山市临海工业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分析珠叁角未来产业发展的态势、珠叁角西部临海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特征,结合中山市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指出中山市临海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产业发展的定位、途径。

佚名[8]2014年在《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获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文中认为近日,由一航院研发的"十字板剪切试验加载装置"、"超长空心钢管嵌岩斜桩混凝土取芯导向定位装置"和"边长为700m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十字板剪切试验加载装置"将驱动装置与测读装置集成于一处,免去传统电测式仪器中的电缆连接,提高了试验效率。该装置能准确测出不同强度软土层的试验数据,适合于各种水域工程勘察特别是采用船载勘探平台进行海域工程地

王子明[9]2013年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文中研究指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当代中国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而且直接反映了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从理论上分析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对理解和改进当代中国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具有积极意义。决策是一系列的“选择一决定”行为和事件,决策过程更应关注的是决策作为一系列行动、一系列事件的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状态。考虑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具有系统性、层级性、长周期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区别于政府日常的、临机的、突发性决策,因此,本文认为科恩等人提出的“垃圾桶”决策模型以及金登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溪流理论既关注到决策主体的行为,又关注到与组织特性紧密相联的决策进程,因而提供了总体性考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理论启示。从总体性考察决策过程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决策溪流论”的理论构想,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分析框架。以“决策溪流”一语指称决策过程中一系列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及其变化,决策过程中存在叁条溪流: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基于此进行新的理论性拓展,既分析考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叁条溪流本身,又考察决策溪流行进所依凭的更为宏观的时空条件,并从决策要素的角度定义并分析决策渠、决策溪流、决策动力,考察议题构建和决策时机。最后提出“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是理解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概念性框架的结论性观点,并建议通过扩大决策渠的开放性以提高决策的公众接受度以改进决策过程。决策溪流的行进由特定的时空条件作为支持,本文把支持决策溪流存续的时空条件视作决策语境,即决策溪流的行进是由决策语境所塑造的。参照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提出决策语境是由结构性力量、局势性力量和事件性力量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面的结构,每一层面对决策溪流的存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作为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语境的结构性力量和局势性力量的重要内容,分别重点考察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行政体系结构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决策溪流行进在一条有限开放的决策渠之中,决策渠由有形构件和无形构件所构筑。决策渠由堤和坝构成,堤承担着束流与导流的功能,坝承担着阻滞与疏导的功能:决策渠的有限开放是通过决策渠各个层级的控制阀实现的。决策溪流行进到某个控制阀时,会积累自身的能量,形成决策势能,一旦某种因素作用于决策主体,迫使控制阀快速打开,势能就会转变为溪流继续行进的动能。一般情况是,各层级执政部门在决策渠中可能既履行着控制阀的功能,又发挥着决策坝的作用,而且决策信息一般需要通过执政部门才能被编码并纳入决策溪流。决策溪流的行进具体体现为决策主体的行为,即若干决策主体的“一组”行为。决策主体在决策溪流行进中承担的角色存在很大差别,诸如决策者、决策关键人、决策利益相关者表明了不同的角色功能。决策主体间的行为互动反映了决策主体间关系,包括有限博弈、民主协商、利益综合等,这些行为互动也体现了决策溪流的行进实质。因为进入决策渠的议题并不是纯粹的关于问题的讨论与酝酿,而是反映着讨论酝酿问题与讨论深化政策建议的一种结合。叁条溪流可以辨识,但是它们也是相互转化的,议题溪流和政策溪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转化为政治溪流的表达形式。叁条溪流又是相互作用的,政治溪流的行进会促进或阻滞议题溪流、政策溪流的行进,同样,议题溪流和政策溪流的行进又可能“逼迫”政治溪流行进得更快些。因此,就议题进行的政治性评估、经济性评估和技术性评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溪流行进的主要方式。决策溪流的行进需要推动力,推动力直接来源于决策主体。决策溪流能够通过决策渠诸多控制阀的关键在于决策时机带来的动力。决策时机是溪流的行进状态与决策主体主动作为的相互契合。每条溪流都有属于自己的“决策时机”在前进的方向上等待。决策时机的形成有赖于决策诱因,决策诱因激发决策主体的反应,这种反应导致决策势能快速地转化为决策动能,决策动能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决策溪流顺决策愿景方向行进,也可能逆决策愿景方向行进。如果是逆愿景方向行进,那么就可能出现决策中止的状态。如果决策中止后无法恢复,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决策终止了,反之,则可确定这种中止状态为决策“冬眠”。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价值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选题的角度较为新颖,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案例进行决策过程理论分析,并且将例证分析与理论建构结合起来;二是理论分析框架具有创新性,在约翰· W ·金登的“过程溪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性分析视角,构建起决策溪流论的概念性框架,并讨论了决策语境、决策要素、决策渠、决策堤坝、决策势能、决策主体、决策关键人、决策利益相关者、议题、决策时机、决策诱因、决策中止、决策“冬眠”等概念;叁是提出适用于理解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决策的公众接受度作为评判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优劣的重要标尺,从而为改善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提供政策建议方向。

王崇贤, 陈有文, 姚苑平, 王红尧[10]2009年在《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起步工程防波堤布局方案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起步工程防波堤的布局设计思路及方案优化过程,结合波浪数学模型试验,对多方案下的防浪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唐宏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D]. 吴平. 武汉大学. 2003

[3]. 九江市环鄱阳湖港口发展概念规划[J]. 杨中庆, 陈有文, 马仁洪. 水运工程. 2012

[4]. 《案例》: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知识型企业的流才与留才[D]. 朱利翔. 暨南大学. 2001

[5]. 湛江港老码头乘潮卸船作业理论分析[J]. 张鸿雁, 唐儆泽, 冯海波. 水运工程. 2006

[6]. 我国老港区改造模式分析[J]. 陈有文, 胡明, 杨彩燕. 水运工程. 2006

[7]. 中山市临海工业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陈有文, 曹小曙, 赵彬彬. 水运工程. 2006

[8].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获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J]. 佚名. 港工技术. 2014

[9].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D]. 王子明. 南京大学. 2013

[10]. 新海港区客货滚装码头起步工程防波堤布局方案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J]. 王崇贤, 陈有文, 姚苑平, 王红尧. 水运工程. 2009

标签:;  ;  ;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