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潮汐水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潮汐,水域,模型,角形,数值,特性,潮流。
潮汐水域论文文献综述
沈欢欢,李大刚[1](2019)在《黄浦江干流水域潮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黄浦江潮汐变化规律,基于2016年6月黄浦江干流水域12个潮位站大潮、中潮、小潮期间同时实测潮汐数据,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对黄浦江干流水域进行潮汐要素计算,并对该流域的潮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干流潮汐具有一样的变化规律,呈现出规则半日潮的特征;黄浦江从上游到下游,潮差逐渐增大,涨潮历时逐渐增大,落潮历时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8期)
魏雪静[2](2017)在《盐淡水交汇水域潮汐水流特性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盐淡水混合是河口水域常见的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河流汇入的淡水径流与含盐度较高的海水在河口水域潮汐水流的作用下相互掺混,涨潮时沿着河口上溯形成盐水入侵。这种现象随着淡水径流的减少而更加明显,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盐淡水交汇水域盐度的时空分布,对合理开发水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利用ECOMSED水动力模型对从实际工程概化而来的河口地区盐淡水交汇潮汐水域的水流及盐度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并分析潮动力、河道径流量和河道水深对盐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潮流和盐水入侵的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对前期物理模型试验所进行的相关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已有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2)结合研究内容,仔细研读ECOMSED模型源代码,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对程序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从而建立适用于所研究水域的叁维数值模型。(3)针对物理模型的大、小潮2个试验组次,进行了潮流场和盐度场的数值模拟,分别给出了大、小潮典型测点的潮位、流速和流向,以及盐度测点的时空变化值,并与物模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吻合良好。(4)在模型验证结果良好的基础上,对不同潮差、不同径流和不同下游水深的8组次进行了流场和盐度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水域内盐度时空分布规律。(5)盐水在潮流的作用下呈往复运动特性,整体上从下游往上游的盐度值沿程减小,垂向上表层盐度小于底层盐度,在计算的组次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盐水楔。在河道的平直段,盐度的横向分布基本均匀;在弯曲段盐度呈右岸侧大于左岸侧的现象。(6)在模拟的范围内,相对而言潮差对盐度分布规律影响较小。随着潮差的减小,盐水上溯距离稍有减小,盐淡水掺混能力减弱,垂向分层现象较大潮明显;(7)在模拟的范围内,随着径流量的增大,淡水对盐分的稀释和掺混作用增加,盐水楔长度逐渐减小。当径流量由1 L/s增大为4 L/s时,盐水楔长度由46 m减小到了28 m。(8)在模拟的范围内,下游水深增加时,盐淡水分层现象越明显,盐水上溯距离增加。当下游水深由10 cm增大到13 cm时,盐水楔长度由32 m增大到了53 m。(9)计算结果表明ECOMSED模型基本能反映盐淡水交汇水域水流和盐分的混合特性,可用于分析盐分输移的机理以及预测盐度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晓静,李砚青,郝瑞霞,韩丽娟[3](2015)在《ECOMSED模型在潮汐水域电厂温排水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罗源湾内可门电厂取排水工程为例,利用ECOMSED海洋水动力模型,对其水域潮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潮位、潮流和温升范围均与电厂运行期间的原体观测资料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电厂已建工程不利工况下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其温升影响范围、垂向温升分布及取水温升。计算结果表明,ECOMSED模型可应用于电厂近区温升预测,能体现冷热水的分层现象。(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张晓静[4](2015)在《潮汐水域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及热环境容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沿海地区规划建设火/核电厂规模越来越大,且电厂多采取海水直流冷却的循环冷却方式,利用海水进行释热,是一种经济的运行方式。但大量的冷却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海域,使受纳水体的温度有所增加,严重时还可能使局部水域发生热污染问题。如何定量分析电厂温排水对受纳水域的热影响以及受纳水域的热承载能力是关系到电厂发电效率和水域环境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深度平均的二维潮流和热输运模型对罗源湾海域进行潮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该模型基于可以较好贴合岸线的叁角网格离散控制方程,采用稳定性高的分步杂交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罗源湾海域现阶段已建成和规划的叁个电厂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热影响范围等相关数据。并运用该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结合湾内水流特征,在特定保护目标下进行海域热容量的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罗源湾海域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湾内潮动力较强,热水在潮周期内做往复运动。(2)热水随潮迁移变化明显。大潮与小潮因潮动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热量输运能力。大潮热水扩散速度快,低温升面积较小潮小,其典型时刻全潮平均1℃温升面积为0.99km2;小潮输运能力则相对较弱,表现为热量主要在湾内累积,其典型时刻全潮平均1℃温升面积为2.41km2,整体上看小潮为不利潮型。(3)大潮全潮平均1℃温升面积为0.67km2,包络面积为2.66km2,小潮全潮平均1℃温升面积为2.61km2,包络面积为5.68km2。高温升面积主要集中于罗源湾南岸,影响范围不大,大、小潮全潮平均4℃温升面积不超过0.05km2,包络面积约0.14km2。(4)电厂取水温升直接受潮流影响,在低潮位时取到高温水,高潮位时温升则较小。可门电厂取水温升瞬时最大值可达1.76℃,最小值约为0.43℃。(5)根据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应用温升带控制法,并以1℃温升线不封闭可门水道为海域热环境的控制目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罗源湾海域热环境容量为2516.765m3℃/s,湾内热容量使用率已达64%。(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柯灏,李斐,赵建虎,王泽民[5](2015)在《利用潮汐性质相似性的长江口水域深度基准面传递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长江口水域长期验潮站的潮位资料进行大量深度基准面传递试验,研究了深度基准面传递精度与潮汐类型值差、传递距离、地形环境特征之间的具体数值关系。该研究成果对长江口水域里深度基准面传递精度指标估计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曾成杰,陆培东[6](2013)在《辐射沙脊中南部潮汐水道交汇水域海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沙洋南水道和烂沙洋北水道是辐射沙脊中南部的两条大型潮汐水道,两条水道相互串通,交汇水域相对开敞、潮流动力复杂、水沙交换频繁。为论证交汇水域海床的稳定性,通过对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探讨了交汇海域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及在海域动力条件下海床的泥沙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交汇水域动水深与海域动力环境相适应;大、中潮期间海床泥沙起动时的流向主要为往复流,而交汇水域的"斜流期"流速较小,无法起动海床泥沙。(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期刊2013-08-04)
涂春民[7](2012)在《潮汐水域电厂取排水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兴建于沿海水域火/核电厂冷却水工程,研究潮汐和潮流对其取排水特性的影响,以期达到对海洋环境和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监测和保护。本文首先阐述了温排水的热扩散特性、差位式布置特点以及潮汐潮流的基本原理。其次根据相关资料对所选用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并且选取典型工况,针对所选电厂水文地理条件建立物理模型,并对物理模型进行一定程度地简化得到计算模型。然后根据计算模型和海水水体运动形态,分别对顺直水域和弯曲水域潮汐潮流作用下的电厂取排水热扩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分析各潮汐潮流条件下温排水对受纳水域环境和取水温度的影响;得出取排水截面平均温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从各工况中整理分析出温排水截面最大温度值随时间的变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2-12-01)
张文戟[8](2012)在《滨海潮汐水域数值模拟叁角形网格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格系统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通过合理的分区规划、网格点布置以及叁角形各顶点搜索等相关步骤,提出了生成平面二维叁角形网格系统的实用技术和相关的算法,并进行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生成了福建惠安核电厂附近水域的叁角形网格。(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期刊2012年11期)
高燕芳[9](2012)在《潮汐水域水力热力特性模拟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可门电厂工程实际,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厂附近潮汐水域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是分析温排水在受纳水域中扩散运移规律的有效方法,可以模拟电厂冷却水排放所产生的流速场、温度场,分析热量的影响范围、时间及强度,优化取排水口工程布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崔学坤[10](2009)在《潮汐水域温排水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海地区建立的火电站或核电站,往往取自然水用于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废热水排回取水水源,对取水温度和周围水域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潮汐水域中潮流的运动较复杂,电站的温排水受到潮流运动的影响,其取排水工程的布置和温升影响范围都较为复杂。本文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该工程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阐述了潮汐水域潮流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各种数值计算方法的特点,以及潮流运动的控制方程等,为以后使用ANSYS模拟计算做了理论铺垫。再根据物理模拟的原理和相似理论,结合该工程的基本资料,对其物理模型进行设计,包括模型的比尺、范围和控制系统等。然后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在模型流场可靠的情况下进行排水方案的选择和温升影响范围的预测。然后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况,使用ANSY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进一步证明试验结果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9-12-16)
潮汐水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盐淡水混合是河口水域常见的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河流汇入的淡水径流与含盐度较高的海水在河口水域潮汐水流的作用下相互掺混,涨潮时沿着河口上溯形成盐水入侵。这种现象随着淡水径流的减少而更加明显,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盐淡水交汇水域盐度的时空分布,对合理开发水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利用ECOMSED水动力模型对从实际工程概化而来的河口地区盐淡水交汇潮汐水域的水流及盐度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并分析潮动力、河道径流量和河道水深对盐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潮流和盐水入侵的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对前期物理模型试验所进行的相关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已有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2)结合研究内容,仔细研读ECOMSED模型源代码,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对程序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从而建立适用于所研究水域的叁维数值模型。(3)针对物理模型的大、小潮2个试验组次,进行了潮流场和盐度场的数值模拟,分别给出了大、小潮典型测点的潮位、流速和流向,以及盐度测点的时空变化值,并与物模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吻合良好。(4)在模型验证结果良好的基础上,对不同潮差、不同径流和不同下游水深的8组次进行了流场和盐度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水域内盐度时空分布规律。(5)盐水在潮流的作用下呈往复运动特性,整体上从下游往上游的盐度值沿程减小,垂向上表层盐度小于底层盐度,在计算的组次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盐水楔。在河道的平直段,盐度的横向分布基本均匀;在弯曲段盐度呈右岸侧大于左岸侧的现象。(6)在模拟的范围内,相对而言潮差对盐度分布规律影响较小。随着潮差的减小,盐水上溯距离稍有减小,盐淡水掺混能力减弱,垂向分层现象较大潮明显;(7)在模拟的范围内,随着径流量的增大,淡水对盐分的稀释和掺混作用增加,盐水楔长度逐渐减小。当径流量由1 L/s增大为4 L/s时,盐水楔长度由46 m减小到了28 m。(8)在模拟的范围内,下游水深增加时,盐淡水分层现象越明显,盐水上溯距离增加。当下游水深由10 cm增大到13 cm时,盐水楔长度由32 m增大到了53 m。(9)计算结果表明ECOMSED模型基本能反映盐淡水交汇水域水流和盐分的混合特性,可用于分析盐分输移的机理以及预测盐度的分布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潮汐水域论文参考文献
[1].沈欢欢,李大刚.黄浦江干流水域潮汐特征分析[J].中国水运.2019
[2].魏雪静.盐淡水交汇水域潮汐水流特性的叁维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7
[3].张晓静,李砚青,郝瑞霞,韩丽娟.ECOMSED模型在潮汐水域电厂温排水计算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5
[4].张晓静.潮汐水域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及热环境容量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5
[5].柯灏,李斐,赵建虎,王泽民.利用潮汐性质相似性的长江口水域深度基准面传递精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
[6].曾成杰,陆培东.辐射沙脊中南部潮汐水道交汇水域海床稳定性分析[C].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2013
[7].涂春民.潮汐水域电厂取排水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
[8].张文戟.滨海潮汐水域数值模拟叁角形网格生成技术研究[J].山西水利.2012
[9].高燕芳.潮汐水域水力热力特性模拟及工程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
[10].崔学坤.潮汐水域温排水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