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旁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脊柱,间隙,电信号,胸椎,表面,腰椎间盘突出。
椎旁肌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梁[1](2019)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对照组行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下床活动时间短,后1周ODI评分高,Cobb角小,椎体前缘高度高,VAS评分低(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加快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李省伟[2](2019)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013年9月~2018年9月),手术方案不同分为Wiltse组(n=53)与常规组(n=53)。常规组实施常规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Wiltse组实施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观察对比2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疼痛(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腰椎功能(JOA)情况。结果:Wiltse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天数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术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2周,Wiltse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JOA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可减轻疼痛感,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提高腰椎功能。(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3](2019)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健康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和30例健康者,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行腰椎屈伸运动和椎旁肌等长收缩运动,运动结束后量化评估屈伸运动时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屈曲伸直比(FER),以及椎旁肌等长收缩时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①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DH患者患侧FER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PFs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AEMG、FER和MPFs可以作为LDH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4](2019)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电信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椎旁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LDH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普通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单次SDS治疗。治疗后量化评估2组患者椎旁肌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IEMG、RM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IEMG、R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SDS治疗能有效降低椎旁肌电信号,缓解椎旁肌紧张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李海[5](2019)在《胸腰椎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多见于老年人~[1],老年人骨折以往后多选择保守治疗,但继发的胸腰椎后凸畸形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部分骨折不愈合~[2]。目前,老年OVF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固定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本文旨在比较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中长期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5月至(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钟南,林斌珍,龙丹,吴清华,官奕云[6](2019)在《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行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LDH患者效果显着,具有创伤小、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郑亚东,方旭,陆生林[7](2019)在《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50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和改良组(采用改良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每组25人。传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38.0±8.2)岁;改良组:男17例,女8例,平均(36.9±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的胸腰椎X线片伤椎Cobb's角;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结果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个月。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为(96.6±7.9)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35.8)m L,术后引流量为(82.5±14.5)m L,均优于传统组的(103.2±10.9)min、(269.5±39.9)m L、(151.3±19.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在伤椎Cobb's角矫正、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棘突旁有限显露治疗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中期随访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腰背痛改善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2期)
邹爽,勾成果[8](2019)在《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四○四医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78例,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组(A组)42例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障碍指数表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评分(JOA)结果,记录患者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内科合并症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暴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切口长度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A组术后3d、1周、1个月VAS评分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术后同时间点,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术前ODI、JOA表评分对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3、6、12、24个月两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上升,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ODI评分低于B组,JOA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A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A组内科合并症均未见加重,B组1例原有肝硬化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腹水严重;1例肺炎诱发轻度呼吸衰竭。结论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且可减轻患者腰椎疼痛程度,有助于腰椎功能恢复,维持患者脊柱稳定性,近中期疗效肯定。(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叶科学,邢丽冬,陆俊,钱志余,刘伟清[9](2019)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通过椎旁肌诊断和评估人体脊柱病变情况,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表面贴片电极获取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通过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利用微控制器NRF52832进行信号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手机APP。在APP中通过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对信号预处理后,提取反映椎旁肌功能状态的sEMG信号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将计算的特征参数在APP界面中实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模拟信号采集、信号的数字处理以及特征参数计算方面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梅凌,董晓俊,张朝阳,覃剑,赵敏[10](2019)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预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组(n=40)与B组(n=45)。A组采取正中入路,B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结果 B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优于A组;B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JOA评分明显高于A组,ADL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术后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椎旁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2013年9月~2018年9月),手术方案不同分为Wiltse组(n=53)与常规组(n=53)。常规组实施常规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Wiltse组实施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观察对比2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疼痛(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腰椎功能(JOA)情况。结果:Wiltse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天数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术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2周,Wiltse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JOA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Wiltse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可减轻疼痛感,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提高腰椎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旁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梁.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19
[2].李省伟.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2019
[3].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4].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电信号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9
[5].李海.胸腰椎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9
[6].钟南,林斌珍,龙丹,吴清华,官奕云.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
[7].郑亚东,方旭,陆生林.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邹爽,勾成果.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9].叶科学,邢丽冬,陆俊,钱志余,刘伟清.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
[10].梅凌,董晓俊,张朝阳,覃剑,赵敏.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预后影响[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