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合成酶论文_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胚乳,基因,水稻,荸荠,谷子,马铃薯。

淀粉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1](2019)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淀粉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成分,也是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建材、发酵、石油钻井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工业原料。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工业应用性能非常优越,在食品加工和工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从块茎分生组织形成开始,到茎叶凋萎时结束;光合作用产物白天在叶片中形成并临时贮藏,夜间再分解成可溶性糖转运到块茎中重新合成淀粉。淀粉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协同催(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期刊2019-05-26)

王玉龙,张卿,赵永廉,刘建玲,秦岭[2](2019)在《异源表达板栗坚果淀粉合成酶基因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功能。【方法】将中国板栗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SSS、SBE和PUL在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中过量表达,设置转空载体水稻株系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比较转基因植株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与转空载体对照株系的差异,从而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CmSSS Ⅱ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显着上升,而CmSBE Ⅰ使直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CmSSS Ⅱ和CmSBE Ⅰ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显着上升;CmSSS Ⅲ和CmSBE Ⅱ转基因水稻株系未鉴定到转基因阳性植株;CmSSS Ⅳ和CmPUL转基因水稻株系淀粉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板栗SSS Ⅱ和SBE Ⅰ基因功能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的积累中表现的功能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强,李涛,白玉婷,任芹勇,郭世华[3](2019)在《粳谷和糯谷胚乳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籽粒灌浆期粳、糯胚乳形成的遗传基础,以粳性品种‘赤谷4号’和糯质品种‘公谷68’为材料,研究它们在籽粒灌浆期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GBSSⅠ)、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 SSS)和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3种酶活性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GBSSI活性在抽穗后第17天最高,且粳性品种高于糯质品种,约分别为660和560个酶活单位。SSS活性在抽穗后约第22天最高,为700个酶活单位,且糯质品种SSS活性在抽穗后约30 d之内均大于粳性品种,30 d之后小于粳性品种,抽穗30 d SSS的活性对糯质胚乳的形成贡献较大。SBE活性在抽穗后约第15天最高,粳性和糯性品种约分别为690和720个酶活单位;糯性品种SBE活性抽穗后第15~19天均大于粳性品种。粳性品种灌浆期GBSSI活性与SSS和SBE分别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和0.680**,SSS和SBE活性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1*,3种淀粉合成酶协同调控淀粉的合成。糯质品种3种酶活性相关性不显着,且SSS与SBE呈不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21期)

苗红霞,孙佩光,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4](2019)在《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与时空表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以‘巴西蕉’果肉为试材,采用PCR法进行MaSSⅢ-1基因克隆,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MaSSⅢ-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aSSⅢ-1基因cDNA全长为2397 bp,编码798个氨基酸,包括4个典型的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为KU757067。MaSSⅢ-1基因在香蕉根、球茎、花和苞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果皮和果肉中表达量较高;随着香蕉果实发育,MaSSⅢ-1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抽蕾后50~60天达到最大;随着果实采后成熟,MaSSⅢ-1表达量在采后5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香蕉果实不同发育及采后成熟阶段,MaSSⅢ-1蛋白呈现出与mRNA水平相一致的表达趋势。证明MaSSⅢ-1基因的表达不仅涉及到香蕉果实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可能还涉及采后早期果实成熟或者支链淀粉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董建涛,张璐,姚馨婷,胡少红,武丹[5](2018)在《中国水仙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花芽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开放阅读框1 860 bp,编码62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S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2个保守基序-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和活性糖基转移域(Glycos_transf_1),其氨基酸序列与凤梨、小兰屿蝴蝶兰和拟兰等单子叶植物较为相似,而与芦笋SS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tSSS在中国水仙不同组织器官和花芽分化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NtSSS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茎、叶、根和成熟花中的表达量;在花芽分化发育期NtSSS基因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花器官发育期表达量较高,显示出NtSSS基因与中国水仙花器官的发育有关。(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田亚珍,武国凡,秦绪军,牛世全,孔维宝[6](2018)在《几种植物淀粉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分析了马铃薯、红薯、小麦、高粱、南瓜、水稻等6种植物的淀粉合成酶(S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对其甲基化位点、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红薯、小麦、高粱和水稻都含有甲基化位点,马铃薯和南瓜不含甲基化位点。SS的平均全长为1 847 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约为877 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有3种;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平均数286,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 915.88;平均等电点为8.264 5,中性溶液中平均带电荷为-0.598 1;平均亲水氨基酸63个、疏水氨基酸102个,SS为疏水性蛋白。6种植物的SS含有2个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要构件。通过进化树分析淀粉合成酶,小麦和高梁进化程度相似,和南瓜的进化相距较远。(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晶蓉[7](2018)在《16个谷子品种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合成酶基因核酸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谷子耐干旱、易生长。小米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愈加受人们欢迎。小米的营养品质影响着小米的食味品质。如小米中淀粉含量、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着小米的糊化特性及质构特性,小米中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小米饭的风味特性。谷子Waxy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影响着小米中直链支链淀粉的合成。本试验以JG21及其亲本和衍生种为主要材料,并以名优品种YG01、ZZ05和ZZ10为参照,测定了小米中主要成分含量,并测定分析其食味品质。对各品种谷子淀粉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结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的不同反应的吸收光谱不同,确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分别为620/453 nm和538/742 nm,确定回归方程并计算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在一定浓度下(直链0-80ug/mL,支链0-150 ug/mL),线性关系良好。2.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各品种小米粉和小米淀粉的糊化特性,通过物性分析仪测定各品种小米粥质构特性,并将其与小米组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小米粉与小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都非常高,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小米粉的糊化特性表征小米的糊化特性。(2)在小米糊化特性各特征值中,可以用崩解值和消减值对小米的品种进行鉴别,且可以有效判断小米的糊化特性。消减值升高,崩解值减小,回生值增大,糊化时间越久,糊化温度越高。小米热稳定性提高,越难糊化。(3)水分含量与RVA特征值呈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回生值呈正相关,与其他RVA值呈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崩解值和回生值呈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和时间呈负相关。(4)小米饭质构表征研究中,粘性对小米饭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小米饭的质构特性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小米饭的硬度、粘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呈正相关,与小米饭的弹性和内聚性呈负相关。(5)糊化特征崩解值可初步预测米饭的质构特性,小米崩解值与小米质构各特征值呈负相关,小米质构各特征值与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呈负相关,其中弹性与最终黏度呈显着负相关,弹性与崩解值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低,相关性不明显。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小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结果如下:(1)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20种醛类,7种酮类,6种醇类,2种酚类,3种酸,4种苯衍生物,6种碳氩类,8种酯类和3种其他化合物。初次检测出戊醛、桃醛、1-戊醇、3-甲基-3-辛醇等物质。(2)醛类和碳氢类物质构成了小米粥中的主要的挥发性成分,醛类是小米香味的主要来源。(3)定量分析影响小米香味的主要成分,发现己醛含量最高。4.根据二代测序结果对各品种谷子的Waxy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谷子中Waxy基因有2个拷贝,SiWaxy1和SiWaxy2,分别位于第4条和第2条染色体。(2)根据SNP和INDel分析Waxy基因,并预测其编码蛋白,发现共编码3种Waxy蛋白分别为SiWaxy1,SiWaxy1b和SiWaxy2。该蛋白属于糖基转移酶蛋白。(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Waxy编码的蛋白结构域保守,谷子Waxy基因成员与其他9种植物的同源序列相似性也较高,亲缘关系较进。综上所述,小米中物质组分,如,水分、总淀粉、总脂肪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小米的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和风味特性。醛类是小米香味的主要来源。谷子中Waxy与其他植物Waxy基因有高同源性,Waxy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该研究可为小米品质鉴定和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并为培育优质、高产谷子品种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俞梅珍[8](2017)在《荸荠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荸莽(Eleocharis tuberosa)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淀粉是荸荠球茎的主要贮藏物质,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其中直链淀粉可以被完全分解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而支链淀粉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麦芽糖、葡萄糖以及分子量比较大的极限糊精。一般情况下荸荠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渣少,味甜,口感较好,因此直链淀粉的含量及其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将影响着荸莽球茎的品质。前人研究已证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在直链淀粉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以荸荠品种'红宝石'为材料,克隆得到荸荠GBS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DNA序列,并分析GBSS基因在荸荠品种'红宝石'、'苏州荸荠'中的表达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以荸荠'红宝石'幼嫩球茎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长为2 265 bp的荸荠GBSS 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66.5 kDa。2、以荸荠'红宝石'幼嫩球茎为材料,提取荸荠总DNA,克隆得到长4 578 bp的GBSS基因DNA序列,包括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其中第1内含子最大,长504 bp,第7内含子最小,长83 bp;第1外显子最大,长532 bp,第5外显子最小,长64 bp,有5个外显子的长度小于100 bp。3、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荸荠GBSS的表达特性。荸荠GBS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球茎>匍匐茎>叶状茎>分株芽,且球茎中GBSS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GBSS在叶状茎及分株芽中表达量极低。在'红宝石'和'苏州荸荠'的球茎膨大过程中,GBSS表达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GBSS在'红宝石'球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量均高于'苏州荸莽'球茎膨大各时期的表达量,膨大中期表达量达最高,匍匐茎中表达量最低。(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吴兴超[9](2017)在《水稻PUL和SSⅢ-1下调对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及胚乳淀粉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淀粉作为稻米的主要储藏物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占有比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大米蒸煮食味品质,继而影响稻米的的经济价值,因此改良稻米品质在育种上显得尤为重要。在淀粉合成途径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合成分别受不同基因控制。SSIII-1和PUL是两个在支链淀粉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SSIII-1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之一,在淀粉合成的过程中主要是参与分支链的合成从而延长支链淀粉;PUL是去分支酶之一,负责剪切各个分支链达到合适的长度。研究SSIII-1和PUL基因对稻米品质理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支链淀粉合成过程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对转化植株SSIII-1和PUL基因表达量的研究,了解和研究稻米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SSIII-1和PUL基因下调对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以及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影响。本文中通过构建SSIII-1和PUL基因靶序列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侵染低直链淀粉材料籼稻R372愈伤组织,下调SSIII-1和PUL的表达,降低支链淀粉的合成,从而提高直链淀粉的含量。研究了RNAi干扰植株淀粉合成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同时对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成熟种子的淀粉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之间的表达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NCBI数据库查阅水稻SSIII-1和PUL基因序列,确定了淀粉合成酶(SSIII-1)和极限糊精酶(PUL)部分序列作为RNAi靶序列设计PCR引物。通过从籼稻R372水稻中同源克隆SSIII-1和PUL基因的200bp正义片段和200bp反义RNAi片段,分别构建SSIII-1和PUL基因的干扰载体PTCK303-SSIII-1和PTCK303-PUL。2.将含有PTCK303-SSIII-1和PTCK303-PUL载体的农杆菌侵染受体籼稻R372成熟胚性愈伤组织,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分化,获得转化植株。3.通过对转化植株进行潮霉素抗性基因PCR和GUS染色鉴定,确定SSIII-1和PUL基因的RNAi干扰片段整合到受体材料籼型水稻品种R372的基因组上,最终获得RNAi阳性植株。其中获得SSIII-1-RNAi阳性植株2株,PUL-RNAi阳性植株49株。4.大田种植转化材料,通过对T0代阳性植株灌浆后期的胚乳提取RNA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当SSIII-1-RNAi阳性植株中SSIII-1基因的表达量比对照材料下降50%,而GBSSI、GBSSII、SSII-1、sbe4的表达量增加,其中GBSS I的表达量增加了7倍,AGPlar、AGPiso、AGPsma、SSI、SSII-2、SSII-3、SSIII-2、SSIV-1、sbe1、sbe3、ISA、PUL的表达量下降;在PUL-RNAi阳性植株中,发现当PUL基因的表达量下降80%,淀粉合成酶基因中AGPiso、GBSSI、SSSIII-1、SSIII-2、sbe1、sbe3、sbe4的表达量增加,GBSSI的表达量增加2倍,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sbe3、sbe4)表达量也显着地增加,AGPlar、AGPsma、GBSSII、SSI、SSII-1、SSII-2、SSII-3、SSIV-2、ISA、PUL的表达量降低。说明下调SSIII-1和PUL基因能够提高直链淀粉合成基因GBSSI的表达。5.分别对部分SSIII-1-RNAi植株和PUL-RNAi植株以及对照植株进行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发现在PUL-RNAi植株和SSIII-1-RNAi植株中淀粉含量均有明显地所提高,其中PUL-RNAi植株中淀粉含量增加了330-400 mg/g,SSIII-1-RNAi植株中淀粉含量增加了70-170 mg/g;PUL-RNAi植株和SSIII-1-RNAi植株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其中PUL-RNAi植株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43-61.5 mg/g,SSIII-1-RNAi植株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55-56 mg/g。(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01)

万峰,孙春玉,李闯,别枫桥,张美萍[10](2017)在《谷物胚乳中淀粉合成酶及其同工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物中通常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能量,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在胚乳中,支链淀粉生物合成中涉及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BE)和淀粉脱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及其同工型一系列的酶反应,而直链淀粉合成需要AGPase和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的协同作用。同时质体淀粉磷酸化酶(plastidial starch phosphorylase,Pho)很可能对胚乳淀粉生物合成中的底物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些酶及其同工型的相互作用和差异表达使淀粉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对谷物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综述了谷物胚乳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必要的酶及其同工型的作用,通过推断这些酶及其同工型在谷物胚乳中促进淀粉的生物合成所产生的作用,为提高谷物的产量和优化其品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1期)

淀粉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功能。【方法】将中国板栗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SSS、SBE和PUL在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中过量表达,设置转空载体水稻株系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比较转基因植株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与转空载体对照株系的差异,从而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CmSSS Ⅱ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显着上升,而CmSBE Ⅰ使直链淀粉含量显着降低;CmSSS Ⅱ和CmSBE Ⅰ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显着上升;CmSSS Ⅲ和CmSBE Ⅱ转基因水稻株系未鉴定到转基因阳性植株;CmSSS Ⅳ和CmPUL转基因水稻株系淀粉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板栗SSS Ⅱ和SBE Ⅰ基因功能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的积累中表现的功能有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淀粉积累[C].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2019

[2].王玉龙,张卿,赵永廉,刘建玲,秦岭.异源表达板栗坚果淀粉合成酶基因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9

[3].李强,李涛,白玉婷,任芹勇,郭世华.粳谷和糯谷胚乳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苗红霞,孙佩光,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与时空表达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董建涛,张璐,姚馨婷,胡少红,武丹.中国水仙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田亚珍,武国凡,秦绪军,牛世全,孔维宝.几种植物淀粉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7].王晶蓉.16个谷子品种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合成酶基因核酸多态性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8

[8].俞梅珍.荸荠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扬州大学.2017

[9].吴兴超.水稻PUL和SSⅢ-1下调对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及胚乳淀粉含量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7

[10].万峰,孙春玉,李闯,别枫桥,张美萍.谷物胚乳中淀粉合成酶及其同工型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7

论文知识图

完整性检测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实时定量标准程序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A)、支链淀粉积...籽粒AGPP活性(A)、SSS活性(B)、GBSS活...灌浆期支链淀粉不同链长积累的动态变...

标签:;  ;  ;  ;  ;  ;  ;  

淀粉合成酶论文_石瑛,王金明,唐宏亮,金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