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理层持股比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层过度自信,非效率投资,管理层激励
管理层持股比例论文文献综述
郑宏宇[1](2019)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决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投资也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一环,与出口、消费并称为国家经济的叁驾马车,由此可见投资在微观与宏观层面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这对公司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是尤为不利的,该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针对此现象从多个角度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公司中较为突出问题是代理成本过高,成因是公司管理权与公司控制权的分离,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公司引入了管理层激励制度,包括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管理层薪酬激励等。针对管理层激励制度,不少人开始将它用来解释公司的投资异象。过度自信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心理学领域,其诞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之后有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了金融领域,不少人开始利用过度自信解释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然而目前却并未见到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在管理层持股比例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在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中所起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公司、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该作用是否存在。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参照国内外大量相关领域的经典理论以及文献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设,构建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验证假说。本文的创新点有叁点。第一点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过度自信的交互项这一自变量探究了二者对于非效率投资影响的调节效应。第二点是在得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样本研究了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结论的有效性。第叁点是本文结合部分文献,参考这些文献指标选取的准则并选取了一个新的替换指标用以衡量过度自信的程度,最终本文选取了管理层相对薪酬差距作为替换指标衡量高层过度自信的程度。选取管理层相对薪酬差距为替换指标丰富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扩展了研究范围。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下会导致公司产生非效率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样本研究得出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会引发非效率投资。在过度投资的公司中,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会引起更严重的过度投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该领域的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同时也为公司在管理层激励制度、投资效率的提升方向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焦阔,李连华[2](2019)在《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基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2010—2016年的数据,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隐性腐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显着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显着负相关,且管理层持股比例可以显着抑制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对加强企业高管腐败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薪酬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帮助。(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9年11期)
焦阔[3](2018)在《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与高收入黑洞”的讨论,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成为21世纪讨论的重要议题。如今,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不再是如何扩大产能,而是如何进行合理的财富分配问题。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诸如“限薪令”的政策。但是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的频频被曝,引发了学术界对高管薪酬的高度关注。在薪酬信息公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下,薪酬契约的内部比较对代理人行为的影响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在众多的代理问题中,高管腐败又备受关注。自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掀起了反腐败的新高潮,随着众多企业高管纷纷“落马”,高管腐败问题也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显然,高管腐败是一种社会弊病,他不仅会损害企业价值,而且会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从而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为避免腐败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反腐力度必须不断加强。在此特殊的情况下,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腐败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考虑,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议题。根据现有学者的分类方法,高管腐败可以被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两种类型。而我们推测,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将和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密切相关。进而言之,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越大,高管隐性腐败就会越严重。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确定研究视角。然后对相关的“信息不对称理论”、“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等进行阐述。进而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此分析逻辑,文章以2010—2016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管理层持股比例,分别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此外,在明确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越大,高管隐性腐败行为越严重。(2)管理层持股比例(通过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股权激励)可以减少高管隐性腐败行为的发生,并对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研究显示,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显着负相关,即内部薪酬差距越大,越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总之,以上研究结论说明:内部薪酬差距过大,会导致高管隐性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而损害企业的整体价值。文章的研究贡献和意义在于:基于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探讨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管理层持股比例,探讨其对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该研究拓展了有关内部薪酬差距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治理的研究范围和视角,也是对相关理论的一个有益补充。在实践上,探讨高管腐败行为发生的动机,以及预防高管腐败行为发生的措施,对加强企业高管腐败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军[4](2016)在《实行员工持股有利于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资委正式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这标志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员工持股将以试点的方式加快改革步伐。事实上,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决定》中就已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08-27)
徐新颖[5](2016)在《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未来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手段,其激励效果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自2005年我国实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行管理层持股的激励计划,希望通过管理层持股缓解管理层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以提升企业的绩效。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管理层持股是否真的能够提升企业绩效,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存在会调节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讨论与关注的问题。在充分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后,本文认为管理层持股会部分地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减少管理者的短视化行为,使企业的长期绩效得到提升。但是管理层持股并没有完全消除委托代理问题,并且由于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缺乏,使得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依然存在,管理层仍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从而损害企业的未来业绩,减弱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提升作用。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4年间的4920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采用OLS回归方法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未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实盈余管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未来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未来绩效越好,证实了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提升作用;(2)真实盈余管理负向调节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未来绩效的关系,也就是说管理层持股并没有完全消除委托代理问题,企业中的管理层仍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且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促使企业重新审视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在公司治理中恰当地运用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手段,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层持股激励约束机制,以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减少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损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梁向峰[6](2016)在《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理论提出后,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迅速发展,形成了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X-效率理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从怎样提高公司的绩效出发,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产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不论从国外的理论研究还是企业实践都得出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管理层持股制度都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学者对主板上市公司就如何提高公司绩效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对创业板市场的研究却比较匮乏,在如火如荼的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今天,怎样的薪酬制度配合管理层持股制度能提高企业绩效是对创业板市场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及公司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研究了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以2011年到2014年5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管理层持股的增加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结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理层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其股份所得和创业板市场的长期高估值是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正向影响作用中断的重要原因,管理层的高持股比例并不影响管理层货币薪酬的提高。在得出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结论后,就如何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出了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货币薪酬、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管理层持股制度长效机制等五条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钟源[7](2014)在《宇通客车高溢价收购或为MBO“收官”》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通客车”)7月2日公告,将回购并注销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项下334.76万股限制性股票。自从2001年开启MBO模式后,宇通客车的股权集中态势就没有停歇。尤其是今年5月份欲5倍溢价收购关联公司精益达的“大手笔”,或(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4-07-08)
韩丽平[8](2014)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298家管理层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决定公司业绩,而不是公司业绩决定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且两者存在非单一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4年09期)
魏然[9](2013)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异质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在美国上世纪30年代诞生,己经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保健等相关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方案作为一种能够改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利益冲突的长效激励机制,经过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践的检验,备受追捧和认同。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分别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文献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这一研究视角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保健理论为依据,从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激励比重叁个维度分别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加入资本结构、资产营运能力、成长能力、风险水平、公司属性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股权激励效应理论,加深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问题的综合理解。本文运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推出股权激励政策的完整时间段,选取2006年至2012年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相关数据和经营财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共521个样本),构建了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与股权激励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分别从叁方面了解沪深两市A股股权激励是否有效。第叁部分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机制,分别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激励-保健理论。第四部分为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情况分析,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处于的实施阶段、行业分布情况以及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状况。第五部分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模型设定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体实施效果,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结果。第六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出本文局限性以及进一步发展方向。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在股权激励实施后,可以明显观察到公司业绩的提升,即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股权激励的效果存在行业差异,但是行业间的区分并没有得到比较显着的结果,只有个别行业股权激励效果明显;基于公司规模方面来看,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越大,股权激励的效果越明显;上市公司管理层不同持股比例会导致不同的激励效果,公司业绩的变化具有区间效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在大于25%的区间上显着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越好。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贡献。第一,在实证分析中对股权激励进行分类研究。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整体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异质性,本文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不同的影响因素,分类进行单独的研究,进一步检验不同因素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不同影响,比以往研究更加细化,针对性也更强。第二,考虑不同比例的管理层持股情况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程度的差别。以5%、25%为分界点,深入研究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不同的情况下,其对上市公司业绩所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第叁,在构建模型时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在模型中采用滞后变量,以更准确的发现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3-10-01)
鲁永峰[10](2013)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国家,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它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跟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激励措施能否推广到我国,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现状,选取房地产行业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A股上市的房地产行业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与公司业绩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5期)
管理层持股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选取2010—2016年的数据,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隐性腐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显着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显着负相关,且管理层持股比例可以显着抑制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对加强企业高管腐败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薪酬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理层持股比例论文参考文献
[1].郑宏宇.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焦阔,李连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高管隐性腐败——基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视角[J].财会学习.2019
[3].焦阔.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管隐性腐败[D].浙江财经大学.2018
[4].王军.实行员工持股有利于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N].证券日报.2016
[5].徐新颖.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未来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梁向峰.管理层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
[7].钟源.宇通客车高溢价收购或为MBO“收官”[N].经济参考报.2014
[8].韩丽平.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4
[9].魏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异质性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0].鲁永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