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大豆蛋白,织物,针织物,电化学,速率,低温。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翟圣国,曹机良,闫凯,陈红雪[1](2017)在《DECOBS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色素去除困难的问题,采用4-(2-癸酰基氧乙氧基羰基氧)苯磺酸钠(DECOBS)作为过氧化氢漂白活化剂,探讨过氧化氢、DECOBS、硅酸钠和碳酸钠用量,漂白温度和时间等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白度及染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最佳漂白工艺为:DECOBS 4~6 g/L,硅酸钠5~7 g/L,过氧化氢10~15 g/L,60~80℃保温60 min,且漂白对其染色性能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佟白,冯云生,初洪涛,王军,袁小童[2](2016)在《大豆蛋白纤维织物酸性染料电化学染色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动力学出发,以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进行电化学染色为例,利用染色动力学中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的概念,对织物电化学染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染色比常规染色上染速率(t1/2)、染料的上染扩散系数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电化学染色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比常规染色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降低。同时,给出了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赵博[3](2016)在《棕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棕彩色棉混纺纱针织物的耐用性和舒适性,结论为棕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适合用于开发高档服饰面料。(本文来源于《上海毛麻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张建英[4](2014)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卢海兵[5](2013)在《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纯棉织物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织物基本服用性能。测试了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50/50混纺针织物顶破强力、透气性、刚柔性、透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并与纯棉针织物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织物悬垂性、柔软度、透气性及抗顶破性均好于纯棉织物,但透湿性、耐磨性差于纯棉织物。认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适用于开发内衣、T恤、高档女装和高档家纺用面料。(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赵博[6](2013)在《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风格特征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和棕彩棉纤维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测试标准,采用悬垂性测定仪和织物风格仪等,通过试验和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棕彩棉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征,得出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用于开发高档服饰面料。(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刘云昌[7](2011)在《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开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开发方法,通过对织物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纺纱工艺和低温蒸纱、加大上机筘幅等技术措施,使得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同时,总结了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贾维妮,李景川,游甜甜,杨颖[8](2011)在《降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降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不同提取温度、时间及pH值对降香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提取工艺,并测试了提取液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染液浓度、时间、温度及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染色后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降香染色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日晒牢度,干摩擦牢度以及水洗牢度均达到了3级,湿摩擦牢度相对较差。(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1年09期)
佀俊茹,吴坚,殷雪[9](2011)在《紫甘薯红色素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染色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直接染色及黄土、亚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5 g/L,染液pH值3,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百分率都有明显提高,预媒染与后媒染相比,预媒染效果较佳,色彩红艳,亚铁盐在后媒染中,体现出了其增色效果,上染百分率大,但上染效果不稳定且颜色发暗。(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1年07期)
佟白,尹承启,朱宪荣[10](2010)在《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电化学染色动力学初探——半染时间t1/2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电化学染色中半染时间与槽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增加、温度升高时,半染时间t1/2较常规染色降低。这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不仅如此,电化学染色与常规染色相比,可以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定量控制上染率,从而使电化学染色工艺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动力学出发,以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进行电化学染色为例,利用染色动力学中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的概念,对织物电化学染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染色比常规染色上染速率(t1/2)、染料的上染扩散系数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电化学染色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比常规染色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降低。同时,给出了染料上染扩散活化能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翟圣国,曹机良,闫凯,陈红雪.DECOBS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J].毛纺科技.2017
[2].佟白,冯云生,初洪涛,王军,袁小童.大豆蛋白纤维织物酸性染料电化学染色机理探讨[J].染整技术.2016
[3].赵博.棕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J].上海毛麻科技.2016
[4].张建英.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J].针织工业.2014
[5].卢海兵.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纯棉织物性能对比[J].棉纺织技术.2013
[6].赵博.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风格特征测试与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7].刘云昌.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开发实践[J].现代纺织技术.2011
[8].贾维妮,李景川,游甜甜,杨颖.降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J].毛纺科技.2011
[9].佀俊茹,吴坚,殷雪.紫甘薯红色素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染色性分析[J].毛纺科技.2011
[10].佟白,尹承启,朱宪荣.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电化学染色动力学初探——半染时间t1/2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