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

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

赵宏[1]2007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了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对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本着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初衷,选择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民族地区的代表。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做了全面调研,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对策,以期对甘南州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有所帮助。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是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本部分,对选取的20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提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甘南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第四部分是结论,在总结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为笔者的后续研究确定了方向。

亢宇坤[2]2003年在《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课程整合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理论与实践探索尚缺乏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对此做一探索。 本研究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从分析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入手,在文献综述及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般都集中在综合课程的建设上,有将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设置综合课程的倾向。这不仅使得综合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受阻,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阻碍整个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对此,本文在第二部分提出了学校本位课程整合的策略,试作为解决目前中小学课程整合问题的途径之一。首先分析和探讨了课程整合的本质特点,将课程整合理解为一种旨在实现学生学习与生活整合的课程设计方式。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提出:所谓学校本位课程整合,就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校文化、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周边环境以及社区的价值取向等,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课程类型的功能,满足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还就学校本位课程整合的意义以及学校本位课程整合的可行模式进行了探讨。 第叁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学校本位课程整合实施问题,提出学校本位课程整合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整合,而教师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协同教学。在归纳总结协同教学的发展沿革、含义和意义以及一般过程的基础上,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师资现状,本文认为:教师进行协同教学,首先应学会和做到“协同设计”。

蔡丽[3]2009年在《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00年,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至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很重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力求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推进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突破点和制高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全面实施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者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核心和活跃的因素,他们对整合的态度以及整合的实施能力决定着新课改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本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西安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白己的学科教学中的现状,并分析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目的是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章,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第3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以“教”为主的教学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第4章,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叙述研究设计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等。问卷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教师整合现状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影响教师整合能力的因素调查。第5章,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阐述分析结果。本文从教师的整合认识、整合设计和整合实践叁个方面对教师的整合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外在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教师整合成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6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整合现状方面:1.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教师的整合设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3.教师的整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影响因素方面:1.学校信息化环境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2.教师的自身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发挥;3.学校相关的态度政策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持续发展;4.学习型文化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5.学校应试教育阴影重重,阻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蔡茶米[4]2012年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实施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和对所在中学及周边中学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情况的研究,得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受教育体制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教师个人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整合具体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且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把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教师个人现状,提高教师个人素养。细化到一线教师,最根本的对策在于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认真落实于课堂教学中,使其真正为教学效率服务。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高中数学内容出发,选取了叁种适用的整合模式,将其应用到叁个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中,通过详细的分析,认真的计划、行动实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对每堂课进行观察、反思,看到效果和不足并不断改进,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有效的整合。

焦瑶光[5]2004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但在具体操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兰州市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状的调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晶[6]2015年在《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及意义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医学领域全球合作和交流的深入成为推进医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本的学科体系被不断分化,医学研究的领域从最初的器官系统发展到现在的分子医学水平,逐渐形成了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标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医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负担越来越大,而对其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却被忽视。与此同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将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这一认识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医生扮演多元化服务角色,能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全方位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这种由医院内到医院外、由个体到群体、由治疗到预防、由生理到心理、由技术服务到社会服务的大医学整合趋势,成为推动医学课程整合的主要因素。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展心理理论等教育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教育的理念转变,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对学生获取知识和转化知识能力的培养,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自第一期医学整合课程提出以来,医学整合课程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发了各国医学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20世纪末期,香港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医学院校开始尝试进行医学课程整合。但由于各国各地区乃至各个院校的整合形式及配套改革各不相同,各所院校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长久以来国内有关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和讨论主要在局部,较少对医学课程整合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此,本课题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力求为国内医学课程整合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2研究目的2.1分析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发展现状及趋势特点,比较各种医学课程整合模式在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为医学院校选择医学课程整合模式提供参考;2.2研究在当前情况下推进医学课程整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整合提供帮助;2.3探讨基础与临床融通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构建原则和方法,为医学院校开展此类模式的医学课程整合提供借鉴。3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头脑风暴法、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大量学术论文、专着、政策法规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历史分析、国别比较,进行了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研究;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对主要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头脑风暴,对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头脑风暴、专家咨询,进行了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课程的构建研究,提出了此整合课程的构建的原则和方法。4研究结果4.1 为医学课程整合模式选择提出建议通过比较之后能够发现,医学课程模式虽然在不断的演进发展,但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应用限制,因此在当前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中,医学院校通常都是组合应用各种课程模式,取各家之长补一家之短。只有正确的看待各种模式的局限性,不盲目跟随潮流,并且客观的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固化的模式,这样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整合模式。4.2 揭示了医学课程整合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综合调查问卷及头脑风暴的结果,揭示目前医学课程整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二是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问题;叁是跨学科教学的组织实施问题;四是整合课程的教材建设问题;五是整合课程的设计问题;六是整合课程的教学评价及考核问题。4.3 提出了推进医学课程整合实施的策略路径集合调查问卷和头脑风暴的结果,提出六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叁是创建新型跨学科教学团队;四是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五是明确教学改革的内容及课程确定原则;六是健全教学评价及考核机制。4.4 提出了构建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课程的原则及课程内容构建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课程的原则:一是构建科学合理、职责清晰的改革管理机构,争取领导人物的支持;明确学院及课程负责人的责任;吸引优秀的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二是正确处理各项整合内容之间的关系,包括模块内部各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与配套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叁是贯彻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原则,在课程内容纳入和编排中,突出临床需求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突出临床教师的领导作用,实现基础与基础之间、临床以临床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融通。四是注重对课程改革的动态评价,边实践、边调整、边总结,针对不同阶段的改革成果勤于评价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一是医学基础引论模块,该模块整合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决策等重要学科的基础内容;二是各器官-系统模块,包括神经系统模块、感染与防御模块、内分泌系统与代谢模块、循环系统模块、呼吸系统模块、消化系统模块、泌尿系统模块、血液系统与肿瘤模块、运动系统与皮肤模块、生殖与发育模块、五官科学模块等10个模块,各模块主要依据各器官-系统的特点,按照器官的正常发育过程——正常结构——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病理变化与功能异常——疾病诊治——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疾病预防与营养——社会因素的影响的线路进行内容组织,整合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等相关部分内容;叁是人文与社会医学模块,该模块整合了医学人文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多个学科的基础内容,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社区护理学等;四是临床技能模块,该模块整合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护理学等重要学科的临床基本技能。5研究特色与创新5.1综合比较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教学方式,为在当前国情下,推进医学课程整合提供借鉴;5.2对目前开展医学课程整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国内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5.3提出基础与临床融通整合课程构建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意义。

余晓芬[7]2017年在《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整合是一种由教师和儿童以民主的方式依据儿童兴趣、社会问题、知识关联性等因素共同选取主题或问题以重新组织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社会发展相整合,使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贯通的课程设计过程。本研究以Q小学的课程整合为研究对象探究小学课程整合问题,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深入个案学校课程整合的起始过程,收集其课程整合过程的相关资料,重点关注课程整合的起始动因、实施状况、操作流程、成功经验,探究个案学校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个案学校课程整合的动因主要源于学校内在发展的召唤、学生全面发展的驱动、减轻学生负担的期待等方面。个案学校课程整合以多学科整合和主题式课程整合为主,综合体现了学科中心、儿童中心、社会中心叁种取向的课程整合理念,按照“确立课程整合目标--设计开发整合课程--推行课程整合--评价课程整合”的操作流程实施课程整合。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个案学校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确立目标时,以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设计时,灵活运用课程整合形式,机动调整课时;推行实施时,鼓励家长参与课程整合,整合校外资源;评价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运用教师观察协助评价等。个案学校课程整合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也遭遇到一些问题,诸如学校课程整合的“困境重重”、教师对课程整合的“力不从心”、学生对课程整合的“置身事外”、家长对课程整合的“心存疑虑”。因此,完善、推进课程整合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完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邀请家长协助配合。

陈海源[8]2014年在《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文中认为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推动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着特征之一,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给我国基础教育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本文以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研究方法,首先对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与整合和学科评价等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在相关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变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加速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和人才队伍质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提高抚顺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等六方面完善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对策。

杜鑫[9]2016年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及便利。同样,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元素,课程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教学活动中,发挥其教学功能,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春天,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期盼与希冀,为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本研究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基于现实教学活动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发生改变这一现状,展开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文章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入手,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展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第二部分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这一部分使用访谈法、问卷法来进行调查研究,着重分析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态度,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以及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育现状;第叁部分,进入学校课堂进行常规课程观察,研究者将深入小学课堂实地观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情况,并找出问题所在;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所得数据和课堂观察所得结论,总体分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第五部分,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以此为依据,针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魏永牛[10]2014年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课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讨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标,从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等方面进行辨析;其次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其适应性。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促进自主性和合作性等学习方式的有效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赵宏.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 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D]. 亢宇坤. 首都师范大学. 2003

[3]. 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蔡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 蔡茶米.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与对策[J]. 焦瑶光.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6]. 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对策[D]. 王晶. 南方医科大学. 2015

[7]. 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 余晓芬. 浙江师范大学. 2017

[8]. 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D]. 陈海源. 黑龙江大学. 2014

[9].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杜鑫.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D]. 魏永牛.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