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质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艺,性状,陆地棉,耐高温,抗病性,紫花苜蓿,美洲。
种质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良,闫红秀,敬雪敏,罗英花,王洪宝[1](2019)在《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抗病种质材料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采集具有典型苜蓿根腐病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根据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获得的苜蓿根腐病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对来自国内外具有较强抗寒性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芽期接种病原菌菌株,于接种后第14d测定紫花苜蓿幼芽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和病情指数,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品种苜蓿进行抗病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接种后,各紫花苜蓿品种幼芽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及病情指数差异显着(P<0.05);根据隶属函数值评价结果,品种WL168HQ、TG4、斯贝德和肇东的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强,DS310FY、北极星、皇后、WL319HQ和巨能-CR的综合抗病性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婷,逯腊虎,袁凯,杨斌,张伟[2](2019)在《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均分布有各省小麦种质材料,但地域间的划分并不明显;同一省份的材料在各类群也均有分布,因此小麦种质地理来源上的差异并不绝对代表其遗传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玖红,王沛,王平,胡健,周青平[3](2019)在《6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材料抗寒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6份披碱草属(Elymus)牧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冷胁迫(5℃) 8、16和24 d后各种质材料幼苗的相对质膜透性、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率(低温处理下的测定值/对照下的测定值)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冷胁迫下几种披碱草属牧草抗寒性的差异,旨在为高寒地区的抗寒披碱草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24 d的过程中,6份种质材料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适应性。通过对相对质膜透性变化率、相对含水量变化率、丙二醛含量变化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生长在高海拔地区(> 2 900 m)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编号12-9-1)、圆柱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编号11-6)、垂穗披碱草(E. nutans,编号09-214)在长期适应寒冷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保持冷胁迫下低的相对质膜透性和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以维持细胞内水分和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更强的抗寒能力。(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瑞静[4](2019)在《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适宜的草坪用种少、引进坪用草种的抗旱耐盐性差等问题,坚持节水节能与可持续绿化理念,应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草种质资源。在内蒙古草原分布的羊茅属(Festuca)野生种质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经多年驯化选育获得达乌里羊茅(E.dahurica)和紫羊茅(F rubra)的新品系,为进一步明确其坪用价值及抗逆性,以“梦神”紫羊茅(E.rubra L.cv.Maxima)为对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进行田间草坪质量、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种子萌发期及苗期耐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为新品系的推广及羊茅属坪用草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如下:(1)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建坪后密度高、颜色蓝绿、均一性较强、质地良好、抗寒性强,草坪质量综合评价优于紫羊茅新品系和“梦神”紫羊茅,适宜在干燥、寒冷地区用作观赏草坪。(2)达乌里羊茅和紫羊茅新品系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均具有旱生植物特征;在中等养护管理下,达乌里羊茅新品系茎部的抗旱性结构特征较紫羊茅新品系明显。(3)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倒春寒天气下仍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和抗寒性强于另2份材料;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抗旱性强于另2份材料,轻度干旱和盐胁迫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伟强,戴晓港,李小平,李淑娴[5](2019)在《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倍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保存的种质材料进行倍性评估,并对候选多倍体进行倍性鉴定。【方法】利用9对用于多倍体鉴定的SSR引物检测448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根据每个引物扩增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对种质材料的倍性进行评估,基于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出候选多倍体材料。在此基础上,使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候选多倍体种质材料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标记基因型分型统计结果显示,9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29条多态性条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Ploidp-10)~25(Ploidp-0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4.33个。9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46~0.93,平均PIC值为0.76。在检测的448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中,440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在9个引物位点上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不多于2个;有8份种质材料在2个引物位点上扩增出了3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编号为1346、16-42、17-49、18-25的4份种质材料在Ploidp-02引物位点扩增出了3个等位基因,而编号为5-43、5-45、15-14、19-37的另外4份种质材料在Ploidp-04引物位点上也扩增出了3个等位基因。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该8份种质材料在对应的染色体区域发生了遗传物质增加现象,为候选叁倍体种质材料。用FCM对8份叁倍体候选种质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发现,编号为1346的种质材料为叁倍体,其余7份种质材料疑似为发生局部染色片段增加的候选非整倍体。【结论】9对SSR分子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可用于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多倍体初步筛选,结合FCM检测,可在大量样品中快速筛选出多倍体种质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姜娜,唐敏,韩博,任健,许文花[6](2019)在《铝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种质材料的影响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铝毒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区种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筛选能够在酸性富铝化土壤中生长优良的苜蓿材料,对于紫花苜蓿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27份云南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100mg·kg~(-1)浓度铝胁迫处理下供试材料株高、脯氨酸、根系活力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对苜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材料反应敏感性不同。铝对供试苜蓿株高和根系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铝处理下苜蓿叶片中游离脯氨酸、有机酸含量显着积累(P<0.05),所有供试材料的相对脯氨酸含量均大于100%,但不同材料相对有机酸含量表现差异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苜蓿材料的耐受性,以15,12,14,13号材料表现较优,可用于选育适应酸性富铝化土壤的苜蓿品种。(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子雄[7](2019)在《油菜抗寒种质材料筛选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油用外,还可以菜用、肥用、饲用和蜜用。杂种优势利用,是育种工作者目前比较常用的理论基础之一。利用基本种甘蓝(Brassica oleracea,n=9)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n=10)天然杂交之后,形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n=19)。很多的甘蓝型油菜,都是“双低”型的,而且含油量较高,所以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比较高,但是其抗寒性没有白菜型油菜强,亟要筛选出具有强抗寒的材料来为育种工作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农学院油菜课题组所提供的油菜材料H1、H2、H3、H4,对苗期幼叶做DAB染色和相关生理生化酶的(CAT、POD、SOD、ASA-POD)活性测定,鉴定抗寒材料。利用筛选结果,配成杂交组合,组合为H1×S01、H2×S02、H3×S03,由于H4的抗寒性差,实际利用价值不大,故没有配制组合。对收获的杂交种进行低温处理,在20℃、10℃和5℃叁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计算叁个杂交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GI)。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组织的DAB染色能够对材料中活性氧产生的部位进行标定,在该部位生成褐色斑点,其面积大小为H1<H2<H3<H4,抗氧化性与面积大小成正相关,抗寒性为H1>H2>H3>H4。2.对材料H1、H2、H3、H4进行CAT、POD、SOD、ASA-POD活性测定,其在不同的低温胁迫下,CAT、POD、SOD、ASA-POD活性会先上升后下降,而酶活性的大小,反应了油菜对寒冷胁迫的抗性,四种酶的活性呈现为H1>H2>H3>H4,抗寒性表现为H1>H2>H3>H4。3.在四个材料中,SOD的活性没有因为低温胁迫而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可能在整个酶活系统中,被其他酶所抑制,导致其对低温的敏感性下降;在整个油菜组织中,SOD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当中(陈贻竹1988),当温度降低时,可能叶绿体已经遭受到了破坏,导致了SOD的流失,使测定结果中的SOD活性表现为对低温的不敏感。4.叁个杂交组合中,杂交后代在(20℃、10℃、5℃)处理下,其萌发率依次为H1×S01>H2×S02>H3×S03。5.应用3种抗寒材料配制的3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种植,结果发现,组合H1×S01苗期表现为匍匐生长,气孔面积小,根系发达,生长旺盛。越冬后,H1×S01、H2×S02、H3×S03田间致死率分别为1%±0.65、15%±0.83、20%±0.42,杂交后代的发芽情况,说明了利用抗寒性强的材料做亲本,能够提高杂种后代对寒冷的抗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龚照龙,梁亚军,郑巨云,王俊铎,郭江平[8](2019)在《陆地棉144份种质材料的耐高温性与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六团试验田,选择国内陆地棉144份种质材料进行试验。调查了株高、株型、果枝数、叶色、花形、花萼形状、柱头高低、花药多少、花药饱瘪、铃形、铃大小、铃尖突起、倒叁台果枝干蕾铃数、倒叁台果枝脱落率、花粉活力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在材料耐高温性上,高耐高温材料为19份,中耐高温材料为75份,敏温材料为50份;在农艺性状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上,144份种质材料被分为两个大类,有7份材料为第一大类,其余137份被分为第二大类;在SSR标记的聚类分析上,在遗传相似系数为4.9时,所有种质材料分为2大类,第一大类13个材料,包括耐高温材料3份,中耐高温材料及敏温材料各5份,第二大类共131份材料。这种聚类结果对材料耐高温性改良亲本基因型的选择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棉花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邓吉良,孙言博,吴跃,黄绵佳,周其良[9](2018)在《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海南地区甘薯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海南地区甘薯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海南地区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引进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海南省及周边地区收集甘薯种质材料,从中筛选出长势较好的64份甘薯种质材料,利用30对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及遗传距离分析,以期阐明其亲缘关系。【结果】30对引物共扩增得到161个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5个,多态条带百分率达83.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37个等位基因,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75,平均为0.4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甘薯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4~0.98,平均为0.78,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5处可分为I、II和III叁大类,86%甘薯种质材料归为第I类,遗传相似性系数总体较高;大部分采自海南的未知甘薯种质材料与采自江苏的材料关系较远,来自同一地区的材料分散于各个分支,无明显的地域性。64份甘薯种质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37,平均为0.22,遗传距离整体较近。【结论】海南地区甘薯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可能是海南地区高温高湿、高光照等气候条件自然选择的结果。海南地区可适当引进亲缘关系较远的优质甘薯品种,促进种质创新,丰富海南甘薯的遗传资源。(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宁亚明,王志方,张玉霞,栾瑞涛,王建丽[10](2018)在《引进高生物质高粱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5年从国外引进的19份高生物质高粱(Sorghum bicolor L.)种质为研究材料,在河北省涿州市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及周边地区种植和推广的高生物质高粱材料。结果表明,引进的高生物质高粱材料的株高均显着高于对照材料;其中NP3、NP9、NP11、NP18材料的含水量与对照材料不构成显着性差异,其余引进的高生物质材料含水量均显着低于对照材料;NP1、NP4、NP20、NP33材料的干草产量达到了30t/hm~2以上,其中NP20的干草产量最高,达到了40.66t/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8年11期)
种质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均分布有各省小麦种质材料,但地域间的划分并不明显;同一省份的材料在各类群也均有分布,因此小麦种质地理来源上的差异并不绝对代表其遗传上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质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良,闫红秀,敬雪敏,罗英花,王洪宝.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抗病种质材料筛选[J].中国草地学报.2019
[2].张婷,逯腊虎,袁凯,杨斌,张伟.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9
[3].陈玖红,王沛,王平,胡健,周青平.6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材料抗寒性的比较[J].草业科学.2019
[4].李瑞静.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李伟强,戴晓港,李小平,李淑娴.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倍性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姜娜,唐敏,韩博,任健,许文花.铝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种质材料的影响及综合评价[J].草地学报.2019
[7].李子雄.油菜抗寒种质材料筛选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龚照龙,梁亚军,郑巨云,王俊铎,郭江平.陆地棉144份种质材料的耐高温性与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J].棉花科学.2019
[9].邓吉良,孙言博,吴跃,黄绵佳,周其良.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海南地区甘薯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J].南方农业学报.2018
[10].宁亚明,王志方,张玉霞,栾瑞涛,王建丽.引进高生物质高粱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评价[J].中国奶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