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400
【摘要】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行静吸复合麻醉技术、全凭静脉麻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筛选60例因颅脑损伤、于2015年02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在予以手术救治的同时,以术中麻醉技术的差异为标准分组:展开全凭静脉麻醉技术的30例属Ⅰ组,展开静吸复合麻醉技术的30例则属Ⅱ组,于不同时间节点统计两组血流动力指数,同时比较其拔管时长、自主呼吸时长以及睁眼时长等。结果:Ⅰ组30例拔管时长(8.69±1.38)min,Ⅱ组30例(16.00±4.96)min,(P<0.05);同时,Ⅰ组睁眼时长比Ⅱ组短,(P<0.05)。结论:当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手术疗法时,术中通过展开全凭静脉麻醉技术,有助于改善手术病例各项指标,推荐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流动力指数;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指标;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技术以及全凭静脉麻醉技术均属颅脑受损临床手术中专业技术类型,且两种麻醉技术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表现出差异性,为了解两种麻醉技术在本院开展状况,本次在筛选60例因颅脑损伤、于2015年02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的同时,分组行不同麻醉技术,旨在改善机体血流动力指数、麻醉指标,实现对颅脑损伤专业手术质量、转归水平的充分提高。
1.临床信息及方法
1.1临床信息
本次筛选60例因颅脑损伤、于2015年02月-2017年02月间入院的患者,在予以手术救治的同时,以术中麻醉技术的差异为标准分组。Ⅰ组30例,29岁-85岁,均值(47.7±6.92)岁;18例(男)/12例(女)。Ⅱ组同样30例,31岁-83岁,均值(46.9±6.63)岁;19例(男)/11例(女),统计两组病例临床信息,统计、对比表明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术前半小时,给予所有病例肌注用药丙泊酚(剂量:2.0mg/kg)+阿托品(剂量:0.5mg)+芬太尼(剂量:3.3ug/kg)+苯巴比妥钠(剂量:100.0mg)+咪唑安定(剂量:0.06mg/kg),予以麻醉诱导。(2)给予患者展开气管插管,在施以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给予Ⅰ组30例展开全凭静脉麻醉技术:选择靶控输注方案,给予患者用药丙泊酚,确保机体血浆浓度始终维持6.0mg/l左右,至术毕时止。(3)给予Ⅱ组30例展开静吸复合麻醉技术:予以吸入用药异氟醚,而其浓度则以1.5%为标准。(4)选择静脉泵注的形式给予所有病例用药瑞芬太尼,同时血浆靶浓度标准为3.0ug/l。(5)结合患者肌肉系统的松弛状况,予以用药阿曲库铵(剂量:0.2mg/kg,静注用药)。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病例麻醉期各项指标:(1)麻醉指标。统计两组病例拔管时长、自主呼吸时长以及睁眼时长等。(2)血流动力指数。于麻醉用药前(T0)、切皮操作时(T1)、对机体硬脑膜进行切除时(T2)、术后1d(T3),分别对两组病例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展开专业测定。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20.0对本次研究工作中的各项数据展开专业统计,60例麻醉病例血流动力指数、麻醉指标统一用“(±s)”予以统计分析,对Ⅰ、Ⅱ两组统计结果展开对比,如若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对颅脑损伤病例展开不同麻醉技术后麻醉指标
Ⅰ组30例拔管时长(8.69±1.38)min,Ⅱ组30例(16.00±4.96)min,(P<0.05),同时,Ⅰ组睁眼时长比Ⅱ组短,(P<0.05),而两组自主呼吸时长则未表现出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对颅脑损伤病例展开不同麻醉技术后麻醉指标(±s)
由上表:(1)除T0以及T3,T1以及T2时,Ⅰ组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均比Ⅱ组低,(P<0.05);(2)不同时间节点,Ⅰ组病例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展开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3)不同时间节点,Ⅱ组病例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展开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杨旺东[1]等强调,颅脑损伤本身属发生于人体颅脑系统的疾病类型,除了表现出致残率高的特征外,该疾病还表现出病死率高的特征,需及时展开急诊手术,以促进颅脑损伤转归。手术操作流程中,麻醉技术的实践价值会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因此要重视对麻醉技术的充分优化,并且选择适合患者、同时安全性有保障的技术类型[2]。
颅脑手术表现出特殊性特征,其麻醉方式同样表现出特殊性特征,不仅插管操作、缝合操作、切皮操作以及锯骨操作等操作都会对机体带来加强刺激,而且手术方位不同以及操作阶段不同时,对于麻醉技术流程的可控性也提出不同要求,而通过酌情展开全凭静脉麻醉技术,即可达到该麻醉效果。该麻醉技术实践流程中,通过对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充分利用,可使机体脑部氧耗量、颅内压值及其脑代谢率等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其循环系统受损,实现镇静效果,在缩短其拔管时长以及睁眼时长的基础上,改善机体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等,有助于提升麻醉技术整体安全性[3-4]。此次对颅脑损伤病例展开不同麻醉技术后,Ⅰ组30例拔管时长(8.69±1.38)min,比Ⅱ组30例的(16.00±4.96)min短,(P<0.05);同时,Ⅰ组睁眼时长同样比Ⅱ组短,(P<0.05),而且不同时间节点,Ⅱ组病例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展开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当颅脑损伤现象发生后,需及时展开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操作流程中,建议展开全凭静脉麻醉技术,通过对机体拔管时长以及睁眼时长有效缩短,在防止机体心率值及其平均动脉压值发生异常波动的基础上,提升麻醉技术整体安全性、严谨性,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旺东,王超,阮秋菊.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46-4948.
[2]庞德春,廖振南,梁友君,等.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9):3081-3083.
[3]韩结萍,凌杰.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白介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2-74.
[4]林毓政,刘勇军,徐名开,等.静吸复合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